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ICS 13.320A 91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 /T XXXX-2019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接收验收技术规程2019-XX-XX 发布 2019-XX-XX实施黑 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2019-XX-XX 发布实施DB23/T XXXX-20190目 次前 言 .1引 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3.1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 33.2 原始地质资料接收 33.3 原始地质资料验收 33.4 专职岗位检查验收式 34 工作原则 34.1 依法依规原则 34.2 各尽其责原则 44.3 应收尽收原则 44.4 保证质量原则 45
2、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内容 46 接收验收技术要求 46.1 接收要求 46.2 验收方法与流程 56.3 验收内容 57 原始地质资料组卷与著录 6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8附 录 B 11附 录 C 12附 录 D 15DB23/T XXXX-20190前 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本标准起草人: 董惠明、苏循新、苑立清、潘永波、邓婷婷、张建良、郝永鸿、李光、张清、孔令萍、刘艳君、邓承明、梅春波、孔令莉等。DB23/T XXXX
3、-20191引 言该标准旨在加强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接收验收管理工作,充分汇聚和保护原始地质资料,补齐汇交原始地质资料验收技术方法上的短板,逐步完善和统一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接收验收技术标准,提高原始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水平。DB23/T XXXX-20192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接收验收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内容、接收验收技术方法、电子文件命名、电子文件制作、文档组织和组卷著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整理、文件制作和接收、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4、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A/T 41-2008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Z/T 0273 地质资料汇交规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49 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16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 号)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国土资发200869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 依据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地质资料汇交人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时一并将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向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质资
5、料馆藏机构送交并接受其检查验收的过程。3.2 原始地质资料接收 馆藏机构对汇交人报送的原始地质资料,按规定程序进行清点核对接收,连同成果资料一并签发地质资料汇交报送单回执的过程。3.3 原始地质资料验收 馆藏机构对所接收的原始地质资料及相关文件进行载体安全性、齐全性、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内容信息清晰程度和可再利用性等进行检查的过程。3.4 专职岗位检查验收式 馆藏机构应设置原始地质资料接收专职岗或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收的原始地质资料采取专人检查验收的一种方式。4 工作原则4.1 依法依规原则DB23/T XXXX-20193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
6、质资料管理的通知、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开展接收验收工作。4.2 各尽其责原则汇交人应按规定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立卷和归档,制作原始地质资料汇交文件;馆藏机构应按规定对汇交人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进行清点接收、检查验收、著录登记、入库保管,实现原始地质资料的有序汇聚与收整,确保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的质量。4.3 应收尽收原则依据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的相关要求,馆藏机构在接收验收原始地质资料时,确保应汇交原始地质资料齐全、完整、无遗漏。4.4 保证质量原则接收验收的原始地质资料应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符合规定格式,载体信息安全可靠、清晰可读、规范一致、适合保管、便于查询
