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化学2.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512443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4、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5、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6、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缩做出的努力。7、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第 24 课 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冷战”形成的背

3、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2、发散性地理解“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难点:1、把握“冷战”形成的过程性事件的内在关系。2、多角度思考“冷战”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三、主要高考考点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

4、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校长、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四、高考预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新情境、新材料的运用。五、【知识线索】一、“冷战的兴起(一)背景:1、美苏合作基础的丧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时的_关系瓦解,关系逐渐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2_。2、美苏二战后的目标: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_实力,确立了_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把确保_边界安

5、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 ,努力扩展自己的影响。 3、_的对立。4、决策者的推动: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的_也加剧了两国的冲突 。 (二)表现1、政治对抗:1947 年 3 月, “_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 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 2、经济对抗:美国实行_:目的_ ; 1949 年,苏联成立_。 3、军事对抗:(1)背景:1948 年,爆发了柏林危机.(2)表现:1949 年,西方 12 国成立了_1955 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等国家成立了_。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三)影响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

6、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2)美苏进行_,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3)美苏为争夺_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二、 “冷战”中的“热战”1、背景:“冷战“期间,因较量和争夺激烈,也爆发了一些局部的“热战” 。2、朝鲜战争:使 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 政策, “冷战”从 扩大到 。 3、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 相对衰落,苏联此时在 大体赶上了美国。六、【疑难解析】1美苏争霸的局面的形成随着苏联经济的恢复,斯大林的对西方国家政策趋向强硬,基

7、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到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以和解的姿态,提出了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在 1956 年 2 月的苏共二十大上得到了确认,赫鲁晓夫就曾经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 美苏争霸的局面的形成与苏联趋向强大有关。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在核力量方面,1949 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

8、子弹,1953 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这些都使得苏联有可能从新的实力地位出发,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方面的优势,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那么,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 ,让美国承认苏联拥有与美国同等的主宰世界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争霸。美苏争霸局面由此形成。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3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阶段特征、特征形成的原因、重大事件美苏争霸从

9、5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 年代中期60 年代初期) ,阶段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重大事件:对奥地利和约的签订。50 年代中期美、苏、英、法四大国签订和约结束了对奥占领,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避免了德国式的分裂,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苏联的让步使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 。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 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它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赫鲁晓夫访美。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

10、行会谈。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柏林墙”修筑。1961 年 8 月 13 日,民主德国政府围绕西柏林修筑了总长 154 千米的隔离设施(“反法西斯防卫墙” ) ,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制止公民大批外流。“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 7 月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得悉情报后,宣布对古巴实施海军“隔离” ,并称美国将扣押向古巴运送“进攻性武器及有关器材”的苏联船只。经过多次外交“交涉”后,赫鲁晓夫于 10 月 28 日通知肯尼迪, “构筑武器发射场”的工作将停止,已经运入古巴的导弹将

11、运回苏联。第二阶段(60 年代中期70 年代末) ,阶段特征:苏攻美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1964 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到 70 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 1950 年相当于美国的 30%,上升到 1975 年的大约 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重大事件:苏军入侵阿富汗。1979 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

12、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 1969 年的珍宝岛事件;70 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局势紧张。美国从越南撤兵。从 60 年代初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美国深深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从 1969 年开始,美国宣布美军将逐步撤出南越,1973 年 1 月 27 日,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上签字;3 月,美国地面部队撤出南越。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第三阶段(80 年代) ,阶段特征:美攻苏缩1981

1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而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争霸力不从心,80 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在核时代, “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重大事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政府 1983 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SDI) ,要利用美国的高技术优势,建立空间武器系统,以消除苏联的核威胁,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苏军撤离阿富汗。1979

14、 年 12 月 27 日苏军入侵阿富汗,长期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4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1988 年 4 月苏军与阿富汗游击队达成协议,苏联开始撤军,至 1989 年 2 月15 日撤出全部军队,苏联侵阿战争结束。1989 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势力退出东欧地区。1988 年华约成员国开始公开讨论华约存在的必要性。随着东欧各国政权的更迭,从 1989 年起要求解散华约的呼声开始不

