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完成了统一 殖民国家力量削弱A. B. C. D. 2“10、9、8、7”,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字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高呼着,最后,“香港回归了!”的呼声响彻云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A. 1984 年 12 月 24 日 B. 1997 年 6 月 30 日C. 1997 年 7 月 1 日 D. 1999 年 12 月 20 日3“一国两制”已经在下列哪些地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香港 台湾 西藏 澳门A
2、. B. C. D.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江泽民52017 年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能力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起到的重大意义中不包括( )A. 加强民族团结 B. 有利于港澳台回归C. 维护祖国统一 D. 促进地区发展2.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A.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了武力解放台湾B.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3.下图是我国进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你可知道,图中这两位领导人最有可能在谈论哪一问题(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钓鱼岛问题4.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实现祖国统
4、一大业5.“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下列因素直接推动“紫荆”和“白莲”花开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材料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4 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材料二 1984 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 1997 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
5、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2)依据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场景?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4)结合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 提升题一、选择题1.大国脚印网友心中 60 年最具影响力的 60 件事评选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 198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6、B. 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C. 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D. 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 )A. 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 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 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 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3.“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7、“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4.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 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A. “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 “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C. “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 “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5.习近平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一国两制”我们这样的一个信心和决心绝不能够动摇,而且要坚持往前走,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 年前在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是(
8、 )A. 收复台湾 B. 香港回归 C. 澳门回归 D. 西藏和平解放二、材料题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二 董建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大会上讲道:香港回归祖国的形式和过程,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香港,在世界各国目光的注视下,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文明深信不疑,一定能够克服历史新事业带来的一切挑战,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材料三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过程和结果时说:“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胜利,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是李渊在我们之上的尔有丝毫不愿妥协的对手打交道。”(1)材料一中的场景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 (2
9、)材料二中“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之的是什么?对香港的未来做了怎样的展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有哪些?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刷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因此选项中国完成了统一,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只有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香港回归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因此只有选项
10、C 符合题意,故选 C。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因此只有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 1980 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国两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 B。
11、 能力题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有利于保证港澳台回归后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港澳台回归的是“一国两制”的方针,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意义不大;其余选项 ACD 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关;所以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 1980 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只错误的一项是 B,故选 B。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邓小平会见英国撒切尔夫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 年邓小
12、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随后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 1984 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题干图片中这两位领导人最有可能在谈论香港问题。故选 B。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因此,邓小平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故选 D。5.【答案
13、】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标志性花朵,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 D。二、材料题6.【答案】(1)“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图一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台湾地区。 (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
14、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因此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根据(1)题的分析可知,“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5、,1997 年 7 月 1 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府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因此材料三图一反映的是中英香港交接仪式;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回复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因此材料三图二反映的是中葡澳门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台湾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4)根据材料及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
16、。(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香港、澳门的回归,它们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提升题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确切”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因此 B 项中的说法不确切,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
17、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也适用于其他国家;“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是港澳回归问题,“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B 项表述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ACD 三项说法错误。故选 B。3.【答案】D【解析】根据“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 1999 年 12 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
18、统治结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 D。4.【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 年宪法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有关规定,使“一国两制”合法化,即有了法律保证,故 A 项符合题意;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多次谈话中进行了全面阐述,表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故 B、C 两项不符合题意。1997 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故 D 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国两制”“20 年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伟
19、大构想指导下,1997 年香港回归,故 B 符合题意;A 项收复台湾说法错误,台湾与大陆至今处于分离状态;C 项澳门回归是1999 年,到 2018 年不足 20 年;D 项西藏和平解放是 1951 年;由此分析 A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二、材料题6.【答案】(1)1997 年 7 月 1 日。(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定要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实现持久稳定和繁荣,香港的明天会更好。(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决态
20、度和坚定立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归这场景具体发生在 1997 年 7 月 1 日。(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之的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实现持久稳定和繁荣,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有:新中国的成立实现民族独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等。点睛:抓住题眼“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是解题的切入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决态度和坚定立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统一的历史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