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51075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JIS C 3005-2000(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标准协会编译出版JIS C 3005:2000(JCMA)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ICS 19.080; 29.060.20描述词:护套导体,护套电缆,塑料,合成橡胶参考号:JIS C 3005:2000 (E) 前言 本标准为日文标准的英译版本。日本电线和电缆制造商协会(JCMA)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第 1 条第 12 款的规定,提出修订 JIS C 3005:1993 日本工业标准,并提交了修订草案。经与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协商,通商产业省最终决定修订上述标准,即用本标准替代 JIS C 3005:1993。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部分内容可能会与现有的某些专利权、

2、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带有技术特性的应用模型权以及公开后的应用模型注册申请等存在冲突。通商产业省和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并不负责识别上述专利权、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带有技术特性的应用模型权以及公开后的应用模型注册申请等。核定日期:1960 年 11 月 1 日修订日期:2000 年 12 月 20 日公报通告日期:2000 年 12 月 20 日审核单位: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 电气分会JIS C 3005:2000,2001 年 8 月英文第一版日本标准协会编译出版日本 107-8440,东京,都港区,赤坂, 4-1-24标准内容如有任何不确切之处,以 JIS 原版为准 JSA 2003保留所有权的。未经

3、出版者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电子方式、机械方式,影印、缩微胶卷以及其他任何方式和手段复制或使用本文件的任何内容。日本出版发行目录1. 适用范围 .42. 参照标准 .43. 试验项目 .54. 试验方法 .54.1 外观 .54.2 长度 .54.3 结构 .54.4 导体电阻 .84.5 导体连续性 .94.6 耐电压 .94.7 绝缘电阻 .114.8 静电电容 .144.9 介质损耗角正切 .144.10 耐长期工频电压(耐长期交流电压) .154.11 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 .154.12 耐表面电压 .164.13 耐电痕 .164.14 表面漏泄电阻 .164.15 导体加热变

4、色 .164.16 绝缘和护套的拉伸性能 .174.17 加热 .194.18 耐油 .204.19 高温卷解 .214.20 低温卷解 .224.21 热收缩 .244.22 耐低温 .244.23 热变形 .254.24 耐臭氧 .274.25 交联度 .284.26 燃烧试验 .294.27 弯曲试验 .304.28 冲击 .324.29 磨损 .334.30 扭绞 .33附表 1本标准对应国际标准 .34附录 36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引言 本标准为附表 1 所示国际标准的对应日本工业标准,但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某些技术性内容进行了修订。以上述国际标准为基础且未修改任

5、何技术内容的日本工业标准已另行单独出版(参见附表1) 。1. 适用范围本日本标准规定了包覆各种橡胶或塑料绝缘或护套的电线、电缆和软线(以下称电缆)的一般试验方法。备注 1: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请参见附表 1。根据 ISO/IEC 第 21 号导则,标准对应程度符号为 IDT(等效) 、MOD (修改)以及 NEQ(非等效) 。2. 参照标准以下标准中的某些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从而成为本标准的内容。 对于这些被引用的标准(包括修正案) ,其最新版本适用:JIS B 7502 千分尺JIS B 7503 千分表JIS B 7507 游标卡尺JIS B 7512 钢卷尺JIS B 7516 金属直

6、尺JIS B 7522 纤维材料直尺JIS B 7721 拉力试验机一拉力的校正方法JIS B 3002 电工用铜线和铝线试验方法JIS K 6251 硫化橡胶的拉力试验方法JIS K 6258 硫化橡胶的浸溃试验方法JIS K 6259 硫化橡胶臭氧老化试验方法JIS K 7112 塑料一非发泡塑料的密度和比重试验方法JIS K 7212 塑料一热塑性塑料的热老化试验方法一烘箱老化法JIS K 8001 试剂试验方法通则JIS K 8271 二甲苯(试剂)JIS R 6001 磨削用研磨材料的粒度3.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见表 1。表 1 试验种类种类 试验方法适用条款种类 试验方法适用条款外观

