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身份识别标准操作程序(SOP)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是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保将正确的诊疗实施于正确的患者的必要途径,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一、患者身份识别目的1患者身份识别能使医务人员正确识别与确认患者,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活动,保证患者安全。2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1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规范医务人员正确识别患者的工作程序。2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二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3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识,特别是 1CU、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科室,以及意温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4建立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5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6对无法有效沟通者,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患者采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记,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核对。7 鼓励并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亲属陈述
3、患者姓名。8院护理安全小组(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制定改进措施。三、患者身份识别规程1确定识别患者身份时机:患者入院时;患者进行检查前、中、后;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前、中、后;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患者时;手术前、后;患者转科交接时;患者转床时;患者出院时;为新生儿洗澡、更衣、各项检查和治疗前、中、后等。2确定识别患者身份内容:对成人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前,核对姓名、年龄、性別、住院号等内容;新生儿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日期与时间。3 选择识别患者身份方式:在对患者的诊疗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对不同
4、患者人群选择相应的患者识别身份方式。(1)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患者在办理入院时,入院登记处打印入院登记卡,打印腕带,腕带标识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和手机号。患者进入病区后,护士根据患者入院登记卡双人核对腕带信息无误后予佩戴腕带。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2)急诊抢救、留观病人:意识清醒统一佩带打印或手写临时手腕带,标识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ID 号,医务人员须与患者和(或)家属核对腕带信息内容,确认无误后予以佩带。意识不清或智障等且无家属,无法提供准确信息者,姓名栏可使用“无名氏年月日”的方式进行
5、识别,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佩带。(3)新生儿:胎儿娩出后,由助产护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并口头复述一遍,助产护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左拇指印于病历保存。助产士核对产妇的姓名、年龄、住院号ID 号,确认无误后填写新生儿床头卡和两个腕带,分别系在新生儿的手腕和脚踝部,松紧以可伸入新生儿一指为宜,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的包被外。(4)特殊患者人群:对身份不明而又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如昏迷病人、不合作病人、智障、无家属病人)急需输液、抢救,在无法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应先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后给予急诊编号, (如危重 1 号, )先治疗抢救,后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登记
6、。4检査核实患者身份标识:检査患者腕带、床头卡、一览表等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患者身份一致:患者腕带标识不清晰时,予重新更换腕带,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识别操作流程图】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患者身份识别时机1患者入院时;2患者进行检查前、中、后;3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前、中、后4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患者时及手术前、后;5患者转科交接时;6患者转床时;7患者出院时;8为新生儿洗澡、更衣、各项检査和治疗前、中、后等患者身份识别内容成人患者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和疾病诊断等;新生儿身份识别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及住院号、婴儿性别、身长、体重、出生日期在患者的诊疗
7、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1.住院患者:统一佩戴腕带。患者在办理入院时,入院登记处打印入院登记卡,打印腕带,腕带标识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和手机号。患者进入病区后,护士根据患者入院登记卡双人核对腕带信息无误后予佩戴腕带。住院患者床头挂患者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护理级别等,以确认患者的身份。2. 急诊抢救、留观病人:意识清醒统一佩带打印或手写临时手腕带,标识信息:床号、姓名、性别、年龄、ID 号,医务人员须与患者和(或)家属核对腕带信息内容,确认无误后予以佩带。意识不清或智障等且无家属,无法提供准确信息者,姓名栏可使用“无名氏年月日”
8、的方式进行识别,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佩带。3.新生儿:胎儿娩出后,由助产护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并口头复述一遍,助产护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左拇指印于病历保存。助产士核对产妇的姓名、年龄、住院号ID 号,确认无误后填写新生儿床头卡和两个腕带,分别系在新生儿的手腕和脚踝部,松紧以可伸入新生儿一指为宜,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的包被外。4. 特殊患者人群:对身份不明而又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如昏迷病人、不合作病人、智障、无家属病人)急需输液、抢救,在无法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应先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后给予急诊编号, (如危重 1 号, )先治疗抢救,后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登记。核实患者身份标识正确性 1.检查患者腕带、床头卡、一览表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患者身份一致;2.患者腕带标识不清晰时,予重新更换腕带,填写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