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 10月 百色精神: 弘扬传统 团结务实 奉献拼搏 争先创新 百色学院校训: 志远行敏 德高业精 I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基 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 4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4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结合实际培育特色 4 (二)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学中心 地位突出 6 (三)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深入探索合作模式 9 二、教师队伍 . 11 (一)教师数量满足需要,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 12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提高教学水平 . 13 (三)完善培养培训形式,努力提升教师能力 . 15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 16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
2、办学条件改善较快 . 17 (二)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优先满足教学需要 . 19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 20 (一)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培养方案落实较好 . 21 (二)课程建设有序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成效明显 . 23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活动 规范开展 . 25 五、质量管理 . 26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27 (二)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强化质量监控 . 27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 29 (一)开展学风建设工程,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 29 II (二)突出“以生为本”理念,增强指导与服务效果 . 31 七、教学质量 . 34 (一)德育工作成效
3、明显,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 34 (二)专业基础比较扎实,专业能力达到要求 . 36 (三)加强体育美育工作,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 37 (四)师生肯定教学工作,办学声誉持续提升 . 39 (五)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就业质量不断 提高 . 40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43 一、学校办学空间仍需拓展 . 43 (一)问题表现 43 (二)原因分析 45 (三)对策与措施 46 二、校企合作层次总体不高 . 47 (一)问题表现 47 (二)原因分析 48 (三)对策与措施 49 三、师资 队伍 结构 不尽合理 . 50 (一)问题表现 50 (二)原因分析 52 (三)对策与措施
4、 53 四、优质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 55 (一)问题表现 55 (二)原因分析 56 (三)对策与措施 57 五、实践教学体系比较薄弱 . 58 (一)问题表现 58 (二)原因分析 59 III (三)对策与措施 60 六、质量管理体系有待优化 . 61 (一)问题表现 61 (二)原因分析 61 (三)对策与措施 62 结 束 语 . 63 1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 百色学院是 2006 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 的 普通本科 高校 ,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938 年 成立 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 , 历经百色师范学校
5、、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专等阶段。 76年来,学校 坚持 在“老、少、边、山、穷、库” 地区办学,凝练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 “石磨精神” ,走出一条艰苦创业 的发展之路 ;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 为社会输送了近 10 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专门人才,有力促 进了区域经济社会 及 教育事业发展,为 边疆民族地区的 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 和国防巩固 做 出巨大贡献。 学校 升本以来,坚持以“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办学育人,科学谋划,艰苦创业, 经过 “明晰思路、 寻求合作 、创新模式” 等 探
6、索改革阶段,实现了从专科 教育 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从师范教育为主向产业服务型教育为主的“两个转型”,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广西首批 4个 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874亩 , 分东合、澄碧两个校区,另有 百色市 政府在百东新区预留用地 1800多亩。有 13个 院系(部), 37个本科专业, 8867名本科在校生;在职教职工 816人,其中专任教师 55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 61.16%, 高级 职称 教师占 26.13%,硕士生导师 15人,“双师型”教师 99人)。有建筑面积 29.1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9608 万元;校内实验
7、(实训)室 191 个,校外实践 教学 基地 75个。 “老、少、边、山、穷、库”: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 原为 1915亩,后因市 政道路及相关市政工程改造征地占用,现为 1874亩。 2 教学成果: 现有自治区级急需 或 特色优势专业 7个,自治区级特色、精品课程 12 门,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1 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6个,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 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3个 , 还被确定为广西教师教育重点培育基地。 2008年以来,共获得自治区 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9 项; 2009 年以来,共有 3166 人
8、次学生获得 2325 项自治区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其中 449 人次学生获得 392项国家级奖 ;有 2 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 2 名 学生 获得 此项 提名奖, 252 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 毕业生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19个班级被授予自治区先进班集体。 学科建设: 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教学科研互动理念,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现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8个, 被确定为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2
