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3.030L67公众电信网增强 支持汽车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和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发布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T发 布1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术语与定义 .25 应用定义 .25.1 业务范围 .25.1.1 业务概述 .25.1.2 业务用户 .35.1.3 业务提供者 .35.2 业务分类 .35.2.1 通信服务类 .45.2.2 道路导航类 .55.2.3 驾驶辅助类 .7
2、5.2.4 远程监控类 .85.2.5 资讯娱乐类 .96 应用框架 .96.1 系统组网框架 .96.2 业务流程图 116.2.1 由车载终端发起的业务流程 116.2.2 由应用系统发起的业务流程 126.3 主要接口要求 146.3.1 车载终端与汽车 CAN-BUS 接口 146.3.2 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接口 146.3.3 业务管理平台与应用系统接口 156.3.4 业务管理平台与其它外围系统接口 156.4 数据存储要求 156.5 异常处理要求 167 对感知延伸层的要求 167.1 总体要求 167.2 技术要求 177.2.1 汽车 ECU 输出数据的要求 177.2
3、.2 汽车 CAN-BUS 要求 177.2.3 车载终端功能要求 178 对网络传输层的要求 188.1 总体要求 188.2 技术要求 198.2.1 接入网 198.2.2 核心网 199 对业务支撑层的要求 199.1 总体要求 1929.2 技术要求 219.2.1 业务管理平台基本要求 219.2.2 业务管理平台扩展要求 2210 安全要求 .2210.1 感知延伸层要求 .2310.2 网络层安全要求 .2310.3 业务管理平台要求 .2311 业务 QoS 要求 .24附录 A(资料性附录)典型用例 253前 言目前国内的汽车信息服务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信息服务
4、作为汽车制造业和通信行业的交叉领域,涉及传感器技术、接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并且这些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比较紧密。汽车信息服务应该以业务应用作为牵引,但从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来看,该领域的总体业务需求还不十分明确,功能定义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本国家标准希望能够为汽车信息服务领域的解决方案及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服务运营商等提供技术指导。本国家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井归口。本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本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4公众电信网增强 支持汽车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和总体框架1 范围本国家标准规定了基于泛在网的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需求和整体框架。业务需
5、求包括业务分类和各项业务的功能性需求;整体框架以分层形式进行描述,包括应用框架、感知延伸层、网络传输层和业务支撑层等。本国家标准适用于基于泛在网的汽车信息服务领域的系统建设、设备开发及业务运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事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事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M2M 将 数 据 从 一 台 终 端 传 送 到 另 一 台 终 端 , 也 就 是 就 是 机 器 与 机 器
6、( Machine to Machine)的 对 话 。 广 义 上 M2M可 代 表 机 器 对 机 器 ( Machine to Machine) 、 人 对 机 器 ( Man to Machine) 、 机 器 对 人 ( Machine to Man) 、 移 动 网 络 对 机 器 (Mobile to Machine)之 间 的 连接 与 通 信 , 它 涵 盖 了 所 有 实 现 在 人 、 机 器 、 系 统 之 间 建 立 通 信 连 接 的 技 术 和 手 段 。3.2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7、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3 泛在网5可随时随地供给人使用,让人享用无处不在服务的网络,其通信服务对象由人扩展到任何东西。3.4 乘用车乘 用 车 是 在 其 设 计 和 技 术 特 性 上 主 要 用 于 载 运 乘 客 及 其 随 身 行 李 和 /或 临 时 物 品 的 汽 车 ,包 括 驾 驶 员 座 位 在 内 最 多 不 超 过 9个 座 位 。 它 也 可 以 牵 引 一 辆 挂 车 。 乘 用 车 涵 盖 了 轿 车 、 微 型客 车 以 及 不 超 过
