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旗袍艺术.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404563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旗袍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旗袍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旗袍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旗袍艺术旗 袍 (qipao,cheongsam)中 国 的 传 统 女 性 服 饰 之 一 , 在 20 世 纪 上 半 叶 由 民 国 时 汉族 女 性 参 考 满 族 女 性 传 统 旗 服 和 西 洋 文 化 基 础 上 设 计 的 一 种 时 装 , 是 一 种 东 西 方 文 化 揉和 具 象 。 在 现 时 部 分 西 方 人 的 眼 中 , 旗 袍 具 中 国 的 女 性 服 饰 文 化 象 征 意 义 。现 在 的 旗 袍 , 结 合 以 满 汉 为 主 , 中 国 多 个 民 族 文 化 特 点 , 融 合 而 成 , 被 誉 为 中 华 民族 服 饰 , 是 近 现 代

2、中 国 服 饰 文 化 的 典 范 , 深 受 海 内 外 广 大 女 性 喜 爱 。 在 浓 厚 的 封 建 礼教 氛 围 中 , 想 要 妇 女 如 现 在 一 般 外 露 曲 线 是 不 可 能 的 。 传 统 旗 袍 的 裁 制 一 直 采 用 直 线 ,胸 、 肩 、 腰 、 臀 完 全 平 直 , 女 性 身 体 的 曲 线 毫 不 外 露 。现 代 旗 袍 的 起 源二 十 世 纪 初 盛 行 内 穿 喇 叭 型 宽 大 袖 子 的 短 袄 , 外 套 前 后 摆 及 地 的 无 袖 长 马 甲 。 此后 旗 袍 在 边 、 袖 、 襟 、 领 等 处 作 了 一 些 改 动 ,

3、 增 加 了 装 饰 , 出 现 繁 复 的 变 化 。 但 仍 保 持旧 式 旗 袍 马 甲 的 平 直 宽 大 风 格 , 袭 用 传 统 的 直 线 裁 制 方 式 , 显 露 不 出 女 性 的 窈 窕 身 段 。二 十 年 代 后 期 和 三 十 年 代 , 旗 袍 在 长 短 、 宽 窄 、 开 衩 高 低 以 及 袖 长 袖 短 、 领 高 领 低等 方 面 的 改 动 尺 度 有 所 反 复 。 1929 年 , 受 欧 美 短 裙 影 响 , 原 来 长 短 适 中 的 旗 袍 开 始变 短 , 下 摆 上 缩 至 膝 盖 , 袖 口 变 短 变 小 。 后 来 又 有 校

4、服 式 旗 袍 , 下 摆 缩 至 膝 盖 以 上1 寸 , 袖 子 采 用 西 式 。 这 一 改 变 遭 非 议 , 1931 年 后 旗 袍 又 开 始 变 长 , 下 摆 下 垂 。 三 十年 代 中 期 发 展 到 极 点 , 袍 底 落 地 遮 住 双 脚 , 称 为 “扫 地 旗 袍 ”。 原 先 能 遮 住 手 腕 的 旗 袍袖 子 缩 短 至 肘 部 。 以 后 袖 长 越 来 越 短 , 缩 至 肩 下 两 寸 , 1936 年 后 几 乎 无 袖 。清 代 旗 袍 不 开 衩 , 旗 袍 在 缩 短 袖 子 时 也 悄 悄 在 左 边 开 低 衩 。 后 来 衩 越 开

5、越 高 渐 渐 及膝 部 高 到 大 腿 。 由 于 有 人 反 对 , 袍 衩 一 度 回 到 膝 盖 以 下 。 但 舆 论 压 力 一 减 小 , 袍 衩 又 迅速 升 高 , 1933 年 后 流 行 大 开 衩 旗 袍 。传 统 旗 袍 是 上 下 一 条 直 线 , 外 加 高 高 的 硬 领 。 三 十 年 代 初 期 , 袍 腰 开 始 日 积 月 累 地收 缩 , 到 一 九 三 四 年 后 , 女 性 身 材 的 曲 线 终 于 全 部 显 露 出 来 。 高 耸 及 耳 的 领 子 也 逐 渐 变矮 , 后 来 有 的 成 了 无 领 旗 袍 。满 族 旗 袍 的 起 源

6、顺 治 年 间 ( 公 元 1644 年 ) , 清 世 祖 入 关 , 定 都 北 京 , 继 而 统 一 全 国 。 随 着 政权 的 初 步 稳 固 , 开 始 强 制 实 行 剃 发 易 服 , 掀 起 了 一 场 声 势 浩 大 的 血 腥 杀 戮 , 至 此 传 统服 饰 汉 服 几 乎 全 被 禁 止 穿 戴 , 相 传 千 年 的 上 衣 下 裳 的 汉 服 形 制 只 被 保 留 在 汉 族 女 子 家居 时 的 着 装 中 。 庆 典 场 合 不 分 男 女 都 要 着 袍 , 各 类 袍 服 名 目 繁 多 , 有 朝 袍 、 龙 袍 、 蟒 袍及 常 服 袍 等 之 分