7、 4.1 导体加热变色 4.15单根长度 4.2 绝缘及护套的拉伸特性 4.16结构 4.3 加热 4.17导体电阻 4.4 耐油 4.18导体连续性 4.5 高温卷解 4.19耐电压 4.6 低温卷解 4.20绝缘电阻 4.7 热收缩 4.21静电电容 4.8 耐低温 4.22介损角正切 4.9 热变形 4.23耐臭氧 4.24耐长期工频电压(耐长期交流电压) 4.10 交联度 4.25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 4.11 阻燃 4.26耐表面电压 4.12 弯曲 4.27耐电痕 4.13 冲击 4.28表面漏泄电阻 4.14 磨损 4.29扭绞 4.304. 试验方法4.1 外观通过目测和手

8、触摸检查产品的表面缺陷、平滑性、编织的状态、颜色、标志等。 4.2 长度长度采用旋转尺或 JIS B 7512 或 JIS B 7522 规定的卷尺测量。4.3 结构4.3.1 测量工具外径、厚度和节距采用 JIS B 7502 规定的外径千分尺、JIS B 7503 规定的千分表、JIS B 7507 规定的游标卡尺(具有 0.05mm 的刻度)或具有同等及以上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时应注意压力并使用带刻度的放大镜。但外径也可使用圆周尺测量,节距可使用 JIS B 7516 规定的金属直尺测量。4.3.2 测量方法取合适长度的试样,按以下各条规定进行测量。(a)外径如图 l 所示,在垂

9、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 2 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使用圆周尺时在电缆长度方向上 2 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 ,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但圆周尺只适用于外径超过 25mm 的场合。对于扁电缆,应如图 2 所示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直接测量。如果无法直接测量外径,应先测出组成电缆的 2 根及以上线芯的直径并求出平均值,然后根据该平均值计算电缆的外径。在 3 芯电缆的场合,先测量图 3 所示的线芯的直径 d,求出平均值 dm,然后计算外径 D。对于 4 芯和 5 芯电缆,可采用同样方法求出外径 D。如果外层线芯为 7 芯及以上的奇数,可采用圆周尺直接测量。图 l圆电缆的测量位置图 2

10、扁电缆的测量位置公式:对于 3 芯电缆,D=2.155dm对于 4 芯电缆,D=2.414dm对于 5 芯电缆,D=2.700dm图 33 芯电缆的测量位置及其外径 D(b) 绝缘厚度按(a)条的方法测定绝缘的内径和外径,精确到 2 位小数,绝缘厚度为内径和外径差的12。或按如下方法直接测量。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 3 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如果绝缘厚度小于 0.5mm,测量时应精确到 3 位小数。最小厚度测量方法如下:通过目测找出绝缘上最薄的部位(包括凹印的表面标志陷入绝缘的部分) 然后采用带刻度的放大镜等直接测量该部位的厚度。(c) 护套厚度按(a)条

11、的方法测定护套的内径和外径,精确到 2 位小数,护套厚度为内径和外径差的12。或按如下方法直接测量: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 2 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小厚度测量方法如下:通过目测找出护套上最薄的部位(包括凹印的表面标志陷入护套的部分) ,然后采用游标卡尺等直接测定该部位的护套厚度,精确到 2 位小数。(d) 带子、村垫和被覆层的厚度测量带子、衬垫和被覆层的厚度时先测出其外径和内径,然后求出内径和外径差的 1/2,作为厚度。或直接进行测量。(e) 节距(1) 同心绞导体同心绞导体节距的测量按 JIS C 3002 第 4(3)(c)条(节距的测量)进行。(

12、2) 线芯绞合节距数出电统的线芯数 n,用直尺沿着电缆轴测量从基准线芯至 n+l 根线芯之间的距离(求出整数值)作为绞合节距。在以层心径 (1)倍数表示节径比的场合,通过以下公式求出节径比:式中,Pn=节径比P=节距(mm)Dl =层心径(mm)注(1):层心径为该层包含的所有线芯的中心连成的圆的直径(如图 4 所示) ,它根据以下公式算出:式中,D=绞合外径 (mm)d=该层线芯的外径(mm)图 4层心径(f) 绞合外径绞合外径按(a)条的方法进行测量。4.4 导体电阻采用图 5 所示的惠斯通电桥等方法在成品电缆上或至少 1m 长的电缆上测量导体电阻,然后按下列公式换算成 20下 1km 长