8、9座 的 轻 型 客 车 。 乘 用 车 下 细 分 为 基 本 型 乘 用 车 ( 轿 车 ) 、 多 功 能 车 ( MPV) 、运 动 型 多 用 途 车 ( SUV) 、 专 用 乘 用 车 和 交 叉 型 乘 用 车 。3.5 业务管理平台业务管理平台是“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平台”的简称。3.6 电子控制单元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也叫汽车专用单片机。它和普通的单片机一样,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3.7 车载终端也称汽车信息通信控制单元,安装在汽车上,具备计算、存储及输入、输出人机交
9、互接口并集成GPS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电子设备。3.8 车用信息通信系统 telematics利用车用通信与信息服务,让汽车驾乘者可以在车内利用无线通信技术随时随地与外在环境资源做双向的信息传输与传递服务,提供使用者适时化、位置化、个人化的应用服务,打造未来车中环境如客厅或是办公室,具备便利的通信设备与舒适环境。(Telematics是由Telecommunication与Information所组成的复合词。)3.9 CANOpen主要定义了基于CAN的分布式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标准以及CAN应用层通信标准。3.10 DeviceNet适用于最低层的现场总线,
10、例如:过程传感器、执行器、阀组、电动机起动器、条形码读取器、变频驱动器、面板显示器、操作员接口和其他控制单元的网络。6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AN:控 制 器 局 域 网 ( 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BUS: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BUS)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s)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11、 Transfer Protocol)LIN: 本 地 互 连 网 络 ( 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SIP:会话初始协议(S 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MS: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U:车用信息通信控制单元(Telematics Control Unit)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 Datagram Protocol)USSD:
12、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Data)5 应用定义5.1 业务范围5.1.1 业务概述基于泛在网的汽车信息服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利用定位技术和电子地图技术,以乘用车的车载终端为载体,为驾乘人员提供丰富的资讯信息(如位置、实时路况、新闻、天气预报等)和数字多媒体内容(如数字广播、在线视频、在线游戏),实现人车路的互动服务。5.1.2 业务用户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用户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业务用户特指乘用车的驾驶员及乘客。广义业务用户则包括车辆救援机构、汽车生产厂商、汽车销售及维护服务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和汽车管理协会等,这些