7、利用。5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内容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应包括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详见附录 A)和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汇交的全部文件材料,以及保证原始地质资料利用的相关辅助说明等要件。具体包括:a)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或原件;b)地质资料汇交报送单(表 1)一式二份(纸介质),与成果地质资料共用;c)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表 2),与成果地质资料共用;d)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表 3),与成果地质资料共用;e)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使用说明书(表 4),根据汇交电子文件数据格式和打开的目录环境所附的辅助性说明,如汇交电子文件为常规数据格式则不需要填写此表,但成果地质资料需要填写;f)地质资料涉
8、密情况报告表(表 5),如涉密应根据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中的定密要求与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填写此表,如无涉密情况则可不填写此表;g)应汇交的其他文件资料h)上述汇交内容中表单样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 号之附件 3、4、5。6 接收验收技术要求6.1 接收要求a)汇交人应将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向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藏机构汇交;b)馆藏机构根据地质资料报件要求和汇交内容,依据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中的规定,对照地质工作项目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核对地质资料汇交报送单和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明细表(表 1、表 2),并逐个清点地质资料数量,确认汇交资料的齐全性
9、、电子文件报盘的安全性和可读性;DB23/T XXXX-20194c)对符合接收条件的地质资料在地质资料汇交报送单上进行编号并加盖馆藏机构公章予以签收,其中一份返还汇交人,另一份馆藏机构留存,同时将汇交要件和地质资料转给资料验收岗位完成接收;d)汇交要件和地质资料数量不符合要求的或存在缺陷的,馆藏机构将不予接收并告知汇交人补正;6.2 验收方法与流程馆藏机构接收地质资料后,由专岗专人对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文件制作的规范性等内容逐件进行检查,验收方法如下:a)依据成果报告评审意见书(或审查意见书)认定的实物工作量及成果报告中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对照)表核对地质档案文件目录中记载的各
10、类原始资料及数量,如缺少或分类错误应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原始地质资料分类按 DA/T 412008 中 4.3 的有关要求执行;b)依据地质档案文件目录核对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表 1)和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表 2)中原始地质资料部分,如不一致或缺少应提出修改补充意见;c)依据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表 2)核对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数量和命名的一致性,并逐一检查每个(电子)文件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等内容;d)对原始地质资料检查验收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后应提出补充修改意见,连同成果地质资料检查意见一并通过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向汇交人发送“地质资料汇交补充、修改通知书”,其样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
11、管理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 号之附件 6;e)汇交人重新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时,检查验收人员应根据上次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再次检查确认电子文件报盘的安全性和可读性,并针对修改、补充问题逐条逐项进行核对,确认是否修改、补充或是否修改、补充完全,同时对所有汇交的原始资料应再次快速(系统)检查确认,防止出现新的问题;f)经验收合格的原始地质资料,应与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上予以确认,并纳入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和是否转送(交)序列等相关信息;g)对验收合格的原始地质资料建议应单独组卷,并对其目录数据库进行著录工作,为入库保管和提供服务利用做必要的准备;h)验收工作流程见附录 B。6.3
