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504878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七章教学(上)第一二三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教 学(上),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目标】 1.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教学的任务 3.理解教学过程的性质 4.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和基本阶段 5.理解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联系 6.学会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是教学的概念;难点是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规律,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秀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不好,而是由于学生没付出所需学习时间,教师没给学生恰当的教学帮助,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不对头。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教师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获取良好的成绩。布鲁姆,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语义分析 1、教学即学习 商代甲骨文中“教”和“学”两字多次出现,并且有多种写法。,“教”来源于“学”; 学记中的“教学相长” “教学”两字连用,最早见之于尚书兑命:“斅學半。” 孔颖达的解释是:“上学为教,音xi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 宋人蔡沈的解释是:“斅,教也始之自学,终之,教人,亦学也。” 在古代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下,教与学不分。教学即学习,是指通过教人而学,以提高自己。,2、教学即教

3、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办新式学校,学校数和学生数都猛增;留学生对“五段教学法”的介绍。 学校数在19031909年由719所增加到52348所,增加了73倍。 “素重背诵而不讲解。” 3、教学即教学生学 陶行知 “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极力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4、教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凯洛夫的教育学,其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当代学者关于“教学”的多种定义: 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

4、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布鲁纳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的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李秉德 “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 卡特金 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的原理和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刺激、指导、鼓励学生自动学习,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活动。,思考: 关于教学的各种定

5、义中,其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都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第二,都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特点: 双边性 目的性 中介性,(三)相关概念分析,1、教学与教育,2、教学与学生的自学 学生的学包括在教师直接指导和教授下的学习和为配合教师上课进行的预习、复习、作业等自学。 这种自学不同于学生独立自主的自学。,教 育,教 学,思考:请分析以下的判断?,教学就是传授

6、知识 教学就是智育 教学就是上课,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但不是教学唯一。,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知识和基本知识 技能、基本技能、技巧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双基”教学。 我国的教学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智力: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系统。其核心是思维力。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环境的主观条件。 思维力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水

7、平的高低,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智力发展曲线,体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718”理论 良好的身体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标准之一。 WHO的健康标准:“五快三良” 能力:是智力、体力综合水平的体现。 创造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发现尚未知晓知识的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最高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1500年前,根据慷慨的估计,欧洲每年出版1000多本著作。在就差不多意味着需要整整一个世纪才能建立藏书10万卷的图书馆。4个半世纪后,在1950年的出版速度如此之快,致使欧洲达到每年出版12万部著作。过去需

8、要一个世纪才能办到的事情,现在只用了10个月就全部完成了。仅仅在10年之后,在1960年就又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一个世纪的工作只用了7个半月就完成了。” (世界高等教育探讨),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到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著作就要读48年。,3、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科学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科学知识

9、基础之上,良好的思想品德要通过经常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教学在学生世界观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审美情趣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和爱好等。,第二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自学) 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二、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具有认识活动的特殊性 间接性 引导性 简捷性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要引导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的水平,并注意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规律,

10、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它对教学活动有制约作用。 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二是教学过程内部诸因素的必然联系上。,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1、引起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夸美纽斯提出“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 “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伤害了他们” “我们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师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即激发学习动机 1)学习的目的性动机: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

11、动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动力。 魏书生 2)学习的成就动机:希望学习上获得好成绩,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4)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认识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部动力 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情感 演示令人注目的直观材料 讲有趣的故事,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发展学生的观察等认识能力 学生认识事物,通常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如果没有感性知识作基础,教师所教的概念和原理将是一串不能引起清晰表象,不表示明确意义的文字和符号,学生只能机械背诵,却不能理解。 学生感性知识的来源: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往学习的获得

12、;教师的直观描述;演示;参观、实习、实践 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理解教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加工的过程。 思维的方法: 比较 分析与综合 归纳和演绎,形成概念时要注意: 1)概念措辞要简要,明白,准确,便于掌握与熟记 2)帮助学生区分已有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符合之处,防止干扰 3)帮助学生弄清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 4)概念掌握要逐步深化、精确化,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4、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巩固知识的方法: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学习材料 A适量 学习数量、时间与遗忘,B 意义性 C 组织:前摄

13、抑制和后摄抑制 2)学习材料的熟记程度 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3)复习的合理组织:及时复习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理解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可以形成技能技巧。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教学实践作业,采取反复练习的方式完成的。,各种教学实践作业:书面、口头作业;实验操作;

14、参观、见习;课外活动、生产劳动 练习要求: A 目的性; B 趣味性; C 典型性(少而精); D 层次性; E 要及时督促、反馈。 怪作业,6、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积极主动性的途径。 两个落实: 1)检查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 2)检查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方法: 教师进行:提问、检查作业、测验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相互检查,运用时要注意: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学生掌握知识的个实际上是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不可千篇一律采用“基本式”,更多是用“变式”: 省略某个阶段 合二为一 不同起点 2.注意不能割裂每个阶段之间的联系 实际教学之中,各阶段是自然过渡

15、的,而不是机械地分开的。 3.每个阶段功能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5.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间接经验:他人认识的成果 直接经验:自己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捷径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的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两种偏向 书本至上:一知半解、形式主义 过分强调从做中学:肤浅,片断的知识,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历史偏差:

16、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1)相互依赖 知识本身含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又是智力活动的材料;智力的发展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智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知识掌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无知必无能” “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智力发展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的效率高,2)知识并不等于智力:要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 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要启发学生了解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获得高水平的发展。 3)防止单纯抓

17、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防止“高分低能”,不仅要授之以 “鱼”,更要授之以“渔”,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的为基础 2)知识掌握并不一定提高思想:要引导学生的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提高他们的思想 大学生虐待动物 3)思想的提高能推动学生积极地的学习,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智力活动: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非智力活动: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1)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的学习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3)对教学的指导意义:防止 教师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