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婴儿心理学(下).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390157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心理学(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婴儿心理学(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婴儿心理学(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婴儿心理学(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婴儿心理学(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婴 儿 心 理 学(下),第二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高尔曼()认为人生成就智商()至多占,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其中情绪能力起着主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在对情商()进行了年研究之后,于年对的内涵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修订后的概念包涵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能力、思维过程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与分析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情商理论:,第三节 婴儿情绪情感心理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含义: 情绪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婴儿对玩具、食物等产生的情绪情感,成人对他

2、人、钱财等产生的情绪情感),(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 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独有的。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带有环境性;情感既有环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从表现角度看,情绪带有冲动性,情感有意识性,始终在意识的控制之下。,(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对情绪有巨大反作用。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三)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肯定的体验 满足 主体的

3、需要 客体 不能满足 否定的体验,二、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重要工具 (二)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力量 (三)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活动 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 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婴儿的情感的培养。,三、婴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 1、婴儿一出生即有情绪。(如哭、安静、四肢舞动等,是婴儿最原始的情绪反应) 2、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已经分化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 3、初生情

4、绪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2)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二)婴儿情绪的发展,(通过把握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表情,了解婴儿的内心世界) 1、笑的发展 (1)第一阶段 自发性的笑(0-5周) (2)第二阶段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 (3)第三阶段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月以后),2、哭的发展 (1)饥饿的哭(初生时开始) (2)发怒的哭(初生时开始) (3)疼痛的哭(初生时开始) (4)恐惧或惊吓的哭(初生时开始) (5)不称心的哭(初生时开始) (6)招引别人的哭(初生后第三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婴儿一周岁以内常哭,是正常的事,也有生存、

5、发展上的意义;1-2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哭,大人则要特别注意分清原因,区别对待: 一是孩子是否在以此要挟自己,把哭做为一种手段; 二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婴儿有时突然发生莫名其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兆); 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3、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一种先天情绪,是婴儿出生后对外界物体和社会性刺激的倾向性反应,是婴儿好奇心、求知欲的内在来源,组织和指引着婴儿的看、听、动作、运动和探究等。 兴趣的早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月)兴趣由视觉、听觉、运动刺激所吸引 (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月)适宜的声、光刺激的重复出现能引起兴趣 (3)新异性探索阶段

6、(9月以后)连续多次出现的物体引起习惯化反应,婴儿不再注意它,当新异刺激物体出现时,重又引起婴儿的注意,并主动做出重复性动作去认识新异物体;到了2、3岁左右,婴儿的新异性兴趣激发模仿行为。,4、恐惧的发展 长期、多次的恐惧只能消极促成儿童形成胆小、怯懦、退缩的个性。 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初生就有)(大声、高处降落、身体位置突变、疼痛等引起)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与曾经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相联系),(3)怕生(6-8月左右)(对陌生人、陌生或怪样的物体、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发生警觉、害怕、恐惧等) (4)预测性恐惧(1.5岁2岁左右)(

7、对黑暗、动物等产生害怕,这些害怕、恐惧情绪的发生常常和家长实施的简单、不良教育影响有关),第四节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一、社会性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性 1、社会性是指个体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2、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社会性的发展是从婴儿期开始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二)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的发展 2、道德行为的发展 3、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婴儿社会性发展,(一)婴儿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1、母婴依恋和分离焦虑 (1)母婴依恋的发展 母婴依恋指婴儿与母亲间的感情联结,是最早建立的婴儿的人际关系。(母婴依恋是天生的

8、吗?),第一阶段:对人无差别的反应。(0-3月)(对人的反应不加区分,无差别) 第二阶段:对人有选择的反应。(3-6月)(对人的反应有差别、有选择,对母亲更偏爱),第三阶段:积极寻求与亲人的接近。(6月-2岁以上)(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母亲在一起特别高兴,这种情感别人不能代替;同时对陌生人开始怯生) 第四阶段:目标调节的伙伴阶段。(2岁后)(婴儿逐渐认识到母亲也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婴儿能接受母亲做其他的事或暂时离开),(2)分离焦虑的发展 第一阶段(2-6月):分离焦虑会因为与任何一个人的愉快交往结束引发,也能还很快因另一个人的愉快交往开始而平静。 第二阶段(6个月以

