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计时方法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法: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 ,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
2、、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 ,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
3、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二:怎样计算时间,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 24 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 11 时至 1 时为“子时”午夜 1 时至 3 时为“丑时”后半夜 3 时至 5 时为“寅时”早上 5 时至 7 时为“卯时”上午 7 时至 9 时为“辰时”9 时至 11 时为“巳时”11 时至下午 1 时为“午时”中午 1 时至 3 时为“未时”晚上 7 时至 9 时为“戌时”9 时至 11 时为“亥时”,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
4、现在的两个小时,即 120 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 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 后半夜 1 时至 3 时做饭,3 时至 5 时开船”。“五更三点” 相当于现在的早晨 5 时又 72 分钟,即 6 时 12 分, “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 1 时又 96 分钟,即 2 时 36 分。,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 100 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 24 小时为 100 刻,即相当于现在的 1440 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 14.4 分钟。
5、所以“午时三刻” 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 时 43.2 分,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 12 个时辰,用 12 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关于计算日子的方法:一:天干地支相关介绍,天干地支简介:天干地支简
6、称“干支” 。 “辞源 ”里说, “干支”取义于树木的 “干枝”。十天干:甲(ji) 、乙(y ) 、丙(bng ) 、丁(dng) 、戊(w) 、己(j ) 、庚(gng) 、辛(xn) 、壬(rn) 、癸(gu) ;十二地支:子(z) 、丑(chu) 、寅(yn) 、卯(mo) 、辰(chn) 、巳(s) 、午(w) 、未(wi) 、申(shn) 、酉(yu) 、戌(x) 、亥(h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7、叫“干支纪法”。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早在公元前 2697 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 ,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古今对应: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8、天干: 干者犹树之干也。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地支:支者犹树之枝也。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卯:单阏
9、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天干地支的寓意: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就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人之学干支含有种种特定信息,大无不包,细无不化。地支藏象子水,代表贼盗,又代表技术性的职业、机密文件、钥匙、跟机密性的器械相关的事物。水是流动的,引申为流动性的行业,也可指代一个人没有主见,喜欢随波逐流,也可以代表一个人机敏;若水泛滥,则代表人狡猾,或感情泛滥,等
10、等。子水多,主情感郁闷,多灾多病。子水为坎卦,坎多则多灾难,为卦象类比所致。丑土,代表官人,金融业(如金融、会计、出纳、证券、保险等;也代表证(蟹)件、票据等) ,务实而沉默,是领军人物,但不喜权力。丑土亦指怨妇充满了抱怨的女人;也代表冤仇诅咒。寅木,代表官贵,胆大有学识,代表通讯设备、高科技产品,等等。为人乐于冒险,充满激情,领悟能力强,触类旁通。寅见寅,主连蒙带唬,适合作政客。卯木,代表车船等交通工具,逢空则代表飞机、网络、信函。例如,发短信就可以用卯来表示。为人体贴和忠诚,喜欢宁静和舒适。卯木多,则主好斗辩论,且婚姻多不和睦;“坤安震杀”之故。辰土,代表医巫卜相、宗教等相关之人,引申为执
11、法人士,倔强好斗。性格激昂、强大和独立。地支中,只有龙为图腾物,人未曾见。龙为图腾,麒麟也是图腾,因此图腾之物都可以归到龙类,用辰来表征。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其中史记?老子申韩列传里提到:老子对孔子说,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充满斗志想要成就功业,计划着将来如何如何,这样其实无益于自身,并且也恐怕活的不长久,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将来会有后遗症。孔子听了他的话,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龙可以“ 乘风云而上天 ”,年轻的孔子,认为老子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顺便介绍一下:故宫里的角楼,并不是在角落地方就叫做角楼,因为古代建筑都是用木制,为了防火,请龙王来降火,天上二十八宿中的角星对
12、应为龙角,代表着龙,因此就请下角星下界,故名为角楼。角楼是中国的镇城之宝,角楼深刻地体现了“万物各得以生”的五行之和的目的。巳火,代表文书信息、惊恐、多疑、多梦,也主迷人、明智和深思熟虑,多疑、倔强。健谈、爱生闷气、比较自私。午火,代表文章、文艺,在人性方面,主敏捷但不安定,虚荣急躁,古道热肠,渴望辉煌而动荡的生活;亲情不睦。午火多了为离卦,问婚姻多有离异之相,不离则两地分居。午火叠见,主人精神比较压抑,所以金口诀里有这样的口诀:“午见午,主精神压抑;未见未,主忐忑不安”这些口诀,自古于书未见,均来自于家学之传承。未土:未主口食,多好酒,爱好梦想,多愁善感和利他主义者,缺少独立性,常需要支持。
13、未入坤卦,坤主安宁,二坤叠见则主物极必反。未见未,主忐忑不安。申金,是传送之神,主军警政法、执法人士、武术枪械。好奇和调皮,力求出类拔萃。申为坤所在位,叠申相见为断。例如,问婚姻,则主分离。酉金,为暗昧之神。代表化妆品、首饰、镜子,美容机构等。在人性方面,主骄傲,有条理和专横,自命不凡。美国在海湾战争时,带了好多鸡到战场,这些鸡是为了防备伊拉克的毒气战。酉主暗昧,毒气是暗昧之气,鸡对毒气十分敏感;酉,在内脏代表在肺,肺开窍于鼻,故而鼻子灵。在这一点上,鸡比狗的判断力强。酉金重叠,主人精于算计,行事诡秘,多疑,理性思维。地支六合中,辰与酉合,是暗合,私下之合,不是光明正大的过程。若问感情,看到辰
14、酉合,就知道是暗合。酉是鸡,辰是龙, “鸡见辰,乱人伦”。掌握了这些金口诀中的基本口诀,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真懂干支关系,运用起来就很神奇,入手便得高层次!戌土,主玄妙,是非。代表医巫卜相,孤寡之人,宗教之人。在人性方面,主真诚,正直,值得信赖。亥水,主赏赐、赠送。在人性方面,主憨直,生气勃勃,固执和助人为乐;亦主不守本分之人、娼妓等。在物象方面,代表洗手间,歌舞厅,情色场所,洗浴场所,暗疾(不愿为人所知的病) 。叠亥相见,主有一定的文字专长或文学才能(包括有书法绘画等) 。同样是茶,但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个性。十二地支中,有四个代表土,它们的个性也不相同。辰土是硬石头,表示玉石、钻石;戌
15、土是灰土、灰尘,还代表岩浆、搅拌了的水泥等等;丑土是能长庄稼的湿土;未土是沙土、燥土,代表很难生长植物的地方,如沙漠。对于天干的理解,通,天干地支与夏历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
16、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 或“ 花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 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
17、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常可以依据天干纳支后所对应的地支来比照。二:天干地支计算时间,天干地支纪年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第二年为“乙丑” ,依此类推,60 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 1864 年为农历甲子年,60 年后的 1924 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 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 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
18、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 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 1984 年立春起,至 1985 年立春止。()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 3,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则用 58-“年份数除以 60 的余数 ”后计算)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 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 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 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 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
