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皮亚杰学派本章重点:1、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2、皮亚杰理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局限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皮亚杰生平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创始人,建构发生认识论,提出智慧本质观,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3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1924 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 智慧心理学1947 发生认识论导论1950 等皮亚杰的名言:“知识不是客体的复制品,也不是主体心中既存之先前形式的意识。由生物的观点来看,它是有机体和环境间之互动形成的知觉建构;由认知的观点来看,它是思维和其客体间
2、之互动形成的知觉建构。 ” 二、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1、皮亚杰理论与康德认识论具有内在联系 皮亚杰曾说:“我把康德的知性范畴拿来重新考察了一番,于是形成了一门学科发生认识论。 ” 皮亚杰接受康德的先天范畴学说的观点,认为“ 在发生学上主体所完成的一切建构都以先前已有的内部条件为前提,这方面康德是正确的。 ” 2、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1) “结构” 是皮亚杰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指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皮亚杰是系统地把结构论思想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具有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和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结构能够形式化,作为公式而作演绎法的应用。(3)结构有三个要素:整
3、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皮亚杰认为只有作为一个自动调节的转换系统的整体,才可被称为结构,结构具有动力性。 每个行为活动都是一定的结构,它的动态方面就是适应,而适应本身是由同化和协调过程的平衡组成的。 皮亚杰认为主体具有组织和适应两种主要机能。 皮亚杰强调儿童在智慧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主动建构的行为者角色。 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 皮亚杰用图式来表示认知结构,图式是主体与环境相作用,经过同化和顺应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是认知结构的单元,是一组动作或操作的内化了的复现表象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在与外界接触、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是双向建构的过程
4、,即动作和运算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 ),同时,已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用于客体以形成广义物理知识的结构(外化建构 )。3、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皮亚杰理论的基调 借鉴生物学上的适应概念,皮亚杰提出了自己的“适应观”:认知的发展机制就是一种适应的机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个体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过程。4、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控制论是借助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的科学,由数学家维纳建立。 皮亚杰理论中几个重要概念如系统、平衡等均来自生物学和控制论。皮亚杰认为, “生命是基本的自动调节系统控制论 模式是迄今为止
5、唯一能够战胜其他理论而对自动调节机制的性质作出解释的理论模式控制论模式对我们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它对所有的认知机制的结构给出了指导性的表达。 ”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智力、格式、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运算、守恒等。1、智力皮亚杰认为智力乃是一种适应形式。皮亚杰认为,不仅在生理水平上机体要适应环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认识水平上也都存在着机体对环境、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它的功能是使有机体有效地对付不断变化的环境,使有机体接近生存的最理想条件。2、格式与图式格式指操作活动,代表动作中能重复和概括的东西,它可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外一种情境。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6、图式并不涉及到操作,它只是指思想的图像方面企图去表现现实,并不去转变现实。可以说,图式就是一种简化了的意象3、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即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顺应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即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一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4、平衡与自动调节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自动调节是指生物体在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中保持形态和生理状态的稳定以维持生存的现象。皮亚杰认为,自动调节是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第三者,对同化与顺应进行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7、5、内化建构和外化建构 内化建构指认识主体对动作进行分解、归类、排列、组合等各种协调,从而形成动作结构,或者对已有动作格式进行再协调或再建构,从而形成更高级更复杂的格式。即把动作或动作格式按照新的方式,在新的水平上组织起来。 外化建构是运用动作格式(内化的或尚未内化的)把客体或客体经验组织起来,从而建立客体的关系与变化结构6、运算 运算实质上也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运算是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各个运算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结构的整体。运算基本特征:内化的动作可逆性守恒性结构性二、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具
8、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四因素都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都不是充足条件。 1、成熟成熟主要指脑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儿童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有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发生的机能。 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 “神经系统成熟的作用只不过是决定了在某一特定阶段发展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要实现这些可能性,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仍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文化和教育条件对可能性的实现能够起加速或推迟的作用。 ” 2、实际经验(物理环境)实际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physical experienc
9、e)是由主体对个别动作做简单抽象所获得的经验,主体通过物理经验可获得有关客体的知识。即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数理逻辑经验(logico-mathematical experience)是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获得的,但这种经验不是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反映了主体动作间的某种关系。它是主体对动作协调进行反省抽象所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学习者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识图式的发展。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平衡化
10、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 三、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的规律可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即皮亚杰对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说明)第一,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第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 第三,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为下一阶段打下基础,而且前一阶段发展所形成的认知结构都被归入到下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基本成分;第四
11、,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2、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皮亚杰用“运算”即 心理运算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 心理运算特征:心理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具有可逆性;运算具有守恒性;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皮亚杰将可逆性分为逆向可逆性或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 反演可逆性:逆运算(-A)与相应的正运算(+A) 结合时可抵消。 互反可逆性:原运算(AB)与它的互反性运算(BA)在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相差之后,可产生一个等值 (A=B)。 皮亚杰认为,反演可逆性支配着分类的系统,它是一切类概念产生的基础;互反可逆性则具有关系运算的特征,它支配着
