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有机体与环境(二)一、填空题1、辐射能包括的电磁波有 、 、 、 、 。2、水生生物对 气体十分敏感,它能毒化水域而使那里的生物大量死亡。3、水中氧的来源有 、 。4、对变温动物在高山上分布起限制作用的主要是 、 等条件,而不是氧气。5、目前,人们通常将气候分为 、 和小气候。二、选择题1、响尾蛇捕食利用的是()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可见光 D X 射线2、能起杀菌作用的是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可见光 D X 射线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的因素不包括()A 气体性质 B 湿度 C 温度 D 气体压力三、名词解释1、小气候2、物候学 四、简答题1、长日照兽类在春季开
2、始生殖活动,短日照兽类在秋冬季开始,这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2、火作为自然选择的一种环境因子,它具有什么意义?3、土壤的一般意义有哪些?五、论述题比较大气和水体中含氧量特点,它们对陆生和水生动物有什么影响?答案:一、填空题1、微波和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 射线和 射线2、H 2S3、大气中的氧扩散到水中 绿色植物在营光合作用时释放出氧4、温度 食物短缺5、大气候 地方气候二、选择题 1、B 2、A 3、B三、名词解释1、小气候:小气候(microclimate)则是指发生在土表以上 1.5-2.0 米层以内的现象。2、物候学:物候学(phenology)就是研究生物在一年四季转
3、变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季节性变化的系统知识。四、简答题1、长日照兽类在春季开始生殖活动,短日照兽类在秋冬季开始,这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答:1)食物条件,产仔育仔时间都在自然界食物最丰富的时候。2)光照周期,白昼长度影响生殖腺活动。2 、火作为自然选择的一种环境因子,它具有什么意义?答:其意义在于:火燃烧了生态系统中已干枯、死亡的植物体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植物能重新利用的灰分,释放出 P、 Ca、K 、等元素。换句话说,火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再循环,刺激了植物的生长。而且这种作用比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要快得多。3 、土壤的一般意义有哪些?答:1.土壤是陆地植物的生长基底。2.土壤
4、是多种多样生物栖息和活动的场所。3.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基本功能过程是在土壤中进行的。4.土壤有去污作用,如将有毒的 CO 转化为其他产物等。五、论述题比较大气和水体中含氧量特点,它们对陆生和水生动物有什么影响?答:大气的含氧量特点:浓度比水中高,大气的成分又十分稳定。例外情况如在山洞中、裂缝里或动物的洞穴内,由于从内部产生的或动物呼出的 CO2 等气体难以排出,从而氧气不足。另外,工业中心排出的废气也会污染大气,火山爆发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水中含氧量特点:水中的含氧量比空气中少,不同类型的水域含氧的条件不同,如海洋含饱和氧,湖泊等淡水域含氧的保障程度变化较大。在一年内,水中的含氧量常有季节性波动
5、。在一昼夜中,水的含氧量也有变动。大气中含氧量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陆生动物从大气中获取氧有充分的保证。一般来说,氧不是限制因子。大气压的降低对于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的生存影响不大。气压的改变对常温动物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是缺氧影响到动物的呼吸造成组织内缺氧。在低压环境中,由于血液中氧的减少,代谢作用的水平就会降低,通过代谢的抑制,缺氧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水体中含氧量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水生生物从水中提取氧要比陆生动物从大陆中摄取氧要困难得多。对于水生生物,氧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含氧条件不同,因此分布的水生动物种类也不同。如海洋中,含饱和氧,因此海洋鱼类多为狭氧性鱼类并属于喜氧的。河湾湖底含氧量低,多栖居着对含氧量要求不高的广氧性动物,如鲤、鲫等。在温带和寒温带的纬度中,在冬季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最低点,这往往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在热带纬度里,由于水中缺氧,常常出现夏季鱼灾。不同动物除了因其栖息环境不同而对氧有不同的要求外,动物对氧的要求还决定于动物的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