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音乐28360.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9339821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2836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音乐2836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音乐2836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音乐2836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音乐2836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音乐 28360第十章 音乐的鉴赏?第一节 中外音乐艺术概述?东西方音乐艺术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精神。中国音乐艺术注重人文精神,强调内心体验,突出对区域性地方色彩韵味和旋律线性运动的飘渺意蕴的总体把握。与东方音乐相比,西方音乐艺术注重音乐材料组织的标准化、客体化和趋于理性的作曲法则,强调音乐音响的科学基础和形式美感的重要意义。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音乐上的欧洲中心观念已被逐渐打破,欧一美中心观念也必将消融在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之中。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互动的趋势中,我们应既不封闭,也不盲从,在深入挖掘和体现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价值,探索和发展中国音乐艺术风格之审美价值的同时,汇通其

2、他文明音乐艺术精神,共同走向未来全新人类文化目标。?一、中国音乐?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音乐这一概念似乎越来越难以界定,但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和文化风格,是其有别于西方音乐的本质特征。中国哲学重视人生与人心的研究,以古典哲学有机本体(生命本体)论为基础的心性哲学,在音乐上体现为“音心相映论” ,强调感物之心性音乐与个体内在精神的对应,以唤起内心深沉的情感,造就人的心灵与人格而为其终极关怀。根基于千百年来民间艺术的中国音乐,始终保持着天地人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人文精神,追求“笼天地与心内,和万物于音声”的艺术境界。有学者认为,中国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心觉”的艺术。就拿标题音乐来讲

3、,始于 19 世纪浪漫乐派的西方标题音乐,是相对于“纯音乐”或“绝对音乐”提出的概念;中国的标题音乐形式,始于古老的琴曲,是中国音乐中的重要历史传统。西方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主要以典型的音乐主题动机及其发展,象征人物及情节的逻辑展开顺序,或暗示某种景象的特征;中国音乐的标题大多是一种情感倾向或音乐意蕴的指向,其音乐注重的是诗境、情境、画境和意境的统一。一曲借景抒情的二泉吟月 ,在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深邃意境中,蕴含着历尽沧桑的情感积淀,那起伏跌宕的旋律倾诉着荡涤人间尘埃、激越生命升腾的心灵对话。一曲高山流水 ,时而飘渺,一波三折,似滴沥潺泉引出人间仙境;时而回锋逆转,挽横引纵,似天籁之音回荡于空

4、山峡谷。也许正是因为该曲玄妙的意蕴,西方人视它为宇宙音乐,将其载入人造卫星,响彻太空。中国音乐风格的形成和演变,是以中国语言、艺术、哲学、心理、地理环境等为基础的。其中,语言尤其是方言与音乐风格的联系更为紧密。汉藏语系单音节语言声调感和语言音色变量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以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和戏曲音乐为根基的中国音乐充分显示了中国音乐的地区性方言风格、歌唱风格和演奏风格。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这部以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中国交响乐作品,虽然借鉴了西方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式结构、协奏曲体载和浪漫乐派单乐章标题音乐形式,但却充分体现了江浙方言风格、越剧演唱风格和民族乐

5、器演奏风格三位一体的中国音乐特色。小提琴摹仿越剧唱腔和民族乐器吟、揉、滑、顿的表演风格,乐队中“紧拉慢唱”的戏剧板式与交响效果的融合,突出了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味和艺术魅力,不仅为广大中国听众所喜爱,也使西方人为之惊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曲艺(或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五大类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其中,民歌、民间歌舞和民族器乐(如二泉吟月 、 高山流水 、 十面埋伏 、 春江花月夜等)受到更多当代听众的喜爱和作曲家的青睐。中国现代、当代音乐一方面承继和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尝试着将西方音乐艺术形式和技法,融会于中国音乐艺术发展中,创作出了一些新的音乐作品

6、。比如,声乐方面有:民歌新编曲兰花花等,民族声乐曲春天的故事等,中国“咏叹调” 我爱你,中国等,借鉴西方合唱形式、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大合唱等,中国歌剧代表作江姐等,以及民族音乐与通俗音乐结合的“西北风” 、 “东北风” 、 “南粤风”等通俗歌曲。器乐方面有: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器乐独奏曲长城随想曲 (二胡)、 战台风 (古筝)等,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等,中西器乐合壁的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借用西方古典主义形式、兼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与中国音乐风格的交响乐作品梁祝 、 嘎达梅林等,借鉴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具有中国浓郁风情的交响乐作品纳西一奇等,融合中国音乐线性特征与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空谷流水

