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云计算大势图.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427407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云计算大势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云计算大势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云计算大势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云计算大势图摘要:本文作者为程序员总编刘江,他在对比中美云计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云计算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能清楚地认识到云计算的关键性,有决心长期投入,拥有真正开放的心态和生态系统的意识。 ”美国云计算的生态系统去年3月,我去美国访问多家云计算公司后最大的感受是,Amazon 的 AWS 和 RackSpace等 IaaS 服务已经非常普及,其上支撑着 Engine Yard、Heroku 等许多 PaaS 平台,共同为更多的 XaaS 服务企业和其他社会化、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业公司不断兴起提供了土壤,形成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推动着美国目前异常活跃和繁荣的 IT 创业

2、创新大潮。今年春节前,我在旧金山公务之余拜访了 Iron.io,他们专门从事消息中间件服务的开发,还处于创业早期,员工不到十人,但技术非常有特色。办公地点是 Heroku 创始人之一开办的孵化基地,这个基地规模不大,但已经入驻了好几家 Heroku 上做第三方垂直服务的公司。这种 XaaS 公司数量众多,往往都是技术人员创办,专攻一点,各具特色,代表着整个生态系统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 (本期郭理靖的国外云计算创新与趋势对此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虽然美国主要的云平台在过去一年中都出现过一些事故和问题,但总体上用户的满意度是很高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选择 IaaS 和 PaaS 公共云平台已经成

3、为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而政府从奥巴马开始一直在大力推进 IT 设施尽可能地云计算化。大公司的 CIO 虽然很多还喜欢把云计算还不安全、不能轻率采用等言论挂在嘴边,但另一方面使用Salesforce、Workday 等 SaaS 软件来管理客户和员工等最敏感的信息,使用Yammer、Chatter 等进行内部协作沟通都已经非常普遍。相比移动互联网一个7亿美元的Instagram 就让人欣喜不已,CRM、HCM、社会化方面的 SaaS 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比比皆是,不是已经 IPO 上市,就是以高估值获得多轮融资,或者高价被感受到威胁的Oracle、微软、SAP 等公司收购。创业的热点目前已经

4、扩展到医疗、教育、零售、支付等领域。 (本期檀林隔海观潮看 SaaS有很精彩的分析。 )9月再次到美国的时候,正值 Salesforce 的 Dreamforce 大会举行,据说有9万人参会,规模甚 至超过了紧接着的 OracleWorld 一头,云计算的声势让整个旧金山都为之一震,也让我第一天晚上差点订不到酒店。在地铁上能看到另一个业界知名的云计算大会 CloudExpo 的广告,其中强调 Dreamforce 参会者的优惠信息,这种生态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云计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2012 年11月中旬,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 Amazon 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首次全球客户与合作伙伴大会。

5、此次大会 Amazon 的重点目标并非创业公司,而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客户。无论是会议上发布的 Redshift 数据仓库等产品,与 VMware 映像和微软 Active Directory 的集成、对混合云的支持等新的功能,AWS 获得的各种认证,还是被请到台上的 NASA、纳斯达克、美国政府等主要客户,Amazon 无 不在强调企业。Amazon 的云计算部门近来开始大规模招聘销售人员,当然也是针对大中企业客户。今年3月 Amazon 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年6亿美元大单的消息,应该是云计算行业近期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从开发者、创业者到企业,Amazon 云计算似乎已经进入了第二也是攻坚阶

6、段:要从总价值近3万亿美元的全球 IT 采购中分得更多的蛋糕。而与一般 IT 展会不同,在此次大会的合作伙伴展区,传统 IT 巨头厂商的展位往往不大,而一些新兴的云技术和服务公司的展位却又气派又抢眼。由此看来,云计算其实是 Amazon 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大规模平台,将自身技术和运营能力转变为新一代的产品和服务,加上全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新兴力 量,与传统 IT 厂商直接竞争的一个过程。另一层面,云计算又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浪潮,会有更多新兴企业诞生,打破行业格局,威胁原有领导者的地位。当然,处于守势的传统 IT 企业,其实力仍然不容忽视。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储备,与互联网和新兴企业相比并不处于

7、劣势(曾在 Amazon 和微软研发团队都干过的 何刚就说,AWS最主要的几名技术骨干那种水平的人,微软可以找出好几百个) ,加上专利和客户惯性等因素,云计算的攻防战,鹿死谁手,其实还很难说。在会上,AWS 的头号用户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 也表示:“我们还处在云计算非常原始的汇编语言阶段。 ” 但是,此消彼长的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传统巨头要想生存,就得学会甚至超越挑战者的玩法。中美云计算的差距2013年,中国的云计算在总体上又处于什么阶段?总体看上,我们比美国云计算要整整落后一个阶段,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还比较落后Amazo

