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 第 1 节知识点:一、 生物及生物学与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3、 生物的基本特征:(1)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需要营养 (3)需要呼吸和排泄 (4)能生长发育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6)能适应环境二、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克隆技术(无性繁殖) 、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杂交水稻(袁隆平) 、生态农业等第一章 第 2 节知识点: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资料、测量等。二、
2、显微镜:1、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 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微细结构。显微镜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 、准焦螺旋(粗、细) 、反光镜(平面、凹面)等。3、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第二章 知识点2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
3、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 ;“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对环境适应的
4、结果。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第三章 第 1 节知识点:一、生态系统:1、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绿色植物生物成分 消费者:人和动物2、生态系统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3、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二、生态系统的类型:“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人起支配作用的是:城市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三、调查:
5、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调查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 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地做好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三章 第 2 节知识点:一、生物圈:31、定义:是指地球表面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范围:生物圈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二、 “生物圈号”的启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基本条件。第四章 第 1 节知识点:一、海尔蒙
6、特的柳树实验证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但他忽略了阳光、空气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二、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1、 “七字”步骤:暗:饥饿处理,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遮: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其中遮光部分是实验组,未遮光部分是对照组)摘:将黑纸板摘下,再将该叶片摘下。脱:用酒精脱去叶绿素,避免影响后面的显色观察。洗:用清水洗去浮色(叶绿素的绿色) ,避免影响后面的显色观察。滴:滴加碘酒,检验有无淀粉产生(淀粉的特性:遇碘变蓝色)观:观察颜色变化(遮光部分未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2、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三、光合作用:1、定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
7、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且发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公式: 光4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叶绿体 (淀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被称作是 有机物 的“加工 厂“)物质转变: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合成有机物)实质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四、叶片的结构:由上表皮、下表皮和叶肉三部分组成,其中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叶肉中贯穿有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养料五、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第
8、四章 第 2 节知识点:一、无土栽培:1、定义:人们将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植物营养液,用来培养植物的方法。2、优点: 可以节省土地 能培养出高品质的植物 可避免污染、害虫等的危害二、植物营养“三要素”:氮、磷、钾。植物缺氮肥:叶发黄,生长慢植物缺磷肥:叶、茎呈紫红色 斑点,新根少,生长慢植物缺钾肥:叶边缘像火烧一样三、植物根的作用: 固定植物体 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有些植物的根具有储存、繁殖等功能(如红薯)5四、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外(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外(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水总是向浓度大的地方跑)五、根尖的结构:1、根
9、尖:是指植物根的最尖端到长有根毛的区域。2、结构: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3、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第五章 第 1 节知识点:一、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1、淀粉:遇碘酒变成蓝色。2、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体蛋白质或直接燃烧有臭味产生。3、脂肪:在布匹或纸张上留下“油斑” 。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膳食纤维被称作“第七类营养素” )第五章 第 2 节知识点
10、:一、营养物质的作用1、水:人体含量最多,占体重 60-70(溶解、运输物质;调节体温)2、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很大(缺铁-贫血;缺钙-佝偻病;缺碘-大脖子病)3、维生素:含量最少,作用很大(缺维生素 A-夜盲症;缺维生素 B1-脚气病;缺维生素 B2-口角炎;缺维生素 C-坏血病;缺维生素 D-软骨病)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5、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 70的能量来自糖类。6、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二、三大类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糖类,重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6三、能量能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
11、力。四、平衡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第五章 第 3 节知识点:一、科学的食谱既要比例适当、营养全面,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二、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三、青少年的膳食要求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饮食要定时定量。第五章 第 4 节知识点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1、消化:是指使食物中的分子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较小、结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物理性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消化化学性消化:如消化酶的分解作用。2、吸收: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
12、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二、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 、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肠液) 、胰腺(分泌胰液) 、肝脏(分泌胆汁) ,其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三、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5 7 米) ,可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及毛细巴管壁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4、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四、食物的消化过程:唾液淀粉酶 肠胰酶7淀
13、粉 麦芽糖 葡萄糖(口腔) (小肠)胃蛋白酶 肠胰酶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胃) (小肠)胆汁乳化作用 肠胰酶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小肠)其中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五、营养物质的吸收:1、 口、咽、食道:无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其余营养物质都被小肠吸收。2、大多数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部分甘油、脂肪酸则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第六章 知识点:一、食物链:1、定义: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2、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通
14、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位于食物链第 2 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农林害虫的方法。二、食物网:1、定义: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网状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富集(积累) 。第七章 第 1 节知识点 :一、能量的释放-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81、呼吸:是指生物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现象。呼吸是生命的标志。2、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成人:1618 次/分钟)3、植物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植物体所有生活着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萌发的种子、幼小的果实和幼嫩
15、的叶片里呼吸作用最显著。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叶的气孔进出。4、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的细胞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公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线粒体)物质变化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三、能量的利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用以维持体温。呼 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
16、 ATP 中。而 ATP 既像一个能量“储存库” ,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 ,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如肌肉收缩、植物开花、胃肠蠕动、分泌唾液等,都要消耗能量。第七章 第 2 节知识点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一、呼吸系统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毛:阻挡灰尘、病菌(清洁、净化空气)9鼻 鼻黏膜:分泌黏液(湿润、清洁空气)毛细血管: 温暖冷空气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1、呼吸道 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声的器官黏膜:分泌黏液(湿润、清洁)气管、支气管 纤毛:清扫作用(向喉部方向摆动形成痰)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变得清洁、
17、温暖、湿润了,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位置:胸腔(左肺 2 叶,右肺 3 叶) 2、肺 结构:由 7 亿个肺泡构成功能: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3、肺泡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表面积 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也只有一层细胞。二、呼吸运动1、定义:是指胸廓有规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2、胸廓:是由胸骨、肋骨和脊柱组成的。肋间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3、呼吸肌 膈肌:将人体分为胸腔和腹腔4、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 肋骨上升 胸廓容积扩大 外界气体进入肺膈肌收缩 膈顶下降呼气时:肋间肌舒张 肋
18、骨下降 胸廓容积缩小 肺内气体排出膈肌舒张 膈顶上升10三、 人体呼吸全过程:1、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2、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进行)4、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四、运动对呼吸的影响:1、肺活量:是指尽力 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 最大气 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说明一个人肺部的换气能力,它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肺活量能衡量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状况。2、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促进肺活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