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410586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陇南市农村环境基本状况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 104110635,北纬 32383431之间。东西长 221 公里,南北宽 220 公里,总面积 2.79 万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

2、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 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 1000 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 4187 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 550 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气象气候 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一是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

3、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 515,日照时数 17002000 小时,活动积温 26004600,年降水量 4501000 毫米,无霜期 166285 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 1000 米,年平均气温高于 14,活动积温大于 4500,年降水量 4501000 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 1300 多毫米,干燥度小于 1,无霜期大于 280 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二是垂直分带显著。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

4、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同时在纬度和地势均低处,气温一般皆高而降水量则有高有低,与局部地形紧密相关。之辈与农作物分布亦呈现错综复杂的状态。当地群众群众总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旱收山,涝收川,不旱不涝收半山”的谚语,即是对陇南地形变化与水热分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的形象概括。水文水系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全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 48 条,总长 1297 公里;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 751 条,总长 4756 公里;三级支流有 1651 条,总长 4

5、313 公里;四级支流有 1312 条,总长 3428 公里。百川争流,河网纵横,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 0.5 条。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 公里,年径流量 22 亿立方米,流域面积 2556 平方公里。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 4 县,境内流程 205.6 公里,年径流量 16.7 亿立方米,流域面积 9569 平方公里。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武都、文县等 3 县,境内流程 229.5 公里,年径流量 93.8 亿立方米,流域面积 1.32 万平方公里。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

6、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 107.3 公里,年径流量 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 3040 平方公里。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 3334之间,同属 1 月 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二、自然资源状况陇南横跨南北地理分界线,位居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是地质构造活动带、气候干湿过渡带和林草混交带的迭加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貌、多样的气候条件等诸要素的多种组合,造就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使陇南成为祖国大西北一块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亟待开发的宝地。陇南市内地形复杂,光热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繁

7、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林地面积 1758.36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39.9%;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 1300 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2 种;境内生息着 300 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20 多种;有中药材1200 多种,历史上总产量占全省的 70以上,最大出口量占全省 90左右;还有银耳、木耳、香菇、猴头、薇菜、厥菜等 100 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动植物资源陇南是甘肃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境内复杂的地形、温暖的气候、茂密的森林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珍贵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进入陇南山区,你可以大饱眼福:山林丛莽中有大熊猫、金丝猴出没,溪流江河中

8、有大鲵、甲鱼戏游,林隙灌丛中有角雉、马鸡栖息,真正是一座野生动物和珍禽异兽的乐园。市内有各类野生动物 350 多种,占全省野生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全省 400 多种鸟类,也大多集中在陇南山区。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异兽珍禽达 20 多种,包括世界稀少,我国独有的“国宝”“活化石”大熊猫、有“美猴王”之称的金丝猴,以及羚牛、褐马鸡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鲵、角雉、蓝马鸡、白马鸡、雪鸡、绿尾虹雉等。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珍贵动物栖息繁衍的自然环境,经国家批准,在文县和武都区东西长 100 多公里,南北宽 20 多公里、占地

9、18 万公顷地区域内建立了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还在文县铁楼乡建立了大熊猫驯养繁殖场,进行科学研究和人工驯养,使其更好地生息繁衍。据初步调查,陇南市有陆生森林动物约 28 目 91 科(亚科)430 种。其中:有兽类动物 7目 28 科 80 种,有鸟类动物 16 目 43 科 280 种,有两栖类 2 目 8 科 30 种,爬行类动物 3 目(亚目)12 科(亚科)40 种。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 4 目 8 科 70 种。森林昆虫类有 24 目 230 科2150 种,蜘蛛类 31 科(亚科)200 种。药材资源陇南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境内有

10、各类中药材 1200 多种,其中名贵药材 350 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甘肃出产地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天麻、黄连、半夏、柴胡、杜仲、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誉,均为大宗生产。全市药材年产 1500 多万公斤,产量占全省的 70%以上,出口量占全省的 90%左右。当归、红芪、纹党、大黄、防党、野党荣获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饮誉全国、畅销世界。矿产资源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宝贝的复杂地带”。勘探表明,陇南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开发优势突出。全市现已探明金属

