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9/8/6 第十章 胶体化学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 10.2 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 10.3 溶胶的电学性质和胶团结构 10.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0.5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10.6 凝胶 2 2019/8/6 10.1 分散系统的分类 1. 分散系统 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作为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系统。 3 2019/8/6 例如: 云 牛奶 珍珠 4 2019/8/6 2.分散系统的分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 a(nm) 类型 分散相 性质 举例 100 粗分散系统 粗颗粒 多相,不稳定,扩散慢 泥浆,牛奶 5 2019/8
2、/6 分散相 分散介质 通称 举例 气 液 泡沫 肥皂及灭火泡沫 液 液 乳状液 牛奶及含水原油 固 液 溶胶或悬浮液 银溶胶、油墨、泥浆 气 固 固体泡沫 沸石、泡沫玻璃、泡沫金属 液 固 凝胶 珍珠 固 固 固溶胶 加颜料的塑料 液 气 气溶胶 雾 固 气 悬浮体 烟、沙尘暴 按分散质(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聚集态分类 或:液溶胶(分散介质为液体) 固溶胶(分散介质为固体) 气溶胶(分散介质为气体) 6 2019/8/6 3.胶体分散系统 定义: a=1100nm的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的基本特性 多相,高分散度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比表面大,表面能大)。 4. 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胶
3、体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的组成和破坏以及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 本章主要研究: 胶体分散系统(大分子化合物溶液、溶胶), 或液溶胶。 7 2019/8/6 10.2 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在暗室中,让一束光线通过一透明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溶胶中显出一浑浊发亮的光柱(乳光)。 8 2019/8/6 溶胶 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溶胶对光的散射作用。 透镜 光源 丁达尔效应 9 2019/8/6 原因分析: 可见光波长 400 700nm 粗分散体系 a可见光 (反射光) 胶体体系 a 可见光 (散射光) 真溶液 a 可见光 (透射光) 应用:利用 丁达尔效应原理制出
4、了 超显微镜 。 紫外光波长 :400nm以下;红外光波长大于 760nm. 10 2019/8/6 从超显微镜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 1) 可以测定球状胶粒的平均半径。 ( 2) 间接推测胶粒的形状和不对称性。例如,球状 粒子不闪光,不对称的粒子在向光面变化时有 闪光现象。 ( 3) 判断粒子分散均匀的程度。粒子大小不同,散 射光的强度也不同。 ( 4) 观察胶粒的布朗运动 、电泳、沉降和凝聚等 现象。 11 2019/8/6 图 10-16 布朗运动 (a) 2.布朗运动 热运动的体现 (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总是进行着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12 2019/8/6 图 10-16布朗
5、运动(b) 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分散介 质分子对胶粒撞击的结果。受介质 分子的热运动的撞击,在某一瞬间, 它所受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力不 会互相抵销,如图所示,加上粒子 自身的热运动。因而,它在不同的 时刻以不同速度、不同方向作无规 则运动。 13 2019/8/6 3.扩散 浓度扩散(高浓 低浓) 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会引起溶胶中分散相粒子的扩散作用。 所谓扩散,是指溶胶粒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定向迁移现象, 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梯度。即胶粒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是自发的。 14 2019/8/6 沉降平衡 分散相粒子本身的重力使粒子沉降;而介质的粘度及布朗运动引起的扩散作用阻止粒子下沉;两种
6、作用相当时达到平衡。 沉降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沉降速度扩散速度)。 4.沉降与沉降平衡 沉降 重力场作用,颗粒 沉积 15 2019/8/6 10.3 溶胶的电学性质 和胶团结构 1.电动现象: 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位移。 电动现象是胶粒带电的最好证明。 电泳 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移向异电电极; 电渗 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移动通过多孔介质(而分散相保持不动)。 16 2019/8/6 + + + + + + + + + + + + + + + + + 图 10-17a 电泳示意图 17 2019/8/6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图 10-18 a 电渗示意图 18 2019/8/6 2. 分散双电层理论 分散双电层 紧密层(吸附层) 包括被固相吸附了的离子和部分反离子(不能流动层,厚度为 ); 分散层(扩散层) 反离子层(可流动层,厚度为 d - )。 反离子 异电离子(与胶粒表面所吸附的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 见图( 10 19)。 19 2019/8/6 图( 10 19) a 20 2019/8/6 21 2019/8/6 电位 紧密层与分散层之间的滑动面的电位(电动电势)。 电位与电动现象密切相关(只有相对滑动,才能产生 电位 )。 e 式中
8、 热力学电位; e 紧密层电位降 电解质对 电位和双电层厚度的影响 加进电解质,其中异电离子产生同性相斥,将溶液中的异电离子挤进紧密层(但 保持不变),使得分散层厚度 ,故 电位 。(见图8 19) 22 2019/8/6 胶团结构 胶核 构成胶粒的最基本的物质的分子(原子)的聚集体; 胶粒 胶核 +紧密层 胶团 胶粒 +分散层(整个胶团呈电中性) 例如: 因硝酸银过量(作为稳定剂),胶核表面吸附银离子形成正溶胶, NO3-成为反离子,其胶团结构如图10 20 (a) 所示。 也可用胶团公式表示 , 图 10 20( b) 。 图 10 20 (c)所示为负溶胶(碘化钾过量)。 33 KNOA
9、 g IKIA g N O 23 2019/8/6 图 10 20a AgI正溶胶的胶团结构及示意图 ( AgNO3过量,作为稳定剂) NO3 - NO3- NO3- NO3- ( AgI)m Ag + Ag + Ag + Ag + 24 2019/8/6 图 10 20( b) 胶团公式 上: AgI负溶胶;下: AgI正溶胶) 25 2019/8/6 胶核 胶粒 胶团 图 10 20c .AgI负溶胶的胶团结构及示意图 ( KI过量,作为为稳定剂) 26 2019/8/6 胶粒的形状(不一定都是球形) 例如:( 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 ( 2) V2O5 溶胶是带状的质点 ( 3) F
10、e(OH)3 溶胶是丝状的质点 图 10.20d 胶粒的形状 27 2019/8/6 10.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溶胶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 布朗运动,扩散作用,使胶粒均匀分布不下沉。 胶粒带电的稳定作用 电位的存在,使胶粒带电,双电层之间存在电性斥力(将阻止两个相邻胶粒的聚结)。 溶剂化的稳定作用 双电层中的反离子都是水化离子,形成水化层,水化层有定向排列结构,有弹性力,可防止胶粒相互间的碰撞挤压而引起的聚沉。 上述中,后两点尤为重要。 28 2019/8/6 2.溶胶的聚沉 聚沉速度与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聚沉值( c1) 指引起某一溶胶明显地发生聚沉所需外加的最小电解质浓度(和它相对应
11、的 c称为临界电势)。 在 c2点, 0此时聚沉速度达最大。 c1 c2 c u c 0 a b 图 10.21 聚沉速度 与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29 2019/8/6 聚沉值与聚沉能力 聚沉值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 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从已知的表值 可见,对同一溶胶,外加电解质的离子 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 聚沉能力 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 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 30 2019/8/6 反离子起聚沉作用 对正溶胶,负离子起作用;负溶胶,正离子起作用。 反离子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小):例如,对 As2S3负溶胶, Al3+, Ca2+,Na+ 价数相同的不同离子,聚沉能力大致相同,但也略有区别: 金属性强,聚沉能力大;(对负溶胶而言) 非金属性强,聚沉能力大。(对正溶胶而言) 聚沉能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