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一、 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B19 世纪 40 年代 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C)C马克思和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B.与时俱进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D)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CD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BCD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正确的有( ABCD )A.毛泽东
2、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有( ABC )A.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人士直接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第一课二、 单选题1、世界观是( 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 B)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C)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 )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A.持续性和顺序性 8、空间是物质运动的(B )B.广延性和伸张性 9、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12、发展的实质是(A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A.斗争性与同一性 14、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C)C.
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17、区分质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C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8、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B)B.否定之否定规律 19、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0、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这一事实说明(B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1、 “狼孩”没有意识,这说明(B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C)C.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23、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5、A)A.客观性与普遍性 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2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D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态的影响26、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D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C )C.时间的不可逆性 28.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 D )D.唯物辩证法观点29.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A朴素辩证法观点 30矛
6、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C斗争性 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D )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2、时间和空间是 ( C )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3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3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B )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35、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D)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 B 主张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3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现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36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C )C.朴素唯物主义 3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C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8.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C )。C.由理念或客观精神创造的 39.下列论断或寓言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A )。A.刻舟求剑 二、多选题1、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 AD)A.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
8、中 3、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A.“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式的是( BCD)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基本形式的是(AB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6、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是( ABCD)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质 B.认为火是万物的本质 C.认为天地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具本物质构成 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7、运动的含义是(BCD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
9、在方式 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8、下列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 )A.光阴好比河中的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觅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耐寸光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9、下列选项,属于时间的基本形式的有(BCD )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10、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 )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1 下列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BCD)A.深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C.客观条
10、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发展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为(BCD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联系与孤立的对立C.发展与静止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对立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 BCD)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4、下列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D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贯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5、下列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
11、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16、下列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B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17、意识的本质有(BCD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7、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B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活动能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18、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CD)C. 反映客观世界 D.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19 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12、律性的关系的有( BCD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2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CDE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BE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祸福相因,有无相生2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B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
13、展的观点 23、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DE )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2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BDE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第二课三、 单选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B)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认识的本质是( A)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感性认识的形式是(B )B.感觉、知觉
14、、表象 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A.概念、判断、推理 6、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 )B.认识实践认识 .7、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8、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D)D.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9、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10、真理和谬论的区别在于( D)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论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C.真理具有相对性 12、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
15、明了方向,这说明(C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C )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7、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B)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问题 18、真理是( C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9.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C )。C.实践经
16、验是唯一可靠的 20、温家宝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D)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二、多选题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B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下列属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AB)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D.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段3、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 ABCD)A.社会性 B.历史性 C.自然的物质性 D.能动性4、认识客体的性质和特点(
17、ACD )A.对象性 B.认识客体是指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C. 客观实在性 D.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5 下列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是( ABC)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的区别有(CD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人是具有能动作用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ABC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作用的
18、价值关系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BCD)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9、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BD)A.真理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0、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 A)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11、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CD)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的扩展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
19、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1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有(ABCD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13、真理的价值表现有( ABCD)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B.真理具有在认识的功能 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 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14、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飞跃是( AE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E.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BE ) B.人的认识具有能
20、动性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16、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BCD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 C、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第三课四、 单选题1、社会存在是指( C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在社会发展中期决定作用的是(B )B生产方式 3、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4、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5、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 )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生产力反映的是(A )
21、A.人与自然的关系 8、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D)D.生产工具9、生产关系反映的是(A )A.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0、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C)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1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C)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3、上层建筑有两部分组成,它们是(C )C.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4、国家政权属于(B )B.社会的上层建筑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2、是( B)B.社会基本矛盾 17、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B )B.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 18、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B)B.直接动力 19、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C)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20、社会革命是(B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21、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B)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2、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B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2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C)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4、人的本质是( B)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5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23、B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6、群众路线是物产阶级政党的(C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7、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B )B.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2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B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30.30.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C.劳动者 3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C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2.3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C)。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33、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
24、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D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4.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C )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3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D )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3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B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3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 B 生产关系必须适
25、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3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 39、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D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二、多选题1、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BC)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2、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有( AB)A.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艰涩的自然资源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 AB)A.人口状况的优劣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B.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4、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 )A.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它
26、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5、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ABC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6、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CD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分配形式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有( ABC)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8、上层建筑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BC )B.政治上层建筑 C.观念上层建筑 9、社会的基本矛盾有(A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举出与上层建筑的
27、矛盾 1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有(AD )A.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11、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CD )C.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D.推动统一社会形态的量变12、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BCD )B.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C.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13、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表现在( BD)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决定力量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有(ABCD )A.
