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510172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试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Q/ 企 业 标 准 Q/FPT XXXXX2012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发 布 Q/FPT XXXXX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为规范商用车防腐蚀的通用技术要求,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符合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订的。 本标准内容包括整车防腐蚀质量技术要求、防腐蚀设计指导原则、零部件防

2、腐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企业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通用防腐蚀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分析中心材料工程所和轻型商用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丰刚磊、冯昌川、任鹏、宋庆源、钦英、仝元印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分析中心材料工程所负责解释 Q/FPT XXXXX2012 1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福田商用车基础车型防腐蚀通用规范,试验方法、相关术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皮卡、SUV等车型的基本车型防腐蚀通用技术要求,其他车型

3、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 QC/T 732-2005 道路强化腐蚀试验方法 Q/BQB 4402-2009 冷轧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Q/FTB 039-2006 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实验-盐雾试验 GB/T 2361-1992 防锈油脂湿热实验 SH/T 0081-2006 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 SH/T 0217-199

4、8 防锈油脂试验试片锈蚀度评定方法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3.1 腐蚀: corrosion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致金属、环境或由 它们作为组成部分的技术体系 3.2 腐蚀介质:corrosive agent 与给定金属接触并引起腐蚀的物质 3.3 腐蚀速率,也称为腐蚀强度:corrosion rate 单位时间内,金属发生腐蚀的程度,可采用单位时间内腐蚀深度的增加或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金属的失重或增重等来表示。按照各地区的腐蚀强度,把各地区典型环境分为A、B、C三个类别,具体Q/FPT XXXXX2012 2 见表一:腐蚀强度分类: 表一:腐

5、蚀强度分类 类别 地区 腐蚀强度(m/年) A 俄罗斯、欧洲 100 B 北美、日本、拉丁美洲 90 C 澳大利亚、中国、南非、泰国、南美洲 70 3.4 缝隙腐蚀 crevice corrosion 由于金属表面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狭缝或间隙,在狭缝内或近旁发生的局部腐蚀 3.5 应力腐蚀 stress corrosion 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导致的腐蚀 4 商用车基础车型防腐蚀通用技术要求 4.1 整车防腐蚀质量技术要求 4.1.1外观质量要求:按照可见程度和受关注度,整车分为外表面区域、第二(次)表面区域、车身内部区域、发动机舱、车底区域等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为高度可

6、见、中度可见、低度可见,具体划分定义见附录一。各区域要求防腐蚀年限和质量等级见表二: 表二 外观质量要求 车辆区域 质量要求 防腐蚀质量等级注1 客户接受程度 外表面区域 3 年 高度/中度可见区域 1 不是十分完美 低可见区域 2 较明显但可接受 第二(次)表面区域 3 年 高度/中度可见区域 2 不是十分完美 低可见区域 2 较明显但可接受 车身内部区域 3 年 高度/中度可见区域 2 不是十分完美 低可见区域 6 较明显但可接受 发动机舱 2 年 高度可见区域 2 不是十分完美 中度/低度可见区域 3 大多能接受,挑剔的客户抗议 Q/FPT XXXXX2012 3 车底区域 1 年 高度

7、可见区域 2 较明显但可接受 中度/低度可见区域 3 大多能接受,挑剔的客户抗议 注 1:按照腐蚀点的大小和腐蚀面积比例等定义腐蚀等级,分为 09 级供 10 个等级,具体见附录二。 4.1.2 功能质量要求:满足特定的使用和保养要求下.腐蚀体系经过规定时间仍保持除外观装饰以外的设计功能,具备服役能力。具体要求见表三: 表三 功能质量要求 功能质量要求 防腐蚀质量 等级 6 年注1 汽车各系统、零部件不能出现大量锈垢堆积、功能失效和穿孔 7 车身划线耐扩蚀性 3 注2划线双边扩蚀宽度3mm,6 注3年划线双边扩蚀宽度6mm 同行业中档轿车要求 注 1、2、3: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一年的腐蚀

