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 审:邱宗志 尹思源 王 全 主 编:杨思进副主编:米绍平 张茂萍 王泽琛编 委:敖素华 白 雪 肖国辉汪 静 张 琼 廖代祥钟红卫 李 志 刘 鹏王俊峰 晏 新 张广文刘 旭 程刘海前 言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剂 100 首,常用中药 477 味。本手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方剂、中药教研
2、室也作了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 年 9 月目 录第一部分 常用中药第一章 解表药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第二章 清热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第五节 清虚热药第三章 泻下药第一节 攻下药第二节 润下药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第四章 祛风湿药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第五章 化湿药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第七章 温里药第八章 理气药第九章 消食药第十章 驱虫药第十一章 止血药第
3、一节 凉血止血药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第四节 破血消瘀药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药第一节 化痰药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第十四章 安神药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第二节 熄风止痉药第十六章 开窍药第十七章 补虚药第一节 补气药第二节 补阳药第三节 补血药第四节 补阴药第十八章 收涩药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3第十九章 涌吐药第二十章 外用药及其它第二部分 常用方剂第一章 解表剂第一节 辛温解表第二节 辛凉解表第三节 扶正
4、解表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第二节 温下第三节 润下第三章 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第二节 调和肝脾第三节 调和寒热第四节 表里双解第四章 清热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第二节 清营凉血第三节 清热解毒第四节 清脏腑热第五节 清热祛暑第六节 清虚热第五章 温里剂第一节 温中祛寒第二节 回阳救逆第三节 温经散寒第六章 补益剂第一节 补气第二节 补血第三节 气血双补第四节 补阴第五节 补阳第六节 阴阳并补第七章 固涩剂第一节 固表止汗第二节 涩精止遗第三节 涩肠固脱第四节 固崩止带第八章 安神剂第一节 重镇安神第二节 补养安神第九章 理气剂第一节 行气第二节 降气第十章 理血剂第一节 活血祛瘀第二节 止血
5、第十一章 消食剂第一节 消食化滞第二节 健脾消食第十二章 祛湿剂第一节 化湿和胃第二节 清热祛湿第三节 利水渗湿第四节 温化水湿第五节 祛湿化浊4第十三章 祛痰剂第一节 燥湿化痰第二节 清热化痰第三节 润燥化痰第四节 温化寒痰第五节 化痰熄风第十四章 治风剂第一节 疏散外风第二节 平熄内风第十五章 治燥剂第一节 轻宣外燥第二节 滋阴润燥第十六章 驱虫剂附录附一 十八反附二 十九畏第一部分 常 用 中 药第一章 解 表 药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麻黄 3-10g 桂枝 3-10g 紫苏 3-10g生姜 3-10g 香薷 3-10g 荆芥 3-10g防风 3-10g 羌活 3-10g 白芷
6、 3-10g细辛 2-5g 藁本 3-10g 葱白 3-10g胡荽 3-6g 柽柳 3-10g 紫苏梗 3-10g苍耳子 3-10g 辛夷 包煎 3-9g歌诀 辛温解表麻桂香,苏荆防活芷藁姜;葱白胡荽和柽柳,二辛苍耳十七强。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蝉蜕 3-10g 桑叶 5-10g 菊花 10-15g柴胡 3-10g 升麻 3-10g 葛根 10-15g葛花 3-15g 浮萍 3-10g 木贼 3-10g薄荷 后下 3-6g 牛蒡子 3-10g 蔓荆子 5-10g 淡豆鼓 10-15g歌诀 辛凉薄牛桑菊根,柴蔓淡蝉贼萍升。第二章 清 热 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知 母 6-1
7、2g 芦 根 15-30g竹 叶 6-15g 栀 子 3-10g莲 心 2-5g 碎先煎 石 膏 15-60g密蒙花 6-10g 夏枯草 10-15g决明子 10-15g 谷精草 6-15g 青葙子 3-15g 西青果 5-10g木蝴蝶 1.5-3g 天花粉 10-15g 鸭跖草 15-30g 寒水石 10-15g 淡竹叶 10-15g歌诀 清热泻火玉知芦,花粉竹叶夏枯伍;寒水鸭子谷精草,密蒙青葙味甘草。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黄芩 3-10g 黄连 2-10g 黄柏 5-10g苦参 3-10g 椿皮 3-10g 秦皮 3-12g龙胆草 3-6g 白鲜皮 6-10g歌诀 清热燥湿芩连柏
8、,龙参三皮无逊色。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连翘 6-15g 贯众 10-15g 红藤 15-30g射干 6-10g 拳参 3-12g 马勃 3-6g蚤休 5-10g 漏芦 3-12g 白蔹 3-10g绿豆 15-30g 熊胆 入丸散 1-2.5g 山豆根 3-10g 北豆根 3-10g 白头翁 6-15g 马齿苋 30-60g地锦草 15-30g 半边莲 10-15g山慈姑 3- 6g 土茯苓 15-60g四季青 15-30g 绿豆衣 6-12g枳具子 4.5-9g 金银花 10-15g忍冬藤 15-30g 紫花地丁 15-30g野菊花 10-18g 穿心莲 3-6g大青叶 10-15
