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张国庆 冲刺记忆版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
2、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张金鉴“15M“理论: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法规分
3、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生理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
4、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 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行政职能扩展;不良行政现象增加;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主动进取;追求卓越;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
5、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能力。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已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已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已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
6、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彼德原理:是彼德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德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达到彼德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
7、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简述公共行政学演进的几个历史阶段?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一、 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渊源?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君主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威尔逊的行政思想?威尔逊,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任总统,曾发表行2政学之研究,该文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威也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8、。传统的论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要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国家的权力是掌握在议会和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是正确的;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古德诺的行政思想?古德诺,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塔夫托总统的经济与效率委员会顾问,代表作是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主张否定三分法,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取代;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
9、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技术的标准;为提高行政效率,应将政治排斥在行政之外,将政府文职官员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并规定常务官在政治上中立。“两分法”之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政府由“政治”与“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过程;行政研究应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可以寻得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行政研究可以由艺术变成科学;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其意义?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5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意义:冲破了多年沿
10、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对人的片面的认识。简述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权力线);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企业的基本活动和行政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
11、协调;控制。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简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论著?美国人怀特:行政学导论、近世公共行政的趋势、联邦主义者、外国的文官制度美国人魏洛比:行政学原理、现代国家的政府美国人费富纳:行政学、行政组织论、行政学研究方法美国人古立克: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英国人厄威克:作为一个技术问题的组织、管理的职能、科学的组织原则、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行为科学:此概念最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些教授于1949 年提出来的
12、。起因于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计划,该计划简称行为科学。此后,行为科学就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概念而流行于世。“霍桑试验”及其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霍桑试验是指19271932 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该试验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霍桑试验的意义: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霍桑试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
13、为科学的新时代。西蒙的科学决策理论? 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提出了决策过程的原则;确定了决策的准则;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组织”作用;描绘了决策过程。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系统论的主要观点?系统论是对传统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各自偏颇的否定;系统论为人们研究世界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也为各个学科的沟通提供了前提;系统论提供了宏观的关于普遍联系和互动作用的管理思想,但还不够,同时应强调组织管理的具体的、特定的特征。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主张“民主行政”,
14、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别系统”。简述公共政策分析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拉斯维尔和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策略的大型计划;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3五、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简述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为数有限的文明古国之一;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新中国建立以后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发展与挫折;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
15、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自 80 年代中期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得以恢复以来,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90 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公共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我国公共行政的许多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不够,缺乏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重要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课题、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面临的主要课题:从宏观上研究与我国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所有制状况、经济体制、传统文化、权力关系相一致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基
