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柑者言,(明)刘基,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胸怀救时济世之志。著有郁离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50岁时,向朱元璋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并逐渐失云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而著称于世,向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他写的预言如“烧饼歌”、“百字碑
2、”等,准确的预言了从明初一直到今天所发生的历史大事。“作为一个士大夫,刘基忧国忧民,耿介刚正,从仕元到归隐,从归隐到仕明,从仕明到还乡,从还乡到病卒,刚正不阿,毫不苟且,一身浩然正气,充塞宇间。刘基于元文宗时考上进士,为官清廉。但是元末政治黑暗,文官贪懦,武官虚威,他曾批评监察御史的失职,因而遭排斥,于是弃官回乡。刘基对官场和社会有很深的了解,对那些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知根知底,所以满怀愤世嫉俗之心,写下如此刺世奇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释义: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徒有其表。,朗读课文,杭有卖果者
3、,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朗读课文,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
4、,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注好字音,烨然 贾十倍人争鬻之剖衒 笾豆以惑愚瞽以食吾躯皋比,yjiypuxunbingsgo p,洸洸乎干城之具峨大冠法斁坐糜 廪粟醉醇醴而饫肥鲜 滑稽,gunggngund m ln sl yg j,注好字音,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 玉质而金色。 置于市, 贾十倍,人争鬻之。,善于,经历,光彩鲜明的样子,(介词)在,同“价”,价格,买,质地,溃烂,译句,杭州有一个卖水果的人,(他)善于贮藏柑橘,经过一个冬夏(柑
5、橘)也不会腐烂。(有人)拿出它来还是光彩鲜亮,像玉的质地一样,像金子一样的颜色(质地像玉颜色如金)。把柑橘放到市场上,价钱(高出)十倍,人们都争相购买它。,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 怪而问之曰:“若所 市 于人者,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 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交易,这里指“买”,它的,破烂的棉絮,给,卖,填塞,装满,同“炫”,瞎子,做,感到奇怪,过分,你,的东西,译句,我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雾直扑口鼻,再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便责问卖柑橘的人说:“你卖给别人的橘子,是将要用它来填满盛祭品的器具,祭祀祖先,
6、招待宾客呢?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来迷惑傻子和瞎子呢?你干这种骗人的勾当,太过分了!”,卖者笑曰:“吾业 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 未之思也。,从事,同“饲”,供养,养活,(代词)指柑,满足,你,即“未思之”,这(职业),译句,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几年了,我依赖这个职业来养活我自己。我卖柑子,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什么,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这种欺骗行为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您实在是没有好好思量啊。,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 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 昂昂乎
7、 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谋略,计谋,威武的样子,捍卫,高高地(戴),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子,气宇轩昂的样子,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果真,那些,译句,现在那些佩带虎形兵符、坐着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头戴高帽,腰上拖着长长的腰带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起而不知御, 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 廪粟而不知耻。,抵挡,抵御,困窘,困难,败坏,同“靡”,浪费。,官方供给的(粮食),译句,盗贼四起却不知道禁止,百姓陷入困境(他们)却不懂得救助,官吏奸猾
8、却不懂得禁止,法律败坏却不懂得整顿,白白地浪费国家的粮食(他们)却不懂得羞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 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那些,美酒,饱食,高大的样子,显赫的样子,它们的,“是之不察”即“不察是”;“察”是“详审、考察”。,值得效法、模仿,译句,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着香醇的美酒,饱食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外表威风凛凛值得敬畏,显赫过人让人效仿啊?(我所见到的) 又哪一个何尝不是外表如金似玉、而内心却像破败的棉絮一样呢?现在你不详审这些人,却(这种态度)来详审我卖的柑橘!”,予默然无以应。退而
9、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译句,我沉默了,没有用来回答的话。回来想想他的话,觉得好像是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的人吗?因而(他是)假托柑橘来讽刺社会现实吗?,四、归纳总结:,1.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性活用4.古今异义,贾通价(价钱) 糜通靡(浪费),若、坐、市、业、而、之,市、实、业、峨、饫,贸、是、子、绅、具、器,刘基:元末明初 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元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谥号“文成”。著作诚意伯文集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
10、文家之一,有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他的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作者简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本文内容。 提示:故事源起、论辩过程及作者观点。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揭露了元末腐败的统治机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之情。(买柑卖柑者言作者的反思 ),请梳理文章议论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从“买柑”过渡到针砭时政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卖柑者“为欺”的行径的?具体描写卖柑者“为欺”:外表:“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价格和销路:“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实质:“剖之,如有烟雾扑鼻,视其
11、中,干若败絮。”归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遭到批评后,卖柑者反而“笑曰”,体会其“笑”的背后蕴含的心理。,卖柑者“笑曰”,说明他不以为然;“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说明他有些激愤,认为作者不识时务。,认真品读卖柑者为自己所作的辩护,小组讨论,尝试划分层次,并分析三个层次分别揭示的社会现象。 卖柑者为自己辩护可划分层次:“吾业是有年矣”至“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至“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至“而以察吾柑”。,三个层次揭露了社会现象:一、“我”做生意多年,并未因此受到任何非议,欺骗有理;二、世间欺世盗名的人太多了,岂止“我”一个;三、当今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表里不一、金
12、玉其外,败絮期中。,文中哪些语句是对文臣武将“金玉其外”的描写?哪些语句是对他们“败絮其中”的描写? :金玉其外:“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败絮其中:“盗起而不知御,民因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致而不知理,坐糜粟而不知耻。”,小结: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腐败弊政,统治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种“托物喻理”的写作手法。,最后一段中,作者听了卖柑者之言,为什么“默默无以应”呢?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我”最后之所以被驳得“默默无以应”,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当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
13、者之“小|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作者为什么要假借卖柑者的话来针砭时弊呢?,作者巧妙地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这个卖柑者也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柑“贾十倍”,为什么人们“争鬻之”? “烨然” “玉质” “金色” 外观光泽好、 质感好、 颜色好 内在如何?“如有烟扑口鼻”“干若败絮”,第一部分:不愉快的交易,第二部分:卖柑者的辩解和反讽,从两方面来论述:论己之欺论世之欺 请看,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何况“世之为欺者不寡,
14、而独我也乎?”,论世之欺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金玉其外”,思考: “柑”和所谓的“干城之具”、“庙堂之器”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揭露统治者“败絮其中”的句子是?,“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统治者与“柑”一样,外表和内在是矛盾的!,托柑以讽 比喻说理,作者为什么“无以应”?,“我” 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你读懂了吗?,本文可看作一篇政治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
15、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托柑以讽,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思考问题,1.作者用了哪几个词语来写柑子的外观?“贾十倍”为何“人争鬻之”?其内在如何?2.卖柑者是针对前文的什么而论述的?其言可分为哪两层?又是如何来论述的?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听了卖柑者之言,“我”为什么“默默无以应”?4.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了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文章主题:,写作特色,1.夹叙夹议,托物喻理2.比喻和对比3.辛辣、犀利的语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解释】它的外表如金似玉, 它的内部却像破败的棉絮。形容徒有其表,而实质很糟。,五、布置作业:,熟背课文第二小节,默写于作业本上,家长签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