13、电缆的电阻:式中,R20=20下每公里电缆的导体电阻(/km)Rt=t下的电阻测量值(),但如果包含引接线的电阻值,应减去该数值 Kt=表 2 所列的将t下的测量值换算成 20下的测量值的温度换算系数l=电缆长度(m)图 5 惠斯通电桥法测量导体电阻表 2 导体电阻温度换算系数(标准温度 20)温度(t)铜(Kt)铝(Kt)温度(t)铜(Kt)铝(Kt)温度(t)铜(Kt)铝(Kt)4.5 导体连续性 给导体接上 50 V 以下电流,然后通过电铃、蜂鸣器等检查导体有无断线 4.6 耐电压 耐电压试验按如下方法进行,但试验接线按图 6。 耐电压试验的试样为成品电缆或 1m 以上的线芯。 (a)水

14、中 将电缆浸入预先接地的清水中 l 小时以上,然后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对于单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与水之间,对于多芯 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水之间。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规定的电压规定的时间。未连接的线芯应接地。(b)空气中做空气中耐压试验时在电缆的导体间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然后检查电统是否耐受该电压规定的时间。但含有金属被覆层的电缆应在导体间和导体与接地的金属被覆层间施加电压。未连接的线芯应接地。(a) 线芯间施加电压(b) 层间施加电压图 6 耐电压试验的接线方式(c)火花试验火花试验在空气中进行,采用如

15、图 7 所示的火花试验机。先使导体接地,然后在导体与电极间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 0.15 秒以上,在高频场合施加 9 个周数以上交流电压,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试验电压。图 7 所示的火花试验机中表示金属制链扣式或珠串式电极,链的距离在电缆轴方向上应为 12mm 以下,横向应为 9mm 以下。链的长度应比电极箱的深度略大且应保证无论电缆直径如何均能与电缆表面充分接触。为 U 形或 v 形电极箱,其上方链电极安装部的宽度比最大电缆直径还大 33mm 及以上。在高频场合应通过以下公式求出电极的长度。也可使用水电极代替上述金属制链扣式或珠串式电极。式中,10Lmin

16、=最小电极长度(mm)Vmax=最大允许电电缆通过速度(m/min)f=频率(Hz)电极 接地 电压调节器电极箱 变压器接地 过电流断路器保护箱 绝缘缺陷检测装置线盘 试验变压器图 7火花试验机的构造及接线4.7 绝缘电阻采用成品电缆或 1m 以上的电缆做绝缘电阻试验。4.7.1 室温绝缘电阻采用下述之一的方法做室温绝缘电阻试验,并采用如下公式将试验值换算成 20下 lkm 电缆的绝缘电阻值。但聚乙烯等绝缘电阻高的材料,换算公式按产品标准如果产品标准中没有有规定,K t 应取 l。图 8 表示测量电路的一个例子。式中,R20= 20下每公里电缆的绝缘电阻(Mkm)Rt =t下的绝缘电阻测量值(

17、M),但如果包含引接线的绝缘电阻值应减去该数值。Kt=表 3 所列的将 t下的测量值换算成 20下的测量位的温度换算系数l=电缆长度(m)注:1直流电源 E 为电池或稳定的直流电源2标准电阻 Rs 与被测线芯的绝缘电阻相比非常小3高阻计的指示值 ,式中,V 为测量时 Rs 的电压, E 为测量用直流电源的电压。图 8采用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的测量电路(a) 水中将电缆浸入预先接地的清水中 l 小时以上,然后施加 100 V 以上的直流电压,对于单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与水之间,对于多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水之间。电压施加 1 分钟以上 5 分钟以下,采用图 8 所示的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

18、。如果电缆含有金属被覆层,该金属被覆层应接地。(b) 空气中做空气中绝缘电阻试验时在电缆的导体间施加 100 V 以上的直流电压。电压施加 1 分钟以上 5 分钟以下,采用图 8 所示的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但含有金属被覆层的电缆应在导体间和导体与接地的金属被覆层间施加电压。表 3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标准温度 20)温度()天然橡胶(Kt)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Kt)苯乙烯-丁二烯橡胶(Kt)硅橡胶(Kt)氯丁二烯橡胶(Kt)乙烯-丙烯橡胶(Kt)氯磺化聚乙烯橡胶(Kt)乙烯基(Kt)温度()天然橡胶(Kt)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Kt)苯乙烯-丁二烯橡胶(Kt)硅橡胶(Kt)氯丁二烯橡胶(Kt

