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年,前十七年是个生机盎然的时期,女人的穿着打扮一度也跟着百花齐放。但是文革的十年却又来个倒行逆施,女人的穿着也跟着倒退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文革结束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受港台影响,人们又开始尝试服装上的开放。1950 年代:女装回归俭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解放区的天时晴朗的天,解放区的健康风尚与服装款式色调也随着大军南下西进而传遍全国,旗袍靓丽辉煌的地位被干部装所取而代之。社会鄙夷挂红穿绿的奢侈服饰风尚,旗袍衬映出的悠闲,舒适的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动是美,心灵最美为社会认同。1960 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 60 年代“文革
2、”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婀娜的身姿终于被宽肥的军便服罩住了,代替纤纤柔情的是六亲不认的冷酷。人性沉寂,女装萧条;孤独的单色,统一的款式,时尚不再体现个性,而仅仅是流行,近似宗教式的一种躁动与狂热。1970 年代:从“中性化”到“奇装异服” 70 年代,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消融了。喇叭裤悄悄闯进了国门, “男的女的人人一条,绷着小屁股小腿,裤脚大的跟拖把似的,穿这种裤子时还挨过咱爹一刀呢”,“我自个儿躲在屋子里试穿了好几回,不敢出门,怕笑话闹大了,嫁不了人家
3、,好不容易挨到大过年了”, “赶紧褪了裤子,换上喇叭裤。1980 年代:女装进入时装时代 随外开放,时尚率先与国际接轨,人们早已厌倦了“灰,蓝,绿”的单一色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追求新款服饰。牛仔裤裤腿较瘦,线条分明,有助于下腹紧绷和收起,给人利索,轻快感。夏季连衣裙,花色繁多,穿着舒适,飘逸动感。一时间,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成了服饰的亮点。1990 年代:时装渐欲迷人眼 讲究品位,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 90 年代。女子服饰宛如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了都市的无穷魅力。 “时装渐欲迷人眼”,风情万种的女装,将女性的柔媚表现的淋漓尽致。提到“时尚”这个词,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
4、到服饰。有人认为“时尚”就是当今潮流的体现,也有人觉得只有个性化的穿着才能代表“时尚” 。综观建国 60 年来国民在穿衣打扮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衣饰穿着的变化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也反映了国民内心观念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众在服饰上保留了男性穿长袍、女性穿旗袍的民国时期样式,流行的面料多为粗棉布、麻布和机织的“洋布” 。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穿衣打扮与革命理念联系紧密,西装和旗袍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的代表而开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中山装和列宁装转而成为国民的普遍选择。还记得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和他身边的新中国领导人穿着中山装集体亮相于天安门城楼上,他们庄重、精神抖擞的形象不仅让全国人民眼
5、前一亮,也令全世界印象深刻。而“列宁装”之所以受到当时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的时装正是因为其“革命性” ,当时,尤其是革命女干部,几乎人人都穿列宁装就是为了显示其坚定无比的革命性。可以说,新旧交替、突出革命特色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国民服饰的普遍特点。到了崇尚劳动最光荣的上世纪 50 年代,朴素成为了时尚。年轻的姑娘们一度对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青睐有加,但在色彩上却略显单调,蓝色、灰色是当时的色彩主旋律。随着三大改革的轰轰烈烈进行,国民的服饰色彩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尤其是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了当时最受女青年欢迎的服饰,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令那些爱美的青年女性成为了
6、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对当时的男性来说,中山装仍是最庄重和普通的服装,要是能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两支钢笔则更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体现。随后流行的“人民装” 、 “青年装”和“学生装”由于克服了中山装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的缺点,在款式上显得更为简洁和明快,从而受到国民的欢迎。在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 60 年代,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购买衣服、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需要凭布票。为了遵循节约再节约的原则,耐磨和耐脏成为了当时人们购买服装的标准。于是,灰、黑、蓝成了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不分季节、不分男女的服装样式也是当时的流行款。而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肩挎绿书包的一身草绿色装扮恐怕是“文化大革
7、命”这一特殊时期最奢侈、最有派头的时尚打扮了。上世纪 80 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中华大地的时候,人们的服装无论是在花色、款式上,还是在面料、质地上都开始多样化起来。80 年代初,戴太阳眼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和蝙蝠衫是当时的潮流。虽然这样的时尚理念令许多保守派嗤之以鼻,但年轻人却在这样的流行中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个性和自我。1984 年,当中国女排姑娘在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时,运动服曾一度成为爱美青年的首选。到了 90 年代和 21 世纪,在人民的生活向小康水平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开放和自由起来。服饰的急速变化更追求个性和多变。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强大,信息来源的
