收藏 分享(赏)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17468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2011年10月关于发布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 T14081 2011的通知建设字 201212号各相关管理单位,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为实现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深基坑工程设计质量,山东省深基坑工程咨询审查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山东省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试行)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山东省行业规定,编号为DBJ T140812011 ,自 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由山东省设计处会同深基坑工程咨询审查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在执行中有何意见与建议,请函告上述部门。山东省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0

2、一二年十月 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基本规定 22.1 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的内容 .22.2 基坑工程概况部分应明确的内容 .22.3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部分应明确的内容 .32.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部分应明确的内容 .42.5 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部分应明确的内容 .4第三章 支护结构设计 63.1 一般规定 .63.2 悬臂式桩排 .63.3 锚杆 .73.4 内支撑 .83.5 地下连续墙 .93.6 水泥土挡墙 .103.7 暇锚与土钉墙 .10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 124.1 一般规定 .124.2 深井降水设计 .124.3 止水设计 .13第五章 深基坑施工要点 14

3、5.1 一般规定 .145.2 土方开挖 .145.3 应急措施 .15第六章 基坑监测 166.1 一般规定 .166.2 基坑监测设计 .166.3 基坑监测内容 .166.4 基坑监测资料及成果报告 .17附录 1 基坑设计图纸封面附录 2 基坑概况与周边环境条件图附录 3 基坑周边地层概化剖面图附录 4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附录 5 桩锚支护结构图附录 6 支护桩大样图附录 7 喷锚支护大样图附录 8 内支撑支护结构图附录 9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图附录 10 水泥土挡墙支护结构图附录 11 降水系统平面图附录 12 场区地面硬化、排水及土方开挖流程示意图附录 13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附录

4、14 监测阶段报告附录 15 监测内容、中间资料、最终成果资料图表附加说明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名单第一章 总则1.1 为了实现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满足审查、设计、施工及监测要求,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湖北省地方标准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1998)和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定制订。1.3 本规定适用于建筑及市政工程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文件的编制。1.4 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工程条件和设计计算,着重反映地下结构、基础、场地工程

5、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提出设计依据和计算成果;第二部分为设计施工图。1.5 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力求内容完整,形式统一,文字简明,图件清晰。施工图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 8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以及其它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规定。1.6 所有图纸在图签中均应有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签字,封面应有单位法人、技术负责人签字,设计人员的执业资格及签章要求,应符合国家对执业人员的管理规定。未签字、签章的图纸,视为元效图纸。第二章 基本规定2.1 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的内容2.1.1 工程概况2.1.2 周边环境状况2.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4 设

6、计思路及方案比选2.1.5 支护结构及地下水控制设计2.1.6 土方开挖、运输、工况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2.1.7 监测要点2.1.8 应急抢险措施2.1.9 施工图2.2 基坑工程概况部分应明确的内容2.2.1 基坑规模、周长、面积、地下室层数、开挖深度、设计基坑运营时间。2.2.2 基础形式、工程桩桩型、直径、有效长度,底板、承台、连梁及垫层的尺寸。2.2.3 地下结构的特殊施工要求,如后浇带的位置及施工时间,底板与承台及连梁之间留置的施工缝的允许形式等。2.2.4 0.00标高、绝对标高、自然地面起算标高的相互关系对照表。例:0.00标高29.00m,自然地面标高27.50m。结构物 0.

7、00标高(m) 自然地面起算深度(m) 绝对标高 (m)顶 -6.00 4.50 23.00底板底 -6.80 5.30 22.20顶 -6.00 4.50 23.00承台底 -8.00 6.50 20.20顶 -6.80 5.30 22.20连梁底 -7.60 6.10 21.40顶 -7.50 6.00 21.50电梯井底板 底 -8.50 7.00 20.50所有图纸均标注0.00标高,并注明是否含垫层。2.2.5 基础及地下结构物剖面图除按结构制图方法绘制外,尚应重点标注自然地面、承台、底板、连梁、电梯井等的标高。2.2.6 基础及地下结构物平面图应标注底板底标高;当底板顶标高在不同区

8、域有差异时应分别标注;对基坑周边开挖深度有变化的区段应有剖面图,并应标注剖切位置及剖面号。2.3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部分应明确的内容2.3.1 邻近建筑物的工程类别与等级、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建设及竣工时间、目前结构完损情况,其中对于基 坑周边房屋密集的地区,建设单位尚应对基坑周边可能受损坏的邻近建筑委托具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2.3.2 邻近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区间道、街巷道路)的类别与等级、交通负载量、道路结构特征、目前完损情况。2.3.3 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类型与等级、结构特征、埋置深度、完损情况。2.3.

