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前言火龙果因外形独特,色彩艳丽,酸甜适中,富含色素、植物白蛋白、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排毒养颜、降血脂等功效,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自2001 年引种示范推广以来,全面推进了贵州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扶贫效益。如何绿色高效的发展贵州火龙果是目前火龙果产业中该考虑的问题。在海南曾经出现了因火龙果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引起全园覆灭,在贵州尽管未出现大面积灾害,但各种病害也影响着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当前贵州火龙果主要病害有火龙果茎斑病、炭疽病、茎枯病、茎腐病、黑斑病、溃疡病、白斑病、软腐病、黑腐病,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火龙果炭疽病、茎腐病、溃疡
2、病;虫害主要有桃蛀螟、实蝇、桑白蚧、蜗牛、蚜虫、粉蚧、斑须蝽、斜纹夜蛾,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桃蛀螟、桑白蚧、实蝇。火龙果炭疽病在果实与枝条上均有发生。枝条感病后产生大量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而相互愈合连成片,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表皮组织略松弛,病斑组织出现黑色细点,并突起于茎表皮。果实感病初期产生一个水渍状圆斑,并逐渐扩大,后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黄褐色,产生水渍状晕圈,中间黑色,上密生小黑点,并突起于表皮。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 C.truncatum 和C.gloeosporioides。火龙果溃疡病发病始于幼嫩
3、的茎部,发病初期茎上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病斑;发病后期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其上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 严重时茎部完全腐烂。果实受侵染,在发病初期,果实的鳞片和果实表面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 随着果实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呈灰白色,形成溃疡斑,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器。病原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 Penz ) Crous Slippers。火龙果茎腐病病斑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后期病部组织出现软腐状。潮湿情况下,病部流出黄色菌脓,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
4、木质部。病原为欧文氏菌属,属于细菌性病害。桃蛀螟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火龙果果实,偶有为害枝条,成虫产卵于火龙果果实表面或花瓣上,卵散产。幼虫孵化后在果蒂或果实与鳞片的夹角处取食果实表皮,排泄的粪便与所吐的丝网交织在一起将幼虫盖住,随着幼虫成长逐渐蛀入到果肉内为害,从外表看果面有孔洞,有似果胶物流出,在果脐部位形成丝网,并有粪便排出。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 Tozzetti) )形成蚧壳附着在火龙果枝条上为害,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于枝条刺吸汁液,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并容易引发其他病害。实蝇(Bctrocera tau
5、(Walker))将虫产卵于花茼内,孵化后幼虫钻入果实,使火龙果果实变软,严重危害的果实布满虫孔。随着火龙果种植面积的扩大,火龙果炭疽病、茎腐病、溃疡病、桃蛀螟、桑白蚧、实蝇等病虫害在不同种植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的制约了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火龙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切实加强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和减少农药污染,确保果品质量安全,制订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对于贵州火龙果产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一、任务的由来本标准由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提出,由原贵州省质监局“省质监局关于下达 2018 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
6、通知”附件第 2018193 项火龙果生产技术体系批准立项,罗甸县农业农村局、关岭县农村工作局、望谟县农业农村局、镇宁县农业农村局参与了该规程的起草制定。二、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表1 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一览表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 任务分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郑 伟 副研究员 标准起草、实地调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王 彬 研究员 标准起草、实地调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蔡永强 研究员 标准起草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马玉华 研究员 标准起草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李兴忠 助理研究员 实地调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马 骁 助理研究员 实地调查主要起草单
7、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 任务分工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柏自琴 助理研究员 标准起草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赵晓珍 研究实习员 实地调查罗甸县农村工作局 张永忠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关岭县农村工作局 潘 玺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望谟县农村工作局 谢忠武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镇宁县农村工作局 程 蕾 高级农艺师 实地调查三、本标准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 2018 年 6 月2019 年 5 月,期限 10 个月,分3 个阶段开展:(1)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2018 年 7 月-8 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收集整理 2008 年-2018 年开展与标准编制有关的试验数据和相关材料以及有关标准编制的参
8、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2)实地调研试验阶段 2018 年 8 月-2019 年 3 月,分别前往罗甸、镇宁、望谟等火龙果主栽区域实地调研,验证前期实验数据。(3)综合分析、论证和标准编写阶段 2019 年 3 月-2019 年 5 月,在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本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原则1. 编制原则(1)准确性 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力求明确而无歧义。(2)统一性 标准结构、文体和术语力求统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涉及其结构、编写规则和内容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3)协调性 充分结合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达到标准间的相互协调。(4