7、(笛子、管子、筝与打击乐器)等,体现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思想并兼有西方后现代音乐思潮的交响乐天地人等,以及电子音乐与中国传统乐器融合而产生的“新音乐”品种或风格。?二、西方音乐?由于西方哲学重视客体与逻辑的研究,其传统哲学机械本体(脱离生命本体)论形成了西方音乐美学的形式逻辑基础。从总体上讲,与其他文化的音乐相比,西方音乐更注重形式和技术,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客观上强调了听觉生理属性对音响物理属性敏感度的高标准,这也许是西方严肃音乐在东方诸文化圈中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而言,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后现代派音乐与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和风格较容易沟通。(一)西方音乐的流

8、派巴罗克音乐。 “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 barroco,词意是“不规则的珍珠” 。现通常用来指大约 17 世纪初至 18 世纪中叶欧洲艺术所经历的一个时期或它的风格,即崇尚富丽堂皇、精雕细琢,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巴罗克音乐的主要特点为:在各声部相对独立的复调音乐主题中融合了突出主旋律的主调音乐织体。巴罗克时期最重要、最著名的两位作曲家是巴赫(16851750)与亨德尔(16851759) 。古典主义音乐。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欧洲音乐家的思想与创作,受到“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自由” 、 “平等” 、 “理性”的进步思想

9、和美学原则。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他们之间有着内在深刻的继承关系,并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这一时期音乐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音乐语言的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因素逐步加强和深化;和民间音乐的更密切的联系等。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主旨是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观的体验。作曲家们追求姊妹艺术之间的互相融合,并着力挖掘和发挥音乐的更多方面的表现性能,从体裁形式到具体表现手段都有革新与突破。标题音乐、

10、交响诗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韦帕、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瓦格纳、马勒等。民族乐派。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分支,其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和浪漫乐派完全一致,作品强调反映祖国历史、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突出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和风格,常采用本国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为题材,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音乐主题。民族乐派主要兴起于当时音乐不很发达的欧洲国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俄罗斯的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捷克的德沃夏克,匈牙利的巴托克和科达伊,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等。现代音乐。从 19 世纪末叶至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音乐不再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那样有

11、一个基本的共同点,而是呈现出多潮流、多风格的五光十色的情状。其影响较大的派别有: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以勋伯格等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创造了无调性的12 音序列体系,给传统调性音乐以空前强烈的冲击;斯特拉文斯基等为代表的新原始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强调解放不和协音响、突破传统节奏系统、超越传统音色组合规范;以梅西安等为代表的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全部要素纳入序列计算体系,形成高度理性化的、非形象化的音乐。在这期间还产生了噪音音乐、微分音乐、偶然音乐、随机音乐等多种新潮派。后现代主义音乐。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出现了近似“回归”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的表现手法,注重情

12、感表达的新浪漫主义;主张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尽可能多的重复创作现代音乐的简约派;将现代主义音乐与各民族流行音乐、民族传统音乐结合的第三潮流音乐。此外,随着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在艺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 40 年代末第一首电子录音带音乐作品的问世,到 60 年代合成器音乐的兴起,直至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音乐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电子音乐不断扩展着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领域。(二)交响乐的体裁从音乐体裁角度讲,迄今为止,交响乐仍然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器乐形式。现将交响乐的体裁介绍如下。序曲。序曲是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戏剧开幕以前的器乐演奏形式。现代序曲具有概

13、括全剧的基本内容以及音乐形象的作用,并主要采用奏鸣曲式,如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 。除了作为歌剧或舞剧作品的序奏以外,还有音乐会序曲。它是单乐章的交响乐作品,往往带有标题,同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史实、自然景物、生活习俗场景等有一定联系。如,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组曲。组曲是由相对独立的若干乐曲或乐章组成的套曲,大多为器乐曲。现代组曲大多是标题性的交响组曲,与其他标题交响音乐一样,它或与一定的文学题材构思相联系,或由舞剧、歌剧、戏剧、电影的音乐片段发展而成,也有的取材于一定的民俗场景、自然景观。比如,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根据阿拉伯的神话小说一千零一夜的题材写成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柴可