12、验收内容6.3.1 基本要求a)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的齐全性、完整性,主要依据报告评审意见书(或审查意见)、报告正文及实物工作完成表对照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中的要求逐一核对每件地质资料,确保应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全部汇交;b)汇交原始地质资料与要件的一致性,主要检查汇交原始地质资料与地质资料汇交汇总表、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地质档案文件目录中的资料类型(别)、文件名、文件题名、数据量及载体形式等数据项的一致性,与项目(或矿权)正文、审批、附表、附件及其他资料的一致性;c)地质编录方式、样式和所用符号等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d)资料数据准确,符合野外工作实际,责任签署齐全,文件之间相同内容互相
13、吻合;e)资料内容清楚可辨别,文字记录、计算数据、图形注记等应规范工整、清洁美观;DB23/T XXXX-20195f)原始地质资料经过验收,并已按 DA/T41 要求立卷归档;g)纸质资料纸张与规格应符合地质工作要求,记录格式统一,封装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6.3.2 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a)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应与原件保持一致,扫描形成的电子文件应保持原大小,不能缩放或压缩存储,电子文件内容应客观清晰、信息标识端正、内容齐全完整;b)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扫描件的内容、样式、色彩、大小、版式等应与纸质原件一致;c)汇交的电子数据应齐全、完整、可用,并附带相关应用软件及说明,商业软件或开发平台
14、应说明软件名称、版本、图库、系统参数及获得渠道等;d)数字采集或源文件为电子数据的,应保持原有格式、名称、关联关系、读取方式等;e)电子扫描件分辨率以信息清晰可读为原则,一般不低于 300dpi,保留适度页边距,页面无视觉偏斜和人为污迹,图像完整不失真,无漏页、倒页和重页,保持原文件排列顺序;f)多媒体文件播放时图像应清晰、声音应清楚,播放流畅;g)电子文件命名、格式、电子文档组织方式和文档结构等按照附录 C 执行;h)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刻录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光盘,容量较大时应选择蓝光光盘或移动硬盘等电磁载体刻录,应保证载体质量和刻录速度,应保证所有电子文件安全无病毒; i)汇交原始地质资
15、料电子文件应保证其可读性、可复制性、数据稳定性等,并有利于长期保管;j)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应按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定密和管理,禁止网络传输和利用非涉密载体复制刻录。6.3.3 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纸质文件a)原始地质资料所用纸张与规格大小应符合有关地质工作规范和归档要求,同类记录表格应采用统一的格式与规格;b)图件类原始地质资料的复制件应采用 100g 以上的纸张,文字类原始地质资料的复制件应采用 70g 以上的纸张;c)成册(本)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封面、扉页、目录页及页码等,扉页应包含题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装订不应使用易锈蚀及易老化的材料,装订固定物不应高于文件厚度;d)装订成
16、册的原始地质资料,其边缘应整齐美观,应采用胶装或其他利于长期保管的装订方式,装订线应距离文字 10mm 以上,不应遮盖文字信息,单册厚度不宜超过 20mm;e)原始地质资料应如实反映地质工作、生产和科研等活动过程,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文件资料之间应相互吻合一致;f)原始地质资料应按规范着墨、书写工整,图件的各种符号、线划和文字应墨色黑润、饱满光洁;g)书写材料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应使用圆珠笔、彩色笔等易退色笔迹的材料书写,不应使用氨熏蓝图纸、普通透明图纸作底图,聚酯薄膜图件应加涂保护膜等;h)图面编排、图例图式、地层颜色等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着色应均匀。6.3.4 验收时限自馆藏机构接收地质资料并签
17、收地质资料汇交报送单之日起,验收日期不超过 10 个工作日,对修改补充后重新汇交的地质资料,验收日期按重新汇交之日起算。DB23/T XXXX-201967 原始地质资料组卷与著录a)对已验收合格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根据馆藏管理要求和内部岗位职责分工由专人将成果地质资料与原始地质资料单独组卷保管; b)馆藏机构应对单独组卷的原始地质资料,按照地质档案管理的要求分别对其著录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案卷级著录表和文件级著录表(见附录 D);c)著录后的原始地质资料案卷,应编制独立的档号且应与成果地质资料档号建立对应关系或保持一致,并预先对其设置专门的文件保存位置或存储空间,将每档著录好的原始地质资料与成果地
18、质资料分区分类管理,将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导入馆藏机构内部数据存储服务器中指定位置或文件夹内,便于对外发布目录信息和提供社会化服务。DB23/T XXXX-20197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A.1 路线地质填图与调查实际材料图、路线地质小结 、各种调查表、照片和录像。A.2 地质剖面测制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实测剖面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剖面地质小结、照片和录像。A.3 遥感解译遥感原始数据、遥感影像图、遥感解译图、遥感异常图、遥感地质解译文字材料、典型影像图册、野外验证材料和相关照片录像资料。A.4 测量(地形测绘)控制网分布图、控制点成果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成果表、矿区地形
