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较试验设计和评价的思考.pdf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9454405
  • 上传时间:2019-08-08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172.7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较试验设计和评价的思考.pdf
    资源描述:

    1、基金 项 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新药创制 ”课题资助项目 ( 项目编号 2015ZX09501008)作者简介 : 谢松梅 , 女 , 博士 , 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 : 新药技术审评*通讯作 者 : 王涛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研究方向 : 新药技术审评Tel: ( 010) 68585566-305 E-mail: wangt cde. org. cn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较试验设计和评价的思考谢松 梅 , 高 晨燕 , 白玉 , 王海学 , 杨志敏 , 罗建辉 , 王庆利 , 赵建中 , 卓宏 , 尹红章 , 王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 中 心 , 北京 1

    2、00038)摘要 : 目 的 探讨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对试验设计的关键考虑要 素及结果评价标准 。方法 检索 、调研国外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及临床相似性评价相关文献进展 , 通过案例分析并与生物制药行业研发者 、临床及统计学专家共同研讨等方法 , 形成对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思考 。结果与结论 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标准应基于产品特异性制定 。对于不同的生物制品 , 在充分了解原研产品质量 、有效性 、安全性特征的基础上 , 找到合适的研究人群 、终点及等效 /非劣效界值至关重要 。临床相似性评价标准中应考虑引入参照药自身临床应答变异 、受试者临床疗效变异等因素设定界值 , 并在临床相

    3、似性比对试验中进行直接对比评估 , 从而全面评价临床相似性 。关键词 : 生物类似药 ; 临床相似性标准 ; 评价doi: 10. 11669/cpj. 2015. 06. 005 中图分类号 : 91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2494( 2015) 06 0490 04Consideration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imilarity Comparison Trial of BiosimilarsXIE Song-mei, GAO Chen-yan, BAI Yu, WANG Hai-xue, YANG Zhi

    4、-min, LUO Jian-hui, WANG Qing-li,ZHAO Jian-zhong, ZHUO Hong, YIN Hong-zhang, WANG Tao*(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8, China)ABSTACT OBJECITVE: To discuss the key 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in designing a clinical comparison study to as-s

    5、ess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of biosimilars METHOD elevant guidelines and literatures on clinical similarity evaluation were re-viewed, the cases were analyzed, discuss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biotech industry sponsors and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experts, thekey considerations and evaluation crite

    6、ria were proposed for assessing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of biosimilars 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criteria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logical products It is critical to select right pa-tient population, clinical endpoints and equivalence/non-inferiority margin f

    7、or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biosimilar products on the basis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quality,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of the original biological products To set up the clinical similarity criterionand selection of the equivalence/non-inferiority margi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

    8、t of the reference product and subjectvariability need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robust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imilarityKEY WODS: biosimilar; clinical similarity criterion; evaluation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开始 , 生物创新药物陆续上市并在一些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领域发挥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 其市场份额也因此不断攀升 。近年 , 随着原研生物制品专利到期 ,生物类似药研发已成为国内外制药企

    9、业关注的热点 。各国药品监管机构 、学术界也纷纷从不同角度积极探讨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科学路径和方法 , 以推动在质量 、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与原研生物制品具有相似性的生物类似药的上市 , 进而降低医疗成本 、增加患者临床使用的可及性 。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 , 生物产品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 、结构复杂 、生物活性对其结构完整性依赖性强 、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 , 目前的分析方法尚不足以了解这类产品的全部特征 。因此 , 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原研生物制品的相似性 , 仅基于生物利用度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尚不充分 , 通常还需通过药代动力学 ( PK) /药效动力学 ( PD) 和 /或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对试

