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86042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其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当然,这种人生适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所以散文附着上了个人的浓厚色彩。从色彩上看,不同心境下的散文,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或为明丽,或为灰暗,也许就是先生的不同的人生际遇。本文主要是从修辞多样,用词灵活;景语为情语;朴素又创新;口语化程度高;深刻的阅历烙印;鲜明的个性特征等六个方面来论述他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关键词】:多样

2、朴素 口语化 个性特征有人说,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节奏平缓刻板,抒情浅显啰嗦,技巧浅显平易,基调阴柔,缺少丈夫气慨”;有人说,先生的文章“交代 过于平白直露,行文平起平落,欠缺吞吐开阔之气” ,更有甚者云“ (先生)抱其佛脚而大嚼其中三味,秉其衣钵而自以为得其嫡传”。而本人却认为先生的语言平实自然,清新质朴,富有柔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修辞多样,用词灵活(一)叠字叠句,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先生是巧用叠词的高手。在先生的笔下,一个个看让人毫不起眼的词语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恰似一条水晶项链中嵌着一颗珠光宝气的蓝宝石,显得那般的光彩夺目,那般的非同凡响,那般的高雅尊贵。而将词用得最传神

3、的当数荷塘月色了。“蓊蓊郁郁” 的树,写出了 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以“田田 ”形容荷叶的密度,以 “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相信读过朱自清先生的作品的人都深有体会。“阴森森” 的小径, “淡淡”的月色,以寂静的氛 围,衬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真是所谓“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啊!“悄悄 ”出门,“轻轻”进门,反映了作者不影响家人而放轻动作以及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让一字

4、一句都令人回味。“薄薄” 的青 雾浮起在荷塘里, “薄薄”二字,写出了 雾的轻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散文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草“偷偷地”“钻出来” ,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坐着” 、“躺着”、“ 打滚”、“踢球” 、“赛 跑 ”、“捉迷藏”,一 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 “两个”、“几脚”、“几趟 ”、“几回”这 些不定量的数量词 ,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轻

5、悄悄” 写出了春草的柔和,“软绵绵 ”写出了春草的柔嫩孩子 们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劲儿表现出来。叠词的运用。表现春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孩子们为春光增添无限生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从以上例子可看出,叠词的使用能令文句的准确性大大增强,勾勒事物不遗余力,并能丰富语句的内涵,使文章生色添彩。而在春中,先生用“悄悄” 、“软绵绵、表 现出早春 时节春风的和畅之美;“ 软绵绵”给人轻柔温暖的质感;读起来悦耳动听,韵味无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读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令人拍案叫绝。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中富有特色的叠词使用,使他那精雕细琢的作品更添光彩,使他的作品的文学艺术形象更上

6、一层楼。叠词不但把静态的景物写实了,而且把动态的实物写神了,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再三品味,词简意深。试问一下,没有朱自清先生妙笔生花的神来之笔,又怎能把一组组叠词运用得此般巧妙,此般恰如其分呢?(二)比喻:它是人们说话和写作时使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先生在山野掇拾中说:观察的仔细,目的在于要从对象身上辨别出“新异的滋味 ”,从而取得“独得的秘密”;又说文章应“ 于人 们 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平常身历之境,也有惊异之感”。因此,先生的比 喻,大都是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出神入化的。他很少用别人的比喻,而是在仔细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选择别开生面的角度,巧妙地抓住

7、客观事物的相似点,给以新颖的设喻。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 ,看似平淡无奇,可在先生的笔下,却可体味到一种不同寻常的修辞韵趣。当我读到此句时,自己心中那种长期对荷叶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痛苦豁然冰释。先生把“出水很高的荷叶” 比作姑娘在跳舞时张开的鲜艳的舞裙,不仅突出地形容了荷叶又圆又大,而且显现了荷叶舒展着,摆动着的姿态,仿佛凌风飘举,翩翩欲舞一般。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荷叶罗裙一色裁” 的画面,相信其他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另外,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

8、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二、景语为情语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 样子” ,太阳的脸也 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风“ 像母亲的手抚 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

9、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化景语为情语很高的艺术境界。应该说好的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抒情散文尤其如此。所谓“诗” ,在散文中当指真 挚浓郁的情感及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所谓“画” ,在散文中即指作家精心结构、精心设色、精心描绘出来的生动景观。“诗” 与“画 ”的和 谐统 一,集中表 现在缘情作文, “文中有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无论写景叙事议论,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否则技巧再高明,语言再漂亮,也不过是蜡制美人。先生是个感情丰富且细腻的人,其笔下的事物同样也充满感情。在长期的追求中

10、,先生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情景交融,真实而得体。在绿一文中,先生在极尽描绘了梅雨潭“醉人的绿” 之时,喜爱之情不可抑制,奔腾汹涌着倾泻于笔端,此时最能体现其感情的人称是第二人称“你” ,一连用十多个 “你”,便把他对绿的深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起到了升华感情的作用。他用语言的丹青点染的风景化比喻丰美,想超拔取胜,将自己内心细腻而真挚的感情合盘托出,如水晶般纯洁通透,似骄阳般温暖人心,像清泉般沁人心田。三、朴素又创新“真挚 朴实” 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朱自清为人正直、淳