9、013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07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3 个(居 广西 同类高校之首),省部级科研项目 79个,科研总经费 2000多万元;共获得 自治区 级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级科研成果 奖 130多项。 对外合作: 学校针对缺乏区位优势的不利条件,注重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近年来,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与百色市 各 个县(区)政府及 86 个区内外企事业 及其他单位 签订 人才培养 合作协议, 其中 与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签订了应用 技术 人才培养
10、输送与合作协议;与美国 2所大学、越南 3所大学、泰国 3所大学及 3个府、马来西亚 1所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其中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美国诺思伍德大学承认我 校对 应专业的学分;选派 113名学生到上述国家签约高校学习,选派 249名学生到泰国甲米府、春蓬府 3 等地中小学进行由当地政府给付 薪 酬 的汉语教学实习;泰国如诺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师生到我校 开展 教学和学习 活动 ;受老挝政府委托,培养老挝留学生的“千人计划”已经实施;先后组团参加 5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 到 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国家高校 进行 教育代表团的考察
11、 交流 。 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 教育 改革创新优秀奖”、“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 志愿者 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 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 自治区和谐学校”、 “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绿色大学”等称号。 随着“两区一带”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邓小平同志战斗工作过的“红色福地”,百色将迎来 更加广阔的发展空
12、间 ,百色学院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 4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基本 情况 和主要成效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领导班子把学校发展放到地方经济 社会 发展 需要 中去谋划,放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中去定位, 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合理定位,科学规划,确立教学中心 地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结合实际培育特色 1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合理确立办学定位 2006年以来,学校依据“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区域特点,借助国家
13、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及东部产业大转移所带来的多重机遇,主动把服务百色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办学价值追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广泛调研, 深入讨论,找准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要求又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总体定位 : 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以百色精神办学育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 协同 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顾 发展 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 以教育学科专业为基础,以 服务 地方产业的工、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专业为特色和主导,实现
14、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协同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 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 5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面向 生产 、 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 应用技术 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 到 2020 年,建成 广西一流 、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依据总体办学定位,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学校针对升本初期的发展需要, 确定 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性、地方性本科院校”和“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制定和实施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发展战略,有效解决了“总量不足、特色不明、水平不高” 的 发展难题。 20
15、11年,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的 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以及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 会管理创新的 要求,根据 广西 构建“ 14+10” 现代产业体系、百色市建设“四地一带一枢纽” 需要,编制了“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及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校园建设等分项规划。 2013年, 依据 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政策,制定了百色学院发展定位规划( 20132020年),学校的发展蓝图更加明晰。 2凸显红色精神特质,注重培育办学特色 一是把红色精神作为各专业人才 培养 的 统一 素质 要求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将红色精神纳入 大学生 的 “素质模型” , 在 课程体系 中精心
16、设置 红色课程模块 , 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及考核标准, 为 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做好了顶层设计;出版系列红色教材 或著作 , 组织教师做好 “ 红色经典教育微型课程 ” 教研教改活动 , 结合 红色资源 组织学生开展 课堂 讨论、 情景体验、课程作业等 活动 , 为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做好了 路径 选择 。 “ 14+10” : 食品、石化、汽车、有色、冶金、机械、电力、建材、造纸、电子信息、医药、纺织、生物、造船等 14个千亿元目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养生长寿产业等 10大战略新兴产
17、业重点项目。 “四地一带一枢纽” : 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 , 右江河谷特色城镇带 , 连接中国与东盟的西南出海通边重要交通枢纽。 6 二是将红色 文化渗透于整个育人环境 及人才培养 的 全过程。充分发挥百色丰富的红色资源 以及 学校作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等 优势,开展系列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红色主题讲座 等 ;建设 完善 “土 墙”、“石磨”、 “清风苑” 等校园文化景观,打造了 “两个源头” 的研究品牌 ,实施 “六个一工程” ,
