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483947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二期课改历史新教材(七/一) 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李 红,一、调查概况,问卷调查是在各区县历史教研员协助下进行的,主要涉及了对新教材评价、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变化以及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在全市19个区县的近50所课改基地学校,向参加课改实验的师生(每校选取一个班)发出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257份(其中学生问卷1209份,教师问卷48份),本次调查涵盖范围较广,其中一些数据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新教材试教的特点和状况。,表1:教师基本情况,表2:学生基本情况,二、统计与分析,1对新教材的评价 2开展试点教学的情况,

2、3教师培训 4影响试点工作效果的因素,学 生,教 师,试 教 效 果,教 师 培 训,三、思考与建议,教学目标的完成与课时计划数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迫切需要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资料库(网站)建设 教师是课改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课改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感谢,给予本次问卷调查以极大支持的课改基地学校的师生、各区县历史教研员 !,对新教材的最初感受,教 师,学 生,新旧教材对比,教 师,学 生,教材表现形式的满意率,教 师,学 生,教师和学生在对新教材的评价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新教材的编写得到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认可,它在编写体例及风格上与老教材相比,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以点带面、语言生动

3、、材料得当、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而这种改变较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教 师,用于备课时间,历史课堂上教师怎么做,试教 后的收获,对新教材的适应度,新教材的试点确实在推动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试教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同程度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掌握、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新教材试点中学生的表现,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式最多的是上网浏览(42.22%),随后依次是课外读物(27.78%)、课堂和教材(25%)、历史活

4、动(13.33%) 遇到问题时,57.22%的学生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分析;16.11%的学生采取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的方法;14.44%的学生会“随它去”,不予理会;13.33%的同学则是直接询问老师,问 答 题 (按答到 最多的前5项依次排列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无疑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栏目设计,教 师 培

5、训,81.25%的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并且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 最有收获的培训方式是教学研究课(54.17%)和有指导性的讨论、研讨(25%), 通过培训,教师获得的最大收益是改进了教学方法(43.75%),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目标(31.25%)、转变了教育观念(25%)以及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10.42%)。 对培训提出了许多十分衷恳的建议:如增加培训的次数,提供更多的备课资料,加强指导与交流等等。,新教材试点培训工作的开展是必需也是必要的,它为历史课改提供了一种基础保障,通过培训,二期课改的先期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同时对于我们今后继续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影响试点工作效果的因素,多数教师在主观上还是支持教改的,只是由于课时、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往往会对历史课改的实际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