11、和非金属矿产 34 种,矿产地445 处。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 300 千米,金属储量近期为 1200 多万吨,远期为 2000 万吨,平均品位 4.512%,为我国第二大矿体。现年产铅锌矿含铅 3.08 万吨,含锌 12.95 万吨;锑金属储量为 14.9 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 190 吨,远景储量为 300 吨以上,已探明储量 400 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 20 多处。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 100 吨,远景储量 200 吨以上;礼县的岩金,

12、近期储量 27.8 吨,远期储量 50 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全省 40以上。目前正在开发的有三大成矿带:一是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县、东西长 85 公里,南北宽722 公里,总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的西成铅锌矿带,铅锌金属储量达 1200 万吨,远景储量2000 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二,属超大型铅锌矿带;二是西和崖湾锑矿带,金属储量 14.9 万吨,占全国 8%,储量居全国第三;三是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黄金储量 70 吨以上,是甘陕川“金三角”矿带的核心地区,为甘肃省重要的采金基地。水资源 陇南是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仅年径流量大于 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

13、 20 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陇南市内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 3760 条,年径流量 279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 425 万千瓦,可开发量 223 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建成大小水电站 180 多座,装机 34.4 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 15.4%。陇南又是甘肃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资源总量达 144 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 3580 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国人均水量多 880 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市内属长江流域上游,有 2 个水系,主要为嘉陵江水系,其次有少量的汉江水系:嘉

14、陵江水系:有大小河流 3760 条,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永宁河、燕子河、杨店河、洛河、广坪河、托河、青泥河等 48 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让水河、大团鱼河、北峪河、拱坝河、洋汤河、漾水河、北燕河等 715 条。嘉陵江主流经陕西凤县进入我市两当县,后经徽县东部流出,进入陕西省略阳县,流域基本覆盖陇南全市,全市流域总面积 32810 平方公里。白龙江、西汉水是两个最大的一级支流。其中白龙江流域面积 10988.5 平方公里,西汉水流域面积 9569 平方公里。白龙江发源于甘肃和四川交界的朗木寺,从宕昌县两河口入境,经宕昌、武都、文县,在文县中庙乡的罐子沟出境,于四川昭化汇入嘉陵江。西汉

15、水发源于天水县南部的齐寿山,在我市礼县的白关坡入境,经礼县城关至雷坝折东进入西和县南部,再沿成县、康县、两当县边界东去,于陕西省内注入嘉陵江。汉江水系:只有在两当县境内有两条,流域面积不足 170 平方公里,流程不足 20 平方公里,其中八庙河流域面积 71.2 平方公里,冷鱼河流域面积 95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144 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量 75.6 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 6487 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 142 亿立方米。嘉陵江中上游年径流量 143.485 亿立方米,白龙江年径流量 85.8 亿立方米,西汉水年径流量 15.1 亿立方米。汉江上游年径流量 0.515 亿立方米,属

16、自产水。市内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山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水。在川坝河谷区,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洪积、坡积和淤积层内有浅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是本市地下水最丰富的一种类型;基岩裂隙水泉水众多,但流量较小;浅层地下水分布于秦岭山地中的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长丰河等较大河流河谷第四系冲积层;碎屑岩孔隙水分布于徽成盆地、西礼盆地中,含水层泥质较多,富水性弱。三、行政区划与人口全市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等 9 个县,242 个乡镇,3423 个村民委员会,54 万户,250 万人口。境内有汉、回、藏等 21 个民族成份,7 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 5 万多人。市政府

17、驻武都区城关镇四、经济发展概况2006 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92.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6.20 亿元,增长 4.8%;第二产业增加值 33.04 亿元,增长 20.1%;第三产业增加值 33.67 亿元,增长 13.4%。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12.2%、46.5%和41.3%,第二、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3400 元,比上年增加670 元。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 28.2:35.6:36.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3

18、.8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 6.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2.6 个百分点。农业经济发展 2006 年,粮食种植面积为 461.36 万亩,比上年增长 1.2%;油料种植面积达25.73 万亩,下降 1.4%;蔬菜种植面积达 26.99 万亩,增长 22.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76.54万吨,比上年减产 9.6%,其中:夏粮 36.74 万吨,增产 3.0%;秋粮 39.8 万吨,减产 18.8%。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粮 食 万吨 76.54药 材 吨 57667当 归 吨 4073党 参 吨 9247油 料 吨 29499水 果 吨 77183