18、 有效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得到发挥, 人才培养的红色精神特质逐步实现, 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 。 (二)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学中心地位突出 1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凝心聚力艰苦创业 第一,遵循高校办学规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各级领导班子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高等学校或教育系统担任领导职务,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具备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能正确 处理办学的规模与质量、培养规格的统一与多样、管理的规范与创新等关系 。 通过 开展 教育思想大讨论、党委中心组学习、外出考察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 观念
19、,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通过每年一次的 教学工作大会、 教代会及中层干部培训班,加上 多 次评建专题大会 及 多种形式区内外培训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等,有效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统一办学思想,增强发展合力。 所以 ,在资源、区位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学校 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成为 全国唯一 单独承担亚洲开发银行 贷款资助“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的高校, “ 两个 源头”:邓小平理论早期源头、珠江源头 。其中,珠江源头 既是地理概念,又是人 文概念。右江是珠江的主要源头,百色是珠江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布洛陀文化是珠江流域文明的重要
20、组成部分。 “六个一工程”:建立一个百色起义信息平台,打造一台常演常新的红色经典文艺演出,开设一批红色经典教育微型课程,开设一个红城大讲台,举办一系列红城学术沙龙,形成一批红色研究成果。 7 成为广西首批 4所 整体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有效破解了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重大难题。 第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不断优化 成长 环境 。学校把“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的第一要义。一方面,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实施教育事业和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的“ A 字型”战略,关心教职工的个人事业和身心健康 。如不断克服困难和创造条件保证 教职工收入 逐年提高; 努力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 ;实行 误 餐补贴制度, 切实解决 教
21、师 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 又如, 实施人才培养“六大工程”, 通过示范带动,助推 教师个人发展。另一方面,坚持 教学以学生为本,积极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尤其根据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实际,努力落实 “奖、贷、助、补、减、免”政策 ,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与良好成才条件。 第三,注重干部培养培训,提高队伍执行能力。学校 健全 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制度 , 坚持每年举办一期中层 领导干部 培训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中层干部主题培训活动,选派优秀干部到区内外高校、地方党政部门挂职锻炼。定期开展党
22、委中心组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会,支持鼓励各级 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自修 提高 。实施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 “ 建平台、给机会,放权力、严考核 ” ,让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以上努力, 干部队伍对上级方针政策 及 学校 发展 定位 、各项决策 的理解能力及执行能力 都有了明显提高 。 2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保障教学质量 第一,工作部署突出教学,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早在 2007 年,学校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和百色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明确把“围绕教学工作中心、服务人才培养大局”作为 学校总体工作的核心 。至 人才
23、培养“六大工程”:骨干教师 发展 工程、青年教师 成长 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导师 制 、特色研究团队 支持计划 。 8 今, 共 制定和实施 了 14 个 专门 的 质量管理文件,成立 了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党委会、校长办公会 均设有 教学 专题 , 研究、 确定 改革发展 大事,及时解决院系(部)的实际困难 。学校领导带头 贯彻百色学院听课制度实施办法,带头落实 期初、期中、期末“三查” 制度,促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 ; 领导联系院系(部)制度得到落实,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 2013 2014学年度,学校领导班子 成员 全程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24、论证会”、“本 科 教学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等重大活动 , 有力推动了学校的转型发展、特色发 展 。 第二,经费投入保障教学,政策机制激励教学。学校在办学经费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坚持优先投入教学,充分保障教学 工作 的中心地位。 2012至 2014年 , 共 投入 2.5亿元 以上 经费从财力、物力上保障教学正常运行,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购置 经费 6052万元,图书资料购置费 1003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的经费 8298 万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 8292 万元,教师引进和培养的经费 1564 万
25、元 。 同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激励教学的政策机制,如教学名师、专业负责人、学科学术带头人遴选 与管理办法,激励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并在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评奖等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制定奖励和表彰教学先进典型的办法,每年开展教学技能大赛, 激励 教师 提高 教学水平 。 制定 和实施 百色学院 教学奖励办法 ,鼓励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积极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 第三, 着眼 应用 技术 人才培养,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和实施百色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支持、鼓励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提高 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和实施百色学院限时办结制,督
