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部分:商业周期理论(教材第七章、4学时) 本章研究经济的短期波动。本章重点: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难点: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短期波动的特征;理解商业周期形成理论的各家观点,掌握乘数加速数理论。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商业周期波动, 第二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理论 本章学时数为4学时。第一节 商业周期波动 一、商业周期的含义 二、商业周期的类型 三、经济周期的成因一、商业周期的含义 商业周期:也称经济周期,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商业周期分为两阶段或四个阶段:两阶段:扩张和收缩、四阶段:繁荣、衰退、萧
2、条、复苏商业周期的含义 A-B为衰退, B-C为萧条, C-D为复苏, D-E为繁荣 商 业 周 期 的 含 义 A-B为 衰 退 , C为 萧 条 , -D为 复 苏 ,-E为 繁 荣 、衰退萧 条 复 苏 繁 荣ABCDEF商业周期的含义 商业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2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二、商业周期的类型 基钦周期(短周期,个月)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年) 库兹涅茨周期(年)(一)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朱格拉根据其统计分析,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个长度约为910 年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二)基钦周期(短周期) 英国统计学家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包括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周期的观点。小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约40个月),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 基钦提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著名的“长波理论”。认为经
4、济中存在一种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这种长周期被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 (1939 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 6 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3 个短周期。熊波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 18 世纪代到 1842 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 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周期,1897 年以后,是“电气、化
5、学和汽车时期” 。(四)库兹涅茨周期(建筑业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经济中存在长度为15 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 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也称为建筑业周期。三、商业周期的成因外因论和内因论,(一)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1、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
6、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 于 1875 年提出的。2、 、创新理论3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 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 。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
7、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政治性周期理论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一)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1、纯货币理论该理论
8、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 )在 19131933 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环惟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2、投资过度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
9、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3、消费不足理论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北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4、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
10、,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4三 、 经 济 周 期 的 成 因、 P ASQPQ 潜 在 产 出BAD Q (三)需求拉动型商业周期(P、106) 产出、就业的和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的。商业周期的成因理论 货币学派的观点 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 均衡商业周期理论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供给冲击理论第二节 乘数加速数理论 乘数加速原理是由汉森萨缪尔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和收入变动共同决定的,是乘数与加速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乘数加速原理是由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修正与
11、发展。一、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由经济学家汉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的若干倍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加速数:指净投资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量之比。例如生产1万元产品,需要使用2万元的机器设备,那么,加速数为2。 公式:V= IY= KY=KY V:加速数5加 速 原 理 的 例 子 : V 2 单 位 : 万 元030 601740 30850第 七 期 3 15第 六 期 30300180090第 五 期 663第 四 期 30303012015060第 三 期 945第 二 期3030060030第 一 期 总 投资重 置投 资净
12、投资资 本总 量 C消 费期 间假定生产 3000 万元的产品需 20 台机器,每台机器 300 万元,总价值 6000 万元,加速数为 2,每年更新 1 台机器,重置投资 300 万元,总投资也是 300 万元。第二期消费增加 1500 万,机器数量增加至 30 台,净投资为 3000 万,重置投资 300 万。销售额增加了 50,而总投资从 300 万增加到 3300 万,增加了 1000(10 倍) ,这种投资对产出的加速反应,使加速原理因此得名。第三期消费继续增加 1500,总投资仍为 3300,这说明消费以相同数值增加时总投资与前一期保持相同水平。但总投资最少只能为 0。这还说明,机
13、器设备过剩时,加速原理不发挥作用加速原理的数学模型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加 速 原 理 的 数 学 模 型收 入 变 动 与 投 资 变 动 之 间 的 关 系 可 表 示 为 :1ttt KI )(Yv二、乘数加速数模型(汉森萨谬尔森模型) 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的形式增长。6 加速原理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国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动会引起投资以加速的形式变动。 汉森萨谬尔森模型就是把乘数和加速的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汉森萨谬尔森模型的数学公式 汉 森 萨 谬 尔 森 模 型 的 数 学 公 式tttt GICY1tat YbGt GC
14、VIbYY ttatatc )(11(tI-2.0143.206.083087.15106 6.755.12.53.95 13.138.03.3075104 525963 101000301026 YYGV(Ct-t-1)=.5IabYt 1=0.6Ca时期 G)C(VIbYtatatc 第三节总需求理论 一、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由四部分组成,当其中任何一项支出发生变化,总需求曲线就会移动。7第 三 节 总 需 求 理 论QP ADCIGX当价格水平上升,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会导致货币紧缩、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使总需求下降;反之价格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QPAD二、总需求的变动 决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第一类是政策变量(财政、货币政策) 第二类是外生变量(战争与革命,外国经济活动) 二 、 总 需 求 的 变 动Q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