8、不断丰富,人们衣着打扮的理念也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如今,不仅满大街都能望见身着吊带衫、热裤这样热辣装扮的妙龄女性,连内衣外穿这样反常的打扮也已经令人见惯不怪了。也许强调鲜明的个性化、不简单地追逐流行本身也是一种时尚吧。60 年,光辉岁月弹指间,却是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的 60 年。改革开放的 30 年,则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 30 年。这期间,中国人民服饰的变化与进步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从以往简单的“从众”心理到如今强烈的“追求个性” ,服饰的变化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的一个体现。从人们的穿衣打扮,能窥到思想观念、生活质量提高的转变
9、。新中国解放初期,西装与旗袍,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中山装才是最革命最新潮的服装。在 50 年代,朴素就是时尚。姑娘们以穿男式背带工装裤为时髦,中山装和列宁装,是全国人民普遍的着装。50 年代后期,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 ,曾风行一时,成为最受女孩喜爱的服装。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我家祖孙三代人,身上的衣裤,都由母亲缝制。巧手的妈,买来布料,常在深夜里,裁剪制作全家人的衣衫。而聪明的二姐,则自己动手,将大哥大姐穿旧的衣裤,改制为合自己身衣装。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更简洁的人民装、青年装、及学生装。还有种改良型的中山装,在当时很受欢迎。因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喜欢穿这
10、款中山装。于是人们将这款服装,称为“毛式中山装” 。我爸也有件“毛式中山装” ,他至今不肯丢弃,仍挂在大厨里面。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套军装,是无数年轻人的奢望。如果有人穿上草绿色军装、戴同色军帽挎同色军包。那这人定是酷毙拽晕而风光无限,身后会有无数崇拜者追随。那时全国上下提倡艰苦朴素,流行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戴越来越丰富,色彩也由单一的蓝灰色,变成了五彩缤纷。当影片庐山恋上映时,女主角新颖时尚的服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向往。片中女主角究竟换了多少套服装,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发、穿喇叭裤和蝙蝠衫,成为新潮时尚。 1984 年,中国女
11、排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 ,于是运动装开始流行。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是热衷追随潮流人士的选择。从 90 年代到如今,国人的生活,向小康过渡。生活富裕了,观念开放了,服饰愈加绚丽多姿。穿衣打扮求新求变求个性。很难用某款服装或色彩,来概括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就是现在的时尚。 国人由以前的“从众” ,到现在的追求个性, 从服饰观念的变化上,能感受到我们祖国飞速发展的脚步。因为服饰文化的提高,是以经济繁荣为前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5060 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
12、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列宁装是 50 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人民装也叫“干部服”)(纳底鞋)(布鞋)(70,80 年代的解放鞋)70 年代的改革,80 年代的缤纷 上世纪 70 年代末,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的确良”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 80年代。“的确良”,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对它熟悉不过,它是一种化纤织物,通常用来做衬衫短袖。风行在七十年代,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对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单一灰暗的
13、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一个“洋气”的必不可少的砝码。80 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 1978 年。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 80年代。 (喇叭裤)(蝙蝠杉)(健美裤)90 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1998 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的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
14、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 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1994 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 1970 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他们出门玩滑板,穿 HIPHOP 的衣裳,扎花里胡哨的头巾,他们穿着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松糕鞋)“哈韩族”。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的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叫“韩流”。(无季节时装)21 世纪:个性才是王道在 21 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
15、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 21 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2001 年上海 APEC 峰会上,20 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旗袍。一部花样年华,张曼玉在片中展示的数十款旗袍,倾国倾城,将旗袍这种典型的中国化服装集中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旗袍热卷土重来。另类。为了防止“撞衫”的尴尬,如果遇上一件号称“绝版”的名牌服饰,经济条件优越的富婆或女明星往往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所以很多精明的商家也把绝版当作新的卖点。复古。复古是传统和时尚的高度结合。大街上的帅哥靓女们都忙不迭地把什么麻的、丝的、缎的中式衣服往身上套。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一种精致。混搭。混搭乱穿。混搭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不露痕迹的混搭,一般来说,混搭有几种方式,可根据撞色、面料、线条感以及风格这四种类型来进行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