7、 。 从 字 义 解 , 旗 袍 泛 指 旗 人 ( 无 论 男 女 ) 所 穿 的 长 袍 , 不 过 只 有 八 旗 妇 女 日 常 所 穿 的长 袍 才 与 后 世 的 旗 袍 有 着 血 缘 关 系 , 用 作 礼 服 的 朝 袍 、 蟒 袍 等 习 惯 上 己 不 归 为 “旗 袍 ”的 范 畴 。 从 顺 治 、 嘉 庆 年 间 屡 次 颁 布 的 禁 令 中 , 满 族 女 子 违 禁 仿 效 汉 族 妇 女 装 束 的风 气 之 盛 。 至 清 后 期 , 亦 有 汉 族 女 子 效 仿 满 族 装 束 的 。 满 汉 妇 女 服 饰 风 格 的 悄 相 交 融 ,使 双 方

8、服 饰 的 差 别 日 益 减 小 , 遂 成 为 旗 袍 流 行 全 国 的 前 奏 。 清 朝 后 期 , 旗 女 所 穿 的 长 袍 , 衣 身 较 为 宽 博 , 造 型 线 条 平 直 硬 朗 , 衣 长 至 脚 踝 。 “元 宝 领 ”用 得 十 分 普 遍 , 领 高 盖 住 腮 碰 到 耳 , 袍 身 上 多 绣 以 各 色 花 纹 , 领 、 袖 、 襟 、 据都 有 多 重 宽 阔 的 滚 边 。 至 咸 丰 、 同 治 年 间 , 镶 滚 达 到 高 峰 时 期 , 有 的 甚 至 整 件 衣 服 全 用花 边 镶 滚 , 以 至 几 乎 难 以 辨 识 本 来 的 衣

9、料 。 旗 女 袍 服 的 装 饰 之 繁 琐 , 几 至 登 峰 造 极 的 境界 , 此 时 的 清 王 朝 正 为 挽 救 危 亡 , 清 廷 洋 务 派 提 出 “中 学 为 体 , 西 学 为 用 ”的 救 国 方 略, 派 遣 大 批 留 学 生 到 国 外 学 习 。 在 中 国 学 生 最 先 出 现 了 西 式 学 生 的 操 衣 、 操 帽 , 洋 装 的输 入 , 提 供 了 评 判 美 的 另 一 种 参 照 系 , 直 接 影 响 社 会 服 饰 观 念 的 变 更 。 日 后 旗 袍 演 化 为融 贯 中 西 的 新 式 款 型 , 其 受 西 方 影 响 的 改

10、变 可 说 即 是 由 此 开 始 。民 国 时 期 的 旗 袍1911 年 辛 亥 革 命 风 暴 骤 起 , 推 翻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 , 为 西 式 服 装在 中 国 的 普 及 清 除 了 政 治 障 碍 , 同 时 也 把 传 统 苛 刻 的 礼 教 与 风 化 观 念 丢 在 了 一 边 , 解 除了 服 制 上 等 级 森 严 的 种 种 桎 桔 。 服 装 走 向 平 民 化 、 国 际 化 的 自 由 变 革 , 已 经 水 到 渠 成 ,旗 袍 由 此 卸 去 了 传 统 沉 重 的 负 担 。 旧 式 的 旗 女 长 袍 既 被 摒

11、弃 , 新 式 旗 袍 则 在 乱 世 妆 扮 中开 始 酿 成 。 此 时 的 时 装 流 行 中 心 早 已 由 苏 、 扬 移 至 上 海 。 上 海 又 是 妇 女 寻 求 解 放 的 重 镇 。 传 教士 、 商 人 、 革 命 党 人 竞 相 创 办 女 学 , 掀 起 了 一 股 女 权 运 动 浪 潮 , 寻 求 解 放 的 社 会 大 气 候荡 涤 着 服 饰 妆 扮 上 的 陈 规 陋 习 , 趋 向 于 简 洁 , 色 调 力 求 淡 雅 , 注 重 体 现 女 性 的 自 然 之 美。 旗 袍 最 初 是 以 马 甲 的 形 式 出 现 , 马 甲 长 及 足 背 ,