9、g 板蓝根 10-15g青 黛 入丸散 1.5-3g 鱼腥草 15-30g金荞麦 15-30g 败酱草 6-15g墓回头 6-15g 蒲公英 10-30g鸦胆子 不入煎剂 10-15 粒 白花蛇舌草 15-60g歌诀 解毒慈姑银翘青,牛黄蚤拳半边心;二马二白四种草,鸦胆藤漏熊射根。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生地 10-30g 玄参 10-15g 丹皮 6-12g赤芍 6-15g 紫草 3-10g6先煎或锉末冲服 水牛角 6-15g歌诀 清热凉血牛生地,玄参丹芍紫草依。第五节 清虚热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青蒿 3-10g 白薇 3-12g 地骨皮 6-15g 银柴胡 3-10g 胡黄连 3-10
10、g歌诀 虚热地白银胡青。第三章 泻 下 药第一节 攻下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大黄 后下 5-10g 芒硝 冲服 10-15g蕃泻叶 后下 5-9g 芦荟 入丸散 1-2g第二节 润下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火麻仁 入丸散 10-15g 郁李仁 6-12g歌诀 攻下黄芒蕃芦甚,火麻郁李燥润神。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甘遂 入丸散 0.5-1g 京大戟 入丸散 1.5-3g巴豆 入丸散 0.1-0.3g 千金子 入丸散 0.5-1g商陆 5-10g 牵牛子 3-9g 芫花 1.5-3g歌诀 峻下逐水遂戟芫,巴陆牵牛千金团。第四章 祛 风 湿 药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独活 5-15g 蕲蛇 5
11、-15g 蛇蜕 2-3g碎蛇 3-10g 松节 10-15g 木瓜 10-15g蚕沙 布包煎 5-15g 伸筋草 10-25g 寻骨风 10-15g 海风藤 5-15g老鹳草 10-30g 路路通 5-10g徐长卿 后下 10-15g 威灵仙 5-15g乌梢蛇 5-10g 雷公藤 内服宜慎先煎 川乌 3-9g 先煎 草乌 3-9g金钱白花蛇 研末服 0.5g 歌诀 除风除湿散寒凝,雷公乌蛇路独行;老仙蚕风寻骨筋,松节木瓜徐长卿。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秦艽 5-15g 防己 5-10g 桑枝 15-30g 豨莶草 15-20g 臭梧桐 5-15g海桐皮 5-15g 络石藤 5-15g
12、穿山龙 15-30g 丝瓜络 6-10g歌诀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名称及用法用量五加皮 5-15g 桑寄生 10-15g 狗脊 10-15g千年健 5-10g 鹿衔草 9-15g歌诀 祛风除湿强筋骨,狗皮千年寄生鹿。第五章 化 湿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藿香 5-10g 佩兰 5-10g 苍术 5-10g 厚朴 3-10g 砂仁 后下 5-10g 草果 碎 3-6g砂仁壳 5-10g 白豆蔻 后下 3-6g豆蔻壳 3-5g 草豆蔻 5-10g 歌诀 芳香化湿藿佩砂,二蔻草果苍朴加。第六章 利 水 渗 湿 药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名称及用法
13、用量茯苓 10-15g 猪苓 5-10g 泽泻 5-10g葫芦 15-30g 泽漆 5-10g 蝼蛄 5-9g荠菜 15-30g 冬瓜皮 15-30g 冬瓜仁 10-15g 玉米须 30-60g香加皮 3-10g 薏苡仁 10-30g歌诀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7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名称及用法用量 通草 5-10g 瞿麦 10-15g 扁蓄 10-30g萆解 10-15g 石韦 5-10g 地肤子 10-15g车前草 10-20g 冬葵子 10-15g灯心草 1.5-2.5g 车前子 布包煎 10-15g滑石 布包煎 10
14、-15g 关木通 3-9g海金沙 包煎 6-12g歌诀 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车前功;二草二子滑石用,石韦海金功能同。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茵陈蒿 10-30g 金钱草 30-60g虎 杖 10-30g 地耳草 15-30g垂盆草 15-30g歌诀 利湿退黄用茵钱,虎杖地耳草垂盆全。第七章 温 里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干姜 3-10g 炮姜 3-6g 花椒 2-6g丁香 1.5-6g 荜茇 3-6g 胡椒 2-4g肉桂 后下 2-5g 吴茱萸 1.5-6g 小茴香 3-6g 高良姜 3-10g 荜澄茄 2-5g 红豆蔻 3-6g 先煎半小时以上 附子 3-15g歌诀 温里附姜肉茱良,二
15、椒二荜豆二香。第八章 理 气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橘皮 3-10g 青皮 3-10g 枳实 3-10g枳壳 3-10g 木香 3-10g 香附 6-12g 薤白 5-10g 柿蒂 6-10g 刀豆 10-15g甘松 3-6g 佛手 3-10g 香橼 3-10g乌药 3-10g 沉香 研末服 1-3g 檀香 后下 1-3g 川楝子 3-10g羌活鱼 3-10g 青藤香 3-6g玫瑰花 3-6g 绿萼梅 3-6g青木香 3-10g 大腹皮 5-10g九香虫 3-10g 荔枝核 10-15g歌诀 理气二皮八九香,枳佛枸橘乌楝襄;荔枝薤白柿蒂甘,婆罗八月玫萼羌。第九章 消 食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山楂 10-