13、用户对狭义客户而言也可能是业务提供者。5.1.3 业务提供者7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者主要包括汽车生产厂商、电信运营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及车辆的销售及维护服务机构等。5.2 业务分类汽车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通信服务、道路导航、驾驶辅助、远程监控和资讯娱乐五大类业务,使用业务的角色主要分为两大类,驾驶员及乘客。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及功能分类如表 1。表 1 业务及功能分类列表业务分类 功能分类 驾驶员是否限制乘客是否限制限制条件基本呼叫 否 否紧急呼叫 否 否短消息 是 否多媒体短消息 是 否互联网接入 是 否为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在车辆的行驶状态时应该限制使用。通信服务类视频通话 是
14、 否 在汽车行驶状态,视频服务受限,仅能语音通话。信息查询 否 否车辆位置查询 否 否路线计算和引导 否 否地图软件更新 否 否实时路况导航 否 否语音导航 否 否道路导航类停车引导 否 否车况数据上报 否 否汽车维护通知 否 否紧急路况告知 否 否驾驶辅助类紧急救援 否 否停车位置提示 否 否车门远程应急开启是 是 在发动机引擎开启的条件下禁用。远程监控类车辆异动告警提示否 否天气预报 是 否股市行情 是 否实时新闻 是 否移动办公 是 否资讯娱乐类在线音视频 是 否为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在车辆的行驶状态时应该限制使用。85.2.1 通信服务类通信服务类指利用语音和数据通信网络,为驾乘人员
15、提供接听和拨打电话、收发短信、无线上网等功能。1) 基本呼叫为驾乘人员提供与呼叫中心或其他联系人的语音通话功能。功能要求: 车载终端配置数字拨号键盘,支持设置一个到多个的一键呼叫功能键。 语音通话接听按键支持和语音识别两种方式,语音识别要求对指令性短语具备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且支持个性化语音识别。通话过程优先支持免提方式。 支持查看通话记录、设置通信录等功能。2) 紧急呼叫为驾乘人员在紧急情况需要立即报警或急救时的呼叫服务。功能要求: 优先于任何其它的业务,驾乘人员可以不受网络鉴权的限制发起对特定紧急服务号码的呼叫。 支持车辆事故等情况下的自动拨号和人工拨号两种呼叫方式。3) 短消息服务为驾乘人员
16、提供短消息的收发服务。功能要求: 支持车载终端之间的点对点短消息服务,以及小区广播式短消息服务。 要求车载终端能够支持按键和语音识别两种操作方式,短信查看、短信删除功能以语音识别输入为主,按键操作为辅;短信发送功能手动方式为主,语音识别为辅。4) 多媒体消息在车载终端上为驾乘人员提供发送和接收多媒体短消息功能。功能要求: 支持车载终端之间的点对点和系统下发的多媒体消息服务。 要求车载终端能够支持按键和语音识别两种操作方式实现多媒体消息查看、删除、发送功能。95) 互联网接入通过车载终端的无线通信服务,为驾乘人员提供收发电子邮件,访问互联网网站等服务。6) 视频通话通过车载终端为驾乘人员提供视频
17、通话功能。功能要求: 车载终端上配置驾乘人员视频采集和显示通话对方视频的设备。 车载终端上提供手动按键和语音识别两种操作方式,进行视频通话拨叫和接听,通话全过程应优先支持免提方式;车载终端的视频通话拨叫及接听等操作以语音识别实现时,要求至少支持指令性短语,短语的识别要求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支持个性化语音识别定制功能。 在汽车行驶状态,视频服务被禁用,仅可进行语音通话。5.2.2 道路导航类道路导航类业务实现主要利用GPS、A-GPS、基站定位等定位技术,通过车载终端为驾乘人员提供信息查询、位置显示、实时路况和在线更新地图等服务。1) 信息查询通过车载终端,驾乘人员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查找指定的街道名
18、称、车站名称、企业名称、写字楼或者商户等地理位置。功能要求: 驾乘人员可以通过主动搜索的方式,搜索商户、地址、电话等信息,在地图上显示地理位置。 驾乘人员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后,可以查询某条信息的详细内容,并可将查找到的地点设置为起点或终点。 提供城市或区域切换的功能,便于驾乘人员实现在不同城市或不同区域的地图切换和信息共享。 周边信息查询:驾乘人员可以以当前的位置或指定的位置为中心,查询周边一定半径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地址信息。 信息收藏:驾乘人员在搜索到感兴趣的信息后,可以将此信息加入收藏夹。2) 车辆位置查询驾乘人员可以在车载终端上查看车辆在电子地图上位置。经过授权的人员可登录汽车信息服务门户查
19、看指定车辆的当前位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10功能要求: 对查询的人员需要经过身份鉴权,通过后才可以进行查询操作。 车载终端支持定时发送或被动发送位置信号给业务运营支撑系统。3) 路线计算和引导车载终端能够依据多种路由策略(如最短的路径、实时道路交通情况) ,为驾乘人员规划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车路线。功能要求: 系统默认出发地为汽车的当前位置或驾乘人员自行输入的出发地,目的地为驾乘人员设定的地址。 在行车过程中车载终端的电子地图上显示驾乘人员所经过的道路、标志性建筑物、方向、拐弯、距离、估算的行车时间等信息。 在行车过程中,对于行车方向、转弯等导航信息,车载终端能够进行语音提示。4) 地图软件更