19、苹 果 吨 47092茶 叶 吨 573 蔬 菜 吨 281894花 椒 吨 7655核 桃 吨 17275畜牧业生产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 8.4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5.39%,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 28.8%和 22.7%。全年水产品产量 0.1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0.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3.96 万亩,比上年增长 29.0%。农用拖拉机 11470 台,增长 4.9%;农用运输车 24666 辆,增长 6.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82.25 万千瓦,增长 3.6%。第二节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一、农村土壤环境状况陇南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问题不

20、容忽视,由于一些地区片面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化学品,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导致土地功能衰退,土壤肥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检出率也较高。 2006年全市农作物秸秆除通过留高茬、堆肥等方式还田外,秸秆利用方式还包括秸秆气化、养畜等,但目前还存在部分秸秆直接焚烧现象。二、农村固废废弃物处理现状目前陇南农村垃圾除靠近市区(或县城)的少数镇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并送至各县境内的垃圾填埋场填埋外,镇、村、庄垃圾则大多随意丢弃或堆放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农村垃圾问题不容忽视。三、农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陇南市农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下。(

21、1)水污染与水生态问题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河流水体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处理管理不善,严重污染镇村河道。二是农村河道淤积现象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全市整体水环境状况尚未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农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的制约。(2)农业面源污染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主要表现为:一是仍然存在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遗弃,残枝烂叶随地堆放,污染大气、水体,影响环境卫生的现象。二是畜禽养殖废水随便排放现象较普遍,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畜禽养殖业分布面广,污染源点多、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得不到

22、有效处理,仅少数作为农业生产有机肥源利用,且多沿袭传统堆肥方式,畜禽粪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河边等处,或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畜禽粪便中所含氮、磷等有机肥源总体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引发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又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三是化肥农药用量居高不下,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3)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严格处置,随地丢弃或随地填埋。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随便排放、淤积,严重污染空气、水体环境,影响卫生。由于农村上述大部分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处理,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危害农村居民

23、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第二章 规划总体框架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农”,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坚持在建设中治理、在发展中治理的原则农村环境综合整

24、治不能动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要在技术进步和循环型经济建设中寻找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出路,把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农业生产的清洁化”实现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减量化,控制污染源强度;通过“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在农村工业发展中坚决贯彻环保优先、预防优先方针,坚持按照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配置工业布局。(三)坚持城乡一体,技术治理和管理治理并重的原则按照“城乡环保一体化”和“村庄发展生态化”思路,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体系,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运行机

25、制。(四)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紧紧抓住农村村镇环境容貌改善这一主要目标,以村庄或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攻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逐村逐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以点带面、圈层推进、滚动发展。(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度前瞻的原则按照全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建设思路、标准和要求,不搞一刀切。在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建设门槛,创造新技术、开拓新途径、探索新经验。(六)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引导、综合治理的原则紧紧扣住综合整治试点村,聚焦各部门力量,高起点科学规划、多部门协作联合,多技术综合集成,务必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保持一个。第三节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26、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4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年 5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 10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1995 年 10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 年 6 月 19 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36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38 号);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 年 6 月

27、 20 日修正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200673 号);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7.12.2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四节 规划范围与时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陇南全 187 个乡镇、981 个行政村,其中 5.1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村庄 859 个。全市总面积 27900 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8 年规划时期:20082015 年第三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第一节 总体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结合生态市和生态村的创建,全面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到 201

28、5 年,全市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村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技术体系。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并使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支撑全市“建小康市,走富民路”目标的实现。第二节 具体目标一、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加大农村道路、供排水、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 2015 年,建立起适应陇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污水处理系统,初步建立垃圾的城乡一体化

29、垃圾处理体系。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规划至2015 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区域供水率均达到 60的目标。三、农村能源清洁化在各镇开发农村新能源,采取奖励措施,支持居民使用太阳能和沼气能等新能源,充分利用陇南市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的局面;在农村全面推广液化气,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减少薪木和秸秆的使用量。规划到 2015 年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普及率达到 50。四、人居环境整洁卫生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治理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棚圈乱搭,畜禽乱放等现象,对

30、村组道路、居民街道、房前屋后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同时,大力开展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厨等工作,到 2015 年,使得全市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实现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五、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加强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广平衡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到 2015 年,使得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60以上。第四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第一节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一、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工程(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力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简易填埋处理垃圾。规划到 2013 年力争普及生活垃圾收集和回收;首先在 859 个灾后

