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一、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1 学科归属不同(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和定位更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姓“马”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30 年的回顾与展望)(2)因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主词来看,应该归之于教育类的学科,但是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种学科归属本身就比较特殊,与一般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 (余玉花 王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属性)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归属于教育门类?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
2、释清。其一,我国教育类的学科中相关德育学科研究对象比较狭窄,表现为:一是德育学主要是关于中小学德育研究,而大量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不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留下一个巨大的德育研究空白,这使最早面向大学生而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了可能性。二是中小学德育研究重点在于德育形式的研究。相对来说,未成年人的思想较为简单,教育的内容也相对简单,德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形式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他们思想的复杂性、多变性提出了对他们教育专门研究的必要性,这种教育研究不仅仅在形式,更重要的在于教育内容。正是教育类德育学科本身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
3、科难以纳入教育的门类。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纳入教育门类,还在于前面述及的该学科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脱胎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政治工作逐渐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其政治性的烙印无法也不能抹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也是教育问题,但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政治性特点,而非一般的教育研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归属教育类的原因之一。2 两者狭义概念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
4、方通过讲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从而激发人的创新行为的教育活动。 (赵志毅德育原理与方法 39 页)3两者的教育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内德育要依据既定的德育规格和具体的培养目标, 必须遵循教育学的原则, 依照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出发,对学生实施基础的、规范的、稳定的、系统的教育。 德育的内容尽管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但它总体上要保持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稳定性, 不会因社会发生重大形势变化而作出重大调整。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教育、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情婚姻家庭道德教
5、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依据党和国家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依据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存在的思想问题而开展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也有其稳定的内容, 但更多的内容是不固定的。 由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矛盾表现,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作出及时的调整。重大会议的召开、 重大决策的作出、 重要法规的出台、重大事件的发生、重大形势的变化、重要矛盾的凸显等,都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 两者价值的侧重点及其他基本特征的不同(1).在
6、术语使用上,德育具有公开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德育这一术语的使用非常普遍,政党、政府、教育界和学术界针对学校教育都广泛使用这一术语。世界各级各类学校都面向学生开展德育,关于德育的研究以及国际国内的交流非常普遍。(2).在教育的出发点上, 思想政治教育重国家本位 ,德育重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其诞生之初,就是为引导无产阶级改变不平等的地位、开展武装斗争和夺取国家政权服务的,在无产阶级政党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她又服务于巩固国家政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注重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了教育的许多
7、途径和方法,但思想政治教育更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伴随时代发展,为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这一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德育也有重国家本位的一面,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来设置各级各类的教育目标,规定相关的教育内容。同时德育也重视从个人成长的需要,包括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交往的等出发, 循着受教育者的成长轨迹来实施德育行为。并由此形成了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不同的教育模式。(3).在教育对象的适用范围上,二者的适用范围具有交叉性。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早是在军队中,伴随着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单位和部门中 ,教育
8、对象存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无论身份、职业、民族、年龄 ,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极为广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高等教育中,强调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接班人服务。传统中 ,德育的提出和使用基本限定在教育领域,因此德育对象具有特定性 ,主要针对的是处于受教育年龄阶段的可塑性较强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二、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联系1 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根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
9、育和德育最现实、最具体的理论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途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另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研究范围的扩大,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才学等相关理论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提供了有益的养分2 广义的概念的相似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含拓展,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五个方面。广义的德育认为,德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活动,从而使德育的外延由先前的道德教育拓展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3 两者的教育目的相似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对人们施加意识形
10、态的影响的教育活动。德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和影响,以提高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可见,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都以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根本目的,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在于人,并依据人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展工作。两者都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意识对社会成员的渗透。4 两者的教育途径类似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途径上有很多相似性, 尤其在高等学校,既存在德育,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两者常常采用基本相同的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教育。 这是教育的主要渠
11、道,如在高等学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两课”教育。 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都强调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日常教育。 通过日常工作开展教育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通过辅导员、 班主任和各个学科老师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教育。 在社会其他行业则通过党政管理干部结合工作重点开展教育;三是组织教育。 通过党团组织以及其他团体进行教育,这是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是舆论引导教育。 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教育是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宽广的途径。 现代社会媒体的舆论引导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通信等都是开展德育与思想政
12、治教育的现代途径; 五是管理服务教育。 在学校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条重要的育人渠道。 教书育人作为主渠道,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 在学校以外的其它行业也存在着管理教育和服务教育的问题; 六是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教育。 “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 ”三、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进行比较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界定和科学使用两个概念2.有利于明确研究对象加强学科建设3.有利于提高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四、 参考文献1.杨国欣.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1)2 胡斌武.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与分野.上海教育科.2005(07)3 钟志凌.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同异性.探索.2007(01)4 杜刚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之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5. 祖嘉和.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适度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6 冯 刚 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 30 年的回顾与展望7 余玉花 王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