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80199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初高中衔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节 政治学科介绍与特点一、初高中教学的显著差异及中高考能力要求的差异性(一)初高中教学的显著差异1.教学内容的差异。初中思想品德注重与小学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的衔接,教材改得比原来简单,知识点减少(尤其是七、八年级) ,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高中思想政治注重与大学接轨,在知识体系、思维层次上都发生了突变,起点高,容量大,思维能力要求高,叙述严谨。2.教学方式的差异。 (1)初中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第一位的目标,强调“内容活动化” ,加上时间充裕(思想品德作为中考科目之一,不少学校还增加了课时) ,于是教师大力倡导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而高中有四个必修模块,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教师又回到原来“满堂灌”的老路上去了。 (2)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失当。如有的初中老师在自主学习的名义下“不作为”:不设计(无目标、无预设) ,不活动(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教师只是递话筒) ,没立场(过去是什么问题都有一个答案,现在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对知识的阐释不深刻,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欠挖掘,在引导学生熟悉教材、进行学法指导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基本的技能没有得到培养3.评价方式的差异。 思想品德测试一般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又由于近年来升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两试合一” ,试题难度降低,不少学生平时

3、花的功夫不多,却在中考中轻易拿到七、八十分,他们误认为高中政治也是开卷考试,能轻而易举过关。部分初中老师备考方式失当,猜题押题,如收集一些自以为很好的题目,让学生写在书本上,考试时看到类似的问题就把答案套上去,缺乏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答题规范等方面的指引。由于上述差异,以及近年来不少示范性高中与初中分离,初级中学老师对高中了解甚少,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的差异等因素,使学生难以尽快适应高中政治课教学。(二)中高考能力要求的差异性1、中考对思想品德课能力的要求目前,大多数省、市均把思想品德纳入中考范围,有的还与物理、化学同样权重(如广州市均是 100 分) 。尽管思想品德中考的性质定位于水平

4、考试,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试的成绩不仅仅是衡量学生达标的依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中考的质量决定了三年后高考“出口”的质量。这就使中考考核内容的取舍、能力要求的规定、题型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定等均要在一定程度上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接轨” ,从而给初中教学以良好的导向,促进初高中教学的衔接。2、高中起始年级要做好衔接工作高中起始年级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衔接工作:(1)高中教师要埋头研究初中的课标、教材和中考。中考考纲是依据目标和教材制定的,中考测试学生是否达到了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学习

5、要求、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高中教师认真分析考纲和中考试题,是了解高一新生的重要途径,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有条件的高中教师应争取下初中听课,虚心了解初中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实际和考试实际。(2)开设衔接课程。高中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相距甚远,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高一学生入校后,开设衔接课,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训练,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3)改进高中课堂教学方式。高中教师要发挥初中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优势,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重视情境创设,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2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信心

6、。(4)注意心境的创设。力戒“高考下移” ,盲目拔高,注意把握好讲课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精心编制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喜欢政治学科。衔接不是通过几课时教学能完成的,知识的衔接、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要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二、高中必修教材介绍【一】经济生活主要内容1.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

7、度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健全金融市场2.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劳动者:对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奉献回报社会【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国家:国家性质国家利益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国家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作用2.公民:主人翁意识政治权利与义务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公民意识、国

8、家意识、法律意识3.政府:政府性质、宗旨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监督以人为本 4.中共: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人为本【三】文化生活主要内容1.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2.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4.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重要内容:选择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9、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认识运动的规律)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矛盾分析法、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 3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选择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的实现初高中学习策略与方法一、初中政治的教材特点与学习方法(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新

10、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

11、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比较,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更为明确和科学。(二)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现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如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理解情绪的多样性

1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如前所述,由于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因此,内容标准的陈述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定位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内容标准没有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而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起来表述,如“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

13、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三)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4、”例如:“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

15、、调查、查阅资料、访谈4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例如:“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四)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

16、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例如,评价“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此项记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让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这是从来未有的。通过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可以以自我记录反思自己

17、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发展了学生评价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奠定了基础。(五)“教材编写建议” 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是专门针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编写多样化的教材而设计的。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往往对教材编写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教材编写包括课题内容的设置、课题名称与前后顺序等都必须完全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而新的课程标准,由于其设计上的灵活性,为教材的创造性编写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完全可以编写出各具

18、特色的多样化教材,这为真正实现“一纲多本”、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保证。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除了要求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外,对教材编写提出“应有足够的开放性”,还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呈现方式要“有利于学生自学”,还倡导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等。这些建议,既反映了新的课程教材理念,又为编写教材提出了一定之规,也为编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材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二、高中政治的学习特点与方法近 20 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习政治中,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对高中政治知识把握不住,学习成绩下降,心理不平衡,这是为什么?高中政治学习比初中政治学习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如果学生

