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逃课问题这个学期以来,我们华农可以说是大搞学风建设。先是取消了校女生节,各院系的女生节,说是让我们少搞一点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后又以非常严格的方式抓上课的考勤问题。以我们信息软件学院来说,领导班子对抓学风这个问题也很重视,既在一向以来就禁止大一新生带电脑来校,现在又严格惩罚逃课的学生。如果被逮住你逃课了,相关的惩罚是:个人奖学金降级,个人综合测评分扣分,全班评优受限等等。反正一人逃课,全班枪毙。班上同学中一枪,你自己中十几枪。在这里我想提出我的观点是,我认为逃课是很有必要的。真正的优秀大学生应该有高等的逃课意识。学校学院这种强制性政策在表面上能促进学风的建设,而实际上的作用有多大我不抱很大的希望
2、。这样的做法,就好比你往一个茅坑里加糖加盐,你再加,喝起来还是臭的。我打的这个比方的意思是,中国的大学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学习,本来学术氛围就差到极点,这点抓逃课的伎俩,又能改善得了什么呢?而不让学生逃课,这是一个比较一刀切的傻逼做法。我承认一个颓废的大学生是很喜欢逃课,但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同样需要逃课。逃课的关键问题是,你逃了什么课,你为什么而逃。在我的观点里,大学就是一个自由汲取知识的殿堂,你有权而且应该去思索自己应该怎么样走好这四年,利用好这四年,做一些可以自我增值提升自己的事情。覃彪喜, 读大学,到底读什么的作者,他说到自己以前就是一个经常逃课的人,但是他逃课是为了去图书馆看书。这就是关键
3、。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身家过百万,自主创业成功,已经是老板。薛涌,被誉为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他也是经常逃课,他逃掉的是那种政治洗脑的课(他读大学时文【和谐】革刚结束,意识形态的东西还是很强) ,跑去旁听历史系和法律系的课。后来,他成为了耶鲁大学的博士生,现在在美国的大学里当教授。而且从二人的经历中我还发现,专业课是最不应该逃的,其余都可以逃。关键是你期末考试可以过关,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考试技巧,以及与老师们搞好关系。而逃课并不是去恋爱,打机,睡觉,而是去学习其他的你更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学科知识。神马知识都好,只要你是喜欢的,能为自己增值的,就应该多点去学。很
4、多人根本分不清大学与高中的区别。有一部分被填鸭式教育完成改造成功的高中生,来了大学后还是认为,不逃任何课,认真听好所有的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是最好的读大学方式。而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大学生上课还是像高中那样,老师讲,学生听,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直接导致中国大学没有学术氛围,中国最好的大学也丝毫不能与欧美高等学府相提并论。我这种专业的专业课不好说,因为是理工科,更强调技巧与操作,可讨论的地方相对少点。但是文科类的课就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大胆阐述自己观点,让每一节课都爆发一次头脑风暴,而不是仍然是填鸭,请一个多厉害多少年经验的老教授来演独角戏演足一个多小
5、时。君不见,哈佛大学的教授是很少的,哈佛之所以是世界一流一的高等学府,并不是因为藏着多少教授,而是因为它的学术氛围。哈佛很多年轻教师,但是他们不会一节课老是自己讲,而是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子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只有提出新颖的有见地的观点才会得到别人的注意。这就要求你需要有创新思维,怀疑思维,从既有观点中挖掘新的观点。而我们中国人,向来都不喜欢创新的。古人在拜师学艺的时候还规定师承何门,不可以随便发表你的老师没教你的东西。而本身因为老师的自私,就已经没有将自身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老师本身就没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子,学子又不能发表老师没教的东西,这就导致了中国长期的学术界一
6、潭死水。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的文笔比较骚比较矫情,身边不少同学都觉得我写文章不错。当时影响我最大的作家一个是鲁迅先生,一个就是郭敬明。年少无知,没有判断力,当年我还是觉得四娘挺不错的,我承认我看过他的前四本小说,所以后来我才能够了解了他并决定不喜欢他,说回正题,因为看这二人的文章较多,所以我的文笔也受到他们的影响。经常在看回六年级到初三的日记的时候,我都能明显感觉到我有强烈模仿郭敬明和模仿鲁迅先生的痕迹。而这两种风格本来就不相容,所以慢慢地我糅合了鲁郭二人的某一两种特点,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在这个时候喜欢去创造一些新词汇。当时就有个同学看了我的一些文章后问我, “你为什么要创造新的词汇?我
7、就不喜欢创词,都是用本来就有的,你这样不好。 ”我当时没怎么听她的,因为我觉得,所有的词汇都是人创造的,它们在被刚刚创造出来的那一瞬间,就是新词汇。那为什么我就不能创造新词汇呢?就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不仅难,而且工资低。我经常和父母说,很多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根本比不上农民工。通常我们都是找内因,认为我们的大学生很颓废,不学习,老是谈恋爱打游戏,不学无术导致就业难。这不可否认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其实还是外因,就是我们中国的产业结构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而因为国家政策要普及高等教育,大学纷纷扩招,大学生已经逐渐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供过于求
8、?就如上文所述,中国的产业结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的只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为我们的制造业都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我们是纯制造,真正能赚取利润的环节都在美国。我引用郎咸平教授的一段话:“大家想一想,这六大块(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中国的这块制造,到底谁需要大学生?我们讲东莞,东莞很多工厂是吧,从董事长开始到保安没有一个是大学生,为什么?它不需要大学生。制造个茶杯需要什么大学生,很简单的东西嘛。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需要大学生做产品设计,需要大学生做物流管理、需要大学生做批发管理。为什么美国大学生专业不对口,经常吸大麻,交女朋友一样找得到工作,因为他们的产业结构就注定他们需要大学生。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到体制内去,其实这又怪得了他们吗。民企面临的投资环境不好,做生做死赚得还很少,人都有惰性,谁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那么央企国企就是你不二的选择。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从上面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中分一杯大羹,捧着铁饭碗,似乎很爽。我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兴趣到体制内去,不稀罕国企,不稀罕央企,不准备考公务员,不准备考国考,甚至,开始不准备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