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危急重症病人凝血功能的床旁监测与DIC大坪医院麻醉科 刘怀琼,2,一前言,3,凝血或止血过程分三个步骤: 由内、外途径激活因子(Fa), 形成凝血酶 形成纤维蛋白。,4,血凝块形成之前先有血小板激活,在血管破损处形成血小板血栓,然后纤维蛋白加入形成稳固的血栓。,5,凝血功能障碍有两种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 出血,6,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需从临床病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方面去分析。,7,二筛选试验,8,(一)血小板的筛选试验,9,1.出血时间(BT) Duke法:1-3min, Ivy法:2-5min。 BT缩短反映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BT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血友病(vWD
2、),血小板无力症等。,10,2.血小板计数(PLT或BPC)显微镜法:(171.754.0) 109/L,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47.842.2) 109/L。,11,血小板减少(100109/L)见于生成障碍。破坏增多。消耗过多。家族性血小板减少。药物作用。临床上50109/L有出血倾向,30109/L在手术中易发生出血,如10109/L则有自发性出血。,12,手术前血小板减少,要询问病人有无出血现象,很少需要先输入血小板作预防。,13,(二)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14,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5,正常为31.5-43.5s。是反映内源性血途径激活或抑制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3、,16,aPTT延长见于 因子、和血浆水平的降低,如血友病A和B,因子缺乏症以及血管性血友病(vWD)。,17,严重的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口服抗凝剂、肝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等。,18,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如DIC、原发性纤溶、FDP大量增加。,19,血中含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促凝活性(:C)的抗体等。,20,促使aPTT延长的原因较为复杂,它的特异性因而降低,分析时只能提供参考。,21,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期,血栓栓塞性疾病.,22,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23,正常值: 男性11-13.7s, 女性1
4、1-14.3s。 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延长。,24,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受检病人PT/正常对照PT;正常值为1.000.05。国际正常化比值(INR)=PTRISI;式中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ISI值越低,INR越准确。,25,PT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肝脏疾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以及血中有抗凝药如肝素和FDP等。,26,监测口服抗凝剂时,需使PT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1.0-2.0倍,PTR维持在1.5-2.0,INR维持在3-4为宜。,27,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28,3.
5、凝血酶时间(TT),29,正常参考值为11-18s,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延长。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30,4.纤维蛋白原测定,31,正常参考值: 半定量法为1.5-2.1g/L,1.5g/L或4g/L为异常。 快速测定法为3-5g/L,2g/L或进行性降低为异常。 双缩脲法为2-4g/L,1.2g/L或4g/L为异常。 免疫扩散法为3.850.7g/L。 观察结果要注意检测的方法是哪一种?,32,Fg增多见于高凝状态、也见于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之后。,33,Fg减少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期及
6、纤溶期、原发性纤溶、重症肝炎、肝硬化、贫血、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34,(三)纤溶系统的筛选试验,35,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加钙法为1304/min(88-366min)。ELT缩短(70min)表明纤溶活性加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ELT延长见于纤溶活性降低,如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36,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反向血凝法:血清10mg/L。 葡萄球菌聚集试验(SCT):玻片法阴性;试管法0-2mg/L。 乳胶颗粒凝集法:阴性或血浆FDP5mg/L。,37,3、D-二聚体监测定性检测为阴性。ELISA定量检测,瑞金医院正常参考值为0-144ug/
7、L(1312.5ug/L),老年人明显高于青壮年。,38,在DIC继发纤溶时,D-二聚体血浆水平显著升高,阳性率为93.2%-100%;而原发纤溶性不升高,为两者鉴别的重点。,39,此外D-二聚体升高还见于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DVT、肾小球肾炎、白血病和重症肝病。,40,溶栓治疗中新形成的血栓D-二聚体升高,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不升高,有助于鉴别和观察疗效。,41,(四)小结,42,一般术前的凝血相检查应包括以下项目:血小板计数,aPTT,PT,纤维蛋白原,FDP和D-二聚体(定性或定量)。,43,从以上几项指标可以分析: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纤溶和原发性纤溶。可作为治疗的大
8、致方向,但它们无助于分析病因,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等。,44,三. DIC的诊断,45,(一)病因:1.感染性疾病占36.8%。 (1)细菌 革兰阴、阳性菌(11 25和5 14) 。 (2)病毒 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为主(8 15)。损害内皮、活化血小板和病毒抗体复合物激活凝血系统。 (3)其它 结核菌,真菌等(0.5 3)。,46,2.恶性肿瘤 (1)造血系统 如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最高。 (2)实体瘤 同济统计以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肝癌的发生率最高,宫颈癌、食管癌较低。和日本不
9、同,次序是胆管癌、结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最低。食管癌为零。 临床特点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易反复发生。实验室检查不典型。,47,3.病理产科 (1)重症妊高征 国内统计发生率为10.4。重度先兆子痫的DIC发生率为2,子痫为9。与广泛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降低有关。 (2)胎盘早剥 占产科急性DIC的50,合并妊高征则更高。 (3)羊水栓塞 少见而危险,约2/3产妇在2h内死亡。由于胎脂、胎粪、绒毛、蜕膜细胞、TF样物质进入母体内。,48,(4)死胎滞留 滞留时间超过28d,DIC的发生率增至25。由变性的胎盘自溶及羊水中的TF类物质进入母体激活凝血。 特点:起病急,短时危及生命;
10、多以阴道大出血和休克为主要唯一的表现,休克与出血不呈比例;DIC发展和分期不明显;临床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受到限制;使用肝素有顾虑。,49,4.手术和创伤(1)含有丰富TF器官的手术,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诱发DIC,如肺、前列腺、胰腺、颅脑手术等。(2)器官移植如肝移植、肾移植、心肺移植等。(3)严重创伤如多发性骨折、肢体挤压综合征、广泛严重烧伤、冻伤、电击伤、蛇咬伤及昆虫叮咬伤等。(4)外科感染。,50,5.医源性因素(1)药物解热镇痛药如去痛片等;镇静安眠药如眠尔通、异戊巴比妥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等;抗肿瘤药(大剂量时);某些生物酶制剂如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激素类如甲状旁腺激素、皮质激素、雌激素类
11、避孕药等;其它如抗纤溶药、麦角新碱、异烟肼及少数抗生素。,51,(二)临床表现1.高凝状态(易栓症)多发性微血栓形成;2.弥漫型渗血;3. 失血性休克;4. 围血管病性溶血。,52,(三)实验室监测 1.凝血因子因消耗而减少,活性降低(表现为 aPTT和PT延长); 2.血小板减少; 3.纤维蛋白原减少;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因纤溶而升 高; 5.D二聚体升高。,53,四.综合性监测,54,(一)血栓弹性描记仪(TEG),55,1.正常图形(图1),56,2.标准诊断图形(图2),57,(二)Sonoclot分析仪,58,1.正常图形(图3),59,60,2.监测肝素(图4),61,3.监测血小板功能(图5),6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