19、图、控制点(网)观测记录、测量观测数据与计算表。A.5 钻探工程钻孔柱状图、孔深及弯曲度测量记录、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工作小结、岩矿心音像记录、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表。其中水文地质钻探还应提交:简易水文观测记录、成井记录、抽水试验原始记录、固井与封孔记录。 其中油气地质钻探还应提交:参数井、区域探井、发现井、评价井的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原始数据汇总表。A.6 山地工程槽、井、硐(坑道)探地质编录记录(表、簿)、工程编录中的影像资料、工程素描图、采样平面图。A.7 监测观测点分布图、各类观测点的记录及动态曲线。A.8 物探测量物探测量包含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测井、放射性六种具体工作手段,其
20、汇交细目为总体和每种具体手段的汇交细目之和。物探手段总体汇交细目:标本采集与测定、统计记录、异常踏勘及异常验证原始记录、各工作的质量检查和精度评价记录、原始资料验收文据、野外工作总结。野外工作总结应包含:所有仪器DB23/T XXXX-20198类型及仪器调节、性能试验结果、数据整理项及所用公式、畸变数据(点)处理情况、数据质量检查方式与统计结果、统计时甩点情况、数据单位、数据改算参数等。物探具体工作手段汇交细目如下:A.8.1 重力测量测量控制网平差报告、重力基点网平差报告、重力基点档案、布格重力异常成果(含测点平面坐标、高程、重力值、近中远区地改值及布格异常值)。A.8.2 地面磁法测量基
21、点选择及基点 T0 值测定记录、磁异常成果(含测点平面坐标、高程、总场值及磁异常值等)。A.8.3 航空磁法测量航磁测量成果数据文件(含点测量成果、飞行高度、总场值、航磁异常值等)、说明航磁导航定位、测高、磁补偿、飞行高度等精度或者灵敏度的记录、数据处理报告。其他的航空物探工作参照航空磁法测量的汇交细目。A.8.4 电法测量a)测深类电法(大地电磁测深、地面瞬变电磁法、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测点测量成果表、原始观测数据及对应原始曲线图集、资料(数据)整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与图表。b)直流电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直流充电法)测点测量成果表、原始观
22、测数据、整理后观测结果(含视电阻率计算结果)。A.8.5 地震测量物理点测量成果表、观测系统图、原始观测数据及相关图件、常规处理项目及情况表与特殊处理项目内容表A.8.6 地球物理测井。测井通知书、单孔原始测井数据及原始曲线图。A.8.7 放射性测量放射性本底测量记录、观测数据及统计整理结果(含图表),异常登记和验证相关记录。A.9 化探测量(岩石测量、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和多目标测量)实际材料图、数据汇总表(含点号、线号、图幅号、送样号、检验编号、平面坐标及各元素分析值),样品分析报告及质量评估报告。其他气体测量、地电化学、地气化学测量、活动态测量、浅钻化探、井中取样等参考化
23、探测量汇交范围。A.10 实验测试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结果报告(含数据、照片、图版、计算图表)。A.11 地质综合及数据库建设DB23/T XXXX-20199各类地质要素属性采集表或采集记录、地理底图编绘方案、说明书文字底稿。A.12 其它未包含在上述列表中的工作手段按如下细目汇交野外观测仪器记录数据、野外工作人员记录的数据和图片、野外工作使用的基准参考、相关的数据记录表、数据处理报告,野外验收文据、野外工作总结等。说明:1.汇交细目按照工作手段确定,一个地质工作中涉及多种工作手段,需按照每种工作手段的细目汇交。2.细目中内容如果已经在成果资料里以文、图、表、数据库的形式体现,可不再汇交
24、。3.开展样品采集的地质工作,需汇交样品采集登记表,可按照项目整体汇总汇交。4.采用野外数字化采集方法形成的原始资料应全部汇交。DB23/T XXXX-201910附录 B汇交人准备汇交材料汇交人报送汇交材料馆藏机构清点核对材料数量材料数量合格馆藏机构接收登记、签收报送单及回执馆藏机构资料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载体安全性、资料齐全性、完整性、规范性、件表一致性、可再利用性等)资料验收合格馆藏机构监管平台发放汇交凭证馆藏机构资料著录、组卷馆藏机构资料入库保管及服务利用否是否是成果和实物资料验收合格馆藏机构档案赋号资料转送或转交发送补充修改通知汇交人补充修改汇交文件提出补件要求DB23/T XX
25、XX-201911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接收验收工作流程图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要求C.1 电子文件命名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可由纸质文件扫描形成或通过数字化采集和记录形成的,其文件名由 5 个字符组成(不包括文件名后缀),按其标识作用的不同,分为两个部分:类别位和文件序号位,如图 1 所示。此文件名与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名不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名称重复。图 1 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命名示意图C.1.1 类别位(第 1 位)标识该电子文件的资料类别,按 DA/T 41 中 4.3 要求共分为十个类别(表 1)。表 1 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类别代码表类别名称 类别代码