26、促学校各部门围绕教学中心工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 努力 完善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与 服务 、困难资助 等体系, 尤其实行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制度, 解决 学生 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 9 校长信箱、领导接待日、师生意见箱等多种渠道, 及时 了解 、 解决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从相关调查来看,师生对学校各级管理均较满意。 (三)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深入探索合作模式 1培养思路清晰明确,模式改革持续深化 第一,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校升本之初就明确了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 , 201
27、3年 制定和实施的 百色学院发展定位规划( 2013 2020年) , 进一步细化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 应用技术 人才。 以此为 前提 ,形成了人才培养理念: “ 突出红色精神,夯实 科学 基础, 强化实践 能力, 提升 人文 素养 ”,明晰 了人才 培养思路 :“ 本科标准、突出应用,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强化实践、 工学结合 ” 。多年来,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沿着上述思路展开,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被确定为 首批 “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第二,有效探索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根 据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培养思路, 努力实现
28、 “ 五 个结合”: 一是 课程体系设置 依据 从业 需要 与遵照学科标准 相结合, 坚持 职业教育与 红色精神及通识教育 并举,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也 培养学生 的 艰苦创业及 后续发展 的 能力 和素质 ; 二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 坚持“够用、能用”原则 , 同时 从课时比例、 管理 规范 及“双师”培养等 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与素质拓展相结合,重视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 的质量, 同时 采取措施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参加各种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 、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 等;四 是统一标准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强化
29、应用型本科 人才 的底蕴 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行,同时以学分制、模块化教学以及实行 “双学位” 、“主辅修制”和分级分类教学,促进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 个性化发展 ;五是立足学校办学与 校企合作 10 培养 人才相结合,发挥学校作为 办 学主体、作为学生学习和成才主要场所的作用, 同时有效吸引企业行业的更多参与,通过校企合作 、 教产融合、学 工 交替切实提高 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推进开放办学战略,完善合作育人体系 多年来,学校按照 “与产业结构相平行,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与行业需求相联系,完善人才 培养方案;与企业相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思路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努力 构建基于利益共
30、享原则的合作育人体系,探索 并实施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专业、双元制、订单培养、送技入企、实验室模拟教学、大学生创业园、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 多元 合作形式 。各院系 相继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 50%,进一步完善合作育人体系 。 第一,合作培养人才。随着开放办学战略的实施,教产融合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成果越来越多。 一是 与 75 个单位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 地 ; 二是 与 微软 公司、中国建筑 科学研究院 、 百色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工人日报、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体),即微软 IT
31、 学院、 PKPM 建筑工程软件实训基地、百色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新闻采编与制 作专业、南百商学院; 三是 与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通信公司)、广西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衣香廊集团、厦门深厦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百佳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等 开展订单培养,形成 方洲班 、 桂海班 、讯方班 、 衣香廊班 、 深厦酒店订单班 、 新东方卓越英语教师班等。 第二,合作促进就业。 2007年 即 与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签订“百色学院 广州应用型人才培养输送基地”协议,双方在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养过程评估、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平等互惠、卓有成效的合作
32、。 2008年以来,先后与百色市的 各 县(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 成立百色学院与百色市各县(区)高中校长联谊会,建立“招生 实习、培 11 训、教研 就业”联动机制 ; 在与 75 个单位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也较好地体现 和实现 “合作就业”的 目标 。 第三,合作研究服务育人。根据百色“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 丰富 资源及铝产业、亚热带农业产业特点,学 校与地方相关部门和其他高校共建科学研究平台 ,开展 合作研究,取得 较多 成效。 如 与百色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百色市国家税务局等 10 多 个单位,共建或合作开展“金属材料学”、“新型铝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
33、研究”、“百色市名贵中草药材快繁及 种苗 培育研究” 、“百色优质芒果快繁及种苗培育研究”等 20多个科学研究平台或研究项目 , 横向研究经费 319万元。 其中, 2014年 与 百色市委宣传部 共同开展“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项目研究,共有 12个子项目,经费 155万元。合作研究 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也提高教师整合 教学资源 培养地方急需人才的水平 。 第四,合作建设师资队伍。根据应用 技术 人才培养需求和解决师资队伍结构单一问题的需要,秉持“不求 所有 、但求所用”理念,形成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共建思路,制定和实施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社会践习 制度 。 主动 从
