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 苏 省 食 品 安 全 地 方 标 准 食 源 性 致 病 微 生 物 快 速检 测 编 制 说 明 ( 公 开 征 求 意 见 稿 )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列入 2015 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委托书项目编号:JSSPDB-2015-005。(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1、主要承担单位: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2、协助承担单位: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梅、杨军、凌睿、程逸宇、胡文彦、褚航萍、何苏、朱晓军、陈晓蔚4、主要起草人员分工:研 制人 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职务 专业
2、 单 位项 目负责人刘新梅 女 36 高级工程师 所长 食品科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杨军 男 44 研究员级高工 副院长 食品科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凌睿 女 42 研究员级高工 副院长 食品分析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程逸宇 男 32 工程师 植物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胡文彦 男 36 工程师 副所长 生药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褚航萍 女 34 工程师 副所长 生物技术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主要参加人员何苏 女 25 助工 食品科学与 南京市食品药品监2工程 督检验院朱晓军 男 37 高级工程师 主任 食品检验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陈晓蔚 女 60 主任技师 微生物检
3、验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联系人 刘新梅 女 36 高级工程师 所长 食品科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三)简要起草过程 1、收集国内外标准、征询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在标准的起草阶段,起草单位对国际、国内相关标准情况进行了查询和研究;向监管部门、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征询本标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2、收集数据和相关信息,对食源性致病菌荧光 PCR 检测的培养时间、PCR 检测条件等问题进行研究。2016.1-2016.2 召开项目组会议,确定项目研究具体分工和计划;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标准等资料收集;开展实地调研。2016.2-2016.5 实验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运用标准菌株
4、及野生菌株对方法进行验证;按照工作分工起草标准初稿。2016.5-2016.7 取样检验,以食品样品验证方法的合理性;数据汇总,形成初稿。3、召开研讨会讨论标准的修订、起草标准修改初稿(1)2016 年 1 月 26 日,在南京召开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项目启动会议,针对项目研究内容、标准文本格式和内容、进度安排等进行了重点讨论。(2)2014 年 7 月 29 日,在南京召开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地方标准初稿研讨会,形成地方标准初稿。(3)2016 年 9 月 13 日,在南京召开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地方标准专家讨论会,会上专家就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提3出修改意见
5、。4、进行调研并对初稿的指标部分检测验证2016 年 8 月 14 日,邀请方法验证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检测方法的表述、参数的确定等技术细节进行研讨。参会人员就前增菌条件、PCR 引物选择、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由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提供标准菌株、市购样品,对形成的标准初稿进行验证,主要考察内容包括标准方法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性等。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家检验机构按照标准初稿进行数据验证并出具相关报告。5、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标准2016 年 9 月 13 日,召开由监管部门、检验机构、科研院校等多位专家
6、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6、征求意见向检验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发出征求意见稿 50 份,收到 42 份回复,共征求到了 128 条意见。7、完成标准送审稿收集处理征求意见后,完成了标准送审稿,提交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初审。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依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等 6 种致病菌是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多次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GB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对常见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
7、氏菌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等 5 种致病菌的限量有了明确的规定,志贺氏菌在多种食品标准中也都要求不得检出。本标准规定了使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 6 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验方法。主要对 DBS32/004-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进行修订,删去第一法“病原菌自动检测系统检测” ,充实优化第二法“实时荧光 PCR 法”内容。引物和探针序列来源为 SN/T 1870-2007 和 ISO/TS 13136-42012。并从以下 6 个方面对方法进行了优化和验证:(1)使用标准菌株,按本标准进行培养,再将得到的菌液进行梯度稀释,计数并提取 DNA,进行荧光 P
8、CR 检测,确定荧光 PCR 检测法的最低检出限。(2)从江苏省疾控中心等单位获取我省食源性致病菌的常见野生菌株,进行荧光 PCR 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3)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规定了 11 大类食品所需检测致病菌种类和限量的要求。为验证本标准方法是否能对 GB 29921中所列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故选取 11 大类食品(每类食品 3 个不同样品) ,人工添加标准规定的相应致病菌,进行实时荧光 PCR 检测,以确定本标准方法的适用性。(4)对 PCR 检测反应体系进行条件优化,使 6 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 PCR扩增条件一致,可以实现同步检测。(5)对致病
9、菌的培养增菌时间进行优化,比较不同增菌时间的荧光 PCR 检测效果,确定能够准确检测的最短培养时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家检测机构对本标准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三家检测机构验证实验结果高度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对食品中 6 种致病菌进行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与国标方法相比较,实验时间更短,操作也更为简便,适用于食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三、国内外标准比较情况荧光定量 PCR 检测法用于致病菌快速检测,国内标准主要有 SN/T 1870-2007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实时 PCR 法及 DBS32/004-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青奥会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国际标准主要有 ISO/TS 13136-2012食品和动物食品微生物学.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基方法.O157、O111、O26、O103 和 O145 血清组的测定和志贺毒素产生的大肠杆菌(STEC)检测用水平方法 。四、其他需要在网上公开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