    10、验研究建立二者之间的治疗学等效性 1-4以评 估 临床相似性 。由于临床优效结果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性风险 ( 例如 , 免疫原性 ) , 采用传统的非劣效性试验设计来建立生物相似性存在担忧 。同时 , 用于评价化学仿制药生物利用度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中推荐的等效性界值通常太宽或缺乏统计学论证或临床基础 , 该设计用于评估临床疗效的相似性并不恰当 4。因此 , 临床相似性比对试验设 计和评价的标准始终是业界备受关注和激烈讨论的问题 。2014 年 , 基于生物类似药研发和监管的需要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参考借鉴世界卫生组织 、094Chin Pharm J, 2015 Ma

    11、rch, Vol. 50 No. 6 中 国 药 学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50 卷第 6 期美国 、欧 盟 以及日本等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 , 结合我国对于此类药物研发和评价的认知和实践 , 组织起草了 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5。在指导原则起草过 程 中对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标准 , 尤其是基于临床终点比对的临床等效性 /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 , 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本文将对此部分内容的讨论和思考进行介绍 , 以期使研发者更好地理解并可应用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 。1 国外指导原则及文献建议生物类似药临床有效性比对试验的合理设计对于评价生物类似药与原研生物

    12、制品之间的临床相似性至关重要 。对此 , 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针对生物类似药的指导原则一致推荐 6-12, 采用临床相关且敏感的有效性终点和研究人群进行随机对照比较 试 验 , 同时 , 基于临床相似性比较试验的目的 , 等效性设计是最佳选择 , 也是实现研究目的最直接的设计 。某些情况下 , 如经过合理性论证 , 非劣效性设计也可以接受 , 例如 : 已确定参照药的安全范围较宽 , 当参照药剂量超过说明书推荐剂量时并不会引起安全性的担忧时 。但 , 也有个别国家 , 如韩国 、日本 11-12, 则并未在其指南中 提 及有关非劣效性设计的考虑和建议 。同时 , 各国指南均明确说明 , 等效性

    13、/非劣效性界值应根据统计学和临床意义预先确定 。对于等效性 /非劣效界值的设定 ,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 6提到 “必须 根 据临床意义预先定义等效性 /非劣效界值 , 并对其进行论证 ; 选择的界值应可代表临床上最大可接受的疗效差异 ,而该差异在临床实践中不具有临床意义 ”。而 FDA 还提出“应使用已知的参照药及此类药品相关临床 知识来设定等效性界值 , 尽管界值的上限 ( 优效性 ) 和下限 ( 劣效 ) 通常相同 ,但在一些情况下使用不同的上限和下限可能更合理 ” 8-9。然而 , 以证明生物类似药与参 照药之间临床相似性为目标 的等效性 /非劣效性试验的设计中 , 应如何基于生物类似药的

    14、特点有针对性地考虑并设定等效性 /非劣效性界值 ? 如何界定并选择临床敏感的有效性终点和研究人群 ? 等问题在各国指南中并没有给出具体标准和要求 , 而这些往往是评价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的基础 。2 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思考与建议21 思考2. 1. 1 临床相似性评价应基于生物类似药特性开展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 、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5。尽管可能在临床非活性成分上存在细微差异 , 但生 物 类似药应与参照药高度相似 , 且二者之间在安全性 、纯度和效价上并无临床意义的差异 8-9。生物制品通常是在活细胞中 制造的重组蛋白分子 , 其 生产工艺高度复

    15、杂且需要多次特定的分离和纯化步骤 。生物药剂学的复杂性导致难以避免来自相同生产工艺的不同批次产品之间 、以及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相同蛋白质之间存在异质性 13。同时 , 生产工艺中小的变化或差异可能导致终产 品 在纯度 、生物学特征以及临床有效性方面的显著影响 1-2, 14-15。此外 , 与小分子化学药品之间一个重要的 安 全性差异在于生物制品存在导致免疫应答 ( 免疫原性 ) 的潜在风险 13, 16-17。由此 , 对于生物类似药 与参照药之间临 床相似性的评估 , 应充分考虑原研产品自身固有疗效变异及受试者间变异因素带来的影响 。2. 1. 2 充分认知参照药是制定相似性评价标准的前提