16、15g 神曲 6-15g 麦芽 10-15g谷芽 10-15g 莱菔子 6-10g鸡内金 3-10g 鸡矢藤 15-60g 歌诀 消楂曲麦谷莱鸡。第十章 驱 虫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鹤虱 5-15g 榧子 15-30g 芜荑 3-10g槟榔 6-15g 南瓜子 研末服 60-120g使君子 10-15g 苦楝皮 6-9g鹤草芽 研末服 30-45g 雷丸 入丸散 6-15g歌诀 驱虫使楝槟南鹤,雷虱榧芜少用药。第十一章 止 血 药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大蓟 10-15g 小蓟 10-15g 地榆 10-15g槐花 10-15g 槐角 10-15g 羊蹄 10-15g侧柏叶 10-15g
17、白茅根 15-30g苎麻根 10-30g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三七 研末服 1-1.5g 茜草 10-15g蒲黄 布包煎 3-10g 碎,先煎 花蕊石 10-15g 降香 后下 3-6g8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白芨 3-10g 紫珠 10-15g 藕节 10-15g棕榈炭 3-10g 血余炭 6-10g 刺猬皮 3-10g 仙鹤草 10-15g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艾叶 3-6g 布包先煎 灶心土 15-30g 歌诀 止血二蓟榆苎珠,两白槐侧仙棕血;三黄蒲花羊艾灶,猬皮藕节重收涩。第十二章 活 血 化 瘀 药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川芎 3-10g 郁金
18、 5-12g 姜黄 3-10g乳香 3-10g 没药 3-10g 降香 3-6g刘寄奴 3-10g 独一味 2-3g延胡索 3-10g 五灵脂 包煎 3-10g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牛 膝 6-15g 月季花 2-5 g 鸡血藤 10-15g 凌霄花 3-10g 王不留行 5-10g 丹 参 5-15g桃仁 碎 5-10g 番红花 1-1.5g益母草 10-30g 茺蔚子 5-10g红 花 3-9g 泽 兰 10-15g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苏木 3-10g 血竭 入丸散 1-1.5g儿茶 包煎 1-3g 马钱子 入丸散 0.3-0.6g/日土鳖虫 3-10g 自然铜 1
19、0-15g骨碎补 10-15g 刘寄奴 3-10g第四节 破血消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莪术 3-15g 三棱 3-10g 水蛭 1.5-3g虻虫 1-1.5g 穿山甲 3-10g斑蝥 入丸散 0.03-0.06g歌诀 活血川丹泽花王,乳没索金三莪虻;桃红膝虫自降刘,鸡苏干漆益母牛。第十三章 化 痰 止 咳 药第一节 化痰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半夏 3-10g 皂荚 1-1.5g 白前 3-10g前胡 6-10g 桔梗 3-10g 胖大海 2-4 枚竹茹 6-10g 海藻 10-15g 昆布 6-12g黄药子 5-15g 海蛤壳 10-15g天南星 3-10g 禹白附 3-5g白芥子 3-6g 皂角刺 3
20、-10g川贝母 3-10g 浙贝母 3-10g全瓜蒌 10-20g 旋覆花 布包煎 3-10g瓜蒌仁 碎 10-15g 天竹黄 3-6g 瓜蒌皮 2-13g 竹沥 冲服 30-50 g 碎,先煎 海浮石 10-15g 先煎 瓦楞子 10-15g 碎,布包先煎 礞 石 6-10g 歌诀 温化寒痰用半南,附介前旋皂荚淡;清化热痰桔贝前,瓜蒌三竹四海缠;礞石昆布黄药子,猪胆蔊菜效无止。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苏子 5-10g 百 部 5-15g款冬花 5-10g 马兜铃 3-10g洋金花 入丸散 0.3-0.6g 桑白皮 5-15g葶苈子 5-10g 矮地茶 10-30g白果 碎 5-10g
21、 苦杏仁 碎 3-10g 枇杷叶 5-10g 紫 菀 5-10g歌诀 平喘杏部紫花白,苏葶矮兜枇杷叶。第十四章 安 神 药9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名称及用法用量朱砂 入丸散 0.3-1g/次 磁石 15-30g碎,先煎 龙骨 15-30g 琥珀 研末冲服 1.5-3g/次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酸枣仁 10-20g 柏子仁 10-20g远 志 5-10g 合欢皮 10-30g夜交藤 15-30g歌诀 重镇朱磁龙琥珀,养心欢交酸远柏。第十五章 平 肝 熄 风 药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刺蒺藜 6-15g 罗布麻 3-15g决明子 10-15g 碎, 先煎 石决明 15-30g碎,先煎
22、 牡蛎 10-30g 碎,先煎 珍珠母 15-30g碎,先煎 紫贝齿 10-15g 碎,先煎 代赭石 10-30g 第二节 熄风止痉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钩 藤 10-15g 天麻 3-10g地 龙 5-15g 全蝎 研末服 0.6-1g/次蜈 蚣 研末服 0.6-1g/次羚羊角 研末服 0.3-0.6g/次牛 黄 入丸散 0.2-0.5g/次 僵蚕 3-10g 歌诀 平肝熄风二决羚,珍代牛黄贝蛎藤;天麻刺疾白僵蚕,蜈蚣地龙罗布全。第十六章 开 窍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麝 香 入丸散 0.06-0.1g/次冰 片 入丸散 0.03-0.1g/次苏合香 入丸散 0.3-1g/次石菖蒲 5-10g蟾 蜍 入