34、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聘请 137名 业务骨干 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 28 人作为客座教授,有效缓解了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等困难。每年选派部分中层领导、专业教师到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管理实践及参与技术创新等社会践习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二、 教师队伍 学校针对缺乏区位优势的不利条件 , 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和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一系列吸引、培养和稳定人才的 制度 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专业水平 12 和教学能力培养,初步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渐优、师德良好、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队伍。 (一) 教师
35、数量满足需要, 队伍 结构逐步优化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生师比例达到要求 学校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 制度 措施,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等办法,建成一支数量满足要求、发展趋势较好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 551 人 (含 8 名外籍教师) ,外聘教师折合数 68.5 人,折合教师总数 619.5 人,生师比为 19.38:1。教师数量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确保专业课能单班上课,专业理论课授课班级 人数 不超过 60个 。 2持续进行 建设 调整,队伍结构日趋优化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结构的 建设 调整, 尤其 通过实施 人才培养 “六大工程”,促进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学缘 等 结
36、构持续优化(见表 2-1),“双师型”教师数量显著增加。 目前 ,有 1名教师被评为“八桂名师” ,有 5人次先后获得百色市“十佳学科带头人”、“百色市拔尖人才”。 表 2-1 2014年专任教师 队伍结构状态表 学历 结构 硕士 研究生 及以上 本科 及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37 61.16% 214 38.84% 职称 结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3 7.80% 101 18.33% 191 34.67% 216 39.20% 年龄 结构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
37、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02 54.81% 142 25.77% 77 13.94% 30 5.45% 学缘 结构 国内高校 国外高校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530 96.19% 21 3.81% 现有“双师型”教师 99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22.20%。另有 35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 137 名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精神、教育观念、学术 “八桂名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教师的最高荣誉,是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13 水平、教学能力、学历职称等,对主讲教师资格严格把关,符合岗位资格主讲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见表 2-2)
38、。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对新教师进行全员岗前培训。 表 2-2 近三年专任教师中符合 主讲教师资格的比例统计表 年度 专任教师人数 符合主讲教师资格人数 比例( %) 2011-2012 427 354 82.90% 2012-2013 507 449 88.56% 2013-2014 551 496 90.02%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提高教学水平 1加强 领导采取措施 ,教师素养持续提高 一是成立“师德师风整治工程”领导小组, 制定 师德师风建设计划,督促 师德师风整治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 创先争优 活动。 多年来 , 坚持 开展“师德师风征文”、“师德师风大家谈”
39、主题教育活动,定 期 举行“师德论坛”, 强化“德高为师” 意识 , 倡导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精神。如 2014 年上半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就为青年教师举办了 4场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活动。三是 树立师德师风典型, 完善推进 师德师风 建设的 制度 措施 。 坚持 把师德师风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 奖 的 一个重要 考核 内容 。 通过以上努力 , 学校 涌现出一批 师德师风 先进 分子 , 绝大部分 教师乐于奉献 、 艰苦奋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 2012 至 2014 年, 有 386 人获 地厅级及以上 优秀辅导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先
40、进教学管理工作者、 优秀共 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 。 2规范管理多管齐下,教师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先后制定 和 实 施了百色学院 教学工作管理规程 等 90 个文件,涉及教学管理的所有方面,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 注重教学管理 制度创新, 有效 规范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建成 并充分利用 教务 14 网络管理系统、智能网络办公系统,极大 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 技术 支撑。 三 年来,学生对教学 管理 的满意度均保持在 80%以上。 二是组织开展教学研究, 助推
41、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升本以来,共 组织开展自治区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41个,自治区级教改项目 83个 , 校级教改项目 159个,其中 2014年学校立项资助教学方法 改革 专项 研究 28个 、资助经费 28万 元 。 升本 以来至 2013年底 , 教师公开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达 700余 篇 ,学校经过精心 选编出版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百色学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成果汇编 。 2012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7 项 ,评出 校级教学成果奖 15 项。 由于重视 教学研究成果 的转化和利用, 有力 地 促进 了 学校教学改革 的深化,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 升 。 三是