    16、 由于目标疾病 、临床终点的性质 、有无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形式的不同 , 使得不同产品的临床相似性标准有所不同 , 该标准应该是特定于某个临床试验而制定的 。疾病人群不同 、终点设计不同 , 则获得的药物反应结果数据必然有所不同 ,因此 , 基于参照药已获得临床试验数据和获批适应证选择最能反映临床疗效的人群和临床相关终点 , 选择易于检测出差异的人群和终点是进行临床相似性比对的重要前提 。2. 1. 3 等效性 /非劣效性界值的合理选择是相似性评价的关键 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 。通过研究终点来对特定临床问题进行研究 , 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照来确立疗效和安全性 , 并

    17、通过随机分组来控制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影响因素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基于研究目的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分为优效性 、等效性和非劣效性试验设计 。对于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之间是否存在临床相似性的评价 , 等效性设计显然是最佳选择 。然而 , 在研究设计阶段 , 临床疗效还不能很好确定的情况下 , 相比非劣效试验 , 等效性试验通常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才能获得相同的研究把握度 , 故研究成本较高 、周期较长 。因此 , 业界也非常关注非劣效性试验研究的关键考虑及可行性 。但是 , 相比等效性设计 , 在评价临床相似性方面 , 非劣效试验设计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 以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值为例 , 差异为正

    18、代表较好的疗效 , 依据 95% 置信区间和正负界值的相对关系可以将所得出的非劣效结果分为 4 种情况 18: 疗效 指 标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某一事先设定的正界值 , 这时可建立统计优效且该优效具有临床意义 ; 疗效指标差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 这时可以建立统计学优效 , 但是差异并不一定有临床意义 ; 95% 置信区间在正界值和负界值构成的区间之内 , 这时等效成立 ,但同时非劣效也成立 ;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负界值 , 而上限小于 0, 这时试验组的比值比小于对照组 , 同时非劣效是成立的 。由此 , 第 1 种情况明显与相似性的原则矛盾 , 其可能因为优

    19、效的同时带来安全性的担忧 , 不能支持得出相似性的结论 。第 2 种情况中 , 如果差异被认定为有临床意义的话 , 同样可能由于优效而带来安全性的担忧而不能用来支持相似性的结论 。而第 4 种情况 , 则可能出现尽管获得非劣效的结论 , 但也会带来临床实际疗效不如参照药的担心 。因此 , 非劣效试验设计可能导致上述不同情况的非劣效结果 , 对于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可能带来逻辑上的以及实际上的不一致 。如何避免由于优效可能带来的不一致 、甚至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 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重要问题 , 而其194中国药 学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50 卷第 6 期 Chin Pharm J, 2

    20、015 March, Vol. 50 No. 6中 , 界值的合理选择是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 。2. 2 建 议2. 2. 1 总体考虑 遵循随机 、双盲的原则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样本量应能满足统计学要求 。剂量可选择参照药剂量范围内的一个剂量进行 。对有多个适应证的 , 应考虑首先选择临床终点易判定的适应证进行 。对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 , 首先考虑与参照药注册临床试验所用的一致 , 也可以根据对疾病临床终点的认知选择确定 。临床有效性比对试验研究通常采用等效性设计 , 应慎重选择非劣效性设计 , 并设定合理的界值 。对采用非劣效设计的 , 需考虑比对试验研究中参照药的临床疗效变异程度

    21、以评价候选药和参照药的相似性 。2. 2. 2 试验设计 设计 1: 以原研生物制品为对照 , 进行随机 、双盲 、临床等效性 /非劣效性比对试验 。试验将目标受试人群随机分为两组 , 一组为研究药物组 , 另一组为原研药物组 。试验设计时应考虑原研生物制品自身固有的变异可能带来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 故需引入参照药自身临床疗效变异因素和受试者个体疗效变异因素进行临床相似性评价 。通常 , 参照药疗效和受试者个体间疗效变异越大 , 所需样本量越多 。对此 , 应考虑入选足够样本的受试者 , 使在结果评价时可进行分层分析比对 , 包括 : 对参照药不同批次之间临床疗效的变异情况 、同一批产品

