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医学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6 卷 23 期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神经修复”学术论文专家笔谈集锦作者 题目(按住 CTRL+题目可查阅全文) 单位栾国明 神经调控治疗 癫痫的新理念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神经外科学院三系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樊晓彤,赵国光 基于神经元修复理论下的颞叶癫痫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彭英 神经再生修复与神经发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贺西京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耿同超,黄方杰 视神经脊髓炎治疗进展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科刘雨潇,郭晓明,张志文 干细胞移植治
2、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荣才 促血管生成可能是脑外伤治疗的新策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唐金荣P0 蛋白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陈世文,徐晨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合理化循证化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的新理念栾国明 100093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神经外科学院三系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前言: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之一,影响了世界上近 1%的人口1 。超过 50%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由于致癫灶散在或不能精确定位,或癫痫灶位于功能区而不能切除等种种原因
3、,不适合接受切除性手术治疗,成为神经调控技术服务的对象。 基于神经元修复理论下的颞叶癫痫治疗樊晓彤,赵国光 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前言: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海马等颞叶内侧结构密切相关,研究证实神经元新生的区域亦主要位于海马等相关脑区。因此,探讨有限的人脑神经元新生与颞叶癫痫在病理生理、治疗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神经再生修复与神经发育彭英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中华医学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6 卷 23 期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前言:一、神经再生与神经发育研究的关系 脑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颅脑
4、外伤、放射性脑损伤、中毒性脑损伤等。这些脑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可通过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神经功能往往会得到改善,那么人们自然会问,其功能恢复与重建与神经再生是否有关?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状态,缺乏再生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难于恢复1。而临床的现象,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缺失能通过一定的治疗康复手段有所改善,因此,功能恢复与神经再生的关系及其机制一直是困扰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随着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发现,这一传统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受损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修复成了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包
5、括 2 个方面:一是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和定向分化;二是激活内源性的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 分化、增殖。近年来尽管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和突破,但由于一些临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1)移植的神经干细胞没有证据证明能建立起正常的神经突触联系 ;(2)也没有证据证明移植后的细胞能否形成有功能的神经网络;(3)成瘤问题没有办法控制;(4)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功能修复机制还不甚清楚。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临床医师将目光投向了内源性的神经细胞再生,而要研究清楚神经再生的机制必须首先弄清神经是怎么发育来的。所以神经发育不仅是神经科学的热门话题,也是神经康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嗅鞘
6、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贺西京 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前言: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神经膜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二者的特性,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的嗅球及外围神经的嗅黏膜中。嗅鞘细胞起源于嗅黏膜的固有层,它包绕嗅神经,通过筛状板最终到达嗅球的嗅神经层和嗅小球层。在人体胚胎 12 周时,嗅黏膜中就有大量嗅鞘细胞。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移植的嗅鞘细胞具有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的作用,这种能力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嗅鞘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神经营养因子(NT)等,而这些神经营养因子都有
7、促进轴突发芽和再生的能力;(2)嗅鞘细胞表达促进脊髓再生的细胞外基质如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3)嗅鞘细胞可使受损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反应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下调,改善脊髓损伤部位的抑制性环境;(4)嗅鞘细胞可穿越胶质瘢痕并在损伤部位迁移;(5) 嗅鞘细胞促进轴突再髓鞘化及具有轴突导向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在临床试验性治疗时,嗅鞘细胞移植后可以促进中枢神经损伤等疾病患者的部分神经功能恢复,尽管现在还存在很多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支持或相信这一观点。视神经脊髓炎治疗进展耿同超,黄方杰 100049 北京,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科前言: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自
8、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多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早期很少累及脑1。现有的资料提示,视神经脊髓炎发生的机制是致敏 B 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补体,沉积并破坏血脑屏障的水通道蛋白-4 以及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等趋化渗出,分泌炎性因中华医学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6 卷 23 期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子,继而导致髓鞘脱失、轴索和组织坏死。某种程度上类似血管炎变化,区别于多发性硬化2-3。视神经脊髓炎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致残率高。所以,控制急性发作期的炎症改变,预防复发是视神经脊髓炎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有关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现无规范可循4,本文复习近年国外发表的文献,以其为临床
9、工作提供参考。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刘雨潇,郭晓明,张志文 100048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前言: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损伤性病变、遗传缺陷性或退行性病变,前者如脑血管意外、脑损伤、感染等;后者则包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损伤,其治疗一直是个医学难题,目前多采取综合支持治疗和对症康复治疗,然而这些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常导致难以治愈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血管生成可能是脑外伤治疗的新策略江荣才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前言: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社会危害严重,
10、但国际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 TBI的药物或方法,亟需加强研究。TBI 或者其他机制导致脑损伤的关键病理损伤是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可导致出血、缺血,而出血或缺血可导致脑水肿,继而引起缺血缺氧。这些破坏性因素可诱导血管生成,进而增加损伤区的血氧和各种营养因子,产生自我反馈式的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1。20 世纪 80年代有学者提出神经元-胶质细胞 -血管构成了神经血管单元,进而有学者证实血管生成与神经保护密不可分,良好的血管系统可以提供给损伤神经元再生与修复所需的微环境2。有了稳定的血管生成和血供后,细胞才可以获得充分的氧分,以保证持续分化和发育。而在损伤脑组织中,有效的循环血可透过血管向神经元提供各
11、种可溶性的营养因子,这些因子也必须借助该新建的有效循环才能及时可靠地为再生神经提供支持3。促进血管生成有望成为神经损伤修复的新策略,主要缘于以下领域的进展。P0 蛋白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唐金荣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前言:P0 蛋白(myelin protein zero)是一种分子量为 30 ku 的糖蛋白,在成熟的髓鞘组织中占组织蛋白总量的 50%以上,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gene superfamily,IgSF)成员,具有黏附和识别、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等功能1-3;主要分布于周围神经髓鞘组织中,
12、是神经膜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神经膜细胞相互紧密连接呈螺旋状包裹轴突,形成髓鞘,将轴突与周边的环境严密地隔绝起来。这种紧密的结构形成一种近似绝缘的环境,使神经细胞在传导各种电信号时,能最大限中华医学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6 卷 23 期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度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研究表明,P0 蛋白对维持髓鞘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合理化循证化治疗陈世文,徐晨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前言: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老年人多发,在普通人群中每年发病率为 1/10 万3/10 万,而在65 岁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 1 岁其发病率每年增加7/10 万13/10 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CSDH 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对 CSDH患者进行最为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长期的临床经验,结合复习近年文献,简要回顾 CSDH 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重点就 CSDH 的合理化循证化治疗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