23、丸散 0.015-0.03g/次樟 脑 入丸散 0.1-0.2g/次歌诀 开窍麝冰苏合菖,蟾蜍樟脑细组方。第十七章 补 虚 药第一节 补气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党参 10-30g 黄芪 10-60g 白术 10-15g山药 10-60g 甘草 3-10g 大枣 10-30g白扁豆 10-30g 饴糖 烊化冲服 15-20g蜂 蜜 15-30g 太子参 10-30g人 参 另煎或研末吞服 5-10g西洋参 另煎或研末吞服 3-6g 歌诀 补气人西党太芪,术山豆枣草蜂饴。第二节 补阳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鹿角霜 10-15g 巴戟天 10-15g淫羊藿 5-10g 补骨脂 6-15g 益智仁 3-10g 黄狗
24、肾 10-15g肉苁蓉 10-15g 沙苑子 10-15g杜 仲 10-15g 续 断 10-15g 韭 子 5-10g 仙 茅 3-10g锁 阳 10-15g 葫芦巴 5-10g核桃仁 10-30g 菟丝子 10-15g蛤蚧 研末服 1-2g 紫河车 研末服 1.5-3g 海马 研末服 1-1.5g 鹿 茸 研末服 1-3g 鹿角胶 烊化冲服 5-10g 阳起石 入丸散 3-6g冬虫夏草 5-10g 歌诀 补阳茸巴肉仙淫,芦仲续脊骨智仁;虫草哈桃紫菀沙,锁阳黄狗韭阳佳。第三节 补血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当归 5-15g 龙眼肉(桂圆肉)10-15g白芍 10-30g 阿胶 烊化冲服 5-15g熟地
25、 10-30g 何首乌 10-30g10歌诀 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第四节 补阴药名称及用法用量百合 10-30g 麦冬 10-15g 天冬 10-15g石斛 10-15g 玉竹 10-15g 黄精 10-30g 桑 椹 10-15g 枸杞子 10-15g墨旱草 10-15g 女贞子 10-15g黑芝麻 10-30g 胡麻子 9-15g楮实子 6-12g 北沙参 10-15g 南沙参 10-15g 先煎 龟板 15-30g先煎 鳖甲 15-30g歌诀 补阴参麦石玉精,百合枸桑莲女贞;龟板鳖甲黑芝麻,各有功用宜细分。第十八章 收 涩 药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名称及用法用量麻黄根 3-9g
26、浮小麦 15-30g糯稻根须 15-30g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名称及用法用量五味子 3-6g 五倍子 3-9g罂粟壳 3-6g 乌 梅 3-10g 诃 子 3-10g 石榴皮 3-10g肉豆蔻 3-9g 赤石脂 10-20g禹余粮 10-20g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名称及用法用量芡 实 10-15g 山茱萸 5-10g覆盆子 5-10g 桑螵蛸 6-10g海螵蛸 6-12g 金樱子 6-12g莲子 去心,碎 10-15g 歌诀 收涩五味乌梅倍,浮糯麻根石榴配;诃肉赤禹粟壳芡,二螵山盆金樱莲。第十九章 涌 吐 药名称及用法用量常山 4.5-9g 瓜蒂 2.5-5g胆矾 温水化服 0.3-0.6g
27、歌诀 涌吐常山瓜蒂胆。第二十章 外 用 药 及 其 它名称及用法用量雄 黄 外用适量 硫 磺 外用适量白 矾 外用适量 蛇床子 3-10g风 子 外用适量 土荆皮 外用适量 蜂 房 6-12g 大 蒜 5-10g密佗僧 外用适量 升 药 外用适量 轻粉 外用适量 砒 石 外用适量铅丹 外用适量 炉甘石 外用适量硼砂 外用适量 木鳖子 外用适量歌诀 外用石黄轻升硼,铅矾毛蒜酥子房;木竭樟槿络松香,儿茶守宫外用彰。11第二部分 常 用 方 剂第一章 解 表 剂第一节 辛温解表1麻黄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麻黄三两(9g) 桂枝二两(6g)杏仁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3g)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配
28、伍 君麻黄;臣桂枝;佐杏仁;使炙甘草。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现代应用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2桂枝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6g)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配伍 君桂枝;臣芍药;佐生姜、大枣;使炙甘草。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现代应用 常
29、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3小青龙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麻黄三两(9g)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 干姜三两(6g ) 桂枝三两(9g )半夏 半升(9g )五味子半升(6g) 炙甘草三两(6g)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配伍 君麻黄、桂枝;臣干姜、细辛;佐半夏、五味子、芍药;使炙甘草。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现
30、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内饮证者。歌诀 小青龙汤芍桂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甚夸。4止嗽散医学心悟药物组成 紫菀一钱五分(15g) 百部一钱五分(12g) 白前一钱五分(12g ) 桔梗一钱五分(12g)荆芥一钱(10g ) 陈皮 一钱(10g )炙甘草五分(2g)功效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配伍 君紫菀、百部;臣白前、桔梗;佐荆芥、陈皮;使炙甘草。主治 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12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