31、重建村庄和乡镇重点村庄建设简易垃圾收集回收设施;到 2015 年,全市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 60%。全市城乡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加强农村医疗垃圾的监管和处理,做到单独收集、统一处理。(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首先要进行简易分类,即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有机垃圾要尽可能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可采取袋装化、桶装化或砖砌箱装收集。该工程面向全市逐步实施。(三)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工程各镇建立专业环卫保洁管理队伍,负责镇区内(包括自然集镇区域)及交通干道两侧垃圾清运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各村建立保洁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

32、、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全面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与运转体系。到 2015 年,所有行政村设置垃圾箱、聘用保洁员,镇有垃圾转运车,保障垃圾的统一集中焚烧处理或填埋。各乡镇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 1-3 座垃圾中转站,中心村及其他大型农村居民点设置垃圾收运点。各村(居委会)负责选点建设垃圾池,组织落实保洁人员和设备,将属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并负责对本村(居委会)保洁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地区合理选择不同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对于目前垃圾清运还存在困难的村庄,可暂时废弃的沟、塘进行卫生填埋。对于其中的有机垃圾尽量通过堆

33、肥、生物处理等方式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就陇南市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暂时还是只能以卫生填埋为基础,到 2015 年,力争大部分实现集中处理。(五)配齐保洁队伍、配全硬件设施(1)建立专业环卫保洁队伍。环卫保洁员按大村 2 人配备,小村 1 人配备。(2)加强镇、村两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镇级必须配建垃圾填埋场,有条件的建设规范化垃圾填埋场;有条件的村要有垃圾填埋场,没有条件的村要合理设置垃圾收集房(点)和中转站。(3)配备必要的保洁工具。采取垃圾袋装化处理的村,须配置保洁三轮车 2-4 辆和卫生消毒等设施设备,平均每村 0.5-1 万元;采取垃圾桶装化处理的村,须配置垃圾桶 60

34、-240 个(或砖砌垃圾箱 15-60 个)、保洁三轮车 2-4 辆和卫生消毒等设施设备,平均每村 2-4 万元;本村无垃圾填埋场的要市场化运作,以农民自备的拖拉机为主体,实行运输承包制,签订责任状,并核定单位运价,确保各垃圾转运站及时清运。(六)资金投入垃圾箱建设、机动垃圾运输车、人力垃圾车、卫生保洁员聘用、垃圾处理等,约需投入资金 78000 万元。二、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市农村新建房屋全部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对旧式住房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广以“猪沼菜(渔、林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严

35、禁秸秆焚烧。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生产食用菌等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一)规划目标到 2015 年,全市农村改厕完成率达到 60%以上。农村改厕新增受益 15 万户。其中,卫生改厕 13 万户,新建房配套 2 万户,新建房配套改厕率应达 100%,“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1000 户。(二)厕所改建标准厕所改建要结合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按农村“一池三改”建设规范要求建设。厕所要干净卫生,与沼气池、猪圈(舍)一体设计,要求安装蹲便器,粪便自流入池,有条件的要建设沼液循环冲洗式厕所。(三)资金投入农村改厕所需资金,实行政府支持引导与集体、群众自筹相结合,多渠道筹

36、集,总投资约24000 万。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一)规划目标到 2015 年,全市建设 9 个重点镇级污水处理厂,20 个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由于居住点规模小、相对分散,往往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偏高,因此必须探索简易可行、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其中以净化沼气池为主要处理工艺与模式,条件适宜的村庄对其出水用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处理水质基本达到二级标准。根据村庄经济能力和布局形态,因地制宜选择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或地形地貌不复杂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如厌氧发酵加人工湿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生物塘(稳定塘)、生物滤池等

37、集中式处理设施,其他村庄可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施。对部分村开展适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试点,避免村庄生活污水对地面水环境造成污染。(三)资金投入总投资约需 28000 万元。四、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针对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划定水源保护区,完善污染预防措施,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

38、,为保护水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总投资 26000 万元。五、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程到 2010 年,全市对农村地表水实施定期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全市地表水功能区划中包括城郊在内的农村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未覆盖的镇河道水质;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水环境,以及常年存栏量为猪 500 头以上或牛 100 头以上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污水排放情况。监测项目包括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以及总磷、总氮;乡镇以上河流、行政村水环境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资金投入约 7000 万。第二节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工程一、化肥污染控制工程提高化肥减量化的意识,通过推广以有机

