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91568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实验总结及化学方程式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三化学实验总结一、实验装置的选定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1、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2、收集装置的确定 二、化学实验汇总3氢气的制取:1) 反应原理: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3) 检 验 :4) 验 纯 :气体性质 收集方法 装置 注意事项 举 例瓶口盖玻璃片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5)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 现象:()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4制取氧气: 1)制取原理: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b实验装置c. 实验步骤: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离:移离导气管。熄:熄灭酒精灯d. 检验:验满:(用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

3、空气法收集)e、实验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3)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 b.实验装置c.验满:d.注意事项:*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

4、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4)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A 反应原理:b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C 验满:5、二氧化碳制取:1) 反应原理2) 仪器装置(如下图所示)3) 实验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从锥形瓶口装大理石,塞紧塞子。“加”: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收”:收集气体。“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5、证明已收集满。4) 收集方法5)检验方法:6) 注意事项装置注意事项:发生装置的导管露出塞子即可,不能伸入过长;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操作注意事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实验室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二氧化碳?答:能。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的气体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产生气体;(2)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3)反应不需加热。实验室制取 CO2 常用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生成的CO2 气体虽能溶于水,却难溶于稀盐酸。所以,能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 CO2。5、粗盐提纯:1)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6、:玻璃棒作用:三、化学方程式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序号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3O2=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O2=点燃=2H 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2P 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SO 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点燃=CO 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O2

7、=点燃=2CO 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CO 2+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3O2=点燃=2CO 2+3H2O二 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通电 =2H2+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2KCl+3O216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H2O+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 2三 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加热=Cu+H 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 C+2CuO=高温=2Cu+

8、CO 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2Fe2O3=高温=4Fe+3CO 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Fe3O4=高温=3Fe+2CO 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加热=Cu+CO 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3=高温=2Fe+3CO 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Fe3O4=高温=3Fe+4CO 2四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 Zn+H2SO4=ZnSO4+H227 铁和稀硫酸 Fe+H2SO4=FeSO4+H228 镁和稀硫酸 Mg+H2SO4=MgSO4+H229 铝和稀硫酸

9、2Al+3H2SO4=Al2(SO4)3+3H230 锌和稀盐酸 Zn+2HCl=ZnCl2+H231 铁和稀盐酸 Fe+2HCl=FeCl2+H232 镁和稀盐酸 Mg+2HCl=MgCl2+H233 铝和稀盐酸 2Al+6HCl=2AlCl3+3H2(2)金属单质+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36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NO3)2=Cu(NO3)2+Ag(3)碱性氧化物+酸-盐+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

10、4)3+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H2SO4=MgSO4+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2HCl=CaCl2+H2O(4)酸性氧化物+碱-盐+ 水43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CO2=Na2CO3+H2O44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SO2=Na2SO3+H2O45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SO3=Na2SO4+H2O46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CO2=CaCO3+H2O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

11、硫 Ca(OH)2+SO2=CaSO3+H2O(5)酸+碱- 盐+ 水48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NaOH=NaCl+H2O50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Cu(OH)2=CuCl2+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Ca(OH)2=CaCl2+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Fe(OH)3=FeCl3+3H2O53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AlCl3+3H2O54 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55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2KOH=K2SO4+2H2O56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Cu

12、(OH)2=CuSO4+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2Fe(OH)3=Fe2(SO4)3+6H2O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NaOH=NaNO3+H2O(6)酸/碱/盐+盐-另一种酸/ 碱/盐+另一种盐5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6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61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2HCl=MgCl2+H2O+CO26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AgNO3=AgCl+HNO36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64

13、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65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CuSO4=Cu(OH)2+Na2SO466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FeCl3=Fe(OH)3+3NaCl67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MgCl2=Mg(OH)2+2NaCl68 氢氧化钾与氯化铜 2KOH+CuCl2=Cu(OH)2+2K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70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AgNO3=AgCl+NaNO371 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BaCl2=BaSO4+2NaCl五 其它反应72 二

14、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H2O=H2CO373 生石灰溶于水 CaO+H2O=Ca(OH)274 氧化钠溶于水 Na2O+H2O=2NaOH75 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H2O=H2SO4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实验知识汇总气体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药品 *加热高锰酸钾(固+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催化(固+液)锌粒和稀硫酸(固体+液体)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固体+液体)反应原理 2H2O2 = 2H2O + O2 4KMn4nK3MCl2l 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CaCO3+2HCl=CaCl2+

15、H2O+CO2实验装置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 燃 。 纯 净 的 氢 气 能 够 安 静 地 燃 烧 , 发 出 淡蓝 色 火 焰 ; 而 不 纯 的 氢 气 在 燃 烧 时 会 发 出 尖锐 的 爆 鸣 声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 ,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

16、碳已经收集满了。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 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实验步骤 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

17、口出现一段水柱。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离:移离导气管。熄:熄灭酒精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从锥形瓶口装大理石,塞紧塞子。加: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收:收集气体。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注意事项 * 停 止 反 应 时 , 应 先 把 导 管 从 水 槽 中 移 出 , 再熄 灭 酒 精 灯 , 防 止 水 槽 中 的 水 被 倒 吸 入 热 的试 管 中 , 使 试 管

18、 炸 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再收集。*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在 点 燃 氢 气 前 , 一 定 要 检 验 氢 气 的 纯 度 。* 可燃性气体的验

19、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 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 ,以免发生爆炸。* 不 用 稀 硫 酸 代 替 稀 盐 酸 的 原 因 : 稀 硫 酸 与 大 理石 反 应 生 成 微 溶 于 水 的 硫 酸 钙 , 阻 碍 反 应 的 继续 进 行 。*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