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地方标准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芒果小齿螟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背景和意义广西是我国芒果生产大省,自从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广西芒果生产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从 1991 年的 2893.33 hm2 1400 吨分别发展到 2014 年的 5.2 万 hm2 40.584 万吨。2014 年末,全区芒果园面积 78.07 万亩,投产面积 70.14 万亩,总产量 40.84 万吨,产值 9.34 亿元(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提供数据) ,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根据百色市的芒果发展规划,2016 年百色市种植面积将达到 108 万亩,总产量 50 万吨。但是,
2、随着芒果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病虫害的发生也逐年严重,给芒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芒果小齿螟于1981年发现于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品种园,1986年由中科院动物所宋士美鉴定为芒果小齿螟。拉丁学名为 Pseudonoorda minor Munroe,俗名蛀果蛾,属鳞翅目,螟蛾科,齿螟亚科。该虫以幼虫蛀食芒果果实,导致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在我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老熟幼虫在树干的裂缝内化蛹或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老熟幼虫陆续结茧化蛹。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4月中旬至5月为第1次幼虫为害高峰期,6月以后开始出现世代重叠。成虫白天躲在树干上和荫蔽的地方栖息,晚间取食、交尾产
3、卵。卵产于果实表面或果柄附近,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实表面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为害较轻,2龄以后进入果肉,为害加重,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般一个果实有虫12头,多的可达10头。芒果小齿螟在全国芒果植区均有发生,果实受害率可达 60%以上。目前对该虫的防治措施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是该虫的发现者我所的韦祖桂、邓飞洪等,主要是物理方法和药剂防治,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诱虫器或诱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在幼虫期使用内吸性杀虫剂杀死果实内幼虫,因此,芒果园小齿螟发生期的监测技术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目前没有对该虫的监测技术,不能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并开展防治,因此制定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芒果小齿螟
4、,对防治芒果小齿螟,促进我区芒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芒果病虫害的监测技术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广西当地也缺乏地方标准,为了统一我区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减少病虫害造成芒果的损耗,提高广西芒果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产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及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广西地方标准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芒果小齿螟的申请。二、任务来源根据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桂质监函2013744 号“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3 年第二十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名称为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芒2果小齿螟
5、广西地方标准(项目序号:2013-2003),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及南宁市质监局承担制定任务。三、主要编制过程根据芒果产业工作计划,广西芒果团队需要长期到芒果植区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与监测,以摸清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2008 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芒果主要病虫害的监测技术研究。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桂质监函2013744 号“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3 年第二十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后,根据文件通知的要求,我们于 2013 年 11 月成立课题组,制定制标工作计划,并向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报
6、送了标准编写方案及进度安排。2014 年 1 月份起,我们先后赴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田林县、西林县和钦州市灵山县等地进行调研,在我所及百色市右江区和田东县开展了监测工作,并广泛地听取了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研究机构和大学等部门的意见,收集了国内外出版的有关芒果小齿螟的资料,吸收各芒果产区技术人员的监测技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了监测验证试验,于 2016 年 4 月 20 日编写出征求意见稿 。在征求意见稿的编写过程中,无重大分歧。2016 年 5 月初我们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广西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区植保植检总站、广西区标准化协会、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7、护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百色市发展水果生产办公室、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广西农垦国有东方农场、广西农垦国有阳圩农场等 10 个单位的 10 位专家征求意见,收回 8 位专家的修改意见 27 条,其中 15 条采用,1 条部分采用,11 条不采用,专家所提意见无原则性的问题。对于不采用的修改意见,课题组联系了对应专家,进行了不采用的理由探讨,充分征得了专家们的理解和支持。在返回的修改意见中,有专家提出将芒果的“芒”改用“杧” ,并提出了修改的理由。项目组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为此开展了查证,以如下理由不采用专家的意见:在新华字典中, “杧”的解释为“杧果又作“芒果” ,一种树
8、上结的果子,椭圆形,果肉黄色,味美多汁,可食。 ” ;“芒果”的解释为“见杧果” 。经查询,将与芒果有关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分地方标准列于表 1。从表 1 中可以看到,与芒果有关的标准一共有 47 条,其中国家标准 5 条,行业标准 17 条,地方标准 25 条。在 47条标准中,仅有 2004 年发布的 3 条关于农药药效试验的国家标准使用了“杧” ,近年来发布实施的标准均使用“芒” 。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以“芒果”为题名的学术论文(包含学位论文) ,返回 8442 条记录,其中包含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热带作物学报、果树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
9、、广西大学学报等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查询以“杧果”为题名的学术论文(包含3学位论文) ,返回 615 条记录,亦包含有热带作物学报、果树学报、海南大学学报、广西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显然, “芒”与“杧”通用已被学术界认可。近年来,农业行业科技相关的官方文件中,涉及到芒果时,不再使用“杧果” 。表 1 与芒果有关的标准序号 标 准 编 号 标准名称 发布部门 实施日期1 0845/T 328-2006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2006/4/152 DB44/T 966-2011 地理标志产品 覃斗芒果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4/13 DB45/T 1069-2014 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
10、程 第 3 部分:桔小实蝇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9/204 DB45/T 1070-2014 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4 部分:炭疽病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9/205 DB45/T 327-2006 田阳香芒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4/156 DB45/T 512-2008 芒果苷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8/287 DB45/T 513-2008 工业提取用芒果叶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8/288 DB45/T 722-2011 芒果套袋技术规程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3/19 DB45/T 723-2011 芒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广西质
