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渴望生活凡高艺术欣赏【教学目标】: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文森特凡高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
2、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印象派:指的是19世界后半页在法国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代表画家是莫奈、马耐、德加等画家。新印象派:指继承了印象派理论并进一步将光学色彩学原理应用于绘画的点彩画家:修拉,西涅克。后印象派:指的是塞尚、梵高、高更这三个画家,他们反对印象派完全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更多地赋予绘画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
3、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葛饰北斋,吃土豆的人荷兰 梵高 1885 梵高在谈到这件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时说:“我试图强调,那些在灯火下吃土豆的人们就是用他们那伸向盘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现体力劳动的,是表现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的。”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
4、动的赞美。,悲哀1882年作于海牙,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凡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红色的葡萄园,该油画描绘了阿尔农妇采摘葡萄树的景象,梵高特意将葡萄树画成极具表现力的红色。该画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890年,比利时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现在存于莫
5、斯科。,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1亿416万美元被一位德国的犹太富商收藏。,1990年5月15日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给了日本第二大造纸商 Ryoei Saito先生。,没胡子的自画像1998年在纽约市以71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割耳朵后的自画像,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1888年圣诞节前夕,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右耳。面孔消瘦,眼睛深陷,流露出悲愤和绝望的感情,整个画面好像处一于滚动的波涛之中。汹涌的狂流似乎在威胁着狂热不安的画家,给人造成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
6、力量。,从画面上看,金黄色的向日葵,浓重跳跃,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画家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依旧表达了这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或许这幅油画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鸢尾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精神病院后所画的,目前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
7、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有人在报上呼吁:“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鸢尾花,夜晚露天咖啡座,这幅画中,被灯火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呈对比,使得整幅画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他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继续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展示了一副高度夸张变形,和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橙黄色的明月和周围的星星。和巨大篇幅璀璨明亮的光和夜相比 ,人间显得多么渺小,似乎在匍匐着,人类
8、对世俗,面对你不想面对的苦难,感到是多么无奈,多么苍凉,但是我们还会看到教堂的塔尖,还有那棵扭曲的松柏树,依然有那种企图刺破夜空的迹象。,星月夜,同群鸦乱飞的麦田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美而恐怖的压迫感。,暴风雨似的天空与麦田同麦田乌鸦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美而恐怖的压迫感。,麦田乌鸦梵高生前最后一幅作品。占据画面几乎二分之一的神色天空,挤压着惊金黄色麦田,
9、一条小路到天边,其实已经到了尽头。翻滚的麦浪好像是恐惧的袭击,无数的象征着死亡的乌鸦,在画面中空翻飞旋,人们仿佛能听到恐怖的哀鸣。,梵高的遗言: “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悲伤会天长地久,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后来,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小结:西方绘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掌握了明暗法、透视学与解剖学,使写实技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照相技术的发明,以印象派画家为首的西方画家,开始对东方绘画发生兴趣,最后发展到抛弃传统的写实画法,而向东方绘画的平涂、写意画法学习,借绘画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这种东、西方绘画的合流,彻底改变了油画主流发展的方向。凡高正是在学习了东方绘画,特别是日本“浮世绘”之后改变他的画风的。他用浓重的色彩、跳动的笔触,表达他内心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用他的心来画画的。因此他的画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笔下的树象在挣扎,土地象在翻腾,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而那些象燃烧着的向日葵,则高唱着对生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