    22、不同受试者之间个体临床疗效的变异程度等 , 以助于将比对试验中研究数据的变异作为参照进行临床相似性分析比对 。设计 2: 以原研生物制品为对照 , 进行随机 、双盲 、临床等效性 /非劣效性比对试验 。试验将目标受试人群随机分为三组 , 一组为研究药物组 , 一组为原研药 A 批组 , 一组为原研药B 批组 。试验设计将不同批次原研产品分别作为不同对照组 , 将产品批次作为独立的变量引入比对试验中 , 此种设计可将不同批次对照产品对主要有效性终点的作用进行评估 , 进而将研究药物与不同批次参照药物的有效性终点进行比对 。该设计不仅在界值设定时可以考虑参照药历史数据的变异性 ,同时也考虑了相似性

    23、比对试验中的参照药不同批次的变异性 。以不同批次参照药的疗效变异作为参考 , 可以可好地用于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之间的临床相似性 。设计 1 与设计 2 均是未设立安慰剂对照的阳性对照试验 , 此类临床试验都是假定原研药是基于其相对于安慰剂的疗效而获准上市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 , 因此 , 有效性比对试验实际上是比较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与安慰剂相比的相对有效性 。2. 2. 3 相似性评价关键要素的选择 试验人群和终点 : 临床比对试验中是否选择了敏感的人群和终点是建立临床相似性标准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 , 何为敏感 ? 其标准是什么 ? 并无统一认识 。生物类似药研究和评价指导原则 中提

    24、出 , “对有多个适应证的 , 应考虑首先选择临床终点易判定的适应证进行 。”其 中 , “选择临床终点易判定的适应证 ”将 “研究人群 ”与 “临床终点 ”进行关联考虑 , 明确了研究人群和终点选择的基本要求 , 即 : 临床终点易判定 。其含义包括 : 终点指标是否客观 、易于检测评价 。基于参照药与安慰剂相比的历史疗效数据 , 不同适应证人群中疗效应答差值越大则该适应证人群相关终点指标越易于判定 。因此 , 结合疗效终点的易于判定性来选择目标适应证人群将更易于检测出临床有意义的差异 。界值 : 等效性 /非劣效性界值 ( ) 的设定非常重要 。决定 取值的方法包括以往随机试验的结果 、专

    25、家的判断 、患者的情况 19等 。EMA 和 FDA 建议了一种称为 95 95 的方法 20。具体 的 步骤为 , 首先确定对照和安慰剂间差值 95%置信区间下限的值为 M1。然后根据以 M1 的 50% 75% 确定 M2 值 , 即为界值 。针对生物类似药特点 , 还应额外考虑评估原研药既往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变异情况并对界值进行必要的调整 。最终 , 界值是由研究者 、临床医生 、统计学家和药物注册管理人员协商确定的 。2. 2. 4 结果比较评价 基于生物类似药的特殊性 , 在疗效结果比对评价时 , 应考虑将试验中参照药自身变异以及受试者间变异因素带来的临床疗效差异作为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标

    26、准之一在试验之中进行直接比较分析 。设计 1 结果的判定 : 首先 , 根据统计学评价的一般原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是否得出等效性 /非劣效性试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对参照药组内不同批次药物之间临床疗效差别及变异 , 以及同一批次药物不同受试者的疗效变异程度 , 并结合生物类似药组的变异程度进行分析 , 以进一步确证等效 /非劣效界值设定的合理性并用来支持临床相似性评价 。设计 2 结果的判定 : 首先 , 根据统计学评价的一般原则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 A、B 两组分别比较是否得出等效性 /非劣效性试验结论 ; 当与原研药A, B 两组比较等效性 /非劣效性均成立情况下