19、)乙烯-丙烯橡胶(Kt)氯磺化聚乙烯橡胶(Kt)乙烯基(Kt)4.7.2 高温绝缘电阻做高温电阻时将试样进入规定温度l的水中,当绝缘的温度稳定以后,按 4.7.1 条的方法进行测量,但不进行温度换算。4.8 静电电容采用成品电缆或 1m 长以上的电缆测量静电电容。单芯电缆浸入接地的清水中测量导体与水之间的电容。多芯电缆在空气中测量导体相互间的电容(被测导体以外的导体接地) 。测量时采用 1000HZ 以下的交流电桥法或便携式直读静电电容测量器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然后换算成每公里电缆的电容值。如果电缆含有金属被覆层,空气中测量时金属被覆层应接地。4.9 介质损耗角正切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

20、试样,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采用图 9 所示的西林电桥或其它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以百分数表示,但也可以绝对值表示。图 9西林电桥4.10 耐长期工频电压(耐长期交流电压)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试样做耐长期工频电压试验。如果电缆含金属屏蔽,应剥去电缆两端的屏蔽直至中央留下 600mm 以上一段屏蔽;如果电缆不含金属屏蔽,应在电缆中央包覆 600mm 以上一段屏蔽。在室温下将试样绕着直径等于线芯外径约 10 倍的圆试棒弯曲成约 180,然后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电压应连续施

21、加规定的时间。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此电压。也可以水电极代替金属屏蔽。4.11 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试样做耐雷电脉冲试验。如果电缆含金属屏蔽,应剥去电缆两端的屏蔽直至中央留下 600mm 以上一段屏蔽:如果电缆不含金属屏蔽,应在电缆中央包覆 600mm 以上一段屏蔽。在室温下将试样绕着直径等于线芯外径约 10 倍的圆试棒弯曲成约 180,然后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如图 10 所示标准波形的雷电脉冲电压,检查电缆是否耐受此电压。波形的裕度为波头长允许在 0.5s以上和 5s以下的范围内变化,波尾长允许在 40s以上和 60s以下的范围内变化。也可以水电极代替金属屏蔽。除

22、非另有规定,导体应作为负极,电压施加次数为 3 次。T1:规定的波头长度(1.2s) T2:规定的波尾长度(50s)P:波峰 O1:规定的原点Q1,Q 2:半波高点图 10标准雷电脉冲波形4.12 耐表面电压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约 300mm 的试样做耐表面电压。将试样浸入窀室温的水中 30 分钟,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表面的水份。将直径约 1mm 的铜线缠绕在试样中央规定间隔的两个位置上作为电极。在这两个电极间施加规定的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 1 分钟,然后检查试样是否冒烟、燃烧或发弧。4.13 耐电痕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 150mm 以上的试样做耐电痕试验。按图 11 在

23、试样两端垂直于导体长度切取一端绝缘使得试样两端导体裸露。用直径 1mm 的铜线缠绕在距切口 100mm 的绝缘上作为电极。使试样保持垂直,然后施加 50Hz 或 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 4kV 交流电压。接着将试验液在 1l 水中加 2g 氯化钠,然后加 1 ml(7.5 摩尔)聚氧乙烯壬基苯醚,配成导电度约 3000s/cm的溶液喷洒在试样上。喷雾速度约 3m/s(试样位置上) ,喷雾量为0.50.1 mm/min(水平分量) ,试样与喷嘴的距离约 500mm,喷洒次数为标准规定的循环次数。喷洒 10 秒中断 20 秒为一次循环。在这期间检查试验表面的漏泄电流以及试样是否燃烧。单位:mm图