8、强度参照表 1:腐蚀强度分类 4.2 车身结构设计要求 汽车整体结构设计上要考虑防止腐蚀介质的积聚、尽量避免封闭区域或保持封闭系统通风和排水良好,如考虑整车的通风、散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排放或通过净化、降温等;在外形设计上注意防护,避免积存水汽和尘土。 4.2.1、封闭部分与滞留处设计。结构设计上还应尽量避免积存水汽和尘土的“袋式结构”(见下图),如无法避免该结构,应尽量采用塑料、胶粘剂、填充性橡胶、石蜡等封闭该位置;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区,或让封闭系统的通风与排水良好。此外,进口孔位置要能防止水汽与碎石的直接进入,排水孔应位于封闭区和滞留处的最底点。 “袋式结构”示意图(A/B/C三种) Q

9、/FPT XXXXX2012 4 4.2.2、工艺孔的设置:对于涂漆或上蜡工艺孔的,其位置应有利于喷枪嘴覆盖全部表面;考虑内腔电泳效果,在合理部位增加进液孔和沥水孔,超过20cm的密封空间,应设置工艺孔;同时考虑密封空间内空气的排出,钢板之间间隙小于2mm的位置,应增加涂胶防护。 4.3材料要求 4.3.1 镀锌板的选择: 采用镀锌板是车身防腐蚀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采用镀锌板,镀锌层厚度宜大于或等于 7m。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建议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门面板、左右翼子板、顶棚、地板等材料采用710m 的厚镀锌层钢板。 4.3.2 不锈钢的选择: 汽车的排气消声系统应选用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镍基

10、合金以及陶瓷材料。不锈钢材料中铬含量在 12.5%以上的牌号,耐腐蚀性较好。另外,合金元素中镍元素和钼元素也可以提高材料耐腐蚀性,选择材料时,加以参考。推荐牌号 SUS304、SUS304L、SUS316、SUS316L、SUS409L、SUS410L 等,具体要求和性能参数见 Q/BQB 4402-2009冷轧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4.6 内腔注蜡或喷蜡工艺的采用: 由于电泳涂层的质量与车身结构及涂装工艺设计有很大关系,在车身内腔部分经常会出现电泳不良或涂层太薄等问题,造成内腔早期锈蚀或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锈蚀。在涂装过程中,建议采用内腔注蜡或喷蜡工艺,也可以针对不同零部件的腐蚀状态采用镀锌板

11、等处理措施,但在内腔电泳不良时,采用内腔喷蜡或注蜡工艺的效果要明显强于采用镀锌板措施。 表四:内腔防护蜡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要求 1 蜡膜外观 - 均匀 2 高温性 - (80/8h)无滴落 3 低温附着性 - (-35/8h)无裂纹 4 耐湿热 级 A 级(干膜厚度50m,脱脂钢板1200h,生锈面积5%) 5 耐盐雾 级 A 级(干膜厚度50m,脱脂钢板1000h,生锈面积5%) 6 对面漆涂层的影响 - 无影响 Q/FPT XXXXX2012 5 4.4 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先进完善的防腐工艺。 4.4.5 焊接过程,车身边角和焊缝的处理: 车身零件的边缘由于模具等问题经常产生毛

12、刺和飞边。焊缝处由于焊接工艺和焊接方式等问题,经常出现焊渣。毛刺和焊渣会严重影响涂装效果,因此,应尽量减少毛刺和焊渣,如毛刺和焊渣较多,宜适当打磨后涂装、 4.4.1 涂装过程:车身涂装应满足Q/FT B 039-2006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4.4.4 装配过程: 尽量避免磕碰,装配完成后,对装配过程中涂层受损的零部件需要进行修补。 4.4.7 装配、转运、仓储等过程要求 在装配、转运、仓储过程中,要求避免磕碰、划伤。仓库环境要求干燥、通风。 4.5 零部件设计要求 汽车零部件的防腐蚀方式很多,一般情况下,以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和防锈材料为主要措施。其中车底区域零部件接触泥水和承受石子击

