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49203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考语文排列语序试题训练一、方法指导抓标志,理规律,探逻辑。抓标志有时间转换标志,如“以前” 、 “现在” 、 “将来”等;有空间转换标志,如“上” 、 “下” 、 “左” 、 “右” 、 “东” 、 “南” 、 “西” 、 “北”等;有逻辑转换标志,如“首先” 、 “其次” 、 “最后”等。1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公元 960967)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 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 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后海印寺被毁,又建了太清宫。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在此宫修道。【指点迷津】时间转换标志:“宋太祖” 、 “明万历年间” 、

2、“建了” 、 “又建了” 、 “元太祖”【答案】2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那是一轮灿烂的满月。【指点迷津】空间转换标志:天上月亮地上大海海滩【答案】3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马上扔下背包, 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指点迷津】 逻辑转换标志: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答案】 、理规律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物质到意识再

3、由意识到物质等借助关联词、指示代词是解决这种题型最常用的方法。1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2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指点迷津】关联词“一方面” “与此同时” “则” ,因句中有“则”字,凭语意排在后。这几个句子是谈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据此思维顺序,应排在之后,作为解答应排在提问的之后【答案】。2下列句子正确的表达顺序是: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 既然不得

4、不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接受它。课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办法。 作文,想来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针对此情况,所以命题,限期完篇,总是出于不得已。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来代替这种办法。 因而要练习就不能不规定个办法限制如何做,这结果就产生了课堂作文。【指点迷津】抓住这段话中的思路是“如何看课堂作文” ,以及句中的关系联词 “既然” 、 “但” 、 “因而” ,又进一步理解到句中的“这种办法”是指句中的“课堂作文”, 【答案】、探逻辑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思维的规律性。如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往往表现在其萌发、产生、发展、兴盛、衰微、消亡的过程;揭示思维的规律性

5、,往往表现在混沌、启蒙、发展、鼎盛、终极的过程。逻辑往往不象规律那样易清理,它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悟出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从而排出合理的句序。1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 “鸡声茅店月”这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月色窥窗 天将破晓时 周围死般沉静 醒来听到鸡鸣 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指点迷津】生活逻辑:一个从睡眠中醒来的人对外界最初的感知应是声音,然后才是视觉的反映。当然,这一切发生的时间都是“天将破晓时” 。答案: 2将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_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晚

6、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3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A B C D【指点迷津】情感变化:秋林映落日,作者抒情怀。夕阳如血,酡红如醉;情因景生,薄暮生凄楚,伤感泪满怀;人醉动人景,情愿把情凝。答案:B3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_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A B C D【指点迷津】这是一幅海山远观图。隐藏的规律和逻辑:作者落墨在海,却以山来衬托海。山海相映,动静互衬。从横线后紧接的

7、句子来看,描述主体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故句应在横线的最后,这样语意才紧密相连。再看另外三句,后写大海,前必写山,这样才能前后照应,一一对应。句中喻体病牛,本体只能是青山,而不可能是大海,因而必定在前。同时也体现了由远山到近海的规律。答案:C二、排序题习题1 (2011北京市)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 753 米,南北长 961 米,面积达 72 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 ,外国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 3400 米的城墙。城墙上开有 4 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 4 座角楼,

8、角楼有 3 层屋檐,72 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A B C D2 (2011 河北)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 ,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

9、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A B C D3 (2011南昌市)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4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 B. C. D.4 (2011河南省)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其造

10、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5 (2011 柳州)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也许做不了光芒砑射的太阳,那就做一盏光线柔和的路灯,照亮行人前方的路;_;我们也许做不了鲜艳欲滴的花朵,那就做一棵翠色欲流的小草,装点无边的春色。A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B我们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

11、浩渺的大海C我们也许做不了烟波浩渺的大海,那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D我们也许做不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那就做烟波浩渺的大海,滋润两岸干涸的土地6 (2011长沙)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 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 ,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 ,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可以改编成散文 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可

12、以改编成小说A. B. C. D.7 (2011 钦州)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蜜蜂可以搜索人为设埋的地雷。蜜蜂为什么具有此非凡本领呢?因为蜜蜂 ,。加之 ,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 。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 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 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A B C D8(2011武汉)将“不仅皇家建筑如此,民间建筑中也频繁出现狮子的形象”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A)在古代小品建筑中,人们最熟悉的形象莫过于狮子。 (B)我们参观北京故宫,从天安门进去,首先见到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左右的两只石雕狮

