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9 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深大师院二附校 古梅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点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课的引言部分回答了“两极对峙”的含义;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其影响” ,学习本课。本课的第一目“冷战的兴起”讲了 3 个问题:“冷战”兴起的背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冷战”在经济方面的体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本课的第二目“北约和华约”讲了 2 个问题: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持续 40 多年的“冷战”所产生的影响。本课的第三目:“冷战中的热战 ”讲了
2、 3 个问题:“热战”实际上是“冷战”的结果,是“冷战”影响的一部分;美国侵朝战争及其影响;美国侵越战争及其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可以用三道问答题来概括:二战后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或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关系逐渐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冷战局面(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学生分析本课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弄清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政治方面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
3、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冷战”兴起的背景;“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柏林危机;“北约”的建立;“华约”的建立;“冷战”的影响;朝鲜战争及其影响;越南战争及其影响。二、能力与方法1、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能够使用课本中的图表等附件材料,论证文字材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3、通过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
4、和平与发展,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难点:美国“冷战”政策的性质;美苏争霸的原因。教学方式采取和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归纳。教学用具采用制作 PowerPoint 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针对下列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并表述出自己的看法。1、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 2、什么是铁幕演说?3、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4、何谓“冷战”?为什么其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5、
5、柏林危机6、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和沿革7、 “古巴导弹危机”8、朝鲜战争9、越南战争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二)导入设计教学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对立的格局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教学导语”的设计,力求达到这样四个目的:(1)凝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点题: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两极对峙的局面。 (3)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思考
6、。(三)教学结构一、 “冷战”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恶化(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2)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 “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二、 “北约”和“华约”2、“北约”的建立:1949 年3、“华约”的建立:1955 年4、“冷战”的影响三、 “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及其影响2、越南战争及其影响(四)师生互动一、 “冷战”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恶化(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2)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
7、根本对立(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课堂设问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1944 年)材料三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美国驻
8、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 年)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 ,美国正积极扩军备战,准备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苏联与美国的什么意图?参考答案:材料一表明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材料二表明美国战后要争夺世界霸权。2、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参考答案:美苏由战时合作到走向对抗的原因有: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想攫取世界霸权,而苏联也想扩展势力范围,于是双方发生矛盾;苏联是战后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被美国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障碍;美苏双方在社会
9、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对立。问题 2: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参考答案:二战后初期形成的“冷战”局面,带来了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通常称东西方)长达 40 多年的对峙。东西方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之一。这不仅不利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加深了各国人民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选取怎样的社会制度,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各国国情和人民的选择所决定的。因此,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 “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课堂设问问题 1:铁幕演
10、说是怎么回事?参考答案:铁幕演说也称富尔敦演说。1946 年 3 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富尔敦市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反苏反共演说。其称苏联的扩张已构成对西方国家的威胁,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此演说为“冷战”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发动对苏冷战的前奏曲,为即将出台的杜鲁门主义制造了舆论。问题 2:何谓“冷战”?为什么其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参考答案:所谓“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以及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通称东西方)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即“热战”之外的全面对抗和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
11、组建军事集团等。东西方冷战长达 40 多年,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课堂设问:问题 1:捷克、匈牙利、波兰先是华约成员国,为什么它们也是北约的成员国?参考答案:1949 年,为了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冷战” ,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美、英、法、意等西方 12 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约。1955 年
12、,为了对抗北约,控制东欧,在苏联的策划下,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八个国家签署华沙条约 ,成立华约。北约和华约实际上是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组织,它们是东西方冷战的结果,反过来又加剧了“冷战” ,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纷纷转向资本主义制度。1991 年,华约解散。但北约继续存在,并且加紧东扩。1999年,捷克、匈牙利、波兰加入北约。课堂设问问题 1:“冷战”有哪些影响?参考答案: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3、3、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问题 2:阅读与思考1962 年 8 月,美国情报官员从飞临古巴上空的 U-2 飞机所拍摄的照片中发现,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 重型轰炸机。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美国的任何城市。对此,肯尼迪政府随即做出强烈反应,要求苏联撤走全部导弹。40 艘美军舰对古巴实施了封锁,美国部署在全球的军队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战争一触即发。结果,苏联从古巴运走了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船靠船的观察” 。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核战争,是“冷战”期间最危急的事件之一。结合课文想一想,发生古巴
14、导弹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古巴导弹危机从根本上看是由于美苏争霸及“冷战”的结果,从其直接起因看是由于 1962 年 7 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被美国发现。古巴导弹危机以美国占上风而结束。但是,这场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特别是美苏间核武器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问题 3:从“冷战”的直接起因看,主要责任在哪国?为此,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采取了怎样的反击措施?从而使东西方“冷战”对峙局面更加严重。参考答案:二战后的综合实力,美国相对强于苏联,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美国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15、为此,美国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可见“冷战”的直接起因在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后,苏联组织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之对抗;马歇尔计划出笼后,苏联组织成立了经互会与之针锋相对;当美国拼凑北约后,华约也组织建立,从而使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形成;柏林危机是美苏双方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当美国扶植联邦德国(西德)成立时,苏联便操纵民主德国(东德)成立,并且两国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的两大军事集团。这样,美国等西方国家“冷战”措施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使“冷战”气氛更加沉重。课堂设问问题 1:何为“特种战争” “局部战