20、新当车载终端连接到网络时,自动检查地图的最新版本,为驾乘人员提供地图实时更新的服务。功能要求: 驾乘人员可以选择是否更新地图。 车载终端启动后,主动与服务平台进行检测通信,检查地图的更新版本,提供实时地图更新功能。5) 实时路况导航支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在车载终端上提供实时交通路况信息查看或语音提示服务功能。功能要求: 在车载终端的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交通的拥堵情况。 支持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交通路况的更新。 支持对交通路况信息的语音提示服务。 支持由呼叫中心为驾乘人员提供实时交通路况的语音服务。6) 语音导航为免除驾乘人员在车载终端手工操作,可以拨打呼叫中心的号码,由话务员在远程进行路线
21、设置,并将相关数据发送到车载终端实现导航。11功能要求: 支持话务员远程查看车辆的当前位置。车载终端支持接收话务员发送的道路规划数据,终端处理后可进行导航服务。 支持结合当前的交通道路信息(拥堵情况,交通管制)等,规划一条从起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7) 停车引导为 驾 乘 人 员 实 时 地 提 供 停 车 场 ( 库 ) 的 位 置 、 车 位 数 、 空 ( 满 ) 状 态 等 信 息 , 方 便 驾 乘 人 员到 达 目 的 地 时 就 近 停 车 。功 能 要 求 : 支持将停车场信息发布到道路主干道的信息屏或车载终端上。 驾驶者目的地的停车场满状态时,将最近有空位的停车场信息发布到车
22、载终端上。5.2.3 驾驶辅助类驾驶辅助类服务指通过车载终端实时获取车况数据等信息,辅助驾乘人员提高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和车辆维修的便捷性。1) 车况数据上报车载终端能够从汽车 LIN、CAN 等总线连接的电子器件和 ECU 采集汽车各种使能部件的运转数据,车载终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网上报到业务管理平台,业务管理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向汽车厂商及汽车售后维护机构转发相关数据,便于这些机构开展增值服务,例如为汽车厂商提供驾驶员驾驶行为分析、汽车维修检测报告,突发交通事件车况分析等。功能要求: 车载终端需要与汽车 LIN、CAN 总线实现通信,通过 LIN、CAN 采集到车辆的各种部件如发动机
23、、变速器、胎压、安全气囊系等传感器数据,车载终端能够周期性或按需把这些数据上传给业务管理平台。 车载终端支持驾乘人员设置周期性车况数据上报的时间间隔。 业务管理平台需要提供车况上报数据访问接口,便于汽车制造厂商及汽车售后维护机构能够调阅车况数据,开展后续的各类增值服务。 2) 汽车维护通知业务管理平台根据车辆上报的车况数据,提醒车主进行车辆维护保养。12功能要求: 支持可定制的多种通知方式,不仅限于车载终端,例如以短信、多媒体消息等方式发送到驾乘人员的手机,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到驾乘人员的电子邮箱。 支持自动和人工两种提醒触发方式。自动方式是事先对需要保养的各类部件的使用期限或损耗程度的设定阀值,
24、由业务管理平台对车况数据运算后自动触发;人工方式是通过人为综合判断后触发提醒。 提供驾乘人员自服务门户,支持驾乘人员注册、注销及维护自己车辆信息,如汽车品牌、行使里程数、保养周期、保养厂商等。 提供汽车售后维护服务门户,支持汽车售后维护机构的操作人员设置相关部件的阀值或检查整体车况数据,设置维护保养提示触发方式等。3) 紧急路况告知遇到紧急情况,如交通管制、交通事故、大雾等恶劣天气时,通过车载终端把这些路况信息以驾乘人员所定制的方式如短信、彩信、语音、视频等及时告知。功能要求: 能够获取在相关路段、区域上行使的汽车。 支持驾乘人员通过自服务门户来设置是否允许信息推送、是否允许进行位置定位等服务
25、。 支持短信、彩信、语音、视频等信息推送方式。4) 紧急救援在紧急情况下,驾乘人员通过车载终端向业务管理平台的呼叫中心发起救援呼叫,业务管理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车辆的位置,并根据紧急程度联系最合适的救援协助机构开展救援活动。功能要求: 在突发交通事故情况下,车载终端能够把事故发生前的汽车速度、加速度、方向盘位置、转向、转向速度、车辆损伤程度等数据及时发送到业务管理平台。 业务管理平台向专业紧急救援服务机构开放数据接口,共享事故发生时汽车速度、加速度;方向盘位置、转向、转向速度、车辆损伤程度等数据,便于判断车辆及人员损伤程度,提升救援效果。5.2.4 远程监控类远程监控类包括停车位置提示、车门远
26、程应急开启、车辆异地告警等服务。131) 停车位置提示当驾乘人员忘记车辆停放地点,可以拨打呼叫中心的电话,呼叫中心人员通过身份认证后可以远程操作让指定的车辆鸣号或启动双跳灯,提醒停车位置。功能要求: 车载终端能够实时接收远程控制信号。 汽车可以接收远程的鸣号或启动双跳灯的控制信号,做出相应响应。 支持驾乘人员的各类身份识别技术。2) 车门远程应急开启当驾乘人员在未带车钥匙需要开启车门时,可以拨打呼叫中心的电话,呼叫中心人员通过身份认证后,远程下发开门指令帮助开启车门。功能要求: 车辆须配备有原厂安装的中控门锁。 业务管理平台提供呼叫中心客户服务处理呼叫请求,需取得汽车厂商控制指令。 车载终端能