19、不了解这个跨越的特点,仍采用初中政治学习策略去学习高中政治,必然感到不适应,学不好高中政治,乃至于造成放弃学习高中政治的念头和行动。所以必须找到正确的高中政治学习策略。 (一)理念: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向关注能力培养学习转变。 初中政治学习是知识积累阶段的学习,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基础能力;高中政治学习是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阶段,基础知识增加不少,初中阶段的简单知识上升到高中阶段的复杂知识。由初中阶段的常识性知识上升到高中阶段较为系统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本理论。针对刚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政治实际,把高中政治教学重心放在使用现代汉语阅读的方法竭尽全力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写

20、作能力等上,从而能较好地适应高中生学习高中政治和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中试题的解答,特别是利于现行高考政治的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的解答的准确度得到大提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二)态度: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5初中政治学习,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性学习,教师讲什么,学生听和学什么,等教师的现成的答案,不是自己主动要学习,而是被动学习。到了高中阶段,被动学习是没有市场了。教师务必采取有效的方法向学生讲清学习高中政治重要性,务必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和爱好等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高中政治求知欲望,并通过教师的善意的诱导,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要积极主

21、动学习,要努力提高自觉能力。 (三)目的:盲目学习向计划学习转变。 因高中阶段科目增多,各科内容都要求学习,即便高中文理科分科以后,其各科学习压力也大,偏科现象严重,时间被除政治科之外的学科占了,主次不分,势必造成学习上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无计划学习在“3+文科综合”的考试模式下肯定要吃大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严格执行计划,要保证思想政治课学习时间和精力。懒于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懒于动笔,总是应付,这绝不行。 (四)方法:死记硬背学习向理解记忆学习转变。 初中政治基础知识多,有一定的初中政治的理解记忆经历,教师讲得多,讲得细。中考政治的考题与教材本身联系紧密,所以

22、很多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就能获高分的学习方法。高中政治的学习则不同,高中重能力培养,课时少,课的容量大,教师讲重点,教方法,考试考课外,考能力,容量大,难度大,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死记硬背根本应付不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积累、运用,要注意政治试题解答的灵活性,规范性,深刻性。所以学习上来一个根本转变,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学习方法,不断总结对自己适用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进步很快。 (五)习惯:懒惰学习向勤奋学习转变。 初中阶段几乎是不查字典,不预习、不读书、不动脑筋,不分析,不总结的懒惰习惯,到了高中阶段的懒惰学习就根本行不通了,这正是相当多的学生成绩骤然下降的原因。这是教

23、训,必须转变学习习惯,做到勤查字典,勤预习、勤读书、勤动脑筋,勤分析,勤总结,勤反思,以求得高分为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添措施,千方百计地搞好高中政治的学习,保证学习质量。 (六)条理:杂乱无章学习向条理清晰学习转变。 高中阶段全面、广泛、深入、灵活地运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知识杂乱无章就不行了。要经常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系统并复习。如哲学常识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应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才能在需要时快速提取,灵活运用。 (七)范围:课内知识学习向课外的迁移知识学习转变。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深切感到已有知识严重不足,急需要扩展

24、。我们可以在学好课本基本知识基础上再订阅一些较好的资料,比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政史地、半月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教学、政治教育、高考政治,你可从中学知识、学学法、学考法,开阔思路,掌握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应用:注重纯理论学习向讲求实用知识学习转变。 初中阶段所学政治内容,绝大多数要求学生记住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局限于纯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其中考政治内容绝大多数纯理论的考试居多,那种稍带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偏少,甚至没有。而高考政治(文科综合卷政治)均以时政材料为载体,考题十分灵活,不仅记住教材上基本知识而且要依据不同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并

25、得出相应的结论。 (九)手段:指令性学习向指导性学习转变。 6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政治均由教师指出教材重难点,由教师对准中考政治点拨考试的要点,并无条件地指令学生务必按部就班的记忆考点知识。高中政治涉及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难度大、概括性强,只看教科书不行。另外教学课时少,所学政治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一定的深难度。教师在课堂只讲重点,突破难点,讲学习方法,讲同学们要注意休息,讲注意课下的消化理解,讲注重观察与思考。自学能力提高是当务之急,要学会自学、主动查字典,找资料、变思路、举一反三,盲目等待自然就无法学好高中政治。 (十)方式:压力式学习向动力式学习转变。 “有压力才有动力”。根据中

26、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政治学习中,结合教材适量适当地给高中生施加适当压力,教师要用布置作业或布置任务方式,带有有奖刺激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就范”。通过“引领就范”办法启动学生主动积极去自学高中政治课堂内外的知识。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传授教材上的书本知识,而且更重要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法,催使学生不断地喜爱高中政治学科。第二节 初高中知识衔接点一、高一与初中知识衔接点衔接点 1 权利义务伴我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建设社会主