13、打等问题是重点防护部位,特别是底盘区域管路大部分为重要传动功能的部件,涉及制动、油路、转向、离合等重要部件及功能,需要重点防护;机舱区域零部件承受发动机高温高湿等环境是重点防护部位,其中管路部分也是重中之重;车身外部是顾客高关注区,如果生锈会造成顾客对品牌的评价,也需要重点防护,对于其他非重点关注区零部件,可以适当降低防腐蚀要求。按照 70m/年的腐蚀强度规定零部件的基础防腐蚀要求,其他出口地区的零部件防腐蚀技术要求按照腐蚀强度和市场重视程度 4.5.1 腐蚀等级一般定义 腐蚀等级:根据零部件能否可见、工作环境和功能进行划分。 4.5.2 涂层腐蚀等级定义(见表五) 表五 耐盐雾等级代号 腐蚀

14、环境 区域 盐雾试验时间 C 区市场 盐雾试验时间 B 区市场 盐雾试验时间 A 区市场 FS1 腐蚀轻微的工作环境 内部区域 48h 72h 96h FS2 96h 120h 144h Q/FPT XXXXX2012 6 FS3 腐蚀中等的工作环境 内部区域、 外部区域 144h 168h 196h FS4 腐蚀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区域 240h 312h 360h FS5 腐蚀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区域 480h 560h 640h FS6 720h 840h 1000h 4.5.3 零部件腐蚀等级定义 A、车身件腐蚀等级定义(见表六) 表六 耐盐雾等级代号 腐蚀环境 区域 零件举例 FS

15、1 腐蚀轻微的工作环境 内部低度可见区域 座椅内部区域,方向盘内部区域等 FS2 内部中度区域 安全带支架、座椅滑轨等 FS3 腐蚀中等的工作环境 内部中度可见区域兼功能件、部分外部区域 仪表板铁支架、仪表板横梁、门锁系统,玻璃升降器、门限位器、前门玻璃导轨等 FS4 腐蚀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低度可见区域 气弹簧、保险杠支架、后背门支架、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导水槽、天窗等 FS5 腐蚀严重的工作环境 重点外部区域 行李架、后背门中间导轨等 B、 电器件腐蚀等级定义(见表七) 表七 耐盐雾等级代号 腐蚀环境 区域 零件举例 FS1 腐蚀轻微的工作环境 内部低度可见区域 音响、线束、全车开关件等

16、 FS2 内部中度可见区域 停车雷达辅助系统,BCM支架、电器盒、暖风机芯体总成、天线等 FS3 腐蚀中等的工作环境 外部低度可见区域 雨刮电机及连杆机构总成,蓄电池托盘,蓄电池压板,喇叭,闭锁器,电器盒支架、蒸发器芯总成、压缩机总成等 Q/FPT XXXXX2012 7 FS4 腐蚀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中度可见区域 防盗喇叭等 FS5 腐蚀严重的工作环境 重点外部可见区域兼外观件 冷凝器总成等 C、底盘件腐蚀等级定义(见表八) 表八 耐盐雾等级代号 腐蚀环境 区域 零件举例 FS2 腐蚀轻微的工作环境 内部低度见区域 换档机构总成的关键部件等 FS3 腐蚀中等的工作环境 内部中度可见区域

17、脚踏板、转向管柱、软管总成接头、制动盘等 FS4 腐蚀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中度可见区域 转向节、制动钳、挡尘板、底盘小零件等 FS5 腐蚀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重点区域 稳定杆、副车架、螺旋弹簧、托架、平衡块、前减震器、底盘小零件等 FS6 外部重点区域兼外观件 车轮等 D、 发动机件腐蚀等级定义(见表九) 表九 耐盐雾等级代号 腐蚀环境 区域 零件举例 FS2 腐蚀轻微的工作环境 内部中度可见区域 油箱盖拉线等 FS3 腐蚀中等的工作环境 外部中度可见区域 活性炭罐支架(布置在前仓)等 FS4 腐蚀较严重的工作环境 外部中高度可见区域 活性炭罐支架(布置在底盘)等 FS5 腐蚀严重的工作环境