16、争”?参考答案:所谓“特种战争”(19611964 年)就是由美国提供“军援” ,派遣“顾问” ,指挥傀儡政府的军队去镇压革命人民,以达到在越南南部建立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在越南人民的英勇抗击下, “特种战争”失败。所谓“局部战争” (19651969 年)就是美国大规模派兵直接作战,并把侵越战火烧到越南北方,从而使美国对越南南方的“特种战争”扩大为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但美国“局部战争”也失败了。问题 2:材料一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
17、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去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杜鲁门 1947 年 3 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70 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苏美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 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 1973 年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
18、从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注: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 。 请回答:(1)尼克松提出的对外政策,同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说明美国是否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对外政策是推行“冷战”政策,咄咄逼人,以进攻型的姿态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而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则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收缩的重点在亚洲。(2)但是尼克松主义的出台说明美国没有放弃世界霸权政策,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内外因素,调整对外政
19、策,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其目的仍然是确保美军的世界霸权。教学总结1、对教学主题的归纳总结。本课教学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自我测评: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美国 苏联提出“冷战”政策的杜鲁门主义 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提出马歇尔计划 组织建立经互会拼凑联邦德国 扶植民主德国拼凑北约 策划成立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总结设计,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
20、握。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二战期间,中、苏、美、英社会制度不同却能缔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根本原因是( )、 面临共同的敌人 B、战略上的配合C、国际会议的促成 D、绥靖政策的破产 2、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同盟双方对立B、意识形态的对立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影响了美国称霸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别国内政 4、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B、帮助
21、欧洲经济复兴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5、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C、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6、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宗旨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以便使“自由制度”存在B、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并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C、它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手段,苏联与东欧都列入计划内D、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7、下列哪项不是“冷战”政策实施的内容(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建立北约组织D、入侵越南 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22、)美国侵略越南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演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A、 B、 C、 D、9 、下列事件发生在 1955 年的是( )A、 “柏林危机:B、北约组织的建立C、华约组织的建立D、古巴导弹危机 10、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11、美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目的是( )A、遏制苏联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C、镇压人民革命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12、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美国试图称霸世界苏联实
23、力增强及社会主义力量的扩展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杜鲁门主义出台A、 B、 C、 D、13 、 (1998 全国)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的是(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国家实现经济复兴 14、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C、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集团 15、 (1995 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支持联邦德国崛起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 B、 C、 D
24、、16、有关朝鲜战争不正确的是( )A、是热战的表现之一 B、它反映了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C、它使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D、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表现17、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C、柏林危机 D、古巴导弹危机二、材料题18、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种事重演。引自丘吉尔 19
25、46 年 3 月 5 日富尔敦演说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和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引自杜鲁门 1947 年 3 月 12 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提问)材料三 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进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引自欧洲 9 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 年 9 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请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从材
26、料看,丘吉尔对这次战争前英、法、美推行的政策持何态度?请说明你的判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为什么丘吉尔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为什么丘吉尔此时还要旧事重提? (2)材料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什么相同点? (3) 宣言为什么重提“慕尼黑政策”?三、问答题 19、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 ,在亚洲是“热战” 。请回答:(1)在欧洲,它为什么要采取“冷战”形式?有哪些措施?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结果如何?(2)为什么美国的“冷战”政策会成功,而“热战”政策却失败了
27、?20、二战结束后,对冷战形成的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请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二、材料题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否定态度,因为丘吉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的战争。苏军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军采取强硬政策。资本主义
28、和社会主义。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号召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采取强硬政策。三、问答题:19、 (1)冷战政策原因:当时西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须恢复和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美国的争霸中心在欧洲,美国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西欧。大战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苏联为首的对抗势力的强大,使美国不敢轻易使用战争的手段。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织北约扶植西德为前哨(2)美国在亚洲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企图独霸亚洲。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潮时期,美国打着“反殖”口号,插手亚洲事务,企图独霸亚洲。朝鲜战争的爆
29、发和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为美国直接介入提供了机会。结果:在朝鲜遭到了失败在越南陷入战争泥潭,不体面地退出 20、美国负主要责任:因为“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特意制造的。1947 年,以杜鲁门主义为标志,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1948 年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 年分裂德国;1949 年建立北约,使冷战恶性发展。苏联也有一定的责任:对西方政策做出强烈反应;1949 年导致德国分裂;1955 年华约组织建立,与北约对峙;1962 年古巴引发导弹危机。同意第一种观点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加上课后练习,课
30、堂上不可能完成所有内容的教学。因此,必须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一些资料,如二战后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柏林危机、北约和华约的沿革,古巴导弹危机、朝鲜内战爆发的情况,等等。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教师的讲解时间,突出本课的重点“冷战”兴起的原因、 “冷战”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冷战”的影响。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归纳,用这种方法加强对课本难点和重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还使用 PowerPoint 制作了几十个幻灯片组合,配合教学过程有选择地展示给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了教学情境、烘托了教学主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