24、 11 耐电痕试验接线4.14 表面漏泄电阻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 100mm 的试样做表面漏泄电阻试验。将直径 1mm 的铜线缠绕在试样中央相距 50mm 的两个位置上然后将试样放进温度 1828 、相对湿度 905%的恒温箱中 6 小时。从恒温箱中取出试样后,在试样上缠绕铜线的两个部位之间施加 100 V 以上的直流电压 1 分钟,然后进行测量。4.15 导体加热变色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合适长度的线芯做导体加热变色试验。将试样放入恒温箱中 6 小时。然后取出试样检查导体外表的变色程度。4.16 绝缘和护套的拉伸性能4.16.1 试样的准备4.16.1.1 取样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至少 3 个试样做试

25、验。如果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不可能或不适合,应采用品质相同的电缆混料制成 12 mm 后的薄片,并放在室温下 5 小时(交联料应在交联后 24 小时)以上,然后从中取出试片。4.16.1.2 试样形状及加工对于绝缘来说。如果绝缘内径不足 5mm,采用管状试样,在其它场合一般应采用哑铃片试样。但对于绝缘内径不足 5mm 但绝缘厚度大于 2mm 者,也可采用哑铃片试样。 ,护套一般采用哑铃片试样,如果内径不足 6mm 也可采用管状试样。管状试样长约 150mm,用标志线在其中央划出长约 50mm 的间隔, 。对于哑铃片试样,应采用合适的方法除去试样表面的凹凸不平点,使表面变得平滑。试片厚度应尽可能

26、接近原厚度。原厚度超过 2mm 的应加工成近似于 2mm 。应按 JIS K 6251第 4.1 条(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规定的哑铃片 3 号或 4 号冲切哑铃片试样。哑铃片中央用标志线划出长 20mm 的间隔 。但图 12 中的夹持部的宽度最小可达 7mm 。单位:mm图 12哑铃片试样的夹持部4.16.3 截面面积的计算截面面积按如下方法求出:(a) 管状试样管状试样的截面面积按如下之一的方法求出:(l) 根据尺寸计算测出 3 个以上位置的绝缘外径,根据绝缘外径的最小值和导体外径按如下公式计算截面面积:式中,A=截面砸积 (mm2)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2) 根据密度

27、、质量和长度计算取出合适长度的绝缘或护套试样,按如下公式计算截面面积:式中,A=截面面积 (mm2)m=试样质量(g)l=长度(mm)=密度(g/cm 3) 按 JIS K 7112 取 3 位小数 (b) 哑铃片试样采用千分尺或千分表在至少 5 个位置上测量试样厚度,将其中最小值乘以平行部的宽度(采用冲切模的原宽作为宽度)求出截面面积。4.16.2 试验条件4.16.2.1 温度1828的室温,试验时的室温应做记录。4.16.2.2 试样的条件试验前试样应曝露在 4.16.2.l 条的室温下至少 1 小时。4.16.2.3 试验机试验机为 JIS B 7721 规定的试验机,其容量应使得试样

28、的最大拉力负载等于机器容量的 15%以上和 85%以下。试验机显示的拉力负载的容差一般应校准至 2%以内。4.16.3 试验方法将试样正确牢固地安装在拉力机的夹头中以免试样在试验中滑出或发生其它不合适的变化。以表 4A、B、C 或 D 行列出的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在同一试样上同时测量最大拉力负载和断裂时标志线之间的长度。表 4拉伸速度类别 拉伸速度mm/min适用材料A 约 500 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B 约 200 聚乙烯(包括交联聚乙烯)半硬聚氯乙烯C 约 50D 约 25高密度聚乙烯4.16.4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计算方法4.16.4.1 抗张强度按以下公式求出单位截面的抗张强度:

29、式中,=抗张强度(MPa)F=最大拉力负载(N)A=试样的截面面积(mm 2)4.16.4.2 伸长率测出断裂时标志线之间的长度并按以下公式求出伸长率:式中,=伸长率(%)l1=断裂时标志线间长度(mm)l0=标志线的距离(mm)4.16.4.3 试验值的确定求出 3 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值。4.16.4.4 试样在标志线外断裂除去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外,如果试样在标志线外断裂应采用新试样重做试验。4.17 加热4.17.1 加热试验机除非另有规定,加热试验机应采用 JIS K 7212 规定的 B 型试验机,但空气换气率应为 l 小时 1 次以上 20 次以下。4.17.2 试验方法将按 4.