11、朴,他的文章也散发出率真的气息。朱自清有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比如,背影里的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在为“我 ”买 桔子回来 过铁 道的时候,“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普通的老人的背影,看似平常,但在平常中孕育了深厚的父子情深,多少年了,无人超越,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做儿女的人。类似的篇章还有很多,它们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有人说:“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12、”这是先生散文的一大重要特点。正如李广田所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1” 。这在荷塘月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早春晨曦,如夏日凉风,如晚秋山泉,如寒冬骄阳,给人以无限清新自然的感觉。先生喜欢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 活像 ,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四、口语化程度高与一般的作家不同

13、,先生是个对汉语颇有研究的作家,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是他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记述口语体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他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说:“用口 语为的是求真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 真,一面是如 实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这真 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又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效果,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于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基于对“ 求真化俗” 审美目标 的追求,先生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 的艺术语 言,

14、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2”,虽说仍系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一般作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他高出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 ,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个基础上,他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他在好多散文中也采用外来句法,如某些复句,也选用古典词语,如某些叠词,但都以符合口语为准

15、则,从中采取有效的表现形式。朱自清主张文章语言要象“行云流水” 一般自然,他曾说:“文章如果能达到行云流水的境地,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这种谈话式的抒情方式,也正是他自己散文创作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一位著名散文评论家曾经说: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就在于全写口语。试读他给亡妇里的一段文字:后来你天天发烧,自己还以为南方带来的疟疾。一直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我渐渐有些奇怪,让大夫一瞧,这可糟了,你的一个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了!大夫劝你到西山去静养,你丢不下

16、孩子,又舍不得钱,劝你在家里躺着,你也丢不下那份家务。越看越不行了,这才送你回去。明知凶多吉少,想不到只一个月功夫你就完了。这一段文字,全写的是口语,“谈的是家常话,倾诉、安慰,好象在灯下和家人喁喁细雨。是那样的一往情深。文字老老实实,自自然然,绝无一点矫揉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同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写口语却是他创作的基本追求。即使他比较注重修辞,被人们认为“不怎么自然 ”的文字,如 匆匆、荷塘月色、春等等,在优美中也含有朴素的风味,而无过分雕琢、涂饰之感,恰恰相反,以口语为基础的各种语言冶于一炉的文字,似乎更别有韵味;朴素常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足以沁人心脾,这就是他

17、“不自然” 的文章却深受 读者青睐的原因。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又说“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对于文学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和努力”,但是朱自清先生“ 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 观”。先生的“可 观 ”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的艺术语言的建树方面,这是其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也是他对现代散文美学的又一贡献。五、富于变化的长短句、鲜活生动朱自清写作散文,非常注意句式安排。 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的安排最难。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 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的正中 ,但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再有,不从景物自身而从

18、游人说,例如“天尽 头处偶尔 看见一架半架风车” 。正因朱自清如此精心安排句式,推敲文字,他的散文语言才呈现出一种“语言的音乐旋律”。匆匆 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 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吧:哪又是谁呢?又藏在何 处呢? 是他们 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这篇散文巾,大部分句子只五六个字,常常形成排比问而不答,飘忽即过。词语的色调也极婉转,轻盈的燕子,婀娜的杨柳,娇艳的桃花。组成一幅多美的画图。“去来”、“ 枯 青”、“谢开” 既有词义上的对比,又有音韵平仄上的变化,再加上以“了”“ 呢”等

19、的 语气词缀在句尾,从语言的音乐性上,赋予他的艺术语言以“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的美感特征。看花里“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子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候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 ,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作者围绕“花盆 架子架子院子花盆” 的顺序清楚地将一般家庭“爱花” 的方式列 举出来,层次清楚。又使文章回还往复,音韵之美,自然天成,美不胜收。六、鲜明的个性特征首先,先生的全部思想感情、人格,表现出一个中国知识分了强烈的自尊意识,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20、他用中国知识分了的传统气节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洁和自尊。因此,强烈的自尊意义也就充溢流贯于他的一些散文之中。先生的自尊,常常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描画“思想感情中的争斗” ,所以真实、诚恳,毫无矫作与伪饰。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积极的东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肯定和否定,先生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 。这些,在他的文章当中都有体现。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 有骨气”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其次,先生在强化自尊意识的同时,也强化着他的博爱意识。自尊是爱自己,博爱是爱他

21、人。这些先生都盘托出自己一颗多棱的灵魂。朱自清先生在创建我国民族风格的全新的白话文学中,以其开阔的想象和非凡的驾驭文字的功力所创建的“绘画的美” ,对打破 “美文不能用白 话”的迷信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作风也正影响着当代并将影响着未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去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先生的句子永远这么意味深长。是啊,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也会再开,而聪明的我们也应该,并且一定会对先生的文章继续探究,并且发扬光大。总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22、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学 习朱先生的散文,在欣赏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的同时,在取材方面、立意方面、结构方面等对于创新文章无疑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引文】1李广田:朱自清选集序A第 2 页,开明书店,1951.2叶圣陶:朱佩弦先生J第 267 页,中学生,1948(9).【参考文献】1陈孝全: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年 3月一版.2廷敬理、徐行编写: 朱自清散文(上、中、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年 8 月一版.3佘树森:散文艺术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月一版.4刘锡庆、张继缅编写:写作文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年 10 月一版.5王光明: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0 年12 月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