9、4 环境平面图应重点标注与基坑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简单时可与地下结构平面图合并,条件复杂时应单独绘制;还应剖切剖面并保注剖切线及剖面号。2.3.5 环境剖面图重点标注地下管线、邻近建筑物的埋设标 高、管型、管径尺寸。2.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部分应明确的内容2.4.1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2.4.2 与基坑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年代、成因、岩土名称、厚度、状态等;对特殊地层如粉土层、软土层、填土层等还应重点描述其性质。2.4.3 含水层的类型和性质,含水层的厚度及顶、底板标高,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2.4.4 绘制基坑地

10、层概化剖面;地层简单且分布稳定时,绘制一个概化剖面;必要时沿基坑周边按地质条件分段,各段分别绘制概化剖面;对于地层变化较大的场地,宜沿基坑周边绘制地层展示剖面图。2.4.5 提供各有关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基坑支护设 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如:、N、P s、J k、渗透系数k等。2.5 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部分应明确的内容2.5.1 分析基础及地下结构的特征。2.5.2 分析基坑工程地质特征,指明应重点注意的地层。2.5.3 分析地下水特征,对一级阶地的基坑应进行渗透稳定性验算,明确需进行降水或止水控制的含水层。2.5.4 分析基坑周边环境特征,预测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保护的邻近建筑物、

11、管线、道路等,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2.5.5 结合上述分析,划分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条件差异较大者,应分段划分其安全等级,各分段可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2.5.6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几种可行的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思 路,作简要的优缺点、适用性、经济性比较,确定支护和地下水控制 的设计方案,最后进行施工图设计。第三章 支护结构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注明设计所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设计的相关依据资料。3.1.2 注明地面超载的类型及超载值,地层参数,土压力计算模式,土水合算或土水分算,基坑设计的重要性系数等。3.1.3 设计文件中应列出计算公式,注明各参数的计算数据及各分项系数取值,

12、并给出计算结果;当采用计算机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名称及代号,电算结果需经分析认可,计算模式、原始输入数据、计算成果及支护结构受力简图需打印并整理成册。3.1.4 无论何种支护形式,支护设计施工图中均应对坑内外排水系统及坑周地面硬化处理措施作出说明。3.1.5 施工说明中应明确支护结构类型、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支护结构施工工艺及重点注意事项、土方开挖要求等。3.2 悬臂式桩排3.2.1 注明桩的类型、尺寸、桩间距、混凝土强度及钢筋级别。3.2.2 注明桩顶标高、冠梁的截面尺寸及顶面标高。 3.2.3 悬臂式桩排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2.3.1 土压力计算;3.2.3.2 桩

13、的最小入土深度及总桩长;3.2.3.3 桩身内力及桩的配筋量。3.2.4 悬臂式桩排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3.2.4.1 支护桩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桩的编号、桩径、间距及平面位置,桩中心线与建筑物边轴线及基础承台或底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3.2.4.2 支护桩的竖向、横向截面配筋图 配筋图应标明配筋数量、钢筋布置形式、钢筋类型、级别、保护层厚度等,非对称配筋时应在配筋图上明确标示方向。竖向配筋图应标明自然地面与桩顶标高、桩长;3.2.4.3 有冠梁时应提交冠梁施工详图 冠梁施工图包括梁的截面尺寸、梁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混凝土强度及配筋图等;3.2.4.4 人工挖孔桩应提交护壁设计施

14、工图 护壁设计施工图包括护壁形式、护壁厚度等;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还应包括混凝土强度及配筋。3.3 锚杆3.3.1 注明锚杆类型、间距、锚杆直径、倾角、设置标高及围囹的材料、规格等。3.3.2 锚杆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3.2.1 水平向每单位宽度锚固力标准值,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3.3.2.2 锚杆直径,锚杆杆芯材料及数量,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锚杆总长;3.3.2.3 围囹内力及截面强度验算。3.3.3 锚杆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3.3.3.1 锚杆平面布置图 标明锚杆编号、锚杆间距及平面位置;3.3.3.2 锚杆立面布置图 标明锚杆编号、锚杆间距、锚杆设置标高等;3.3.