31、失宣者。歌诀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化痰止咳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第二节 辛凉解表1银翘散温病条辨药物组成 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竹叶四钱(12g)苦桔梗六钱(18g ) 鲜苇根六钱( 18g)生甘草五钱(15g ) 荆芥四钱( 12g)淡豆豉五钱(15g ) 牛蒡子六钱( 18g)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配伍 君银花、连翘;臣薄荷、牛蒡子、荆芥、淡豆豉;佐竹叶、鲜苇根、苦桔梗;佐使甘草。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肠,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现代应用 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32、、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2桑菊饮温病条辨药物组成杏仁二钱(6g)菊花一钱(3g )薄荷八分(2.5g)桑 叶 二 钱 五 分 ( 7.5g) 连翘一钱五分 ( 5g)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功效 辛凉透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配伍 君桑叶、菊花;臣杏仁、桔梗、薄荷;佐连翘、苇根;使甘草。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
33、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歌诀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麻黄四两(9g) 杏仁五十个(9g)炙甘草二两(6g) 石膏半斤(24g)功效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配伍 君麻黄、石膏;臣杏仁;使炙甘草。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歌诀 麻杏石甘法辛凉,四药组合有专长;麻石相配清宣剂,肺热炎炎喘汗尝。第三
34、节 扶正解表1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13桔梗 人参 甘草各三十两(各 900g) 功效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配伍 君羌活、独活;臣川芎、柴胡;佐桔梗、前胡、茯苓、人参、枳壳;使甘草。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痛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歌诀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第二章 泻 下 剂第一节 寒 下1大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大黄四两(12g )
35、厚朴半斤( 24g)枳实五枚(12g ) 芒硝三合( 9g) 功效 峻下热结。配伍 君大黄;臣芒硝;佐厚朴、枳实。主治 (1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通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歌诀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
36、热结此方良。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大黄四两(12g )牡丹皮一两( 3g)芒硝三合(9g )桃仁五十个(9g) 冬瓜仁半升(30g)功效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配伍 君大黄、牡丹皮;臣芒硝、桃仁;佐冬瓜仁。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剧痛,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歌诀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少腹痛,脓成未溃亦可尝。第二节 温 下1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大
37、黄三两(9g) 附子三枚(12g) 细辛二两(3g )功效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配伍 君附子、大黄;臣细辛。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14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歌诀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第三节 润 下1济川煎景岳全书药物组成 当归三至五钱(915g ) 牛膝二钱(6g )肉苁蓉二至三钱(69g ) 泽泻 钱半(4.5g)升麻五分至一钱(1.53g) 枳壳 一钱(3g) 功效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配伍 君肉苁蓉;臣当归、