26、(字母大小均可)成果底稿、底图类 D测绘资料类 C野外地质观察类 G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 T采样测试鉴定类 Y试油、试采、采油类 S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 L航遥影像类 X中间性综合资料类 Z文件名后缀文件序号位类别位DB23/T XXXX-201912技术管理文件类 WC.1.2 文件序号位(第 2-5 位)标识该电子文件在本类别中的顺序。同一类别原始地质资料的文件序号,从“0001”起连续取值。C.2 电子文件格式C.2.1 纸质原始资料扫描形成的电子文件,应直接生成或通过转换生成 pdf 文件格式。C.2.2 文字和表格类电子文件应使用 doc(x)、txt、wps、rtf、xml、xls
27、(x)等格式。C.2.3 图片图像类文件应使用 jpg、jpeg、png、tiff 文件格式。C.2.4 视频影像类文件应使用 mpg、mpeg、mp4 格式。C.2.5 其他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可根据形成时的软件环境和自带格式,在保证资料原始性、齐全性和完整性前提下应转换成通用文件格式,如物探手段中不同工作方法形成的原始数据格式可转成Excel 格式或 txt 文本格。C.2.6 野外数字化采集方法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采用源文件格式汇交的,以及其他文件中存在文本、图形、数据库或软件、多媒体等以源文件形式汇交的,应与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共同编制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使用说明书,说明文件形成的硬件环
28、境和软件环境,并列出图件系统库、比例尺及投影类型等。C.2.7 多媒体文件播放时图像应清晰、声音应清楚,播放应流畅。C.3 电子文档的组织电子文档以每一档作为一个逻辑组织单元,一级目录文件夹以资料名称、档号、电子文件号或唯一标识符作为文件夹名称,一级目录文件夹下的二级目录根据原始资料形成特征、文档建立方便程度,易于查找核对、与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和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原始资料部分)对应性等特点应按以下方式设置:C.3.1 单一电子文件:在(原始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级文件夹下不再设置二级文件夹,所有汇交电子文件均应存放在一级文件夹根目录下,可在一级文件夹下另设一个“其它文件”文件夹,“其它文件夹”可
29、根据组卷需要放置如地质文件档案目录或地质资料汇交明细表(原始资料部分)等管理性文件或表簿等,也可以不设置该文件夹,见图 2。C.3.2 组合电子文件:当一件原始地质资料由若干个电子文件组成时,可在一级文件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该件原始资料的所有电子文件,文件夹命名与电子文件命名相同,如某一探槽素描图由于图幅过大,扫描时将其二分或三分,则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编号建立电子文件,将所有分幅电子文件统一放置于该文件夹下,见图 3。DB23/T XXXX-201913 1、2、3原始资料电子文件C0001.pdfG0001.pdfT0001.pdfY0001.pdfS0001.pdfL
30、0001.pdfX0001.pdfZ0001.pdf图例:文件夹电子文件 文件名.doc管理性文件D0001.pdfW0001.pdf图 2 按资料类别组织的单一电子文件示例T0001原始资料电子文件DB23/T XXXX-2019141、2、3图 3 按资料类别组织的组合电子文件示例L0001DB23/T XXXX-201915附 录 D(规范性附录)表 D.1 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案卷著录表原始资料档号: 共 页 第 页汇交人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码)或矿权证号项目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国有企事业 涉外企业 其他 工作区地理坐标经度: 度 分 秒 度 分 秒纬度: 度 分 秒 度 分 秒地
31、质工作类型 按专业分类原始资料形成单位原本档案保管单位原始资料形成时间 年 月 年 月 原始资料汇交时间 年 月资料类别 D C G T Y S L X Z W原本地质档案汇交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名称 成果资料档号实物资料类别 实物资料档号原始资料密级件数 绝密: 件 机密: 件 秘密: 件原始资料保管期限 永久 长期 短期 著录者备注:可标注汇交凭证号、原始资料存储的电磁介质以及原始资料存在问题等信息。表 D.2 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文件级著录表序号 文件号 文件题名 载体形式 数据量(MB) 数据格式DB23/T XXXX-201916参 考 文 献1 GB/T11822-2000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2 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3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规201611 号)4 DA/T23 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5 DA/T31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6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 自然资发2018179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