18、 外部区域兼特殊功能件 燃油箱固定带等 E、 镀锌钝化层颜色及耐腐蚀要求(见表十) 表十 转化膜种类 试验要求(中性盐雾) 评价要求 试验方法 Q/FPT XXXXX2012 8 B(漂白) 24 不出现白锈 GB6458 C(彩虹) 72 D(深色) 96 E(复合、高耐蚀性) 200 4.6 海运物流要求 出口车型海洋运输,物流责任部门要根据运输流程和时间,制定合理完善的包装方案,确保整车不因为物流条件不足而产生腐蚀现象。 4.6.1 物流要求 1、物流过程有合理的包装和防护:海运中,为防止海水喷溅和附着在整车表面造成腐蚀,整车表面可以喷蜡或覆膜;运输工具要求有适当的防雨、防尘等措施,避免

19、整车在运输中淋雨、灰尘等造成腐蚀;运输过程避免磕碰等因素造成腐蚀。 表十一:表面防护蜡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要求 1 蜡膜外观 - 蜡膜薄而均匀 2 高温蠕变性 h (80/8h)高温无滴落 3 低温附着性 h (-35/8h)时蜡膜不剥离、无裂纹 4 耐湿热性 级 A 级(干膜 10m 168小时 ,生锈面积5%) 5 对面漆涂层的影响 - 无影响 6 耐盐雾性 h (膜厚 10m) 级 A 级(干膜 10m 120小时 ,生锈面积5%) 5 试验方法 5.1整车防腐蚀检测: 对于整车防腐蚀效果的检测可以参照QC/T 732道路强化腐蚀实验方法进行,腐蚀强度的选择按照目标市场,根据表一选取

20、合适的腐蚀强度。 5.2、零部件盐雾试验: 5.2.1、盐雾试验检测规范参照GB/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实验-盐雾试验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 5.2.2.涂层盐雾试验后评定要求 1.油漆件盐雾试验后评定要求:无基体腐蚀,缺陷部位如尖端、棱边和焊缝等腐蚀面积要求小于Q/FPT XXXXX2012 9 总面积的 1;无起泡;附着力0 级或1 级;(4)对有划割线的,要求划线扩蚀小于 2.5毫米。 2. 镀锌件盐雾试验后评定要求:钝化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无白绣,镀锌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无基体腐蚀,此两项均满足才能判断合格;无起泡。本标准仅规定 5.3 防护蜡的实验要求: 5.3.1 高温蠕变性 5

21、.3.1.1 试验方法 a) 取三块尺寸为150mm100mm0.8mm 与车身同底材的冷扎钢板,用石油醚清洗干净、晾干。把试 片的上下两端1/4 部位用胶带遮蔽起来,喷内腔防腐蜡或用涂布器涂蜡,湿膜厚度为(100150) m。 b) 试片在标准环境温度下水平放置72h。并记录此时的蜡膜长度,记为L0。 c) 撕去胶带纸,垂直放置烘箱中,在(801)环境中放置24h 后,取出试验钢板,冷却至室温后, 测量此时的蜡膜长度,记为L。 5.3.1.2 结果表示 蠕变率用下式计算: P=(L- L0)/L 100% (3) 式中: P蠕变率,%; L(801)环境中放置24h 后蜡膜长度,mm; L0

22、蜡膜初始长度,mm。 5.3.2 低温附着性 取三块尺寸为150mm100mm0.8mm 与车身同底材的冷扎钢板,用石油醚清洗干净,晾干。喷内腔防 腐蜡或用涂布器涂蜡,温膜厚度为(100150)m,标准环境温度下状态调解72h。放置在(-351) 的冰箱中8h,取出试验钢板,将试片弯曲成90(立即,在10s 完成弯曲),目视观察蜡膜是否有裂纹 及剥落。 5.3.3耐湿热性能 取四块尺寸为150mm100mm0.8mm 与车身同底材的冷扎钢板,用石油醚清洗干净,一面喷内腔防腐 蜡或用涂布器涂蜡,另一面及四周用防锈涂料或胶带进行封边处理。湿膜厚度为(100150)m(其Q/FPT XXXXX201

