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道”与“做到”的距离老迈近日,翻阅美国艾伦.M.韦伯的金玉良言,其中一个章节“ 知道不等于做到 ”,读后倍受感触,不 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和学习中,真正能体会到个中奥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想到孩童时代,老师教过我一首很美的小诗叫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一、 “知道 ”,要一个要明白的 “道理”今天回味艾伦.M.韦 伯的感言,我真想在上面的诗句上加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不知道的距离,而是知道 却没有 做到的距离
2、”。 艾伦.M.韦伯的感言,都是我们知道的但没有去做或是浅尝辄止效果不佳。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最大的距离就在知道与做到之间。知道而做不到,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能力?是人品?是信念?还是2细细想一下,艾伦.M.韦伯的“ 知道 ”和“做到” ,就是谈了两个哲学:“知道是一种状 态” ,“做到是一种结果”。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当然,这绝不是用距离可以衡量。我曾经为学生上过一节课,说的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一生的得意之作有很多。中国北京的香山饭店就是他设计的。但是,建成之后,贝老先生却一次也没有去看过。他认为香山饭店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大的败笔,他不想让自己看了伤心。并不是他设计的失败,而是施
3、工人员没有按照他原来施工意图施工,而想当然的忽略他的设计细节。结果,成品和预想的结果相去甚远。建筑工人并非不知道建筑说明,而是为了省工任意去改变。所以,这样的建筑工人永远只是普通的工人。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搞不清楚世间最远的距离是“ 知 ”与“行动”的距离。那么,我 们在教育学生 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认知教育为主,不在乎你读过多少书明白多少道理,关键在你能不能做到。我在另一篇文摘中看到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同一个日本品牌的原装进口汽车与在中国组装汽车,为什么日本工人用相同的零件组装起来的汽车在性能上就要比中国工人组装起来的好很多?答案是,日本工人完全按照组装要求去做,不敢投机取巧,不敢偷工减
4、料。比如说简单的拧螺丝,按照规定要求拧两圈,倒一圈。日本工人严格3遵照要求执行的一丝不苟,而部分中国工人则自做聪明,偷懒耍滑,心里还在嘲笑“这日本小鬼子大脑是不是进水了” ,中国工人逻辑思维是:拧两圈倒一圈,不就是直接拧一圈就得了吗?可想而知最后总装质量还能保证吗?这就是典型的答案,知道做不到。所以,成功的人士一句话非常经典:“我和你的差别就在于,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做到了,而你只是知道而已。”所以,“知道” 和“做到”之间的差别就是大师和工匠之间的差别。其实,生活中,知道和做到的差距处处可见,“只是知道而已” 。 在我们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随手乱扔垃圾、偷吸香烟、公众场所大声喧哗、翻围
5、栏闯红灯等等,人人都知道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知道和做到的结果天壤之别,意识决定了行为。知道一件事情是非只是知道而已,是静态的。知道而不努力去把所知道的东西付诸实施让知道变成做到。那么知道和不知道就没有差别。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而且走起来,有时可能会很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有恒心和毅力,脚下走稳了。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尽自己的所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好的话,那么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成功的人。二、 “做到 ”,要学 习狼性执行力4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求学生有狼性执行力:知道不等于做到,做了不等于做好,做了是零分,做到才是 100 分!在狼群中共舞必先为狼;以变制、变速度制胜
6、!当好领头狼,智信仁勇严,将者当自强!“坐着不动是永 远不会成功的” ,要取得收获就要有所行动,而且还要快行动。人生的路很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每个人每天、每时或每秒都面临各色的人、各类的事和各种的环境,这些都是变化。什么是我们不变的?我们的经验告诉学生:乐观一定是不变的,自信也一定是不变的,经受挫折后的勇敢一定是不变的。再想想我们自己的每一天中,原本我们自己的这些应该不变的特定当中,又有多少随着时间、事件、心理而变化了呢?就像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在台下的时候表达得特别流畅,要表达的意思发挥地淋漓尽致,而如果有一天让我们上台去面对大家演讲的时候,嘴巴却打噜噜张不开嘴。这不是不会说话,而是我们
7、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平时看似简单的事情就做不到了。所以,如果大家离开了别人的经验,当我们实实在在面对具体的每个人、每件事、每种情绪时,还能像理解别人一样做好当事人吗?还能找到自我吗?还能够任凭风吹雨打,依旧乐观、自信、从容和勇敢吗?5显然,明白很容易,做到很难。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对本来知道的却无法做到呢?一是“知道” 只是 经历了思维过程,只是假如,只是一个虚幻的场景,可以有许多的细节被忽视;而“做到” 却要面对一个实际的工作过程,胆识、技艺、经验、性格、潜力都要动员起来,发挥作用,不能有一个环节等待、懒惰或放弃,要的是全力去争取。如此看来,知道与做到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能够做到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敢于从知道向做到过渡的人绝对不是一个懦夫,也不会是一个懒汉,而是一个勤奋者和勇敢者,一个智者。因为这之间要承受的压力和准备要的吃苦实在太多,这是一个由梦想到现实的过渡,是一个从计划到实践结果的升华。它需要每一个敢于面对的人,同时又是勤奋和智慧的人。我想,把“知道” 的变 成“相信”的,甚至 变成“ 信仰”的,最终实现“做到 ”的,最后一步一步、越做越好,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这也是我们教师育人之道,做人之道。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