15、3.3 锚杆剖面详图 标明锚杆设置标高,锚杆自由段、锚固段长度及总长,锚杆直径、倾角及杆芯材料、数量,锚杆与围囹 的连接等;3.3.3.4 施工说明 对锚杆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 注浆压力及预应力荷载等加以说明;对锚杆的基本试验及验收提出具体要求。3.4 内支撑3.4.1 说明内支撑的结构体系及所采用的材料。3.4.2 说明内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式包括各层内支撑自上而下设置和自下而上拆除时的各种工况。3.4.3 绘制内支撑结构计算简图,标明内支撑和换撑的平面 布置及标高,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及节点。3.4.4 内支撑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4.4.1 支撑结构内力计算,包括各承力构件的

16、轴向力、剪力及弯矩;3.4.4.2 支撑结构截面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验算,包括节点强度验算;3.4.4.3 围囹内力计算及截面强度验算;3.4.4.4 立柱截面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验算;3.4.4.5 拆除支撑时,换撑体系的设计计算。3.4.5 内支撑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3.4.5.1 支撑结构平面图;3.4.5.2 支撑构件及节点详图;3.4.5.3 围囹及节点详图;3.4.5.4 立柱详图;3.4.5.5 换撑构件详图;3.4.5.6 工况说明图。3.4.6 施工说明及监测要求:3.4.6.1 重点说明各构件的构造要求及分工况开挖和拆除要求;3.4.6.2 监测设计除按规定要求外应重

17、点做好:1 支撑轴力监测;2 支撑主要构件的变形监测;3 立柱的竖向位移、水平变形及倾斜监测。3.5 地下连续墙3.5.1 说明地下连续墙的类型、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3.5.2 说明地下连续墙的截面尺寸、单元槽段划分及接头形式。3.5.3 作为临时支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应提交如下计算成果:3.5.3.1 土、水压力计算;3.5.3.2 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及内力计算;3.5.3.3 地下连续墙配筋及截面强度验算;3.5.3.4 槽壁稳定性验算,接头构件的强度及变形验算;3.5.3.5 对支承于软土中的地下连续墙还应进行整体稳定性及抗隆起稳定性验算;3.5.3.6 地下连续墙中涉及锚杆或内支撑的部分

18、按其相应要求进行计算。3.5.4 地下连续墙施工导墙应结合土层情况和成槽工艺进行专门设计。3.5.5 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一部分或全部时,除应进行上条计算外,尚应配合建筑结构主体部分设计单位作为永久性结构进行计算。3.5.6 地下连续墙支护设计应提交下列施工图:3.5.6.1 地下连续墙平面布置图(含单元槽段划分);3.5.6.2 地下连续墙、导墙及机械行走道路结构图;3.5.6.3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一内支撑支护时,除应提交内支撑施工图外,还应提交内支撑与连续墙连结处的节点构造详图;3.5.6.4 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一锚杆支护时除应提交锚杆施工图外,还应提交锚杆孔洞预留及锚杆孔洞处理详图;3

19、.5.6.5 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一部分或全部时,应提交预埋件详图。3.6 水泥土挡墙3.6.1 说明构成“挡墙”的水泥土桩的成桩工艺、布置形式、 桩横截面及相邻桩搭接尺寸等。规定水泥土挡墙的开挖龄期及开挖时水泥土桩所应达到的最低强度标准值。3.6.2 水泥土挡墙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6.2.1 截面尺寸及挡墙入土深度;3.6.2.2 抗滑稳定性验算;3.6.2.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3.6.2.4 墙身内力计算;3.6.2.5 基底压力计算及整体稳定性验算。3.6.3 水泥土挡墙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3.6.3.1 水泥土桩平面布置图 标明桩径、间距及平面位置,挡墙内边线与建筑物

20、边轴线及基础承台或底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3.6.3.2 挡墙剖面图 标明挡墙截面尺寸、深度及墙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等;3.6.3.3 施工说明 应对水泥土桩选用的水泥品种、标号、水泥用量等加以说明。3.7 喷锚与土钉墙3.7.1 当采用喷锚或土钉墙支护时,说明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锚(钉)的横、竖向间距、直径及倾角等。3.7.2 喷锚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7.2.1 各层土锚的长度及拉力计算;3.7.2.2 包括土锚在内的加固边坡的外部稳定性验算和抗隆起验算。3.7.3 土钉墙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计算成果:3.7.3.1 内部稳定性验算;3.7.3.2 抗滑移稳定性验算;3.7.3.3

21、抗倾覆稳定性验算;3.7.3.4 墙底土承载力验算;3.7.3.5 整体稳定性验算;3.7.3.6 必要时进行水平位移计算。3.7.4 喷锚支护或土钉墙支护设计应提交以下施工图:3.7.4.1 平面布置图 标明建筑物边轴线、基础边承台或底板边线、基坑开挖上边线、下边线及其与建筑物边轴线的位置关系;3.7.4.2 立面图 标明面层钢筋网、加强筋、土锚(土钉)的间距及连接方式;3.7.4.3 剖面图 标明自然地面标高,边坡开挖坡率,各层土锚(土钉)设置标高,各层土锚(土钉)直径、长度、倾角、杆芯及面层混凝土强度、厚度等;3.7.4.4 施工说明 对土锚(土钉)浆体材料、配比、浆体设计强度、注浆压力