27、够实时接收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远程控制信号,且能够控制中控门锁。 汽车在引擎开启条件下此功能被禁用。3) 车辆异动告警在检测到指定车辆异动的情况下(如车门异常开启、车辆异常移动位置) ,由车载终端或业务管理平台给驾乘人员发送短消息进行告警提示。5.2.5 资讯娱乐类资讯服务类主要包括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实时新闻、移动办公、在线音视频、移动社交网络等内容。功能要求: 车载终端支持 2G、3G 等宽带接入上网功能。 车载终端支持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功能。 支持驾乘人员按自己的需求定制业务。6 应用框架6.1 系统组网框架14基于泛在网的汽车信息服务系统组网架构如图 1 所示。图1 汽车信息服务整体框架
28、图感知延伸层:由汽车上的各类 ECU、CAN-BUS、TCU 及车载终端组成,能够实现对汽车本身各组成部件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能够接收控制指令对汽车相关部件进行控制。车载终端与各个 ECU 之间的数据交互是通过 TCU 实现,TCU 通过高速 CAN 总线、低速 CAN 总线机 LIN 总线等各类 ECU 或使能部件连接,车载终端与 TCU 之间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具体连接方式见图 1。网络传输层:由网络接入层、核心网层和网络支撑平台组成,网络接入层提供 2G、3G 及 wi-fi等多种接入技术,核心网层实现车载终端与业务层之间的安全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支撑平台主要实现网络连通性管理
29、、网络资源管理、基础网管功能、网络故障管理等。业务层:由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组成,业务管理平台与业务支撑平台共15同完成对汽车信息服务各类应用的支撑和管理,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管理、终端管理、认证鉴权和应用管理等功能;业务支撑平台主要实现合作伙伴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计费帐务、综合采集、综合结算、经营分析等功能。应用层:主要指提供汽车信息服务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层为驾乘人员提供第五章所述的各类服务。6.2 业务流程图6.2.1 由车载终端发起的业务流程 请求服务类应用系统业务管理平台车载终端4 - 传递服务请求6 - 返回响应结果2 - 传递服务请求3 - 认证 、 鉴权驾乘人
30、员1 - 发起服务请求5 - 处理服务请求 , 生成结果7 - 传递响应结果8 - 处理结果展示9 - 返回响应结果图 2 请求服务业务流程图请求服务类业务流程如图 2 所示,具体流程说明:1. 驾乘人员发起服务请求;2. 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连接会话,传递服务请求;3. 业务管理平台对收到的服务请求进行认证、鉴权;4. 对车载终端的认证鉴权通过后,业务管理平台把服务请求转发给对应的应用系统;5. 汽车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处理请求,生成响应结果;166. 应用系统把服务响应结果返回给业务管理平台;7. 业务管理平台把服务响应结果传递给发起请求的车载终端;8. 车载终端对服务响应结果进行输出处
31、理;9. 车载终端将服务结果呈现给驾乘人员。 数据上报类应用系统业务管理平台车载终端4 - 传递上报数据6 - 返回响应结果2 - 车况数据上报3 - 认证 、 鉴权5 - 处理上报数据 , 给出响应结果7 - 传递响应结果8 - 处理响应结果1 - 规则触发图 3 数据上报业务流程图数据上报类业务流程如图 3 所示,具体流程说明:1. 车载终端根据设置的业务规则触发上报数据请求;2. 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连接会话,上报指定车辆的车况数据;3. 业务管理平台对收到的服务请求进行认证、鉴权;4. 对车载终端的认证鉴权通过后,业务管理平台把上报数据转发给对应的应用系统;5. 汽车信息服务应用
32、系统处理上报数据,生成响应结果;6. 应用系统把服务响应结果返回给业务管理平台;7. 业务管理平台把响应结果传递给发起数据上报的车载终端;8. 车载终端根据响应结果进行下一步处理。176.2.2 由应用系统发起的业务流程 业务数据下发类应用系统 业务管理平台车载终端5 - 接收数据及处理3 - 对应用认证 、 鉴权及业务处理1 - 规则触发2 - 应用系统下发业务数据4 - 转发业务数据驾乘人员7 - 展示业务数据6 - 返回接收响应8 - 返回接收响应图 4 业务数据下发业务流程图业务数据下发类业务流程如图 4 所示,具体流程说明:1. 应用系统根据业务规则或由人工操作触发下发数据请求;2.