28、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15、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ABCD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6、属于物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ABD)A.一切依靠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表明( A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8、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 8 年时间内,捐资上百
29、万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 17 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BCEB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个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E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19.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DE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第四课五、 单选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C )C上产资料和劳动产
30、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 B)B生使用价值 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A.价值 4、具体劳动(A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B )B. 成正比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8、货币的本质是( D)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9、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A.支付手段职能 10、价值规律是(D )D.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C )C.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31、 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C )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产品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B)B.价值增值过程 1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是( C)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B)B.不变资本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B)B.资本积累 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B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19、G-WPW G 是(C )C.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B )B.生产过剩 22、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 200 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
32、变资本 100 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 80 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 300 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C )A300% B200% C.150% D.100%23、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24、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5.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二、多选题1、商品是(ABCD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33、 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AB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的二因素是(AB )A.价值 B.使用价值 4、劳动二重性(AB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6、剩余价值是(ACD )A.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据( AC)A.延长工作日 C.增加劳动强度 8、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BC )B.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
34、时间 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AB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竞争的压力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 AC )A一方面是劳动过程 C.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 11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 AD )A价值补偿 D实物补偿 1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C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D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13、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BC )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35、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 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C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1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BCD)。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5、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是指(ACD )A.立法权 B.执法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 ABCD)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民主制度 D.三权分立制度第 五 课六、 单选题1、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C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2、垄断产生的
36、物质条件和基础是(B )B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A )A.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4、金融资本是指( A)A.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成 5、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A )A.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B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7、垄断价格的出现( A)A.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势发生了变化 8、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 D)D.经济手段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
37、是( D)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1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C )C.“过剩资本”的出现 12、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C )C.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1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C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1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 B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5、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 B)B金融资本 1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D )D资源配置全球化二、多选题1、垄断价格是(ABD )A.垄断组织规定的自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
38、值规律 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ABCD)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BCD )A.经济增长 B.币值稳定 C.充分就业 D.收支平衡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 ABCD)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 必要的行政手段 计划手段5、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 ABCD)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劳动力市场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ACD)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39、C.利用资本输出可是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7、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8、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BCD )A.股份公司的出现 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 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ABDE)。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第 六 课七、 单选题1、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 C )C 共产党宣言 2、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
40、首先胜利论的是(B )B列宁 3、物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到底是( A)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 A)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A.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组织相结合的产物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B )B.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A.民主集中制 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D)D.马克思主义政党9、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A )A.工农联盟 1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A人
41、民当家作主 1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C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二、多选题1、19 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ACD)A.英国的欧文 C.法国的傅里叶 D.法国的圣西门2、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这是因为它( ABCD)A.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C.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D.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3、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是(AC )A.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 C.暴力革命是迄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 4、社会主义民主(
42、AB)A.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B.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5、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B )A.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 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6、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A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ABC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8.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 AB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
43、富裕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精神文明9、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CD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第七课八、 单选题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C )C社会生产了的高度发展 2、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B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 )A.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4、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A )A.解放全人类 5、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 C )C. 按劳分配原则 6、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
44、就是( D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7、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二、多选题1、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有(ABCD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节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充分涌流2、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BCD )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B.要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C.能促进适合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D.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3、共产主义是(ABCD )A.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B.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C.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最终实现D.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4、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有( BC )B.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BCD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是( ACD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