12、关系系统,它是理解一切事物的对称或不对称的关系的基础。3、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此段时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2)前运算阶段( 27 岁)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表象思维为主自我中心主义中心片面性。所谓中心片面性是指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仅仅把注意集中在他最感兴趣的,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而对其它方面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可逆性非变换( 3 )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 此期儿童智力活动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儿童掌握了群体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序列等逻
13、辑运算能力,较之前一阶段,智力活动的性质有了本质上的改变。但儿童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因此称为“具体运算”。守恒:它是一种认知格式,指儿童认识到物体不会因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导致质量改变的道理。分类:根据事物的性质或关系对事物进行不同的组合。列序:此期的重要认知格式,指在内心依据大小、多少、轻重和长短等关系对事物的次序做出安排的能力。它基本上同分类能力一起出现。3、认知发展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 假设演绎性: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在纯形式的水平上,依据一定的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组合分
14、析:儿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组成某一问题的全部因素作各种可能的结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四元变换群:儿童在判断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应用正向、逆向、互反和对射四种变换形式对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推论。 4、皮亚杰的关于学习原理皮亚杰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皮亚杰着重研究了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尤其是儿童是如何学会纠正他们思维中的某些错误的。 皮亚杰的学习实验 实验一:木棍长短的实验。结论:学习从属于发展 ;知觉受制于心理运算 。实验二:水量多少的实
15、验 。结论:学习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实验三:碰球的实验。结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 。实验四:圆圈实验 。结论: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5、发生认识论(1)发生认识论的实质发生认识论就是企图根据认识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与运算起源,借以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即用发生学的方法研究知识的心理起源和过程结构,试图揭示人类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2)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或图式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主调节性,主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智力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转换,由最初的遗传反射图式发展到后来的感觉运
16、动图式、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最后构成运算思维图式。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他认为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 二、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 (一)组织与适应 儿童认知的发展是由组织与适应这两种机能协调完成的。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组织与适应是不可分离的, 它们是单一机制的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组织是 这一机制的内部方面,适应构成了这一机制的外 部方面。 ” 儿童智力的起源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人的一切行为或一切思想的目的都是使有机体以更令人满意的方式去适应环境。6、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7、 (1)教育要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相适应教师的最基本责任是诊断出一个儿童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并提供一些旨在激发儿童感知运动认识发展序列中达到较高一级阶段的学习活动项目。 (2)儿童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不成熟的教学不能带来智慧的成熟。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在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践者探索的目标。第三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新皮亚杰学派” 是从经典皮亚杰理论内部衍生出来的一个儿童认知发展学派。它保留了皮亚杰理论的许多核心假设及理性主义认识论,其显著特色是采取了“信息加工”的立场。这一学派最著名的代表凯斯(R.Case) 曾说:
18、“ 新皮亚杰理论源于这样一种尝试:它试图建立一种能保留皮亚杰理论的精华,同时又能扬弃它的不足之处的智力发展模式它既能解释许多皮亚杰没有阐述过的发展形式,又能保留对皮亚杰发展形式本身的解释能力。 ” 新皮亚杰学派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 世纪 70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帕斯莱昂内为代表的早期新皮亚杰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以凯斯等为代表的近期新皮亚杰理论。 一、早期新皮亚杰学派 (一)早期新皮亚杰理论的核心观点: 1、发展是一个“局部过程” 。 2、发展受到“一般约束” 的限制。 (二)早期新皮亚杰学派的研究: 1、由帕斯卡莱昂内最先提出后经凯斯进一步系统化的“控制结构”理论认为,儿童的发
19、展主要源于他们的智力控制结构的变化,控制结构与特定文化或一定的“文化圈” 的关系非常密切,将影响到个体的解题目标和解题方法经典皮亚杰学派忽略了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差异的影响。 2、早期新皮亚杰主义者在皮亚杰原来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阶段: 后形式思维(postformal thinking) ,也就是儿童以超越形式运算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Patricia Arlin 提出认知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问题发现阶段(problem finding) ,指的是个体不只是能解决问题,还能发现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Klaus Riegel 等提出辩证思维阶段(dialectical thi
20、nking) 。 3、早期新皮亚杰学派采取信息加工的观点,对认知发展过程作更深入更精细的分析,代表了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二、近期新皮亚杰学派 近期新皮亚杰学派的发展出现了将认知理论的经验论与理性论向“中间立场”推进的趋势。 “对于新皮亚杰理论家来说,他们最明显地企图跨越各种认识论的界限,然而多数理论家仍然强烈依赖不是经验论的就是理性论的方向”。 凯斯指出:对于经验论传统的理论家来说,向中间立场的推进意味着,离开知识的原子论观,走向更多地强调广泛结构的和学科的连贯性的观点,承认对它们加以反省的某种机制。对于理性论传统的理论家来说,向中间立场推进就意味着离开系统广泛的分析,走向详细地考虑
21、领域特殊的那些因素第四节、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 一、皮亚杰学派的贡献 (一)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 对个体认识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给予了科学的阐明。 皮亚杰对主客体相互作用论以及认识活动中双向建构的强调,揭示了认知形成的辨证运动规律,深化了认识论的研究。 在西方,皮亚杰被视为与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并列的思想巨人。 “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关于认知发展的研究不 以其理论为基础或参考的。 ”(高觉敷) 二)皮亚杰以智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智力的结构和功能与年龄的关系,开创了认知研究的先例。 (三)皮亚杰关于心理结构、心理运算、认知转换和从经验中建构学习的先天认知原则等观点,对儿
22、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皮亚杰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儿童并非缩小了的人、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认知结构等理念为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关于皮亚杰学派的研究方法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采用独创的临床法或称临床叙述的技术,至今仍为儿童心理研究所采用。二、皮亚杰学派的局限 (一)发生认识论的生物学化倾向 (二)关于认知发展阶段: 1、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完全如皮亚杰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 2、形式运演并非是思维的最高阶段,有人提出辨证思维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而这正是成年人思维的特点。 3、认知发展阶段的描述过于抽象 4、忽视了社会文化 5、对心理的动机和社会因素的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