30、16.1 条做准备的试样放进试验机中。试样的体积压应不超过试验机容积的 2%。将试样挂在试样架上使得试样相互之间以及试样与试验机的壁之间不接触,然后将试样架放进试验机中(相互起反应的试样不可同时放进式验机中) 。按表 5A、B、C、D、E、F、G.、H和 I 行所列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加热。然后取出试样,放在室温下冷却 4 小时以上96 小时以下。采用 4.16.24.16.4 条的方法测定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并按以下公式求出剩余值。截面面积为加热前按 4.16.1.3 条求出的数值,标志线应在加热后标出。式中,X=剩余值 (%)C0=加热前平均值C1=加热后平均值表 5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类

31、别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hA 902 96B 48C 1002 96D 48E 96F1203120G 2003H 2203I 2503964.18 耐油做耐油试验时将按 4.16 条做准备的试样浸入试验油中,试验油按表 6A、B 或 C 行列出的条件保温。然后取出试样,轻轻擦去试样表面的油迹,放在室温下冷却 4 小时以上和 96 小时以下。采用 4.16.24.16.4 条的方法测定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并按以下公式求出剩余值。截面面积为加热前按 4.16.1.3 条求出的数值,标志线应在浸油后标出。式中,X=剩余值 (%)C0=浸油前平均值C1=浸油后平均值表 6浸油温度和浸油时间类别 浸油温度浸

32、油时间HA 702B 852 4C 1202 18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用油应为 JIS K 6258 规定的 2 号油或同等品质的油。注:与 JIS K 6258 规定的 2 号试验润滑油同等品质的油可为 ASTM D 471 规定的 IRM 902油。4.19 高温卷解4.19.1 方法 A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a)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而 100mm2 及以下者,将试样紧紧卷绕在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规定的匝数(或绕试棒弯曲) ,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 l 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b)

33、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 100mm2 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 1.5 倍以上(但必须 4mm 以上) 。将试片紧紧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 1.52.0 倍的试棒上 3 匝或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 l 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试棒的直径采用介于试片厚度 1.52.0 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数值。4.19.2 方法 B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a) 试样外径 12.5mm 及以下者(不包括采用非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电缆和扇形线芯) ,将

34、试样紧紧卷绕存表 7 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表 7 规定的匝数,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 l 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对于扁电缆,试棒直径按短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宽面接触试棒。采用非交联聚乙烯绝绦线芯的电缆和扇形线芯按(b)做试验。表 7试棒直径和卷绕匝数试样外径mm试棒直径mm卷绕匝数2.5 52.5, 4.5 9 4.5, 6.5 1366.5, 9.5 19 49.5, 12.5 40 2(b) 试样外径 12.5mm 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 1.5 倍以上(但必须 4mm 以上) 。在扇

35、形线芯场合,在线芯的外按圆侧沿着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如果试片厚度超过 5mm,应通过研磨等方法使试片厚度减至 45mm (研磨时不可使试片外表面过分发热) 。试片的宽度应修整至试片最薄弱部分厚度的 1.5 倍以上。将试样紧紧卷绕在表 8 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表 8 规定的匝数使得试样内侧与试棒接触。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 l 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表 8试棒直径和卷绕匝数试样外径mm试棒直径mm卷绕匝数l 2l,2 42, 3 663, 4 8 44, 5 10 24.20 低温卷解4.20.1 方法 A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

36、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a)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 100mm2 及以下者,将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 l 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棒上或绕试棒弯曲,目测检查试样表而是否有裂纹或开裂。(b)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 100mm2 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 1.5 倍以上(但必须 4mm 以上) 。将试片紧紧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 1.52.0 倍的试棒上 3 匝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 l 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反过来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棒上。目测检

37、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试棒的直径应采用介于试片厚度 1.52.0 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值。4.19.2 方法 B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a) 对于试样外径 12.5mm 及以下者或扇形线芯,将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 l 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紧紧卷绕在直径为试样直径 45 倍的试棒上表 9 规定的匝数。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对于扁电缆,试棒直径按短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宽面接触试棒。对于扇形线芯,试棒直径按半径方向的外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外接圆侧接触试棒。试棒的直径应介于试样外径 45