16、本职能,并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从结构、比例与行为、运作的结合上研究我国国家行政管理的内部机制,关键是理顺关系、分清权责、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效果;从宪法原则、国家制度、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经济实力、全民文化素质与世界通则结合上研究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关键是要吸引、考选、任用、提拔优秀人才,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和职业保障制度,调动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从观念、思想、理论与制度、体制、纪律的结合上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关键是实现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领导人决策与群众参与决策、政府决策与公众决策的统一,决策制定、实施与有效反馈的统一;从
17、历史的经验教训、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世界有关国家范例的结合上研究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关键是要制定能够“依法行政”的制度,并保证这种制度、使之切实有效的监督、控制制度;从现实与可能、目前与未来、国情与世界潮流的结合上研究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战略,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使我国的行政研究后继有人、继往开来、不断发展,为促进我国国家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而努力。第三节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基础:是指作为国家公共权力机构一部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经由宪法、法律、政治传统、社会习惯合法认定和
18、授予的政府行政职能;政府在名义上享有、在实际上行使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实现行政权力有效性的主要条件?合法性;合理性;实际运用。二、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简答)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行政机关;行政首长;政府普通公务员。三、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简答)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教科文组织;新闻性组织;公民。四、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简答)行政立法、行政司法、行政管理法规;行政决策、行政决定、行政政策;行政领导、行政指导、行政引导;行政规划、行政计划、行政预算;行政协调、行政沟通、行政平衡;行政干预、行政检查、行政制裁;行政扶助、行政救济、行政服务。行政立法:政府依据
19、立法机关授权而自行制定的行政法规,效力等同于立法,有两种情况:委任立法和管辖立法。行政司法:行政机关兼掌一部分审判事务的行政现象,所涉及的内容是行政法规适用、行政机关熟悉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纠纷和事件。行政管理法规:简称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行政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行政政策:政府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出发,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或解决一定的行政管理问题而具体规定的行政准则或方案。行政指导:是政府为完成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对特定的行为主体提出的特定行政规范或意向。行政引导:政府通过改变国家政策来对社会行为主体施加影响,促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势朝着有利于国家行政目标实现的方向
20、改变。行政规划:又称行政企划,是政府对未来较长一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目标、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就其他行政事项所作出的预测性总体构想。行政预算:又称公共财政预算,是由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编制和提出、由立法机关评议和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行政平衡:是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施政的过程中,在维护国家阶级实质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充分考虑和兼顾各种利益或意见。行政干预: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一定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过程或行为方式进行介入、干涉、制止、责令改正的总称。行政检查:又称行政性检查,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组织或公民就有关法定标准和法律规定所进行的检验、对照、评定,
21、并对达不到标准者和违反规定者予以制裁或处罚。行政制裁:是以政府为行政主体而作出的各种行政纪律处分和处罚的总称。行政扶助:又称行政支持,是政府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通过公共政策形式,对社会特定的阶层、群体、行业等给予某种支持。行政服务:国家行政机关为国民提供的服务,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种类型。第二章 行政职能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涵义一、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4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
22、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考察行政职能的角度?公共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政府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二、行政职能的扩展(政府行政职能不断扩展的现象及其原因、行政职能扩展的概念)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功能比传统行政得到了扩展,因为享有立法创议权,且获得了广泛的委托权,国家行政机关已涉及立法功能、司法功能、检察功能。反映当今世界各国对发展问题的重视和关切;反映了人们对国家职能和传统法制原理的再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三、与政府职能相关的争论简述与政府职能
23、相关的争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精英政治盛行 精英政治:在积极的意义上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社会的极少数卓越分子及其组合的集团,承担起了领导社会前进的责任,并享有和运用国家权力;在消极的意义上是指社会的极少数人及其组合的集团,实际控制甚至垄断国家权力,国民实际权利受到限制、侵害、剥夺。公共支出增长瓦格纳定律: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有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不断膨胀。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物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与家庭总收入成反比,即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小于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
24、系的历史演变,谈谈你对两者关系的看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政策干扰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市场失灵”的主要问题:个人的价值观和自由与社会公理和原则存在矛盾;完全竞争假定在现实经济运行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损害社会效率;一般竞争均衡不适用规模效率迅速增长的经济活动;帕累托
25、最优因为完全市场假定不成立而不能实现;信息存在不完备性或非相关性;因为存在不完全均衡,所以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产生偏离;市场不会自动供给公共产品。“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因不存在绝对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政府由政府官员组成,政府官员不会因为承担公共责任而产生道德优势,他们不比常人更好或更坏,也同样会犯错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在生活中是不完整、不对等的,政府行为时有失序和失控,导致对政府违约行政惩罚的空置;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
26、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也涉及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因此政府与市场不能相互替代;垄断性是政府不克服的弱点,会导致增加政府行为社会成本的消极问题;“逃避错误”因政府行为无法比较、政府效率无法评估而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导致程式化政府行为的泛化;“多数人原则”选举体系的维持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而且不能保证选举效率和每个人的利益,因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少数人决策成为必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谈一谈你对两者的看法?)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竞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利相联系。公平优先论认为,公平