    27、可很好地支持临床相似性评价 。如果原研药 A, B 两组样本量较小( 随机未按 1 1 1进行 ) , 则可根据统计学分析确定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 A, B 两组合并分析是否可得出等效性 /非劣效性试验结论 ; 在等效性 /非劣效性成立的情况下 , 可进一步参照设计 1 的评价方法对参照药组不同批次药物之间和同一批次受试者之间的疗效变异进行分析 , 以支持临床相似性评价 。3 结 语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评价的标准应具有产品特异性 ,而非固定不变 。对于不同的生物制品 , 在充分了解原研产品质量 、有效性 、安全性特征的基础上 , 找到合适的研究人群 、终点 、及等效 /非劣效界值至关重要 。同时

    28、 , 基于生物类似药分子量大 、结构和工艺复杂的特点 , 应考虑引入参照药自身临床应答变异 、受试者临床疗效变异等因素设定界值 , 并考虑临床相似性比对试验中相关变异因素 , 从而避免实际上不294Chin Pharm J, 2015 March, Vol. 50 No. 6 中 国 药 学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50 卷第 6 期等效 而 得出等效结论的情况 , 进而确保获得临床相似性结论 。此外 , 建立临床相似性的重要考虑还包括选择临床终点易判定的适应证人群进行比对研究 。EFEENCES1 OGE S D Biosimilars: How similar or dissimila

    29、r are they? J Nephrology( Carlton) , 2006, 11( 4) : 341-3462 CHIINO A J, MIE-SLUIS A Characterizing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assessing comparability following manufacturing changes J Nat Biotechnol, 2004, 22( 11) : 1383-13913 LOCATELLI F, OGE S Comparative testing and pharmaco-vigilance of biosimila

    30、r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 Suppl 5) : v13-v16 4 LI Y L, LIU Q, WOOD P, et al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in bio-similar clinicalefficacytrials with a symmetrical margins J Stat-ist Med, 2013, 32( 2) : 393-4055 CFDA Guideline 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Biosimilars( 2015) 生 物类 似药研究与评

    31、价技术指导原则 ( 试行 ) S 2015 6 WHO Guidelines on evaluation of 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 SBPs) S 20097 EMA Guidance on similar biologic medicinal products S 20128 SFDA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 -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s indemonstrating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duct S 2012 9 SFDA Guidance

    32、on clinical pharmacology data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of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ducts S 2014 10 HPFB Guidance for sponsors: Information and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subsequent entry biologics ( SEBs) S 2010 11 KFDA Guidelines on the evaluation of biosimilar products S 2010 12 MHLW G

    33、uideline for ensuring qua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io-similar products S 2009 13 SCHELLEKENS H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5, 20 ( Supple 6) :3-9 14 COMMELIN D J, BEMEJO T, BISSIG M et al Pharmaceuti-cal evaluation of biosimilars:

    34、 important differences from genericlow-molecular weight pharm J Eur J Hosp Pharm Sci, 2005,11( 6) : 11-17 15 DEWS I Development of biosimilar drugs J Clin es Focus,2006, 17( 5) : 5-10 16 EMA Guideline on 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 of biotechnology-derived therapeutic proteins S 2007 17 KESSLE M, GOLD

    35、SMITH D, SCHELLEKENS H Immunoge-nicity of biopharmaceutical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21( Suppl 5) : 9-12 18 DANITSAIS G, DOWAD K, HATZIMICHAEL E, et alClinical trial design in biosimilar drug development J InvestNew Drugs, 2013, 31( 5) : 479-487 19 SCHUMI J, WITTES J T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understand-ing non-inferiority J Trials, 2011, 12( 1) : 106-109 20 OTHMANN M, LI N, CHEN G,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non-inferiority mortality trials in oncology J Stat Med, 2003,22( 3) : 239-264( 收 稿日 期 : 2015-01-28)394中国药学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50 卷第 6 期 Chin Pharm J, 2015 March, Vol. 50 No. 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类似药临床相似性比较试验设计和评价的思考.pdf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4544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