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黑河市第三小学 张凤明一、课题研究问题的界定1、本课题涉及的“数学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高段学生。2、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成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内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困生成因也各有不同。只有找到本校数学高段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探索出对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二、课题研究的起因“学困生”问题是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 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
2、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就我校来说,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有经商、打工、生活困难、家庭离异等较为复杂的家庭环境,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有部分家长思想不重视,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高段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显得更为迫切。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探索出对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总之,使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与先前经验建构新知,它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有效构建。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与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只是组合和发挥程
4、度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倡导“因材施教” 的教学观,主张教师应从多方面评价、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来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4、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
5、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础教育界歧视学困生的现象还有存在,忽视学困生教育的教育者也不乏其人,这种学校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杜绝。这样,学困生就不会掉队,可促进全体学生全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学困生优势培育强调促进全体学困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如果我们的设想与结果一致,则可以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将对于整个小学新课程改革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型课程改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的致差原因。2、转化小学数学高段学困生
6、的对策。六、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1、研究的对象 :本校数学高段学困生。2、研究策略(1)、资料和文献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2)、调查法以问卷、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学困生、周围同学、学生家长调查影响学困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学困生进行跟踪研究,制定转化策略并根据转化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1、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困生转化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7、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有区科研所的定期指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八、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13.102013.12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14.12015.1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策略。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15.22015.4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九、课题研究成果本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成果:我们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8、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习的热情,能自觉、主动参与。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谈谈做法和获得的经验。通过观察、询问、调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既有自身因素又有外在因素。1、自身因素大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的动机不明确、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没有树立我要学的思想。对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想放弃学习,自控能力差。学困生在经历几次学习失利后就失去学习信心。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课上听课、课后完
9、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归类、系统总结的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学困生往往他们习惯于机械记忆,忽视意义记忆。知识学习中,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而学困生认为学知识只靠强记。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后面,有混的心理,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知识缺乏自信心。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进度。2、 外在因素学校方面的原因: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学校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促成学困生
10、的罪人。随意延长学习时间,搞疲劳战。根据科学论证,小学生的每天睡眠时间应确保九至十个小时。但绝大多数小学高段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所以课堂上出现了困倦、走神的现象,记忆力也明显下降。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取消了音体美等。除了课堂还是课堂,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试想,学生在学校里无快乐可言,他们还会有多少心思去知难而进呢?另外,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可能面临多次地调换老师,师生之间需要一定磨合期,好不容易相互适应了,又被拆散,学困生就得不到老师及时的管理和帮助,越滑越远。再有,教师的课业负担太重,根本没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帮助与辅导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听之任之
11、,任其发展。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例如:有些学生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甚至离婚,父母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校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工作,子女留守在家,缺少温暖和乐趣,导致其对学习丧失信心。还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和袒护,致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不思上进的坏习惯。有些家长则认为学习并不重要。还有许多家庭生活状况极其困难,不能为子女提供一个安静的学校环境,更谈不上为孩子添置必要的学习资料。再
12、有一些孩子长期在长托班生活,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致使有些学生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十、转化学困生的对策1、学生方面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爱心帮助学困生。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现实意义。可以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交往、工作需要知识,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
13、任感。同时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掌握知识对他们将来就业和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习惯入手教起,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学好知识的根本所在。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大胆发言、书写规范、善于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笔、善于总结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是指:预习,找疑难;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巩固,积极巩固训练所学内容;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科学用脑,合理安
14、排时间。2、学校教师方面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持久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努力做到:精心备课,为学生设计各种有趣的学习任务;把游戏、简笔画、实践活动带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使用直观教具,多利用真实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把学困生均匀地分到各个学习小组中,给他们每人配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分心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提醒,偷懒时可以得到及时的监督,成功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分享。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如果学困生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学习看作是一种
15、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学困生而贬低、排斥他们。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对学困生要加强个别帮助与辅导。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流,给他们关爱。借助教师的日常提问、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个人访问、诊断性测验等方法,查明学困生的困难所在,进行有目的帮助。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教师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总结成绩,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
16、们,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继而信心倍增。3、家庭方面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老师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打电话、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心协力,完成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十一、课题研究后的思考虽然研究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研究的对策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从个人的角度去研究比较肤浅。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外部因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我校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学校、教师孤军奋战,要社会、学校、家庭、老师、家长共同努力。这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只有信心百倍,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