27、是个人“天赋权利”具体化,这种权利不适用于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效率与公平平衡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第三节 行政职能的构成论述行政职能的构成?维护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管理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
28、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第三章 行政权力第一节 行政权力的概念一、行政权力的涵义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的内涵?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二、关于行政权力的各种学说(行政权力学说的演变?)5
29、早期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学说;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五权宪法学说;议行合一学说;组织权力学说三、行政权力的结构(简答)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结构是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纵向的层级结构;横向的部门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有明显的指向;行政权
30、力的运行有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还包括权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反映行政权力结构效应的因素。四、行政权力的特征(简答)行政权力的特性公共性;手段性;自主性;一元性;时效性;膨胀性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简答)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区别: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不同;权力的功能不同。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区别:权力运行方向不同;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区别:权力的目的不同;权力结构不同;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权力客体不同;权力手段不同。第二
31、节 行政权力的分配一、行政权力分配的方式与途径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简答)结构性分配;功能性分配。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简答)逐级授权;权力下放;地方自治;权力“外放”。行政权力的再分配(简答)外源型行政权力再分配;内源型行政权力再分配。行政权力的人格化问题 非人格化:是韦伯提出的,他认为行政管理必须采取合理的形式主义,用义务的压力取代感情的支配,用人人平等的观念取代因人而异的做法,用非个人制度的规则取代个人号令,以对法和制度规范的服从取代对个人命令的服从,行政权力非人格化的根本在于制度化。二、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简答)程序必须合法;职权必须分明;权责必须一致;权利必须明确;内容必须全面。三、行政
32、权力分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简答)行政权力分配与政治授权的关系;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三节 行政授权一、行政授权的性质和特点行政授权的涵义 行政授权:是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行政授权的特点(简答)行政授权在本质上是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方式;行政授权是行政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行政授权是一种权责高度统一的管理行为。二、行政授权方式(划分行政授权的方式?)根据行政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级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下级行政主体的管理能力等综合情况,划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弹性
33、授权。根据在授权时所利用媒介的不同,划分为:书面授权;口头授权。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划分为:正式授权;非正式授权。充分授权:又称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政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不充分授权:又称特定授权、刚性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制约授权:又称复合授权,是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书面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以文字形式对下
34、属工作的职责范围、目标任务等,均有明确规定的授权形式。口头授权:是指上级行政领导对下属用口头语言所做的工作交代,或者是上下级之间根据会议所产生的工作分配。正式授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所进行的授权活动。非正式授权:是指无法律特别规定、或组织体系之外的非程序性授权。三、行政授权过程行政授权的条件(简答)行政授权需要良好的组织和人事基础;行政授权必须把握适当的时机;从操作意义上讲,行政授权必须考虑工作需要,必须考虑一定的界限,这是行政授权的限制条件。行政授权的程序(简答)确定授权的工作内容;选择授权的对象;规定授权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成果、完成工作的权限和应负的责任;正式授予权力
35、;检查评估授权成效。行政授权过程中授受关系的处理(怎样才能处理好行政授权关系?)6行政授权主体要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行政授权主体要克服能力方面的障碍;行政授权要克服来自授权客体方面的障碍;行政授权要克服来自组织方面的障碍;行政授权要克服来自环境方面的障碍。第四节 行政权力行使行政权力行使: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并使客体按照主体意愿采取行动的过程。一、行政权力的基础和手段(按照行政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的手段,行政权力所包含的类型?)报酬性权力;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人格性权力;知识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二、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简答)行政权力的行政使程度与政府治理能力;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
36、的因素行政权力的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行政权力的强度;行政客体的潜在能力问题;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行政环境问题。三、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及其克服(简答)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利益倒错,公仆变成为主人;权力角逐,手段变成为目的;权力僭越,职权扩张为特权;传统惯性,导致权力滥用。行政权力的制约他律机制;自律机制。第五节 行政权力的发展和演变一、传统行政权力(试比较现代行政权与传统行政权力?)传统行政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传统行政权力的特点:传统行政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交织在一起;传统行政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传统行政权
37、力与血缘关系权力也有根深蒂固的联系;传统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直接的关系;传统行政权力内部,个人权力超过职位权力,人格权威大于职务权威。二、现代行政权力现代行政权力与传统行政权力的区别现代行政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现代行政权力的社会管理职能突出,行政权力的自主性明显,表现在现代行政管理已经成为专门的职业领域;现代行政权力不仅实现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渐趋发达;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行政国家20 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行政国家:是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
38、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简述行政国家的特点?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的数量增多,其管理的内容庞杂,职能复杂;行政人员的队伍日益庞大,行政事业费用大量增加,公共管理的成本越来越高;各种专门行政委员会纷纷成立,导致行政权力的准立法化和准司法化;行政立法数量增加,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权力自主性增强,地位日益提高,出现凌驾于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之上的情况;行政权力的服务功能渐趋重要,公共福利措施增多,福利主义政策波及全球;行