12、加 在 短 袄 上 。 后 将 长 马 甲 改 成 有 袖 的式 样 , 也 就 成 了 新 式 旗 袍 的 雏 形 。 据 说 得 风 气 之 先 的 上 海 女 学 生 是 旗 袍 流 行 的 始 俑 者 。当 时 的 女 学 生 作 为 知 识 女 性 的 代 表 , 成 为 社 会 的 理 想 形 象 , 她 们 是 文 明 的 象 征 、 时 尚 的先 导 , 以 至 社 会 名 流 时 髦 人 物 都 纷 纷 作 女 学 生 装 扮 。30、 40 年 代 是 旗 袍 的 顶 盛 期 , 这 时 出 现 的 改 良 旗 袍 又 在 结 构 上 吸 取 西 式 裁 剪 方法 , 使

13、袍 身 更 为 称 身 合 体 。 旗 袍 虽 然 脱 胎 于 清 旗 女 长 袍 , 但 已 不 同 于 旧 制 , 成 为 兼 收 并蓄 中 西 服 饰 特 色 的 近 代 中 国 女 子 的 标 准 服 装 。旗 袍 源 于 旗 人 之 袍 , 而 北 京 是 旗 人 聚 居 最 多 之 地 , 所 以 直 至 清 末 民 初 , 旗 袍 是 属 于京 派 文 化 的 。 清 代 的 旗 人 之 袍 包 括 男 袍 和 女 袍 , 但 由 于 旗 袍 是 女 装 , 所 以 也 可 以 说 旗 袍源 于 旗 女 之 袍 。 清 初 较 为 瘦 长 紧 窄 小 袖 素 简 的 旗 女 之

14、袍 , 到 了 清 末 已 变 得 宽 大 繁 褥 。 辛亥 革 命 之 后 , 旗 人 多 弃 袍 服 而 着 大 褂 与 裤 , 故 20 世 纪 10 年 着 旗 袍 者 极 少 , 20 年 代才 略 有 回 复 。 鼎 革 后 的 旗 袍 有 了 质 的 变 化 , 这 个 变 化 的 主 要 发 生 之 地 , 却 是 上 海 。旗 袍 以 其 流 动 的 旋 律 、 潇 洒 的 画 意 与 浓 郁 的 诗 情 , 表 现 出 中 华 女 性 贤 淑 、 典 雅 、 温 柔、 清 丽 的 性 情 与 气 质 。 旗 袍 追 随 着 时 代 , 承 载 着 文 明 , 显 露 着 修

15、 养 , 体 现 着 美 德 , 演 化 为 天 地 间 一 道 绚 丽的 彩 虹 。 愿 旗 袍 连 接 起 过 去 和 未 来 , 连 接 起 生 活 与 艺 术 , 将 美 的 憧 憬 、 美 的 风 韵 洒 满人 间 。 服 装 不 能 脱 离 人 体 而 孤 立 存 在 , 旗 袍 也 一 样 。 女 性 的 头 、 颈 、 肩 、 臂 、 胸 、 腰 、 臀、 腿 以 及 手 足 , 构 成 众 多 曲 线 巧 妙 结 合 的 完 美 整 体 。 旗 袍 的 审 美 , 似 乎 可 以 从 这 里 谈起近 十 几 年 来 , 时 装 中 重 新 出 现 的 旗 袍 , 在 国 际

16、时 装 舞 频 频 亮 相 , 风 姿 绰 约 有 胜 当 年, 并 被 做 为 一 种 有 民 族 代 表 意 义 的 正 式 礼 服 出 现 在 各 种 国 际 社 交 礼 仪 场 合 。艺 术 , 是 通 过 塑 造 形 象 具 体 地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 表 现 作 者 思 想 感 情 的 一 种 社 会 意 识 形态 。经 过 20 世 纪 上 半 叶 的 演 变 , 旗 袍 的 各 种 基 本 特 征 和 组 成 元 素 慢 慢 稳 定 下 来 。 旗 袍成 为 一 种 经 典 女 装 。 经 典 相 对 稳 定 , 而 时 装 千 变 万 化 。 但 时 装 设 计 师

17、常 从 经 典 的 宝 库 中寻 找 灵 感 , 旗 袍 也 是 设 计 师 灵 感 的 来 源 之 一 。油 纸 伞 、 香 扇 是 旗 袍 的 重 要 配 饰 , 身 穿 古 典 旗 袍 , 一 手 执 香 扇 、 一 手 撑 把 油 纸 伞 ,款 款 的 步 伐 , 雅 致 的 身 影 , 古 典 的 气 韵 , 是 东 方 古 典 美 的 化 身 。中国旗袍,它存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一种符号、一种骄傲。中国人民拥有它,亚洲人民拥有它,世界人民熟悉它。它同和服、莎丽、朝服、越服、马来服同是东方的明珠。因为它们同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同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它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不停顿地进步着的社会,融入人类享有的良性时装之中。在即将到来的 21 世纪,中国旗袍必将会以更加艳丽的姿态,挺拔屹立在服坛的巅峰。材艺院 家具班云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