8、n 的 Lilian Shao 曾经撰文比较中美基础设施,指出了在中国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恶劣的。由于很多领域都存在垄断,国内很难找到符合基本质量标准 的机房,而自建又基本不可能;网络环境更差,南北互通问题(不仅互通带宽少,而且价格奇高)困扰互联网多年,仍未解决,BGP 甚至光纤互联都受到严格限 制。她在文中感叹:“中国的互联网运维队伍可能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运维甚至成为很多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基础设施和网络上太复杂了。 ”而季昕华在本期文章IaaS 在中国落地的难点里也认为,一方面,国内对云计算的认识不够清晰和理性,先是期望过高,迅速转换为数据中心的投资热潮,然后发现

9、应用跟不上,资源闲置,又开始谈云色变;一方面,网站备案等政府监管方式与云计算的弹性快捷完全背道而驰。此外,云计算往往涉及电信增值服务,资质又 成了这方面创业的拦路虎。第二,我们还没有 Amazon,也没有 RackSpace从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靠谱的 IaaS 对云计算全局的启动至关重要。写到这里,突发奇想,在某 CIO 微群里发问:“大家都用过国内的公共云吗?”马上有同学回应:“ 国内现在 有靠谱的云吗?” 的确,云平台说白了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产品和解决方案,到底好不好使,有没有较多的提供商选择,是企业用户考虑采用的基本前提。但在中国,恰恰缺乏足够多靠谱的云平台。刘黎明曾在去年底评点过国内

10、 IaaS 各厂商,排在第一阵营的是阿里云、万网和盛大。而时至今日,万网已并入阿里云,盛大云计算有明显转为对内服务的意味,阿里云成了一家独大。第三,我们没有 GAE,也没有 Engine Yard 和 Heroku中美在 PaaS 上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上。国内运营较早的 PaaS 新浪云,经过几年迅速发展,用户虽然增加很快,但由于用户主要是开发者和创业小公司,收入有限,目前也在思考转型。此外的 PaaS 平台基本上是各家巨头的附属业务而已。而我今年访问 Engine Yard,他们的运营高级副总 Bill Platt 非常自豪地表示,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增长率是按月来统计的。用户中,除了创业

11、公司、SaaS 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电商、移动、游戏等之外,大中 企业的部门也非常多。我问主要担心哪些竞争者,他说最大的敌人是客户习惯全部自己搞定,而与其他的 PaaS 公司竞争其实不太多,因为市场太大了。对于 Amazon 也在向 PaaS 发展,他认为这一块并不容易做,短期内很难构成威胁。他们的IaaS 层80%放在 Amazon 上,另外20%针对要求更高的客 户,放在电信运营商 Verizon 旗下 Teremark 的迈阿密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安全等级最高,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中心所在地。PaaS 本身更像以前面向开发者的开发工具和中间件,由于盗版思维的广泛存在,这个市场一直没

12、有形成,因此 PaaS 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云计算对中国的意义云计算对于中国,其实是一次难得的大机遇。众所周知,在中国 IT 行业中的主导力量是外企。国内企业无论核心技术、研发实力、企业机制和战略眼光,都乏善可 陈。唯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为和中兴,优势主要在电信行业,企业 IT 领域如果按原来的格局一步步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国家部委和专家们为 CPU、操作系 统、数据库等自主核心技术的缺失头痛,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虽然经过多年的巨大投资,但成效甚微。可是,云计算激发了技术大变革,行业技术竞争的焦点转向了数据中心计算,转向了新型人机交互和智能算法等方面。从芯片开始,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软硬件,服务器

13、端的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客户端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等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开源软件和开放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些技术领域,国内产业界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和一些创新创业企业,相比以往,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大大缩小了。技术的开源和开放性,更给我们继续缩小差距乃至后 来者居上,创造了机会。目前在一些比较核心的开源软件如 Linux、MySQL、Hadoop、OpenStack 等方面,国内都有不少技术人员进入了国 际社区的舞台,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机遇的窗口期不会太久。微软与世纪互联联手让 Azure 在华落地之后,Amazon等 国外云服务厂商预计也会接踵而至。而 Apple 的 iCl

14、oud 其实早已经通过数以千万的终端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云计算本质上是全球化的,也就是说,最好的技术和服务,如果没有人为阻挡,会通吃全球。而且人为的阻挡也越来越不容易而且越来越违反潮流和不合时宜了。云计算又将引发大规模的创新,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服务层出不穷。相信经常去硅谷的同学,应该能深切感觉到这一点。此外,云计算还直接与大数据密切相关。数据作为新时代的战略资源,意味着具有产权和主权的性质,最终很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终的竞争成败,将系于大生态系统的建设。我们的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是否有利于创新和创业,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建设这个生态系统的责任,在政

15、府,在产业,在每个公司,也在每个人。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目前有希望成为云计算平台、成为生态系统主导的公司其实非常少。我有一个观点,云计算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能清楚地认识 到云计算的关键性,有决心长期投入,而且有真正开放的心态,有生态系统的意识,这项业务才有可能发展,最终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当然,打造一个平台生态系 统的技术、运营和资金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需要有更多具有生态系统意识的企业和个人。那种什么都要自己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的思维,必须改改了。什么时候,像 LinkCloud、Ucloud、七牛、又拍、监控宝、stdyun、华云网际、云杉网络等这些脚踏实地的企业能够有更加 宽松适宜的环境,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起来,中国的云计算就有希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