9、后)母婴依恋建立,母婴分离会带来婴儿非常不安、非常悲伤,别人很难替代母亲,拒绝母婴分离。,*不宜过早让儿童体验分离焦虑,原因: 3岁前儿童正处在依恋的高峰时期 3岁前儿童对亲人的客体永恒概念并不稳固 3岁前儿童自我运动能力差,没有办法通过自身能力获得安全感。,2、父婴交往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1)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自由选择游戏时,三分之二的婴儿选择父亲为第一游戏伙伴) (2)父亲是婴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婴儿与父亲更多地做的是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并且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依靠) (3)父亲是婴儿积极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婴儿与父亲的交往中,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学习,更容易形成

10、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合作、勇敢、开朗等良好的个性品质),(4)父亲是婴儿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父亲,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会受到削弱) (5)父亲而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与父亲的交往更有利于扩大婴儿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发展创造能力和对手操作能力等),3、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婴儿发展社会交往技能,获得交往策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婴儿情绪情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同伴交往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10月以前),交往是单方面的,一方的社交行为不能引发另一方的反应。 第二阶段:简单的相互作用(10月1.5岁)婴儿发出的社交行为总能得到同伴的回应

11、,包括身体接触、大笑或微笑、发声或说话,给或拿玩具等。 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1.5岁-3岁)出现了婴儿间合作的游戏、互补或互惠的行为,更喜欢与熟悉的同伴玩多于与母亲玩。,(二)婴儿的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含义 (1)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客体的自我)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3)自我意识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性其它方面的发展。,2、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认识的发展(哈特1983) 第一阶段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9-12月) 9月开始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主观感觉的关

12、系;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动作产生的结果的关系;并且能区分自己与他人动作的区别。,第二阶段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2-15月) 12月开始渐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阿姆斯特丹镜像),15个月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和别人身体的器官。(刘易斯认为15个月是儿童客体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第三阶段 对“我”字认识(15-24月) 具有用语言标示自己的能力,如从了解自己名字到使用代名词“我”“你” 第四阶段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24月后) 儿童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迪克巡(1975)-1岁前儿童自我发展 妈妈阶段:发生在儿童4个月,表现对妈妈而不是对自己的镜象感兴趣,

13、对妈妈镜象微笑、观看、哑哑语。 同伴阶段:发生在4-6月,对自己的镜象的动作和与游戏同伴的动作相似,把自己镜象当作与自己打交道的同伴。 伴随行为阶段:7-12月,随着自己发生的动作镜象而作出相同的动作。 主体我阶段:1岁左右,把自己镜象的重复动作与其他孩子区别开来,对自己的镜象感兴趣。,(2)自我评价的发展 2-3岁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特点如下: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评价要客观、公正) 常常带有主观情绪(过高评价自己和老师) 局部评价、外部行为评价、无论据评价较多。,3、自我调节发展 从不能调控自己行为、情绪,受外界刺激和情景特点的制约。 发展到能按照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情绪。 再

14、发展到能够自觉按自己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情绪。爱说“我自己”(喜欢自己做事,自己行动)爱说“不,我就不,我偏不”(开始表示自己的主张),第五节 婴儿气质和能力的发展,一、气质,(一)气质的含义 1、气质是关于心理、行为在速度、强度、灵活度方面的动力倾向。 2、气质是具有生物遗传性的个体特征(主要与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3、气质主要由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决定,本身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气质的可塑性差,比较难以改变。,(二)气质的类型和特点,典型气质的特点: 多血质:活泼、灵活、外向 粘液质:安静、迟缓、有耐性 胆汁质: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 抑郁质:敏感、内省、退缩,*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