23、2 10 中一块作为测量厚度用),在标准环境温度下,放置72h。按照GB/T 2361-1992 防锈油脂湿热实验的规定进行检测:温度(491),湿度95%。连续48 小时检查一次,两次检查后,每隔72 小时检查一次,共运行1200h。 5.3.4 耐盐雾性 取四块尺寸为150mm100mm0.8mm 与车身同底材的冷扎钢板,用石油醚清洗干净,一面喷内腔防腐 蜡或用涂布器涂蜡,另一面及四周用防锈涂料或胶带进行封边处理。湿膜厚度为(100150)m(其中一块作为测量厚度用),在标准环境温度下,放置72h。按照SH/T 0081-2006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的规定进行检测:曝露区温度(352),曝露

24、区相对湿度大于95%,盐水浓度5%,盐水pH 值6.57.2,盐雾沉降量:在80cm3面积上连续喷雾8h 的平均收集量为(0.51.5)ml/h,连续48 小时检查一次,两次检查后,每隔72 小时检查一次,共运行1000h。按照SH/T 0217-1998 的规定进行防锈等级判定。 5.3.5 对面漆涂层的影响 取三块白色面漆样板(其中一块作为对比观察用),对其中两块油漆涂层样板喷涂内腔防腐蜡,一 块喷涂后20 分钟去除内腔防腐蜡(内腔防腐蜡去除可用供应商配套溶剂),另一块喷涂24 小时后去除, 目视观察油漆涂层外观变化,有无褪色或内腔防腐蜡残留等现象。 _ Q/FPT XXXXX2012 1

25、1 附录一: 整车区域可见程度划分 可见程度 外表面区域 高度/中度可见区 当车辆停在地上,关闭门窗等开闭件,站在车辆附近(16 英尺)能明显看到外表面金属板和车身相关部件。表面包括前舱盖、顶盖、后备门、侧围、翼子板和保险杠,以及其他易见的车身附件 低可见区域 关闭门窗等开闭件,很难看到的外观件,比如低于 1/4高度区域,门槛、挡泥板等 第二(次)表面区域 高度/中度可见区 打开门窗等开闭件,顾客在准备上下车、装卸行李、加油、打开发动机盖是容易看到的零件,比如门内板、A/B/C柱、发动机盖内板、加油口盖等 低可见区域 打开门窗等开闭件,有意识查看可以看到的零部件,比如门下边沿,门铰链表面等 车

26、身内部区域 高度/中度可见区 打开储物箱、座椅滑动到最大、没有灰尘等,司机或乘客坐在车内,或者上下车、开车时,容易看到的区域零部件,比如安全带、面板紧固件、头枕杆、手刹、座椅滑轨等 低可见区域 有意识查看可以看到的区域零部件,比如制动踏板、仪表板支架、或者修理零件拆开外壳可以看到的零部件 发动机舱 高度可见区 当直立站在发动机舱附近时,很容易看到的构件 中度/低度可见区域 直接看不到的,需要移动位置才能看到的 车底区域 高度可见区 车辆在地面上,从车辆的前后和侧面可以直接看到的区域零部件 中度/低度可见区域 车辆被吊起时可以看到的区域零部件 Q/FPT XXXXX2012 12 附录二:腐蚀等

27、级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评价标准* 等级 腐 蚀 程 度 腐 蚀 情 况 描 述 腐 蚀 等 级 样 片 0 无腐蚀 无任何腐蚀现象 1 微量腐蚀 1 到 5 个小的锈点 2 轻微腐蚀 较多小的锈点 锈蚀面积占部件总面积10% 3 轻度腐蚀 中等尺寸的锈点 锈蚀面积占部件总面积的2515% 4 中等腐蚀 很多中等尺寸的锈点 锈蚀面积占部件总面积的5010% Q/FPT XXXXX2012 13 5 大面积腐蚀 大尺寸的锈点 锈蚀面积占部件总面积的7515% 6 全面积腐蚀 大面积的锈蚀区域或非常大的锈点 锈蚀面积占部件总面积的100% 7 严重腐蚀 有少量锈垢堆积,不易脱落 8 非常严重腐蚀 有大量锈垢堆积、开裂或呈片状脱落 9 穿孔 穿孔、断裂、扩展延伸孔 *注:腐蚀等级分为 09 级共10 个等级,等级越大,腐蚀越严重,防腐蚀水平越低。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