39、政权力不断发生越轨现象,侵犯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甚至直接干预经济与社会事务。如何认识“行政国家”现象?行政国家的出现,是近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的结果;与行政国家现象相伴而生的行政越权现象,是在行政权力增长过程中自身的恶性膨胀造成的;行政权力在由“守夜警察”的消极身份转变为社会积极干预者身份的过程中,其本质特征没有改变。三、转型期行政权力与当代中国行政权力所面临的问题论当代中国行政权力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克服?行政权力本身的现代性不完善,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发挥作用;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行政越权现象
40、也时有发生;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后现代的思想与实践业开始进入各个行政领域,预示着行政权力新的转型的滥觞。中国行政权力的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进程并行:改革弊端,排除其他权力对于行政权力的干扰;防患于未然,控制行政权力自身的膨胀;未雨绸缪,引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中国行政权力的发展包括的任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制度化机制;适应社会分化趋势,建立相应的自主性机制;适应经济现代化趋势,建立有效的能力机制;适应民主政治要求,增强正当性合法性机制;适应法治化治理需要,建立完备的制约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适应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 行政领导7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涵义 领导:“领”是统
41、领、带领、率领,“导”是教导、指导、引导,领导就是就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二、领导的基本功能简述领导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其要义在于综合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即通过对问题、条件和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和直觉感悟,确定价值基点、价值标准、价值坐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式。聚合追随者;“追随者”指那些基于理想、理念和目标认同的志同道合者。他们通常人数不会太多,以坚持信念为动机,立场坚定,构成组织的核心团队,心甘情愿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动员和组织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就是使分散的、无序的、无关的人群接受既定的价值
42、标准,加入组织并确定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和行动。三、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论述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与管理的联系:领导者与管理者是相对的。在宽泛的意义上,对上级而言下级就是管理者,对下级而言上级就是领导者。但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只有那些确定方向、制定规则的组织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领导者,而执行政策及使政策具体化的组织人则是管理者。组织可能因为领导者而发生方向性或者根本性的改变,管理者的工作则主要改变组织的状态或情形。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是源于理想和信念的原创造者,富于创新精神,强调思想和价值观,注重方向感和感悟力,依靠个性和魅力吸引群众;管理者倾向于安于现状,至多是基于既定理念
43、的创新者,强调制度和规则,注重管束和控制,依赖程序和数量化的方法实施管理。领导者有理想、有抱负,崇尚革新,乐于挑战现状,主张“不破不立”,即通过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管理者接受传统,重视原则、秩序和稳定性,习惯和强调技术方法。领导者富有激情和奉献精神,愿意为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而付出巨大的、包括生命在内的代价;管理者通常比较理性,比较在意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平衡。领导者放眼未来,追求前瞻性的视角、历史的视角,注重谋取战略性和长远的利益;管理者重视策略性和短期效应,追求现实的利益。领导者着眼于全局性、综合性和宏观的问题;管理者着眼于局部的、专业性和微观的问题。领导者讲求“抓大放小”,善于抓
44、住主要矛盾,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者重视勉力勤为、事必躬亲。领导者更依靠发自内心感悟的,包括来自灵感或直觉的个性化的行为选择,所以,在本质上,领袖从来是无法培养的;管理者更注重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以及对规律性、普遍性方法的掌握。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一、英雄观简述领导者的英雄观?领导者追求卓越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动机强旺的进取状态,表现为有着比较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欲念惟及比较高的成就期望值,并愿意因此面对风险、接受挑战、付出代价、承担责任。开历史之先河,创前无古人之伟业,并深刻影响后世者,谓之做英雄,例如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者,且“死而不亡”,即精神永存者,谓
45、之做英雄,例如华盛顿。“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乃人间之龙,如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夫英雄者,论世惊骇,言事有理,有纵观古今之能,通晓天地之智”,“夫英雄者,横则可理天下,纵则可惊世俗夫英雄者”,如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老子、司马迁、司马光等等。二、生死观简述领导者的生死观?生死观是关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命题。勘破了生死关的人是视死如归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人。勘破了生死关的领导者,是无所畏惧的领导者,是组织的栋梁。但是,问题的另外一面是,生命诚可贵,匹夫之勇非真勇,不得有无谓的意气之争。生死抉择的唯一标准是
46、要看是否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司马迁说“没世无闻,古人惟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又说:“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三、名利观简述领导者的名利观?名利观是关于个人的名位和利益的看法。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崇高境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苍生为念”;持平的要求是“君子看财,取之有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保守
47、的古训是“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出世的看法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名利观之于领导者正确与否的原则界限主要有以下两个互为条件方面:8出发点和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有益性;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四、修养观简述领导者的修养观?修养表示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亦表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在这方面,有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训诫和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在第一个层面上,领导者必须有修养。在第二个层面上,领导者应当是充盈、内敛、谦冲、
48、和顺、平实的,修养的背后是大智大慧。五、荣辱观简述领导者的荣辱观?荣辱观是关于荣誉和耻辱的基本看法。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荣辱观是与人格一样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主张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都应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并把礼义廉耻上升到“国运”的高度加以理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进入 21 世纪后,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执政党提出了引导国民、匡正政府官员的荣辱骂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地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三节 优秀领导者的品格论述一下优秀领导者的品格包括哪些?道德无缺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分为三个层次: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使命道德。心存仁义对于领导者而言,心存仁义包括两种情形:善心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