33、 应用系统向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连接会话,下发业务数据;3. 业务管理平台向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下发请求进行认证、鉴权及业务数据处理;4. 业务管理平台把处理后的业务数据转发给对应的车载终端;5. 车载终端接收业务管理平台下发的业务数据,并进行业务处理;6. 车载终端向业务管理平台返回响应结果;7. 车载终端向驾乘人员展示下发业务数据处理结果; 8. 业务管理平台向应用系统返回业务数据接收响应。 远程终端数据采集18应用系统 业务管理平台车载终端4 - 接收请求 , 进行数据采集2 - 对应用认证 、 鉴权及处理请求1 - 发起数据采集请求3 - 转发数据采集请求5 - 返回所采集数据6 - 转发所
34、采集的数据图 5 远程数据采集业务流程图远程数据采集业务流程如图 5 所示,具体流程说明:1. 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发起远程终端数据采集请求;2. 业务管理平台对发起请求的应用系统进行认证鉴权;3. 认证鉴权通过后,业务管理平台把数据采集请求转发给对应的终端;4. 车载终端接收数据采集请求后,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并封装成数据包;5. 车载终端把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业务管理平台;6. 业务管理平台把采集的数据转发给发起数据采集请求的应用系统。6.3 主要接口要求6.3.1 车载终端与汽车 CAN-BUS 接口车载终端与 CAN-BUS 的电气接口:要求车载终端支持把现有的通讯接口(如 PCI,USB 等)
35、进行适配转换为 CAN-BUS 接口的能力,实现与 CAN-BUS 现场总线物理接口。车载终端与 CAN-BUS 的物理层接口:支持 ISO11898、ISO11898-1、DeviceNet 等协议。车载终端与 CAN-BUS 数据链路层接口:支持 CAN 等协议。车载终端与 CAN-BUS 的应用层接口:支持 CANOpen、DeviceNet 等协议。6.3.2 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接口19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传输层接口:支持 GPRS、SMS、MMS、USSD 等协议。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应用层接口:支持 SIP、SOAP、HTTP、Web Service 等协议。6.3.3 业
36、务管理平台与应用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传输层接口支持 TCP、UDP 等协议。业务管理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层接口支持 SIP、SOAP、HTTP、Web Service 等协议。6.3.4 业务管理平台与其它外围系统接口1) 业务管理平台与呼叫中心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向呼叫中心开放业务数据访问接口,使呼叫中心坐席人员能够获取与车载终端相关的业务数据,提供人工服务。2) 业务管理平台与救援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向紧急救援服务机构开放数据接口,共享事故发生时汽车速度、加速度;方向盘位置、转向、转向速度、车辆损伤程度等数据,便于判断车辆及人员损伤程度,更好为驾乘人
37、员提供紧急救援服务。3) 业务管理平台与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向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开放车载终端周期性上报的汽车的位置和行驶速度等数据,便于交通管理系统对实时路况数据分析、识别拥堵路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业务管理平台从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提取动态路况信息,向驾乘人员提供实时路况导航服务。4) 业务管理平台与汽车售后维护机构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向汽车售后维护机构开放车况数据及维护数据接口,便于这些机构更好的开展汽车维护通知等相关的后续增值服务。5) 业务管理平台与汽车厂商系统接口: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向汽车生产厂商开放车况数据接口,便于汽车厂商进行汽车行驶性能分析。6) 业务管理平台与