27、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归根到底要通过其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二节中写道:“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 ”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处处都有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精辟论述,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详细的,有简略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也有哲学的;有国家的,有个人的;有对内的,有对外的,无时无处不在渗透着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教育,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的教

28、学目标。那么,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任何人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履行义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

29、民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就可以激发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公民更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公民享有和行使各种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典例导析】王某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啷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体。后7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人民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

30、大代表。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王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2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4公民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思路点拨:本题通过王某在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考查的重点就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其辩证关系。学生在做题时必须学会提炼有效信息,并运用专业的语言回答问题。答案:1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3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义务具有合一性,对等性,制约性。4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变式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法治建设一直

31、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革除制度性的弊端,关注普通人的权利。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司法机关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新增了 (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国家建立健全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D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指 ( )A在中国出生的人或在中国国土上生长的人B除违法犯罪分子以外的中国人C生活在中国国土上的人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3就公民对国家的责任而言,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表现在 ( )

32、A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B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国家提供的生活条件C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D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4我国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时应遵循的一条总原则是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8D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平等的、广泛和真实的5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这是由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决定的 ( )A真实性 B广泛性 C一致性 D强制性6下列说法和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由于李某揭发

33、的是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人的犯罪事实,所以当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B李某发现张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财物,立即纠集人将他打死C公民只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才能行使揭发检举权D司法机关应保护举报人及其亲属的安全7在我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进我们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强,国家、社会更加富强,人民自由和权利就越有保障,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 )A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 B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C彼此结合,完全一样的 D互相分离,毫不相干的二、实话实说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公民权利?2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3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是什么?4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

34、传统美德,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你能说出基本道德规范的 20 个字是什么吗?衔接点 2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民族的关系9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2)民族团结原则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互相

35、联系、不可分割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2)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4)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36、典例导析】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统计表届 数项 目一届1954年二届1959年三届1964年四届1975年五届1978年六届1983年七届1988年八届1993年九届1998年十届2003年代表总数 1226 1226 3040 2885 3497 2978 2978 2978 979 2985少数民族代表人数 178 179 372 270 381 405 445 439 428 415少数民族代表占总数 14.5 14.6 12.2 9.4 10.9 13.6 14.9 14.74 14.36 13.9110有代表的少数民族数(个) 30 30 53 54 54 55 55

37、 55 55 55(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什么原则?结合上表加以分析。思路点拨:本题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为题材,考查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理解,属评析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 , “如何看待” “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

38、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怎么办”即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答案:(1)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2)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3)材料表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从少数民族参与全国人大的情况看,第一届有 30 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到六届人大开始 55 个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

39、不足 9%,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占全国人大代表的总人数 9.4%至 14.74%,高于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政策。【变式训练】一、单项选择1、目前,由西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0以上;在自治区、县、乡(镇)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别占824、9262和 99。这表明A、我国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B、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C、我国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不存在差别D、妨碍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已不存在江泽民文选中有关我国民族问题的论述很多,对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维护社会稳

40、定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回答 23 题。2、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1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A、 B C D3 “如果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这说明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问题

41、,而且是政治问题C我国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题复杂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C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D加快民族平等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二、非选择题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越性。衔接点 3 关注经济发展(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基本概念: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类型:公

42、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二】基本观点:1、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43、本原则。(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12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44、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三)学会合理消费1、消费心理面面观。(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A: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 ,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

45、,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2、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典例导析】材料一:据某市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逐渐富裕的生活使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各种体育休闲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阶层的选择;假日经济带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居民旅游消费的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快智力投资。材料二:某初中生,家境并不富裕,可他为了“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 1200 元。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2)你

46、赞成材料二中的初中生的做法吗?为什么?思路点拨:该题属“反映类”主观题,主要考察中学生的消费观念。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答案:(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健康、教育、休闲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

47、明的生活方式。(2)不赞成。中学生要学会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提倡节俭。避免非理性消费,要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13【变式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到 20 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 )A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达到了全面小康 D比较富裕2上题中的目标属于( )A第一步战略目标 B第二步战略目标 C第三步战略目标 D两个“100”年目标3我国 52 家最大的国有骨干企业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不到 1%,而资产量占 55%,销售收入占 60%以上

48、,向国家提供的利税占 85%。当前,我国国有资产在能源、铁路运输、钢铁和邮电通信等产业中的比例分别高达 95%以上。这表明国有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和流通的重要任务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A B C D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5下列关于“集体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 A B C D6据我省有关部门最新统计,在我省近万家骨干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一批企业借助改革开放优惠政策快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排头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 ) A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在我国国民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