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角色”意识! 浦兴祖 李金华审计长与新华社记者的一番谈话,触发我再一次思考“角色”的问题。 李金华审计长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我扮演这个角色,就要把这个戏唱好”!妙极了,这正是我们要倡导的国家公务员角色使命感、角色意识!每一个扮演“正面角色”的人,都应当这样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所在,牢记自己的角色使命,唱好与角色相符的“这个戏”。 据知,在中央政府的好几个部门里,当领导的都是李金华的同学。李金华如何去完成自己作为“审计长”的“角色使命”,避免角色缺位李金华审计长“心狠手铁”、态度坚硬:“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机构,都在我们审计范围之内”。同学当部门领导,“我们照样去审!”在政
2、府系统外,在校友聚会上,尽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在政府系统内,在审计与被审计的系统里,必须明确, 你我都是由法律与制度所规定的公共角色、政治角色。不同角色不可混淆,公共角色不可缺位!这样的“角色”意识,在一个“面子”观念极强的国度里,在各类公共系统(例如人大、政协、纪检等监督系统)中,难道不应当大力倡导与强化吗? 社会这个大舞台,如同戏剧舞台一样,任何角色的使命、职能都是有边界的。这种“角色边界”由“剧本”所规定。而对于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来说,“剧本”便是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 审计工作,一方面,宪法法律赋予其很大的权力,审计长忠于“角色使命”,力求“角色到位”,大胆“用足”职权;另一方面,宪法法律也不容许其夸大事实,“错审”、“乱审”。因此,李金华反复表示,“如果事实有出入,错了我们纠正”,“如果是我们审错了或说得不准确,我们要向社会公开作出检讨。”可见,审计长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边界”,谨防“角色越位”,不敢“用滥”职权。尤其可贵的是,为了有效防止“越位”,他还提出:“将来由某个部门专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监督”。用笔者的话来说,这叫“监督监督者”! 审计署(长)已经开了个好头。我们希望这个位高权重的“监督者”始终能够做到:忠于“角色使命”,力避“角色缺位”,谨防“角色越位”。 本文倡导的“角色意识”正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