38、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接口:实现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运营支撑,对接入业务管理平台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申请、测试、审批、部署、发布等管理功能,并管理业务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开放应用环境,生成和部署应用;管理客户信息,受理客户开户、业务开通、录入和维护客户的详细资料,受理客户的投诉、建议,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为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的营销、帐务、计费提供支撑。根据订购关系对终端与应用间的消息进行鉴权和路由转发。6.4 数据存储要求20汽车信息服务数据存储的网元实体主要是车载终端和业务管理平台。车载终端存储的数据包括:车载终端设备配置数据、车载终端设备标识数据、网络安全数据、网络配置数据、呈现信息等。业
39、务管理平台存储的数据包括:用户签约数据、业务配置数据、业务数据、车载终端标识数据、网络中终端设备标识数据、QOS 数据和安全数据等。6.5 异常处理要求根据汽车信息服务业务安全性要求,车载终端、传输网络或业务管理平台出现故障或遭遇故意破坏等异常情况时,应能及时发出告警信息:1) 车载终端故障告警:当车载终端出现故障时,业务管理平台系统可检测并通知相关用户。2) 通讯故障告警:当车载终端与业务管理平台之间通信发生故障时,业务管理平台可检测并通知业务管理员。3) 业务管理平台故障告警:当业务管理平台出现故障时,可由业务管理平台的网管能力组件检测并通知相关用户。7 对感知延伸层的要求7.1 总体要求
40、汽车信息服务的感知延伸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 ECU-电子控制单元;2) CAN-BUS控制器局域网现场总线;3) 车载终端与CAN-BUS之间的接口,主要是能够实现汽车ECU与车载终端之间的上下行数据交互。数据上行即通过CAN-BUS把ECU所采集的各类数据统一汇集、存储到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对这些数据格式化处理后,通过北向接口向业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上报。数据下行即业务管理平台向车载终端下发汽车控制指令,车载终端进行格式化转换后在通过CAN-BUS把控制命令传递给对应的ECU,实现对汽车的控制。感知延伸层的总体要求如下:1) 高可靠性:感 知 延 伸 层 设 备 要 求 具 有 满 足 工
41、作 温 度 在 零 下 40-80度 , 能 承 受 1000Hz以下 震 动 的 物 理 指 标 ; 出错的感知节点具备自动关闭并切断和总线的联系,不影响总线的通讯;具备硬件CRC校验,保证极低的数据出错率;硬件具有自动重发功能,保证传输可靠性。212) 安全性:感知延伸层设备能够对自身的访问及控制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在远程监控类业务中,来自最终用户的控制命令能传递至特定系统的目标设施,但对于特殊设备,是否允许远程监控必须有条件限制。 3) 一致性:汽车信息服务感知延伸层所采用的各种传输控制协议、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设备应通过网关设备进行协议适配与转换,统一为一致的协议及消息格式,实现异构多
42、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7.2 技术要求7.2.1 汽车 ECU 输出数据的要求1) 基本指标和燃油经济性指标,包括油位、水位、发动机转速、车速、累计行驶里程、本次行驶里程、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和累计油耗等。2) 与汽车安全行驶相关的维护保养指标,包括四轮胎压、影响安全的关键部件(如刹车片、正时皮带、转向机等)的投入使用时间、磨损程度、标称寿命或下次更换时间,其他主要设备(如安全气囊)的投入使用时间、磨损程度、标称寿命或下次更换时间。3) 交通事故处理辅助指标,通过缓存机制持续记录汽车速度、加速度、方向盘位置、转向和转向速度等数据,便于在发生事故后上报发生前的数据信息。7.2.2 车载终端功
43、能要求1) 支持业务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未预置序列号、预置序列号、注册失败、注册成功、连接正常、连接异常、连接告警七种业务状态,要求终端能够正确的判断当前业务状态,依据业务状态迁移条件,在实际业务活动作用下迁移到正确的业务状态。业务状态迁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与业务状态迁移无关的数据不被更改。2) 支持终端序列号管理,要求支持两种序列号植入方式。车载终端在首次使用时,自动向业务管理平台注册以获取序列号并植入。由汽车厂商预先从业务管理平台批量申请序列号,在车载终端出厂或使用前直接人工植入。3) 支持会话管理,包括报文重发机制,连接检测和连接异常处理。4) 支持终端注册及映射关系变更。支持终端登录和退
44、出业务管理平台。5) 支持终端参数配置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平台设置车载终端参数,车载终端向业务管理平台请求参数配置,本地人工配置车载终端参数,车载终端参数配置异常处理等。支持核心参数一致性。226) 支持终端状态上报,包括终端异常状态上报,业务管理平台向终端实时提取数据上报,终端远程控制执行状态上报,长连接应用模式终端心跳报文及通信状态上报。7) 支持信息上报,包括终端上的应用软件安装及卸载情况上报,业务使用情况上报,告警信息上报,统计信息上报,信息上报异常处理。8) 支持软件下载与升级,包括软件下载通知响应,软件下载与软件升级,软件升级异常处理,升级失败后可回退到前一个可正常工作的版本。9)