14、夫斯基的由舞剧音乐组成的胡桃夹子组曲 、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 。协奏曲。协奏曲是指一件乐器和几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现代协奏曲多采用三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在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中,协奏曲第一或第三乐章结束前,常常插入能由独奏乐器表现高超技艺的华彩乐段,此时,乐队往往停留在属和弦上,华彩乐段后紧接管弦乐队合奏的结尾。也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如我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交响曲。交响曲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交响曲(Symphony)一词源自希腊文 Symphonia,最初是指不同的声音谐和地发声的意思,后来有时指器乐合奏曲,有时专指多声部器乐曲。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开始,交响曲

15、最终定型:第一乐章,快板,必须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急速,回旋曲或奏鸣曲式。贝多芬以来,交响曲被赋予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更辉煌的交响效果,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第九交响曲合唱,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当然,根据内容情节需要,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交响诗。交响诗是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的标题性单乐章交响音乐作品。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在创作构思上,体现某一个哲学思想或诗思以及与一定的文学内容相联系。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我国作曲家辛泸光的

16、交响诗嘎达梅林 、朱践耳的纳西一奇 。交响音画。交响音画具有描绘大自然景色、生活情景、动物及人物肖像等特点。当然,欣赏交响音画作品,不能单独从描景去理解。在音画中,并不是大自然肤面的描绘,不是单纯自然界声响的模仿再现,而主要是表现作曲家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使大自然美景精神化,如俄罗斯作曲家鲍罗廷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 。美国作曲家格罗非的交响组曲大峡谷属于交响音画性质的多乐章作品。?第二节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从当代审美哲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 ,还是强调“心声相合”的“听觉一心觉”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其审美价值都存在于审美活动过程审美体验中。也就是说,

17、艺术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审美体验的自由创造” 。1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568 页。1音乐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心灵对世界产生感应的产物,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在审美体验中实现的“有生命力的形式” 。它是以听觉感知为先导,通过主体心灵与客体音响的沟通,达到超越自我、超越音乐及外部物质世界的自我精神升华的境界。?一、音乐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很少有谁说他对戏剧和小说一窍不通,但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喜爱音乐,可就是听不懂音乐。美国著

18、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2 美科普尔:怎样欣赏音乐 ,丁少良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 页。2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地倾听音乐,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同时,要在倾听音乐的前提下主动地体验音乐,这样就会产生你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也就是说“聆听”与“主动体验”是音乐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一)通过听觉实现的审美过程从音乐鉴赏的角度看,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音乐鉴赏者为对象的,音乐鉴赏者是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接受者和消费者。

19、“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 ”3 王次炤主编:音乐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6 页。3音乐的美首先为人的听觉所拥有,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这里所说的音响感知,也就是指通过听觉达到的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相对完整的印象和总体知觉。值得强调的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随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因此,音乐听赏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说音响感知是音乐鉴赏的基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音乐鉴赏中的音响感知首先构成对音乐形式的美感,或对音乐感性存在

20、形式外在意蕴的把握。音乐的形式美表现在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巧妙精致的音乐结构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听觉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其二,音乐鉴赏中的一切情感体验和想象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如果脱离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音乐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有些音乐听赏者,从表面上看他们在听音乐,但实际上并没有注意倾听音乐本身,而是猜想音乐在说什么,描述了什么具体形象。由于他们的想象没有建立在音响感知的基础上,当然总是感到不能真正地体验和理解音乐。(二)创造性音乐体验过程德国诗人海涅说过:“音乐是个神奇的东西,我说它是个奇迹,因为它处在思维和现象之间,精神和物质之间,是一种朦胧的介质,既象又不象它所传递的东

21、西需要时间表现的精神和无需空间表现的物质我们不知道音乐是什么。 ”4 转引自普凯元编著:音乐心理学基础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07 页。4正是由于音乐音响的非具象、非明确语义的特征,在音乐鉴赏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鉴赏者从特定的音乐音响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另一方面,需要鉴赏者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音响之中,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也就是说,音乐鉴赏中的音响感知与一般听觉的认知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种“审美的聆听” 。这种审美活动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的沟通过程。平时我们所说的音乐情感,实际上是音乐音响和听赏者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音乐美学家迈耶在音乐的情感和意义一书中所强调的