13、子;进了紫禁城,在太和门两旁又可以见到两只铜铸的狮子;内廷的入口乾清门左右也有镀金的铜狮子。 (C)在民间,稍微富有的人家总喜欢在门口的抱鼓石上雕两只小石狮子。各地城乡的寺庙、衙署,农村的祠堂门口,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狮子。 (D )狮子为什么折磨受欢迎呢?大概是因为人5们喜欢狮子守门所带来的喜庆与安详,喜爱“狮子狮子,事事如意”所蕴含的意义吧。9 (2011 达州)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5)人生,如同爬

14、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A.(5)(6)(4)(1)(3)(2) B.(5)(1)(3)(6)(4)(2) C.(1)(3)(2)(5)(4)(6) D.(3)(2)(5)(1)(4)(6)答案:1B【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相比较而言,这道题的难度不大,因为三个空缺处前后的句子所写的内容各有侧重。如第四个句子“玲珑剔透造型别致”说的是故宫建筑方面的成就。因此它后面的句子与之有关,即可以判断出应是“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外围是一条护城河”与三个备选句子中“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是相联系的,从“围

15、”字理解也可以推断出,先说出“ 围在中间”,才有“外围”的说法;最后剩下的备选句子“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故去的皇宫”,放在第一空是最合适的。因为前面是对故宫的名称介绍。2D【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这七个句子中第 两个句子,从顺序来看,第个句子肯定在第个句子前面。因为句子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 ”使然;第两个句子,从逻辑关系上看第个句子在第个句子的前面。而且第个句子中提到“两部分”。很明显是在第个句子的后面;用相同的方法,可以明白第个句子在第个句子后面。由此看来,此题就不难了。【解答同类题技巧】其实句子排序的题目,就像是做拼图游戏一样,我们能连接在一起的句子首先要连在一起,有前后关系的

16、句子,要考虑到前后的顺序,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的要充分考虑。在做句子排序题时。我们在毫无眉目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选项注意排查,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逐一甄别。3.C【解析】此题考查给句子排序。这五个句子中,联系最紧密的是与两个句子,且可以判断出句在句的前面,这是在介绍地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很快我们又可以推断出句是在这两个句子前面。剩下的两个句子,句肯定是在句的前面,也就是说与这两个模块是可以确定的了。那么到底是哪个模块在前面呢?从人们的认识规律来看。肯定是先认识到地球土壤的形成过程(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后才会由衷地感叹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17、。因此( 多的顺序就出来了。4【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这个语段是按照“总一分一总”的形式介绍莲鹤方壶,所填各项,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最后一句应是总说。由此可确定句子的顺序。5.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通过阅读发现,该语段的格式特点是:“我们也许做不了那就做一盏(量词)照亮(动词) ”,通过这个句式特点判断,只有 C 项符合题意。6. D【解析】此题考查对不同文体特点的认识和给句子排序能力。散文的特点是随意平和,这和“柴米油盐的琐碎” 对应;“ 坎坷不平的经历”和小说对应;“ 水”对应悠闲诗意;“路”对应峰回路转。【解答同类题技巧】排序题技巧一:抓顺

18、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了解每种顺序的特点和标志性词语。二:抓关键性的词语。(1)抓前后有联系的或相同的词6语;(2)抓意义相同的词。技巧三:注意前后一致。(1)句式一致;(2)句中的某一成分一致。7 D【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能力。段落末尾谈到 “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这其实是进行比较,因此,选择第句“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有效”。第一空首先提及“嗅觉”,第二空紧接着谈到“识别气体”。8.C【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A、B、D 项不恰当。给出的话属于过渡句,是说由皇宫到民间,C 项前面说的是皇家建筑中的情形,后面说的是民问的情形,所以选 C。9 A【解析】这几个句子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是记叙“我”随同伴爬上一块高地后的紧张心理活动。应依据人物的行进顺序和心理活动排列相关语句,力求反映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情状。语句排序可采用以下顺序:找有关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总体上的句子 、按发展逻辑排列顺序。再找有总括的句子。或情感升华的句子作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