42、健全 教学 考评制度,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完善和 实施 听课评课制度 、教学督导 员 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 等 ,强化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考评,并把检查 和 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 评奖 、职务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如 2014 年暑期,学校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全校性 、 “集中式”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达到了检验 改革 成果、 诊断 存在问题的目的 ,并对前 10%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增加课时津贴的奖励。 四是充分开展以赛促教, 比 学赶超提高教学能力。多年来,学校每 学年 均 开展 校级、院系(部)两个层次的 优
43、质课 等 比赛 ;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的高校 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 。 2006 至 2014 年,教师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获奖 297人次、 206项,其中自治区级 251人次、166 项,国家级 46 人次、 40 项 ,其中 1 人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尤其 在 2014 年开展的第一届 广西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 我校教师 1 人 获得一等 、 2 人获得 三等奖。 通过参加教学竞赛,教师强化了与应 15 用技术人才培养相符合的教育理念 ,增强了 教学方法 改革 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的意识和 能力,教学能手不断涌现。 (三) 完善培养培训形式,努力提升教师
44、能力 1 加强团队和骨干培养,强化团队意识和 发挥 骨干作用 实施人才培养“六大工程”, 重视高 水平 教师的引进培养及教学团队建设 。 目前,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6个 , 自治区级 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3个;“八桂名师” 1 人, 自治区级骨干教师 2 人 。 各院系(部)均组建由专业责任教授 、核心课程 责任教师 、教研室主任 等 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 不断 提高 队伍 整体实力 ; 各院系相继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中50%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等, 搭建 合作育人 团队 。 教师队伍中的 团队合作意识 得到增强, 骨干教师 的 带动作 用不断得到 发挥 。 2 成立教师教
45、学发展中心,构建培养培训可靠平台 升本以来,邀请 12 所院校的 21 位专家 (如潘懋元于 2008 年) 到校开展 20次教育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参培 教师 约 4000人次 ;组织 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 ( 评建工作 ) 30 多次,参与 教师 500 多人次 。 2013 年 5 月,根据学校转型发展 的 迫切 需要,成立了 教师教学 发展 中心 。 迄今 , 该中心已 组织 20多 场教师教学 能力提升 专题讲座 。如 2014年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到 学校 开展“教练式”教法方法改革培训,选送 96 名教研室主任 、 业务骨干 到兄弟高校跟班学习一周;与中国教育 干部网络学院合作
46、,组织 200名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培训, 还 为新入职教师开展岗前培训。 3 加强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培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和实施百色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与管理办法 、百色学院教师社会践习计划实施办法 , 完善 “双师型”教师评聘、考核机制, 推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 每人 资助 1万元经费, 鼓励 “双师型”教师和培养对象到企业开展社会践习,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学校 有 “双师型”教师 99人、培养对象 35人 , 还 聘请 137名 企事业 16 单位 业务骨干担任相应教学任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有了可 靠的师资保证 。 4 利用 教师教育 传统优势
47、,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充分利用 学校 76 年不间断的 教师教育 传统优势,强化青年 教师 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制定和实施百色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 、 百色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实施办法 等文件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业务 培训 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重视新入职教师 的 岗前培训,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课程培训或到校外进修,支持和资助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12 至 2013 年 ,各 类 培养对象中 有 34人获得高级职称, 70人获得中级职称 。 2014年 计划 外出学习 21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12人, 攻读 硕士学位 及进修
48、9人。 5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培养培训 三年 来 , 学校 投入 人才培养 “六大工程”的经费分别为 100万元、 100万元、 208 万元。 2014 年,投入 80 余万元 专项经费 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 ” , 该基地可 满足 100余名师生同时进行教学训练 。 同 年,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被列入自治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项目” , 获得 50万元的经费支持。 表 2-3 近三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统计表 年 度 教师培养专项经费 其中培训专项经费 较上一年增幅 % 2012 198.50 40 2.60% 2013 311.95 84.95 57.10% 2014
49、 766 360 146.60%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在艰苦条件中求发展,是 学校 办学 的长久 主 题。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教学条件显著改善,设施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 , 为 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 可靠的 物质 保障 。 17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 较快 1实验实习场所建设全面提速,规范 管理及设备 利用 进步明显 第一,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教学科研设备满足需要。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区市共建项目、 广西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学校专项经费等, 不断 加大对设备的投入 ,尤其是 2013至 2014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增加较快 。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达 9608万元 (单价 800元以上 ),其中大型教学科研 仪器 设备 50件(单价 10万元以上) 、1144万元 ; 2014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 8001元。 表 3-1 近三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