38、倍之间,在 20mm 及以下的场合,采用以毫米为单位的偶数直径以下的较小数值;在 20mm 以上的场合,采用 5mm 直径以下的较小的数值。表 9卷绕匝数试样外径mm卷绕匝数2.5 102.5,4.5 6 4.5,6.5 4 6.5,8.5 38.5,12.5 2(b) 试样外径 12.5mm 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 1.5 倍以上(但必须 4mm 以上) 。将试片紧紧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 1.52.0 倍的试棒上 3 匝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 1 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反过来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

39、棒上。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试棒直径采用介于试片厚度 1.52 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值。4.21 热收缩4.20.1 方法 A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 150mm 的线芯试样。如图 13 所示,在试样两端各剥除约 5mm 一端绝缘,在试样中央用标志线划出 100mm 的问隔然后将试样放进 1002的恒温箱中保留 l 小时后取出,并放在室温下冷却 l 小时以上,然后测量标志线之间的距离。按以下公式求出收缩率:式中,X=收缩率 (%)l=加热后标志线间的长度(mm)单位:mm图 13热收缩试验的试样4.22 耐低温4.22.1 试样的制作从成品电缆上取出 3 个长 38.02.Omm、

40、宽 6.00.4mm 和厚 2.00.2 mm 的绝缘或护套试片。如果从成品电缆上取出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可采用相同品质的电缆料制作试片。4.22.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包括试片的夹具、打击器和恒温箱。试片的夹具应能如图 14 所示夹持试样并牢固地保持在位置上。打击器的尖端半径为 1.60.lmm,它必须在冲击试片时及以后的至少约 5mm 的走行距离中以以每秒 2.00.2mm 的匀速运动。冲击器与夹具的相对位置必须使得(如图 14 所示)冲击时冲击器的中心线与夹具的端部相距 8.00.2mm,冲击时及随后冲击器与夹具端部的距离一般必须为 6.00.2mm。恒温箱必须能将液体冷却剂(以下称冷却剂

41、)均匀地维持在规定的温度。单位:mm图 14低温冲击4.22.2 试验方法将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对试片没有影响的冷却剂灌进试验设备的恒温箱中,将温度调至试验温度。将试片安装在夹具上,浸入冷却剂中 2.5+0.5 分钟后,记录试验温度,并用打击器打击试片,然后检查试片有无损坏。试片上有二处以上的破裂称损坏,产生的裂缝或裂纹不算损坏。4.23 热变形4.23.1 试样的制作4.23.1.1 绝缘采用如下方法制作绝缘试样(a) 对于实心导体、同心绞导体或 5.5 mm2 以下的束绞导体,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 30 cm线芯作为试样。但导体长度可大于 30cm。在束绞的场合,也可从线芯中拔出导体,插入与

42、导体直径相同的金属或木制圆棒。(b) 对于导体截面 5.5 mm2 以上的束绞导体或复合束绞导体,从成品电缆上平行于线芯轴切取长约 30 cm 圆弧状绝缘,将其内表面加工成平滑的表面后作为试片。(c) 按(a)和(b)制作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的场合,采用品质与绝缘相同的绝缘混料进行捏合然后压制成长约 30mm、宽约 15mm 和厚约 2mm 的薄片作为试片。4.23.1.2 护套采用如下方法制作护套试样(a) 对于管状护套,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 30 cm 的试样,拔出线芯等所有电缆元件制成护套管以此作为试样。或平行于电缆轴切取圆弧状护套以此作为试片。(b) 对于填充多芯电缆,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

43、约 30 cm 的试样,然后平行于电缆轴切取圆弧状护套,将其内表面加工成平滑的表面后作为试片。(c) 按(a)和(b)劁作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的场合,采用品质与护套相同的混料进行捏合然后压制成长约 30mm、宽约 15mm 和厚约 2mm 的薄片作为试片。4.23.2 试样准备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试样准备(a) 线芯试样按 4.23.1.1(a)条做准备。(b) 对于圆弧状试片,4.23.l.l.b 和 4.23.1.2.a 以及 4.23.1.2.b 条的试片应放在直径等于或小于切取前导体或线芯直径、长度约 35mm 的半圆形棒上。(c) 对于管状试样,将直径等于 4.23.1.2.a 条的试样的