19、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 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 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如:2001 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200110=2001,1 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 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 8 位为辛。200112=1669,9 3=6,按地支顺序数到 6,子、丑、寅、卯、辰、巳。第 6 位为巳。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 年为辛巳年。()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20、、10、11 等序号,那么: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 4,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例如:(1972 - 4) mod 10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 mod 12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 60 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X= 天干 N=地支Y=0-5 的自然数A=0-4 的自然数Z=X+10YZ=60Z=N+12A修改 Y 与 A 使 Z=N+12A 或 Z=N 成立,则 Z 为要查询的干枝年份。例如:用该公式来解癸酉年份,则 Z 为 10。,天干地支纪月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
21、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 个月合 5 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 53 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下表是
22、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 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 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 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 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 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 月
23、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 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 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 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 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 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 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推算实例:2004 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 200
24、4 年 2 月 4 日 19 时 56 分立春起,至 2005 年 2 月 4 日 1 时 43 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 120 度标准时。丙寅月,2004 年 2 月 4 日 19 时 56 分立春2004 年 3 月 5 日 13 时 56 分惊蛰丁卯月,2004 年 3 月 5 日 13 时 56 分惊蛰2004 年 4 月 4 日 18 时 43 分清明戊辰月,2004 年 4 月 4 日 18 时 43 分清明2004 年 5 月 5 日 12 时 2 分立夏己巳月,2004 年 5 月 5 日 12 时 2 分立夏2004 年 6 月 5 日 16 时 14 分芒种庚午月,20
25、04 年 6 月 5 日 16 时 14 分芒种2004 年 7 月 7 日 2 时 31 分小暑辛未月,2004 年 7 月 7 日 2 时 31 分小暑2004 年 8 月 7 日 12 时 20 分立秋壬申月,2004 年 8 月 7 日 12 时 20 分立秋2004 年 9 月 7 日 15 时 13 分白露癸酉月,2004 年 9 月 7 日 15 时 13 分白露2004 年 10 月 8 日 6 时 49 分寒露甲戌月,2004 年 10 月 8 日 6 时 49 分寒露2004 年 11 月 7 日 9 时 59 分立冬乙亥月,2004 年 11 月 7 日 9 时 59 分
26、立冬2004 年 12 月 7 日 2 时 49 分大雪丙子月,2004 年 12 月 7 日 2 时 49 分大雪2005 年 1 月 5 日 14 时 3 分小寒丁丑月,2005 年 1 月 5 日 14 时 3 分小寒2005 年 2 月 4 日 1 时 43 分大寒,天干地支纪日干支纪日,60 日大致合 2 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 720 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 365 日,而每 4 年一次,公元年能被 4 整除,闰年有 366 日,平均一年 365.25 日,所以 4 年 1461
27、 日和一甲子的 60 日,最小公倍数是 29220 日,合 80 年。这就是说,每 8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 (公元 4 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 45 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 “每隔 3 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 3 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 5 年、前 1 年、4 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 365 日,而每 4 年一次,公元年能被 100 但非 400 整除,闰年有366 日,平均一年 365.2425 日,所以 400 年 146097 日和一甲子的 60 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 日,合 8000 年。这就是说,
28、每 8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 100 但非 400 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 8000 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 年 2 月18 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 9912 年 2 月 18 日,都是“甲子日”。,天干地支纪时干支纪时,60 时辰合 5 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 0 时到 1 时的早子时和 23 时到 24 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 时到 1 时是甲子时,但 23 时到 24 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
29、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子时 23 时1 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丑时 1 时3 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寅时 3 时5 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卯时 5 时7 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辰时 7 时9 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巳时 9 时11 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午时
30、 11 时13 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未时 13 时15 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申时 15 时17 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酉时 17 时19 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戌时 19 时21 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亥时 21 时23 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三:支相关列表, 【天干地支次序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
31、.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子(鼠) 属阳水,北方;亥(猪) 属阴水,北方。寅(虎) 属阳木,东方;卯(兔) 属阴木,东
32、方。巳(蛇) 属阴火,南方;午(马) 属阳火,南方。申(猴) 属阳金,西方;酉(鸡) 属阴金,西方。辰(龙). 戌(犬)属阳土,中方;丑(牛). 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