15、理论,(三)婴儿气质的表现,托马斯-切斯观点: 托马斯-切斯(1986)将婴儿情绪行为分离出9个相对稳定的纬度(活动水平、生理节律、注意分散度、趋避性、适应性、注意广度与持久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心境),根据以上纬度的组合,归纳出3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 (1)容易抚育型:醒来很愉快,不哭吵,生物机能很有规律,看到生人常微笑,吃到第一次新的食物没有什么困难。(约40%) (2)抚育困难性:一醒来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哭吵,生物机能没有规律,成人无从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大小便,一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很难适应新环境。(约10%),(3)发动缓慢型:比较温和,既有好的反应也有坏的反应。不喜欢新的环

16、境,如第一次洗澡、第一次吃到新的食物或第一次见到陌生人,便不高兴、拒绝或哭闹,但是假如再次遇到这些新事物,就会适应。(约15%) 其余还有一些婴儿不能明确归入上面任何一类中,兼有几中类型的某些特点。 顺应儿童的气质特点,正确实施教养。,二、 能力,(一)什么是能力 1、能力是保证人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二)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从事各种活动都普遍需要具备的能力。(如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2、特殊能力: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需要具备的能力。(如辨色能力、旋律感等),*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流体智能: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

17、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如机械记忆、分类、图形关系等。 晶体智能:通过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能,如词汇、言语理解、普通常识等以回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这两种智力的发展模式不一样,流体智能在青春期后开始缓慢下来,较早表现出衰退;而晶体智力发展较迟,在青春期仍在上升,并保持水平直至老年。,*加德纳多元智能观点,(一)什么是智能? 1、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二)加德纳八大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演算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电脑

18、程序设计师)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雕塑家、画家、建筑师、航海家、飞行员) 身体运动智能:巧妙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 自然观察者智能:善于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和人造系统的能力。(农夫、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庭院设计师),音乐智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作曲家、指挥、音乐评论家、调音师、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 语言智能: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作家、记者、播音员、演说家) 人际关系智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政治家)

19、 自我认识智能: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的人生。(哲学家、心理学家),(三)婴儿能力的发展,1、婴儿期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2、婴儿其儿童能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能力显现的先后,能力发展的速度好水平等都有个别差异) 3、婴儿能力发展可能出现异常特殊能力或一般能力都可能出现“超常”或“低常”,第六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一、语言活动的过程,1、语言的表达过程:把头脑中的思想情感等用发音器官或手部动作表达出来。如说、写、(聋哑人)比画 2、语言的感知理解过程:听到语音或看到字型时在头脑中把它的意义理解思索出来。如听课、看书等。,二、语言的类型,口头语言听说书面语言写读

20、,三、婴儿语言的发展阶段,(一)前语言期阶段(0-12月) 1、听 第一阶段-具体刺激到直接反应(无法理解语言)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到直接反应6-13月 (表现为能理解成人的一些字词和句子6-10月、能按照成人的吩咐去做相应的事情10-13月),2、说 第一阶段-简单发音阶段(反射性发音)0-3月。 1个月以内的儿童未分化的哭声 (谢尔曼实验:刺针、捆绑、饥饿、上下抛哭声无分别); 1个月的婴儿偶尔吐露ei,ou 等非哭叫声音;2个月发出m-ma;3个月出现更多的元音a,e,ou及辅音m,h等。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呀呀语)4-8月。 发出b,p,d,n,g,k等辅音和a-ba-ba-ba

21、,da-da-da,na-na-na,ma-ma-ma,pa-pa-pa等连续音节。 第三阶段-学话的萌芽阶段9-12月。模仿发音; 发生更多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同一音节的音调经常变换;随场合变化音调。,(二)语言发展阶段(12月-36月),1、听: 第三阶段-具体刺激到词的反应(13月-18月)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到词的反应(18月后对话) 2、说: 单词句(1岁):球球、糖糖 电报句(1.5岁):妈妈班班、娃娃排排 简单句(2.5岁): 主谓句(他觉觉了)、主谓宾句(妹妹读书)、简单修饰的主谓宾结构(两个娃娃玩积木、我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复杂句(3岁):几个结构相互连接或相互包容的