44、内径、长度约 35mm 的圆棒插入管中。(d) 对于薄片试样,应将 4.23.l.l.c 和 4.23.1.2.c 条的试片放在半径约约 5mm、长度约 35mm的半圆形棒上。 4.23.3 试验方法 在室温下测量按 4.23.2 条做准备的试样的加热前的厚度(如图 l5 所示) ,测量时采用 JIS B 7503 规定的千分表或 JIS B 7507 规定的游标卡尺或同等及以上精度的测量工具。将试片放进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的试验机中,加热 30 分钟后将试片置于测量装置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然后施加规定的压力。在同样温度下保持 30 分钟后,再次测量试片的厚度按以下公式求出加热后厚度相对于加热前厚

45、度的减少率: 式中, X=减少率 (%) t0=加热前厚度(mm) t1=加热后厚度(mm) t:绝缘或护套的厚度 d:导体硬圈棒直径D:绝缘或护套的外径t:绝缘或护套的厚度 h:半圆形棒的高度D=h+t t=D-ht:试片的厚度 h:半圈形棒的高度D=h+t t=D-h图 15热变形试验试样厚度的测量方法4.24 耐臭氧 4.24.1 试样的准备 耐臭氧试验用试样为 JIS K 6251(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表 l 和图 l 规定的 l 号哑铃片试样,必要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研磨试片使试片表面尽可能变得平滑。如果无法冲切出哑铃片试样,应使用管状试样。在试验前必须确认试片表面无机械性损伤。4.24

46、.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原则上按附录 1。 4.24.3 试验方法将试片放进试验箱内之前应使试验装置运行 I5 分钟以上,确认温度、流量、臭氧浓度、内压等条件达到稳定状态后再做试验。臭氧浓度的测量按附录 2。 除非另有规定,应将试片安装在合适的固定装置上使其达到 25%的伸长然后再放进试验箱中。臭氧浓度应为 0.010-0.015%(体积比) ,空气流量为 5-10 l/min,试验温度为 1828室温,试片臭氧曝露时间为 3 小时之内。然后通过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试片应固定在试验箱中央使得它不接触任何其它物品。4.25 交联度4.25.1 试样和溶剂4.25.1.1 试样按图 16 所示

47、的方法从成品电缆的绝缘线芯上截取质量约 0.5g 的试片如果 1 个试片的质量超过 0.5g,应采用图 17 所示的方法进行修整。如果试片的质量不足 0.5g,应截取数个试片,从中选择一个试片按图 17 所示的方法进行修整。图 16试片的切取图 17试片的修整方法4.25.1.2 溶剂溶剂为 JIS K 3271 规定的 l 等品,使用次数限于 1 次。4.25.2 试验方法按如下方法做试验:(a) 称量试片质量(m 1),精确到毫克。(b) 将 50g(58ml)左右的 4.25.1 条的溶剂加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片浸入溶剂中。(c) 将浸入试片的试管曝露在 1202的温度下 24 小时。(d

48、) 然后从试管中取出试片并放进 1202温度和 1.3kPa 以下真空度的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e) 干燥后再次称量试片质量 (m2),精确到毫克。应采取措施防止二甲苯蒸气燃烧或爆炸(例如安装回流冷却器) 。4.25.3 交联度按如下公式求出交联度:式中,X=交联度 (%)m1=试验前质量 (mg)m2=试验后质量 (mg)4.26 燃烧试验4.26.1 试验设备(a) 试验箱试验箱为长约 360mm、宽约 310mm 和高约 610mm 的金属试验箱,其侧面尾面封闭。(b) 试样支座试样支座为可使试样水平或倾斜固定的金属支座。 (c) 加热源加热源为口径约 10mm 的本生喷灯,应调节喷灯的火焰使得氧化焰长约 130mm,还原焰长约 35mm。 燃料为 37MJ/m3 的工业用甲烷气或同等及以上发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