45、支持对汽车厂商的不同 ECU 所采集的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适配。10) 支持车载终端与 SIM 卡的双向安全认证机制,车载终端与 SIM 卡的相互验证完成之后才能接入移动通信网络。11) 支持 2G 或 3G 等通信接入方式,支持电路交换、SMS、USSD、GPRS、WAP 等方式实现与业务管理平台的语音、数据通信。12) 可利用手机的通信模块,通过 USB 等方式和车载终端互连后,辅助车载终端实现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13) 业务感知:车载终端根据不同的特征区分不同业务,选择最佳的业务接入机制。8 对网络传输层的要求8.1 总体要求1) 接入无关性:不限于某一种接入方式,只要车载终端可以获得连接
46、,无论使用何种接入网都可以接入。2) 传输多样性:支持独立于业务应用的多种传输技术,在减少网络资源占用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管理平台对大量车载终端的同步配置或管理。3) 安全性保障:支持网络层面的安全保证。4) 易维护性:传输网络应便于维护和管理。5) 易扩展性:网络可平滑升级改造,满足业务演进对于承载网络的需求。6) 服务质量(QOS)保证:网络层应能对不同级别的业务要求,支持基于服务的质量保证策略控制。237) 可控性:满足一定标准的汽车信息服务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应能够纳入运营商终端管理中,应有规范的注册、标识、认证方法。同时应能够提供接入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等必要的网管接口,保障网络可控。
47、8) 通用性:对不同类型设备产生的不同类型数据,应能分类和分级处理,但是同类数据的处理方法应保持一致,具有通用性,以降低核心网络管理难度。8.2 技术要求8.2.1 接入网1) 服务质量保证:接入网为车载终端提供多种接入到核心网的方式和手段,接入网不仅提供信令控制和业务流传输的通道,从逻辑上还可划分不同的业务管道,支持根据优先级进行业务到管道的映射,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管道的服务质量。2) 统一信令控制:接入网为车载终端的会话通道建立和拆除过程中支持统一的信令控制能力。8.2.2 核心网汽车信息服务对核心网有如下需求:1) 综合性:由于汽车信息服务中需要多种数据类型的传输,要求核心网必须能够支持包
48、括语音、视频以及多种量级的数据等综合业务的应用,同时要求有相应的服务质量(QOS)保证。2) 网络拥塞处理能力:核心网需要针对汽车信息服务业务提供拥塞控制的能力,支持灵活的避免网络拥塞的机制。3) 大量终端标识能力:由于车载终端的数量庞大,核心网需要提供避免终端标识短缺的机制。4) 小数据流传输优化:低数据流量传输特性是指车载终端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量比较小,核心网需要提供对低数据流量执行优化传输的机制。9 对业务支撑层的要求9.1 总体要求 业务连续性汽车信息服务的业务实现与网络无关,支持跨异构网络的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的连续性。 可扩展性24业务支撑层对汽车信息服务的各类业务和产品应用提供开放的管
49、理接口,对已发布的业务制定完善的运营管理规范,并支持业务的版本更新和升级管理,同时支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扩展业务快速提供有效的支撑管理。 安全性业务支撑层需要对用户信息、用户订购数据以及用户的车载终端相关网络配置等信息提供有效的安全机制,如认证、鉴权、授权、注册等,从而保证信息不被非法的访问、篡改、删除等。对于合法的业务操作,也应保留完备的记录供以后查证。 可靠性业务支撑层的关键性服务器应采用高可用性方案。系统应冗余配置,保证系统无单一故障点,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切换,保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存储设备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系统应有良好的备份手段。系统数据和业务数据可联机备份、联机恢复,恢复的数据必须保持其完整性和一致性。 统一资源管理能力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平台应支持对各种资源统一管理能力:1) 支持对多种异构网络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能力;2) 提供对多类网元及其设备的管理参数的共性抽象能力;3) 支持对多种网络资源与运行环境的一致性描述能力;4) 提供对全局性资源(如 ID、号码、地址等)的规划、存储与协调分配能力。 互操作性与管理能力开放汽车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平台应支持不同归属的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