22、那样,音乐的意义既不存在于刺激物(音乐音响)中,也不存在于它所指向的事物或听赏者的头脑中,而是在作曲者、表演者和听赏者的交流关系中。我们知道,作曲家的创作冲动和音乐主题可能来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领悟,也可能是对某一现象的有感而发;它们可能是长期思索和积累所爆发的灵感,也可能是对瞬间的印象和感受的象征性表现;一部音乐作品也许是源发于特定自然现象,也许是以其他艺术作品,如历史故事、绘画等,作为参照物。无论一部音乐作品产生的初衷和背景如何,作曲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意念、观念和作曲时的激情或情感已经物化为音乐(大多数情况是乐谱) ,再经由表演者的再创造,将其物化为音乐音响。当然,每一部音乐作品

23、都有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感性特征,这些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主体(音乐鉴赏者)的意识活动。但任何音乐音响(主要指器乐作品)终归是无具体形象和明确语义的音响运动,也就是说,具体作品的感性特征对主体的意识活动的制约和引导是留有充分余地的。爱的甜美和兴奋,恨的愤然与急切,胜利的喜悦和豪情,失败的苦涩与悲怆,这些较具体的情感由于音乐鉴赏者的气质、个性、情感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往往有较大的差别,甚至是迥然不同的内容。当不同的鉴赏者分别把自我融于同一音乐作品时,这一作品实际上已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例如,从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中,人们当然不可能产生愉悦或豪迈的情感体验,乐曲的特有音调可能会使人们心

24、头涌起某种凄凉、哀怨乃至悲愤的感受,但在不同鉴赏者的心中,具体的情感及想象却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总之, “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离开了这种创造,就不会有音乐的欣赏而只有声音的识别;离开了这种创造,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就会变得贫乏而空洞;离开了这种创造,人们就不会领略音乐欣赏的乐趣。 ”5 王次炤主编:音乐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9 页。5?二、音乐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体验是对音乐音响运动音乐形态的感受及其延伸的结果,或者说,音乐形态体验中往往伴随着音乐情感体验。当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其音乐体验会有

25、一定的侧重,或较注重音乐形态体验,或较注重音乐情感体验。(一)音乐形态体验音乐形态体验是指对音乐要素和音乐整体结构形式的内在音乐感受。比如:节奏的抑扬顿挫或张弛感,节拍和节奏型的韵律感,各种速度、力度及微差感;对旋律中音高线条的方向与旋律型的感受,和声的协和度与色彩感,不同调式风格与调性的对比变化;各种表演媒体和不同表演方式所产生的声音及不同音区的对比给人的音响色彩感;体验音乐主题的重复、对比、再现、变奏、回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曲式结构感和均衡、对应、对称等形式美感。织体是多种音乐要素的纵向结构形式,它主要指多声部音响层次的叠置与分合,线条的流动与交错组合;不同类型织体的音响效果与对比变化。在多

26、声部音乐中,织体大致可分为和声体、复调体及混合型织体。和声体是由主旋律和单一层次或多层次的伴奏声部组成的织体,采用这种织体的音乐称为主调音乐;复调体是由两个以上的旋律纵向结合而构成音乐织体,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 。采用复调织体的音乐称为复调音乐。对织体的体验,就是对音乐的多声部音响结构形式及其丰富效果的感受。比如,由低向高进行的上行旋律线与伴奏中由高至低的下行的低音进行,使人体验到一种扩张感和渐强的趋势;平稳、均匀节奏的伴奏和弦的进行与波浪式旋律线的结合,使人在稳定而富有律动感的音响背景中体验着委婉抒情的旋律。值得强调的是,具有鲜明线性表征和微势飘渺的神韵风格的中国音乐作品,特别是

27、民族器乐曲,并不刻意追求形式美感,往往是“音心合一”或“心物合一”的产物。其审美心理注重内心体验,强调通过直观、内省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音乐感性存在形式的外在意蕴与内在意蕴。(二)音乐情感体验根据音乐心理学家的分析,音乐情感体验具有直观性,这种直观性是由于:情感作为心理运动现象,音乐作为音响运动形态,二者都是在时间流动中的运动;情感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驰,而音乐音响的运动形态也具有类似的特性。这种情感运动与音响运动的联系被称为同构现象或类比关系。通过这种同构现象或类比关系,音乐便能比其他姊妹艺术更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感情。当音乐音响与听赏者的心理交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几种不同的