22、句子。 几个动词性结构连用的连用句:”小红吃完饭就看电视” 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老师教我们做游戏” 主语和宾语中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就好了“,复合句4岁: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 联合复句:爸爸排排坐,红红饭饭;吃完饭后,找小华玩了一会,就看电视。 主从复句:因为所以;还;如果就. 发音与理解的概略年龄常摸(略),*言语发展的环境,1、儿语 研究者指出:如果让婴儿长时间处于仅仅接触儿语环境中将是不利的。因为儿语过于简单化的结构会影响婴儿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主体结构。然而在这一点上人们发现,应用儿语的较多为母亲。父亲在护理婴儿中

23、担当辅助的角色;但是婴儿言语获得方面,父亲则不能只是起辅助的作用,而是要在促进婴儿语言发展上起积极作用,促使婴儿向规范化语言迈进。原因是:A父亲更敏感于婴儿语言在数量及质量上的状况,母亲经常以婴儿的发音能力去反应他们,B母亲发出词语的平均长度与婴儿相接近父亲则不然。C父亲使用的词汇比母亲更多样化,并减短语词的长度,对婴儿设置更多的语言要求,从而推动语言向更高的操作水平上去发展。,2、轮流的交流 母婴之间的言语交流正是刺激婴儿神经系统的语言加工能力所必须的。早期的婴儿言语交流是婴儿语言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组织者。 3、姿态的作用婴儿从成人的姿势指引和语言标定的结合中经常与成人处于同一情景中,他们

24、经常在同一事情上互相参照,如指向同一物品、做出同样动作。语言指引会增加婴儿对物体性质的理解。,第七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人们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除了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和想象外,最终还必须要借助直接的行动。而人的每一次行动都是由从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个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的。 婴幼儿时期是人的许多基本动作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期,从出生起就对婴儿进行科学、系统的动作训练,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动作发展潜能,更有利于促进婴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婴儿动作发展的含义及其类型,(一)婴儿动作和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三岁期间,儿童的各种基本动作

25、有规律地产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婴儿动作的类型 1、躯干和四肢的大肌肉粗大动作: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蹲、跑、跳、攀登、平衡等。 2、双手的小肌肉精细动作:抓握、双手配合、手眼协调、对捏、搭积木、握笔、翻书、穿扣、折纸、绘画等,二、婴儿动作动作发展阶段,(一)把握物体的动作 第一阶段:0-3月不随意的抚摸动作、口腔探索动作 第二阶段:6月开始主动的抓握动作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拇指与食指对立手眼协调的抓握 第三阶段:1-2岁工具性动作和试误动作 第四阶段:2-3岁装扮动作 手动作的发展有助于让儿童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使知觉更具概括性。,(二)躯干部动作发展,0-1月 抬头 1-3月

26、 翻身 4-6月 坐 8-9月 爬 9-11月 站 1岁 走 2-3岁 跑、跳、攀登、钻、跨 位移动作发展使儿童扩大了感知的范围,发展儿童独立性。,(二)适合婴儿动作训练的一些游戏,0-6月以下: 劲部训练(俯卧);翻身训练;手臂、脚蹬训练(悬挂在头部上方手能碰着的玩具;脚能踢蹬发响的玩具;敲打玩具) 6-12月 爬行训练(滑板车);坐、站训练(学步车);小肌肉动作训练(可拍打、滚动的凸凹球类、简单配容器物体、套叠玩具),12-24月 走步、跑步训练(追逐玩);跳训练(跳起取玩具);踢训练(发响、滚动的玩具);扔接训练;拉推训练;(配备:蹬地车、大积木、滑梯、阶梯、攀登架) 手掌、手指训练(握力:揉面粉团、手指画、搓纸团;拇指与它指:拾皮球、拿杯子;拇指与食指:捏笔涂鸦、拾细小东西、穿珠子、撕纸) 分辨力游戏:镶嵌玩具、搭塔、玩具配套 24-36月 角色想象游戏:开车、打电话、做饭、小医生,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