38、牛膝;佐泽泻、升麻、枳壳。主治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等属于肾虚精亏肠燥者。歌诀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第三章 和 解 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 )大枣十二枚(6g )半夏半升(9g )生姜三两(9 g)人参三两(9g)炙甘草三两(9g)功效 和解少阳。配伍 君柴胡;臣黄芩;佐半夏、人参、生姜、大枣;使炙甘草。主治 (1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39、,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 )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配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第二节 调和肝脾1四逆散伤寒论药物组成 炙甘草 枳实 柴胡 白芍药各十分(各 6g)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配伍 君柴胡;臣白芍药;佐枳实;使炙甘草。主治 (1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
40、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歌诀 四逆散非四逆汤,柴甘枳芍共煎尝;透解阳郁治热厥,调理肝脾效亦彰。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5药物组成 炙甘草半两(15g ) 当归 茯苓 白芍 白术 柴胡各一两(各 30g) 生姜 薄荷 (各少许)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配伍 君柴胡;臣当归、白芍;佐白术、茯苓、甘草;佐生姜、薄荷。主治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现代
41、应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歌诀 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偕;解郁疏肝脾亦理,丹栀加入热能排。3痛泻要方丹溪心法药物组成 白术三两(90g ) 白芍二两( 60g) 陈皮两半(45g ) 防风一两( 60g)共为散,也可按比例煎服。功效 疏肝健脾,缓痛止泻。配伍 君白术;臣白芍;佐陈皮;使防风。主治 用于肝木乘脾引起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且常与情绪变化有关,一般无实热或虚寒的见证,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现代应用 本方可用于慢性肠炎
42、、肠功能紊乱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等见有上述证候者。歌诀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第三节 调和寒热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药物组成 半夏半升(12g ) 黄连一两( 3g)大枣十二枚(6g) 炙甘草三两(9g)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各 9g)功效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配伍 君半夏;臣干姜、黄芩、黄连;佐人参、大枣;使炙甘草。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歌诀 半夏泻心连芩根,干姜甘草枣人参;辛苦兼补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第四节
43、表里双解1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15g )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 生姜五两(15g ) 半夏半升(9g ) 枳实四枚(9g )大枣十二枚(6g)大黄二两(6g)功效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配伍 君柴胡;臣大黄、枳实、黄芩;佐芍药、生姜、半夏;使大枣。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满,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16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是良方。2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药
44、物组成葛根半斤(15g ) 炙甘草 二两(6g)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功效 解表清里。配伍 君葛根;臣黄芩、黄连;佐使甘草。主治 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歌诀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第四章 清 热 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1白虎汤伤寒论药物组成石膏一斤(50g ) 知母六两( 18g)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功效 清热生津。配伍 君石膏;臣知母;佐使甘草、粳米。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寒,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歌诀 白虎汤中石膏知,干草粳米四般施;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第二节 清营凉血1清营汤温病条辨药物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 (30g ) 生地黄 五钱(15g) 元参三钱( 9g)竹叶一钱( 3g)麦冬三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