9、)适用性 标准内容易于实施,便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且具可操作性。(5)特殊性 本标准既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又体现我省喀斯特山区火龙果病虫害防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编制依据基于试验验证基础数据,参照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1.12009)和 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起草,制标过程参照了 6 个国家标准编制完成。五、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防控原则与综合防治技术等文件组成,适用于火龙果种植区域主要病
10、虫害的防控,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火龙果病虫害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对象、防治原则、防治方法。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第二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该规范的引用文件。第三部分:“术语” 。本部分阐述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的定义。第四部分:“主要防治对象及适宜发生条件” 。列出了目前火龙果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种类以及适宜发生的条件。第五部分:“防控原则” 。提出对火龙果病虫害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的综合防治原则。第六部分:“防治方法” 。对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绿色
11、防控技术分别进行了规定。六、主要验证分析和预期经济效果1. 主要验证分析从 2008 年起,编制人员一直在做火龙果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通过执行火龙果重大专项“火龙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子课题 5 “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 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 6006 号)和贵州火龙果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黔农科院院专项2008013 号)以及前期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治方面的资料,了广泛征求农业专家和基层植保人员的意见,总结了火龙果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编著火龙果栽培关键技术第八章“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 。(1)火龙果
12、主要病虫害种类经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火龙果主的主要病害有茎腐病、炭疽病、黑斑病、茎斑病、茎枯病、溃疡病、白斑病、软腐病、黑腐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溃疡病、茎腐病、炭疽病、黑斑病。虫害有桃蛀螟、实蝇(主要是南瓜实蝇和橘小实蝇) 、桑白蚧、蛞蝓、蜗牛、蚜虫、粉蚧、斑须蝽、斜纹夜蛾,为害较重的有桃蛀螟、实蝇(主要是南瓜实蝇和橘小实蝇) 、桑白蚧、蜗牛。(2)主要病虫害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火龙果溃疡病在火龙果果园中发生普遍,主要为害新梢、幼果,高温高湿、排水不良、虫害发生严重时扩散迅速。病害在各个生长期都有发生,3 月下旬开始,病菌萌发迅速,6-9 月和高温多雨时期发病最为严重。火龙果炭疽
13、病主要危害枝条和果实。早春和初夏温暖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果园排水不良,荫蔽高湿,蜗牛、蛞蝓发生严重及修剪粗糙造成机械损伤时,发病率增加。火龙果茎枯病主要危害火龙果肉质茎,病菌随病茎在地表越冬,翌年 3 月温度达到 5时,病菌开始活动,从 4 月上旬开始发病,5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发病盛期,此时正值火龙果开花期,由于气温升高,加上雨季来临,给病害发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病害在田间迅速蔓延造成病害大发生。11 月下旬以后进入越冬阶段。全年发病高峰时间是 6 月底至 7 月初,田间病株率达 20以上,给火龙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火龙果茎斑病 4 月初开始发病,6 月中旬7 月初为发病高峰期,
14、7 月以后缓慢下降。茎腐病病菌靠水流、昆虫及病健枝接触或操作工具等传播,枝条损伤及其他伤口都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病害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冬末春初的 1 至 3 月和雨水较多的 6 至 7 月发生较重,当温度高、湿度大,尤以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尤其是土壤潮湿时发病多。黑斑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被害枝条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后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和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病菌可在田间引起再侵染,在冬季持续低温时间较长的年份发生较重,湿度大时可加重病情,一般 13 月发生,在冬季温度不是太低或低温持续时间不长情况下发生较轻。主要虫害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桃蛀螟
15、在贵州省罗甸地区 1 年发生 67 代,以老熟幼虫于 12 月中旬在树翘皮、残枝落叶、树下的僵果、果园四周的玉米、高粱、向日葵秸秆等不同场所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 2 月下旬开始化蛹,2 月底羽化成虫,以后各代世代重叠严重。3 月初至 4 月中旬为第 1 代幼虫盛发期,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为第 2代幼虫盛发期,5 月下旬至 7 月初为第 3 代幼虫盛发期,7 月初至 8 月中旬为第4 代幼虫盛发期,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为第 5 代幼虫盛发期,9 月中旬至 11 月初为第 6 代幼虫盛发期,11 月初至 12 月下旬为第 7 代幼虫盛发期。13 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李、玉米和向日葵。78 月
16、成虫转移到火龙果上产卵为害,910 月为果实为害高发期。卵期 7 天,幼虫期 21 天,蛹期 57 天,完成 1个世代需 35 天左右。成虫昼伏夜出,主要取食花蜜和成熟果实汁液,对黑光灯和糖醋液均有较强的趋性。桑白蚧在我省火龙果主产区每年发生 2 代,以受精的雌幼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后于翌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于壳下,卵经过 10 天左右孵化为若虫,第一代若虫盛期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中旬.初孵若虫从母壳下爬出,分散至火龙果老熟枝条上固定取食,以接近水泥柱和阴面密度较大,同时分泌出绵毛状白色腊粉形成介壳。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旬左右,雌雄开始分化,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