15、绝于耳。1991 年 7 月 1 日,苏联副总统雅纳耶夫正式签署了解散华约文件,声明苏联将与西方国家合力共建“欧洲安全大厦” 。七、【高考经典】例 1:(2003 年江苏卷)20 世纪 6070 年代美苏争霸的局面可以概括为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解析: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从阶段上讲跨越了第一阶段的后半期和第二阶段,故归纳其态势时要综合分析,第一阶段中美国占优势,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第二阶段美国转攻为守,苏联转守为攻,综合可知双方互有攻守。答案:B 例 2:(2001 年全国卷)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

16、战争都是 ( )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 B C D解析:题目的解答实际上就是找出问题点。问题点在“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的,而越南战争没有。答案:D 八、【每课一练】1、二战后期,处于颠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 “不管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据此回答:下列说法最能反映杜鲁门上述议论的是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C、美国的制度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度 D、美国要求

17、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2、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C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3、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扶持、控制西欧援助欧洲发展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力量A B C D4、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原则,那么,他们推行的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这段话是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

18、准确的理解是 (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C、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55、请你运用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

19、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丘吉尔 1946 年 3 月 5 日富尔顿演说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 1947 年 3 月 12 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材料三 引自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 年 9 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

20、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的计划的抵抗(1)材料一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从材料看,丘吉尔对这次战争前英、法、美所推行的政策持何种态度?请说明你的判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为什么丘吉尔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为什么丘吉尔此时还要旧事重提?(2) 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为什么重提“慕尼黑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

21、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 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 l951 年 l2 月 31 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l25 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

22、三 l948 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 ,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 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 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四 从 1948 年 4 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23、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6(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课时 24 参考答案:【知识整合】一、 (一) 、同盟 恶化 经济和军事 称霸世界 东西部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猜疑(二)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经互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三)军备竞赛 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二、中美 遏制中国 欧洲 亚洲 霸权地位 军事实力合作探究 1、 (1)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维护国家利益。合作探究 2、 (1) “

24、遏制共产主义” (2)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政治军事上。美国成立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 (3)1991 年,苏联解体(4)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答出 3 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巩固练习】DCDC、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否定态度。因为丘吉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的战争。苏军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采取强硬

25、政策。(2)号召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采取强硬政策。、(1)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给分) 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其他合理答案也适当给分)第 25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欧洲共同体形成原

26、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探究: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教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多,通过对欧美关系、美日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弱国无外交” 、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导致了实验中学 10 级

27、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7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只有发展经济,壮大自己,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欧共体的成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不结盟运动的诞生。难点:1、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原因三、主要高考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四、高考预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新情境、新材料的运用。注意联系政治、地理学科出大题。五、 【知识线索】一、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8、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苏联与中国、东欧诸国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空前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从中分化出独立的政治力量。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大批发展中国家组成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二、表现: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在 20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1欧共体的形成(1)背景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二战结束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 和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

29、到了较快的发展,强烈要求从美国阴影下走出来,联合起来,保障 。(2)过程形成: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1951 年,法、意、荷、比、卢和西德六国签订巴黎和约 ,建立 。1957 年,1957 年,签订罗马条约 ,建立 和 。1967 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 。1968 年,伴随着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地加强合作,建立了 ,欧共体成员国间联系越来越密切。1968 年,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极大的推动了成员国农业的发展,为欧共体共同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85 年,欧共体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

30、,1993 年,正式开始启动 深化:1992 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将欧共体改名为 ,1993 年,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 和 双重性质的组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1995 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 ,2002 年 1月 1 日正式启用,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扩大:成员国的增加2004 年 2007 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达到 个。(3)影响: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

31、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8经济上: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对手。欧盟各国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建立起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政治上:欧洲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它们力图推行的外交政策,美国的 受到严重削弱。请思考 1:如何看待西欧联合?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美国的扶植: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并结束对日占领。民主化改革:美国占领期间,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 ,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教兴国:日本政府还重视 ,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采取了制定 的方式,利用 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32、战争刺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大批军需订货,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技,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2)成就:19561972 年,日本经济呈现出 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3)影响:外交上: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一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国际关系上: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政治上: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请思考 2:你