22、等加以说明。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4.1 一般规定4.1.1 注明设计所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设计的相关依据资料。4.1.2 列出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结果。4.1.3 采用计算机计算时应注明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名称及代号,打印输入数据及计算结果。4.2 深井降水设计4.2.1 对降水的技术要求:4.2.1.1 降水井出水含砂量的要求;4.2.1.2 降水井单井抽水量的要求;4.2.1.3 降水井所用过滤网、滤料的要求;4.2.1.4 设计降水维持期;4.2.1.5 设计降深。4.2.2 降水井数量的确定。4.2.3 观测井数量及深度的确定。4.2.4 地下水位监测计划。4.2.5 降水引起的地

23、面沉降的评估与环境保护:4.2.5.1 有关计算参数的确定;4.2.5.2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估算;4.2.5.3 地面沉降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4.2.5.4 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应作专门设计。4.2.6 降水工程的施工要求:4.2.6.1 机械设备配置及施工管理要点;4.2.6.2 降水井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方式及防渗处理措施;4.2.6.3 降水结束后的封井要求。4.2.7 设计文件应提交以下图纸:4.2.7.1 降水井及观测井的平面布置图 标明井的类型、编号等;4.2.7.2 降水井及观测井结构图 标明井的直径,实管、滤水管的长度,井的深度,滤料及膨润土的回填深度和标高;4.2

24、.7.3 设计降深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4.2.7.4 地面沉降预测图;4.2.7.5 排水系统及供电系统布设总图。4.3 止水设计4.3.1 说明止水方法的确定依据。4.3.2 绘制止水墙(板)平面布置图注明止水墙(板)的成墙 (板)材料、工艺;对于桩排止水墙(板),还应注明桩的直径、间距等。4.3.3 绘制止水墙(板)剖面图 注明墙(板)的深度、类型。4.3.4 止水工程的施工要求:4.3.4.1 施工设备、人员配置;4.3.4.2 止水工艺技术参数;4.3.4.3 施工顺序及先、后施工墙段接头的处理方法。第五章 深基坑施工要点5.1 一般规定5.1.1 根据深基坑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及特殊要

25、求,强调信息化施工。5.1.2 施工组织设计应说明下列问题:5.1.2.1 施工场地的硬化;5.1.2.2 基坑内外地表水的抽排;5.1.2.3 塔吊基础与支护结构的关系以及塔吊运行对支护结构的影响;5.1.2.4 桩间土的保护措施;5.1.2.5 临时工程及材料堆放的位置;5.1.2.6 施工平面布置图;5.1.2.7 质量保证措施。5.2 土方开挖5.2.1 根据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治理的具体方法,明确土方开挖起止时间,说明降水启动及终止运行的时间。5.2.2 说明土方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对称均衡开挖的必要性。5.2.3 说明土方开挖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桩、墙、锚

26、、支撑、立 柱等)、地下水治理设施、监测标志、坡体、工程桩等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施工详图。5.2.4 说明土方开挖机械上下基坑的坡道处理措施,必要时应有专门设计。5.2.5 土方开挖线路图。5.3 应急措施5.3.1 根据基坑设计及地质资料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变化逐一加以分析说明,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具体的应急抢险方案。5.3.2 采用锚、撑等应急措施时,应有节点、预埋件设计。5.3.3 提交应急措施施工详图。第六章 基坑监测6.1 一般规定6.1.1 基坑监测应根据现行有关规定、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和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满足信息化施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6.1.2 基坑

27、监测设计和基坑监测成果报告由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组成,必要时可加附件。6.2 基坑监测设计6.2.1 应说明基坑概况,绘制基坑周边环境平面图。6.2.2 应在对周边环境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点,绘制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6.2.3 应明确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精度、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6.2.4 应明确监测周期及监测周期改变的前提条件。 6.2.5 应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6.2.6 应明确中间监测成果的提交时间和主要内容。6.3 基坑监测内容6.3.1 支护结构及坑内设施的水平位移、沉降、内力的监测。6.3.2 周边管线、道路、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裂缝的监测。6.3.3 中间及最终监测成果内容参照附录。6.4 基坑监测资料及成果报告6.4.1 工程概况6.4.2 监测依据6.4.3 监测方案6.4.4 监测仪器设备6.4.5 监测方法、精度、周期6.4.6 监测成果资料整理6.4.7 监测成果的讨论与分析6.4.8 监测结论及对设计、施工的反馈与建议6.4.9 附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