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中国第一个穿旗袍的人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发展下来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服装多为上衣下裳形式,而在众多古代服饰中,只有深衣是衣与裳连在一起的。礼记深衣篇 有记载:“ 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 。但事实上深衣制作时还是上下分裁,中有缝连接,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深衣自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都为人所重视,后世的袍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在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深衣,提供了确切的形样。裳的一侧相连,另一侧用曲裾掩盖,这与后世的袍服是十分相近的.深衣在中国政治服饰上也有一定位置。深衣篇有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在古代,深衣虽不是法衣
2、,但圣人服之,先王贵之。士之吉服除朝祭之服外,深衣为次等服饰,而庶人吉服惟深衣。可见,深衣的用途之大,深衣后来演变为袍服。袍服开始代替深衣,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袍,明代直身,这些都是典型宽身袍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而后在民间也蔚然成风。服饰的宽大,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标志。在宋代上衣下裳制与袍服制是并行不悖、旗鼓相当的。但随着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满族的袍服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清朝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易服浪潮,传统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制被压制下去了,于是袍服在这时成为主要服装。由于清朝满族原为游牧民族,因此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激烈运动。
3、清朝中后期,随着“ 康乾盛世“ 的远去,旗人生活安逸腐败,旗袍开始趋向于宽博来隐藏女子曲线美,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这体现出清代统治者病态的审美观。装饰也其繁琐,几乎至登峰造极的境地。领、袖、襟、裾有多重滚边镶绣,有的旗袍可以说是几乎看不出本身面料质地。186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了,随之而来的也有外国的服饰理念。 旗女之袍渐受日本欧美等国服装影响,融入了不少特点,形成了近代“中西合璧“ 的旗袍。旗袍是近代中国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它既适合中国妇女穿着,又吸收了西装的优点,即造就了民国旗袍的魅力。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
4、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称为改良旗袍。从时间上来说是以 30 年代为分界的。辛亥革命后,人们还大多穿着清代服饰,而 1924 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20 年代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追求无疑的体现在当时的服装上。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妆饰新一轮的展示台,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一时期,城市女性中率先兴起一阵“文明新装“ 热,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妇女杂志第九卷第一号载:“民
5、十二年时上海的妇女运动照片中,大部分都还是着上衣下裙,数十人中只有一妇人穿旗袍也较为宽博。上衣多为腰身较小的大衫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形,袖口一般为 7 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摆多为圆弧形,裙为套穿式,初尚黑色长裙,长及足踝,后至小腿以上。”此时的旧式袄裙也层出不穷地变换小花样,如裙面褶裥越来越少,衣领降低,露出颈部。旧的服饰逐渐远去,新的服饰接踵而来。最初旗袍是以无袖马甲的改良形式出现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随着不断的改良,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20 年代初,京派旗袍初露头脚。张爱玲评价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20 年代中叶初,一种新的旗袍流派诞生。上海是当
6、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这一新流派被称为海派,它从此便开始领导旗袍的发展。20 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摆线提高至膝下,喜倒大袖,旗袍呈平直造型,几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线,腰节线较低。而 1926 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1929 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这一时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倒大袖,它一直到 30 年代才慢慢消失。当代旗袍自上世纪 70 年代后,中国十年浩劫的远去使中国服装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一些人眼中 80 年代将又是旗袍一统天下的时期。照理说社会变得宽容,人们爱美的天性不再受那么多束缚,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理应会再次获得生存和发
7、展的空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只少数年纪大的人在穿。不能否认旗袍在改革开放了的国土上已显得有些落伍了。中国人多年的自力更生,与新鲜事物接触勾起了人们躁动的心态,他们憧憬未来,渴慕外面世界。这一时期,连衣裙、喇叭裤、发式、鞋袜从头到脚的模仿西方,人们便开始狂热的追求外来的东西了。他们再无暇重温昔日旗袍的旧梦,更不再会平心静气的去做旗袍的审美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旗袍的流行。80、90 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条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在一些反应 30、40 年代的影视作品中,便出现了当代旗袍的“修正版“ 显而易见,这是人们将 80、90 年代的审美观映射
8、到了以前的岁月中。旗袍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如时装化的旗袍或有旗袍风味的时装,是这一时期设计界的焦点之一,时装表演和参赛的作品中常有旗袍出现。1984 年,上颌时装模特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身着旗袍的佳丽在国外受到热烈欢迎。虽然旗袍并未广泛流行,但它毕竟回来了,并且作为中国的一种象征走向世界,这在传统文化迅速流失的今天显得那么可贵!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旗袍,多经事故却依然保持浓郁的中国风情,其顽强的生命力非其他传统服装可比。毫无疑问,旗袍还会继续流传,或许将来某一时期会再度辉煌。80 年代旗袍的地位确实有回升。在一些正规隆重的场合,如婚礼、宴会、电视节目中,旗袍被作为的首选。旗袍多次参加国
9、际服装展出并屡屡获奖,受到许多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的称赞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设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代表这个民族文化的东西才会称为国际的流行。时装设计师们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便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正因为如此,旗袍独特的审美趣味才打破了国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赞赏。京派辛亥革命后,北京是当时的军政所在地,是明清两代的京都,所以在服饰上也受它的影响又因北方妇女喜用红绿,即形成京派.海派上海市通都大邑,自海禁开放后,外来影响也反映到服饰方面。欧美的服饰以当时的法国巴黎为最,而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传到上海来。所以上海在当时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各地也都以上海的趋向而追踪。一衣一扣,一鞋一袜,都足以影响全国。即使是如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是昂首以瞻.广派:广州地处南端,地理气候等关系,也有其不同于他处的特点,即露、亮、奇。苏派:苏州盛产丝绸等布料,而旗袍的主要面料是丝织品,苏州 妇女喜红装,这些方面优势为苏派旗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