33、如何认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处于 ,甚至成为 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 、 、_与 _的有效途径。(2)标志: 年的 会议。会议通过了 ,确立了 、 、 、 的基本原则和宗旨。(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对舞台,开始改变由和 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请思考 3: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和日本队两极格局的冲击有何不同?4中国的和平崛起(略)三、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

34、现,有利于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六、 【疑难解析】1.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长期以来,这种体制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来模式,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这一体制,这一模式称为“苏联模式” 。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9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当时较低的

35、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一体制就阻碍社会发展了。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出现的政治、经济问题都是这一体制造成的,各国的改革应该是改变这一体制。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由体制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积重难返。各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乘机活跃,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政权,使得社会主义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造成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长期以来积聚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

36、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同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3.关于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当代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内容之一。二战后初期,苏联强大、欧亚一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说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7、;20 世纪 60 年代起,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各国陆续走上改革的道路、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呈现曲折的特征;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自行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这些都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突出表现。那么,应如何认识这种曲折发展呢?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以此为指导的实践也不会一帆风顺。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活动,更给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严

38、重的困难。由此看来,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是必然的、正常的。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不仅指社会主义势力遭受削弱,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也指社会主义运动剔除自身的弊端,健康地向前发展。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走出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决不会拘泥于一种模式。4.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于 20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主要表现为:(1)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

39、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少数大国控制联合国的状况。 (2)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动摇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形成美国、日本、西欧之间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因为:(1)美苏两国竭力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自己的势力,争夺世界霸权,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得大批发展中国家组成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2)苏联与中国、东欧诸国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空前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从中分化出独立的国际力量。 (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威胁着美国资本主义霸主的地位。实验中学 10 级

40、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10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苏东剧变,说明两极格局结束。此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其中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中心力量,对各个地区、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有重大影响力,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说明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主要表现为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竞争的局面和一系列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5.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全球化是指

41、人类活动突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种趋势。目前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即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以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运作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次深刻的产业调整。由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一定区域内的国家组成经济集团就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排他性,在一定时间内对全球化产生不利的影响,起着阻碍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使各国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中,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

42、和融合,对经济全球化起到推动的作用。总之,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特别提示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整体史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在高考中也多有体现,要重视这一问题。6.关于当代世界的和平潮流当代世界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和平潮流一直是主潮流之一,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这一潮流的发展有增无减。当代和平潮流具体表现为:(1)在两极格局时期,全球范围内反对美苏争霸和美苏联合主宰世界的斗争。(2)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的协同与鼎立的争夺态势。(3)社会主义国家由以苏联为首到各自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

43、路的趋势加强。(4)旧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兴起,争取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趋势的加强。(5)雅尔塔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展现了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趋势。(6)核竞争下频繁的常规战争和反战和平运动的交替,以及制约新的世界大战力量增强的趋势。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国际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两极格局解体后,由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活动带来的战争危险大大减小;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使得制约战争危险的力量越来越多;现代战争的破坏性相当大,使战争发动者不得不更加慎重。7.关于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发展是当代世界历

44、史发展的又一主潮流,这种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国际关系的影响,但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这一主潮流的发展趋势也在加强。具体表现为:(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改革和调整的趋势加强。(2)社会主义国家在重重阻力中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加强。(3)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新兴工业国家的趋势加强。(4)现代化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多样化体现出世界相互依存及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加强。(5)现代化发展中,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大西洋两大洋地区扩散的趋势。(6)在现代化发展中,新科技革命对社会进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

45、和贫困化共生,重视福利保障社会化趋势加强。实验中学 10 级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难点、高考考点整理 整理人: 李艳玲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11注:加号的为教师使用的拓展内容。发展区联结1.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经济格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成多个经济力量中心,出现国际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强大经济力量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成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的一支支强大国际政治力量,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基本趋势。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46、势,目前表现为“一超四强” 。每一极都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核心是经济实力。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际影响力,都经历了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冷战”局面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和平,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阻碍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3.摒弃“冷战”思维、深化国际合作从整体上看, “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是“冷战”思维并没有同时消失。所谓“冷战”思维,就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判断国家利益的主要标准,处处进行对抗。美国动辄对发展中国家的制裁,就是“冷战”思维的典型体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摒弃“冷战”思维、深化国际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中、俄、哈、吉、塔、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与中国商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举动都是深化国际合作的典范。4.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