39、肥为主,优质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有机无机优化配方施肥技术;调优肥料施用结构,优化肥料品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加大高浓度肥料、专用肥生产比重;制定“沃土工程”计划,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广积农家肥;适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二、农药污染控制工程削减农药使用量、调整农药使用结构,实施农药低毒化与生态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法防治病虫害;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的管理,定期检查农药生产厂商、农药批发商、零售点,严禁生产和销售禁用农药(化学成分),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活动;强化农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其使用技术;提高生物农药在农

40、药施用中的比例;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资金投入 8000 万元。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工程(一)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在2009 年底以前全市各地农村要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完成禁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关、停、搬迁,完成非禁养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到 2012 年,要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新建、扩建、改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埋地式无动力沼气净化装置,对有规模的畜禽场分期分批

41、加以改造治理,做到粪便污水经脱水或发酵作肥料,不直接排放到河流,达到养殖、种植良性循环,实现防污一次性达标。对目前已经生产经营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全面整改。一是畜禽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和输送系统分离,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养殖场应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干湿分离等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清洁养殖。二是对无畜禽废渣储存设施和场所的养殖场,必须建设储存场所,做到地面硬化、不渗不漏,并设置顶盖等措施,防止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三是禁止直接净废渣倾倒入地表水体或

42、其它环境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二)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管理模式示范工程陇南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工作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根据养殖的类型、养殖区资源环境及人文社会背景,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建立利于养殖业疫病防治、利于管理、利于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利于环境保护的规模化养殖集中示范区。规划到 2015 年,建设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 9 处左右,新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肥生产企业2-3 家。规模型畜牧业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 80%以上。总投资 16000 万元。四、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到 2010 年配合省环保局完成对陇南市土壤环

43、境质量状况调查和评价、土壤环境背景值对比调查、土壤作物系统有机毒物环境行为调查与“有机毒物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制,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着手制订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利用规划,包括协作完成重点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安全性区划、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及不同区域及不同污染程度耕地生态农业利用与改良规划,加强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和人工饲料添加剂,增施有机肥,同时严格控制其它工业或生活污染物进入农田污染土壤,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对土壤污染严重地区采取生态修复或化学改良等措施消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食用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预警体系与应急预

44、案研究。同时选择部分典型区域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总投资 8000 万元。第三节 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镇以上工业集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全部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业集中区实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全市农村工业分布与污染情况调查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农村工业布局与调整搬迁规划,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搬迁企业污染厂区生态修复与治理。主要通过以下工程加以落实。一、农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工程按照国家规定,关停“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淘汰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工艺、设备和企业,提升通州市农村工业整体水平。确定农村工业发展方向, 优先发展清洁产业,支持和鼓励

45、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二、农村工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工程贯彻执行“工业进园区”方针。各镇、村要科学进行区域环境功能分区,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确定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布局。所有的乡镇企业都要加快向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集中监管。所有工业集中区都必须编制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位置、规模、企业链关系、环保设施和“三废”集中处理方案等。工业集中区要提倡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档次,加强循环产业链建设。在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之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所

46、有新上农村工业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同时对接近或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工业集中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确保对环境不欠新账。三、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工程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引进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清洁能源、清洁原料以及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流失,大力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厂区。规划到 2015 年,全市镇以上工业集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全部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稳定达标建立镇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环保

47、部门严格执法的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监管体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向城郊转移。资金总投入约 6000 万元。第四节 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 一、环保队伍建设工程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落实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确保有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乡镇环保工作,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确保组织健全,工作有人抓。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 1 名兼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要大力推进市级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农村环境质量数据库,保证能

48、把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和演变趋势说清楚,能对农业环境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环境评估。要逐步建立健全市、乡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农村环保队伍基本设施配备必要的环保检查取证设施、简易快速监测设备、采样送样设备及交通工具等。约需资金 3000 万元。第五章 重点工程、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第一节 重点工程与经费概算陇南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和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四大类,共 10 项重点工程,总投入 204000 万元。第二节 重点工程部门分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须在

49、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环保、发改、农业、林业、建设、水利、卫生、爱卫会、交通、科技、财政等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环保部门指导各镇乡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负责全市农村水、土、气、声环境质量基础资料调查和动态监测、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工业污染和人居生活污染的监督管理及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发布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区域供水工程实施,依据镇村布局规划促进农民向规划保留的村庄集聚,引导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指导各镇乡农村居民的集聚规模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适宜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和适合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农业、林业部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负责指导农业清洁生产造林绿化建设,扩大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