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城改造-山西平遥,组员:,目录:,建国初期: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建筑及城市规划学者对保护古都北京的研究、规划和倡导。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护历史古城的思想在我国领导和专家的头脑中逐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向国家呼吁,指出只保护单个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是不够的,应该从城市整体上采取保护措施,1982年:我国选定了24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此举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保护遗产制度开始从1949年的建立走向成熟。 2007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累计达109个。,平遥古城历史及规划概况,中文名称:平遥古城 英文名称:The Ancient City of P
2、ing Yao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平遥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规划概况,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
3、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以南大街为轴成对称式结构布局 按左城隍、右衙署 、左文右武、东观、西寺、市楼居中的对称式结构布局 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煌庙街、衙门街构成“干”字型,特色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保存了这一时期所有的风貌特征,是一幅展示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一评价是对平遥古城历史价值的高度概括,突出了其文化特色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从平遥古城特色的进一步认识还可以从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角度进行探讨。以道路为骨架的水平结
4、构构成了的基本平面形态;由形态、活动、信仰、观念四个层次构成垂直结构的空间特色形态。从要素和结构的分析可知,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结构的完整性和视觉上的统一感。,1980年,阮仪三把平遥从推土机下拯救出来,平遥开始了保护性规划。,保护规划,规划原则:1、规划遵守原真性、可读性、可持续性的原则。2、遵循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注重历史 延承与改善生活并重。3、优化古城功能结构、合理控制环境容量的思想。,古城保护面临的问题,如何维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的评价比一般文物保护的原真性更为困难,其保护政策也 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原真性原则要求历史城镇的保护、建设过程及其物质实体的内在统一,真实无误,要呈现
5、其历时性的状态,要使城市有机生长、协调发展。古城内的基础设施要加强,一部分四合院住宅在保留外貌的同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要鼓励居民继续居住,以维持古城的生气。,迁出古镇居民的必要性的质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会报名城报,在1998年9月11日的头版头条载文指出:平遥古城面临三大突出矛盾:(1)快速发展的要求与有限的投入能力相矛盾;(2)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品位与基础设施低档次相矛盾;(3)旅游发展与人口压力相矛盾。,山西省平遥县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中,根据对古城旅游容量的测算,理想外迁1.9万人,考虑可行性至少对448处典型传统民居实施搬迁,计2100户,约11000人。有人继续
6、居住其中的历史城镇,自然而然应有所发展,而且随社会、经济 、文化的变化还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虽然一些历史城镇的居民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人口过多、密度过高是其原因之一。但不能一概而论,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过多、过急地外迁古城内的居民。这样做是否违背居民的意愿尚且不论,同时也将影响古城内的生活气息,违反生活真实性原则。,人口置换未能很好解决谁来消费古城的问题随着古城地产的增值,外迁将逐步转化为主动的外迁,大量用地转化为旅游用地。未来古城将有可能出现“空心化”的趋势,民俗文化将逐渐消失。,古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具有五个显著特点:景区社区一体、城市农村一体、产权交错混杂、平
7、房包围古城、环境严重制约。古城内大部分古建产权都属于原住居民,部分属于当地政府,分散的产权对于旅游性的规划带来许多困难。,规划范围与等级,平遥县总体规划,平遥县采用组团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古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东组团、城南组团、城西南组团和娃留组团六个组团,各组团间以绿带相隔离。 保护古城,另辟新区,形成新旧双中心结构,互补互利,相辅相成。,古城区,规划创新与特色1. 遵循“古城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新城开发是古城保护的基础”的原则,从城市功能、产业、规模、空间、风貌特色等多方面进行了古城的发展定位,使古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具有互动性、有机性。2. 提出以环古城绿地为核心,充分结合柳根河、
8、惠济河、尹回水库等自然环境组织城市公园、楔形绿地和滨河自然绿化带,将城区外围的农田林寺等自然绿化景观引入城区,实现人、自然、文化的高度融合。3. 通过古城内两个单行环线与新城内、外环及新、旧城联系枢纽路段的设置,使古城交通得以合理疏导,新、旧城交通具有便捷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有机衔接。,四个矛盾,一. 现代居民的生活与传统居住模式之间的矛盾。1.加强新旧城联系,提升新城辅助功能。2.对遭破坏的古城景观,使之与传统古城格调相协调。,二.古城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1.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筑文化、吏制文化、儒教文化、票号文化)。2.举办丰富的特色活动(县太爷升堂等特色表演、国际摄影展、灯展
9、、文化年)。3.扩大和提升特色文化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三.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1、观瞻方式完全按照原貌修缮保护,供游客观瞻鉴赏和考察研究,展示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2实用方式按照对它们更新利用的功能需要,可以分成延续原功能、贴近原功能、更新原功能三类利用途径。,四. 亟待有效的管理与滞后的管理之间的矛盾。1、制定措施,以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古城遗产。2、健全古城保护系统,建立完善的法制管理条例,以便于名城的保护管理有章可循。3、建立监控系统,将古城的旅游建设纳入可控制领域.实行必要的行政4、健全古城管理、审批的专门机构,对居民改造居住环境条件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以防止不必要的建设性破坏,保持古城风貌的整体感和延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平遥古城对新城的影响,由于大量人口外迁,新城区十余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快速建设并投入使用,公路广场的建设和市政设施的就位大大拉动了新城的发展,使平遥的城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思,保护前的平遥因为经济发展处于山西省中下游,多年来财政无力支持建设,才有了阮仪三“刀下救平遥”,如过在阮仪三到达平遥之前平遥就进行了拆除旧城建新城,那么就没有了今天的平遥。 这足以引起政府的反思,对于古代遗迹、古代建筑的保护只能靠这一次一次的巧合?只能靠一个又一个的阮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