17、旬雌虫发育成熟后产卵于壳下。7 月上中旬至 7 月下旬发生第二代若虫,89 月出现第二代成虫,雌雄交尾后,雄成虫死去,留下受精雌成虫于枝条上越冬。实蝇在我省火龙果园为害的食蝇主要有南瓜实蝇和桔小实蝇,实蝇为害主要在 911 月,6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的火龙果不受实蝇为害(3)防控原则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优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调控,辅以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4) 综合防治技术标准起草小组通过修剪、冬季清园、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对火龙果病害的防治进行了研究,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挂黄板、形成了较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保护无病区 。目前我
18、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应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控制从病区向无病区引进种苗,建立无病苗圃,选择无病种苗。种植和选育抗病优质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减少田间病源。一是清除病残体,发病的茎节应及时修剪剔除,并且将病残体集中带到园外烧毁或深埋;二是清除株行间的杂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发病率。加强水肥管理。一是避免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会使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而死亡,而喷灌使果园的空气湿度增大,利于病害的发生。避免田间湿度过大是防治软腐病和茎枯病的最有效途径,最好是采用滴灌技术。二是起垄栽培,在初建园种植时就应起垄,因为起垄栽培既可以防止水淹,又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植株健康
19、生长。三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最好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 P、K 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化学防治。在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中,茎腐病在发病前用农用链霉素喷洒全园,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发现病斑后,及时使用细菌性杀菌剂喷洒,防止病菌蔓延。可用药剂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2500 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 倍液、噻霉铜 800 倍液-1000 倍液隔 7 天-10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3 次。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50 倍液和波尔锰锌 800 倍液 - 1000 倍液交替喷施,视病情发生情况,隔 7 天 10 天左右防治 1 次,共防治2
20、 次-3 次。溃疡病在发病初期可用克菌丹 1000 倍液、腈菌唑 2000 倍液、吡唑醚菌酯 1500 倍液等进行喷雾, 一般每隔 7 天10 天喷一次, 共喷 2 次3 次。为了防止病原产生抗病性,不能长期单一的使用同一种杀菌剂,尽量采取多种杀菌剂轮换使用。黑斑病主要在冬季发生,因此在寒潮到来前喷一次克菌丹 1000倍液、大生 M-45 800 倍液、吡唑醚菌酯 1500 倍液,可减少和预防黑斑病的发生。如已发现病斑,用以上药剂每隔 7 天-10 天喷一次,共喷 2 次-3 次。茎枯病在发病初期用 50%福美双 800 倍液-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硫 800 倍液任选一种药剂浓度每隔
21、 7d 喷一次药,共喷 3 次药,对防治火龙果茎枯病有着良好的效果。 茎斑病火龙果茎斑病在发病初期用 42%克菌净 1000 倍液或氟菌唑 3000倍液每隔 7 天喷一次药,共喷 3 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进入 7 月份后做好桃蛀螟监测预报,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孵化初盛期进行药剂防治,每次喷药最好在 3 天-4 天内喷完,隔一周再喷一次。可用的药剂有25灭幼脲 3 号 2000 倍液-2500 倍、农地乐 2000 倍液。同型巴蜗牛主要用四聚乙醛撒施防治 。当蚜梢率达 20%时,用 1.8%阿维菌毒 1500 倍液-2000 倍液、20%啶虫脒 15000 倍液-20000 倍液、30%噻虫
22、嗪 1500 倍液-3000 倍液对蚜虫进行防治。在桑白蚧若虫盛孵期用 5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22.4%螺虫乙酯 SC 40005000 倍液、农地乐 1000 倍液2000 倍液或 40%速扑杀乳剂 700 倍液任选一种混合含油量 0.2%的粘土柴油乳剂进行防治。在成虫盛发期,选择 5%高效氯氰菊酯 1000 倍液-2000 倍液或 30%噻虫嗪 1500 倍液-3000 倍液对实蝇进行防治,隔 3 天5 天 1 次,连喷 2 次3 次,喷药时要喷足。2. 预期经济效果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可以规范全省火龙果主要病虫害防控水平,从整体上提高火龙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
23、提高果品质量安全、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全省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行业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行业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一至十)(GB/T8321.1- GB/T8321.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49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27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 (NY/T 5256)6 国务院发布的 农药管理条例等。八、与有
24、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不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矛盾。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九、是否涉及专利说明本标准没有涉及相关专利。十、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十二、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在贵州火龙果生产中推广实施,促进火龙果健康快速发展。十三、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本标准中的技术规范是紧密结合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多年生产实际制定的,是目前生产中适用且科
25、学可行的,建议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起草组2019 年 5 月主要参考文献:1 郑伟,王彬,马骁,李兴忠,杨飞 6 种杀菌剂防治火龙果茎斑病的田间药效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140141.2郑伟,王彬,杨飞,马骁,李兴忠,金吉林. 不同杀虫剂防治火龙果桑白蚧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科学与技术, 2016, 17(8): 1926-1928, 1955.3郑伟,王彬,彭丽娟,李兴忠.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鉴定与 ITS 序列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2014,27(5): 1970-1973.4郑伟,王彬,彭丽娟,李兴忠. 火龙果黑腐病病原鉴定与 ITS 序列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10):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