11、量技术监督局 2011/3/110 DB45/T 757-2011 有机芒果 产地环境条件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10/2011 DB45/T 763-2011 有机芒果 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12/112 DB45/T 792-2011 芒果营养袋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12/1013 DB45/T 847.1-2012 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 茶黄蓟马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11/2514 DB45/T 847.2-2012 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2 部分 白粉病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11/2515
12、 DB45/T 903-2013 芒果高产优质生产及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4/1516 DB45 904-2013 地理标志产品 田东香芒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4/1517 DB46/ 62-2006 地理标志产品 昌江芒果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8 DB46/T 173-2009 芒果采收 贮运及包装规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11/3019 DB46/T 176-2009 芒果产期调节技术规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1/3020 DB46/T 177-2009 芒果整形修剪技术规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1/3021 DB4
13、6/T 322-2015 出口芒果蒸热处理操作规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7/122 DB510400/T 007-2015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攀枝花质监局 2015/6/2223 DB510400/T 069-2015 凯特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攀枝花质监局 2015/6/2224 DB510400/T 078-2015 芒果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攀枝花质监局 2015/6/2225 DB53/T 710-2015 地理标志产品 华坪芒果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8/1326 GB/T 15034-2009 芒果 贮藏导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09/10/127 GB/
14、T 17980.97-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97部分:杀菌剂防治杧 果白粉病药效试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04/8/128 GB/T 17980.98-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98部分:杀菌剂防治杧 果炭疽病药效试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04/8/129 GB/T 17980.99-2004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99部分:杀菌剂防治杧 果贮藏期炭疽病药效试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04/8/1430 GB/T 28094-2011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2/6/131 NY/T 13
15、97-2007 腌渍芒果 农业部 2007/9/132 NY/T 1476-2007 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农业部 2008/3/133 NY/T 1694-2009 芒果象甲检疫技术规范 农业部 2009/5/134 NY/T 1808-2009 芒果 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农业部 2010/2/135 NY/T 2257-2012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规范 农业部 2013/3/136 NY/T 2440-2013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芒果 农业部 2014/1/137 NY/T 492-2002 芒果 农业部 2002/2/138 NY/T 5025-20
16、01 无公害食品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部 2001/10/139 NY/T 590-2012 芒果 嫁接苗 农业部 2012/9/140 NY/T 707-2003 芒果汁 农业部 2004/3/141 NY/T 880-2004 芒果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部 2005/2/142 SN/T 1401-2011 芒果象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1/7/143 SN/T 1839-2013 进出境芒果检疫规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4/3/144 SN/T 3410-2012 芒果蛎蚧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3/7/145 SN/T 3729.4-20
17、13 出口食品及饮料中常见水果品种的鉴定方法 第 4 部分 :芒果成分检测 实时荧光 PCR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4/6/146 SN/T 4070-2014 芒果、荔枝中桔小实蝇检疫辐照处理最低剂量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5/5/147 SN/T 4073-2014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015/5/1四、本标准编写原则、依据1、编写原则:本标准的编写原则是:在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重点考虑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及环境因素可能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使监测技术易于操作,监测结果准确。2、依据:本标准按GB/T 1.1-2009 标准化工
18、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监测方法和监测报告等5章。发生程度分级分为 1 级轻发生、2 级中等偏轻发生、3 级中等发生、4 级中等偏重发生和 5 级大发生。分级标准及监测方法来自我所芒果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杧果创新团队栽培岗位在长年工作中积累的数据。五、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经过1、项目申报自1965年建立植保室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就一直从事芒果的生产和病虫害研究工作。2008年2012年,为了更好地预防芒果炭疽病,陈永森、黄国弟等同志开始研究其监测技术,形成了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
19、程系列标准的初稿。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2013年3月向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制定地方标准申请,2013年10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桂5质监函2013744号“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二十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芒果小齿螟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2、资料收集项目组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芒果横线尾夜蛾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论文等资料文献,查询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卫生组织(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北美植物保护组织(NAPPO)等官方组织网站,查
20、询了美国植物病理协会(APS)、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等国际组织网站,查询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中国农业质量标准网、广西标准网等国内官方网站,共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7份,其中涉及芒果小齿螟的论文文献资料6份,其它资料1份。3、试验验证2014年1月份起,我们先后赴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田林县、西林县和钦州市灵山县等地进行调研,在我所及百色市右江区和田东县开展了监测工作,并广泛地听取了生产单位、使用单位、研究机构和大学等部门的意见,吸收各芒果产区技术人员的监测技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展了监测验证试验。4、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前期调
21、研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将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芒果小齿螟初稿发往相关单位、企业和协会,听取了广西农垦国有阳圩农场、田东东芒芒果协会、武鸣县农科所、右江区果蔬菜办、田东县果蔗办、广西大学农学院等部门的意见,收集了相关资料,结合我所芒果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杧果创新团队栽培岗位在长年工作中积累的数据进行了必要的验证,于2016年4月20日编写出征求意见稿。参考文献与资料1、邓飞洪,韦祖桂.杧果小齿螟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1995, (4):12-14,22.2、张金文,张荣标,曾宏才,等.杧果小齿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1):71-74,78.3、邓飞洪,韦祖桂,罗宝康,等.芒果一种新害虫芒果小齿螟J.广西热作科技,1991, (3):45、48.4、朱彬年.芒果褐翅齿螟的生活习性与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1992, (5):227.5、张金文,陈金军,何学友,等.球孢白僵菌防治危害橄榄的芒果小齿螟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9-131.6广西地方标准芒果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芒果小齿螟项目组二 O 一六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