28、相对感情状态:情绪、情景、情境。情绪是指在音响运动作用下,伴随音乐形式美感直接产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它是与生理反应同时产生的心理因素。如,节奏明显或韵律感较强的乐曲与生理运动易于迅速发生联系,使人自然产生愉悦、欢快或激动、兴奋等情绪,如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特斯基进行曲 ;速度较慢、节奏较平缓、旋律舒展的乐曲,会使人产生优雅、宁静、从容或伤感等情绪(或称心境) ,如舒伯特的小夜曲 。情景是指在一定情绪的基础上,伴随联想或想象的情景交融的心理状态。情景的产生是以情绪为前提的,但不一定是情绪的必然产物,这要因作品不同,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标题与音乐联系较密切的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

29、思想情感色彩较强烈的声乐作品(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 ,往往会使人触“景”生情,获得某种情景交融或身临其境的美感。情境是指在一定情绪或情景的基础上,渗入无意识想象或幻想进入某种意境的心理状态。有时情境的产生是对音乐和自我的一种超越,是音乐体验中达到的较高艺术境界。比如,抒缓、深情、意境深邃的或催人入境的器乐作品(如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富有哲理性或戏剧性的交响音乐作品,都可能在一定环境中使人进入某种情境。(三)音乐体验中的感性与理性就一般认识活动而言,人类的意识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的转化过程。从表面上看,音乐鉴赏也要经历从最初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到达理性认识的过程

30、。实际上音乐鉴赏与一般认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一般认识活动中,对于最终的理性认识来说,通过感觉、知觉获得的感性体验不能作为判断客体的标准,它们仅仅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所获得的成果;而音乐鉴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它决不是以获得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或者说,在音乐鉴赏中,主体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获得感性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理性认识只是对审美体验起到一种强化作用。虽然理性认识不是音乐鉴赏的最终目的,但通过理性认识可以强化音乐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深入理解或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当你把有关理性认识融化在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中,你就有可能进入超越自我的情境状态。此时的审美体验既不是纯粹的音乐形式美感

31、,也不是思想观念或哲理思考,而是进入了音乐审美的最高境界,但它仍然属于感性体验状态直觉感悟。?三、音乐主题的感知?音乐的表现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表现要素,另一类为整体性表现要素。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包括旋律线、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的整体性表现要素指综合各种基本表现手段形成的音乐作品的纵横结构。所谓横向结构就是音乐主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整个作品的曲式结构。纵向结构指音乐的织体,即声部间构成的音响层次的形态。当我们通过逻辑思维对音乐表现要素进行理性分析时,往往需要分别对各种基本表现要素予以阐释。而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更多地将听觉注意集中于音乐整体表现要素。音乐主题是乐曲中能体现一定性格特

32、征的主要乐思,它具有相对独立或完整的结构。从主题的结构规模来看,由一个乐段构成的主题称为主题,由一个乐句构成的主题称为主题材料,由乐汇构成的主题称为主题动机(或主题音调) 。主题在整个音乐作品中起着主导作用,乐思的展开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的重复、对比、变化、再现。因此,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与感受是体验音乐作品的最重要环节。(一)听辨和记忆音乐开始部分中相对完整的旋律性段落或主题动机一般讲,乐曲开始时具有明显旋律性质的段落就是该乐曲的音乐主题。有时,在主题的前面会有引子或前奏,但与主题相比,它仅仅是铺垫或过渡性质的。比如,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兄弟俩创作于 1869 年的弦乐合奏拨弦波尔卡 ,其弦乐拨

33、奏的第一主题是在四小节序奏后出现的。又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开始是以长笛为主所描绘的花香鸟语式的音响背景,后来出现的小提琴旋律才是整个协奏曲的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众所周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是根据主题动机展开的,这一动机被称为“命运的敲门声”:0 3 3 3 |1 |。(二)听辨和记忆乐曲各部分主要旋律或主题动机一部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往往不止一个主题,乐曲各部分中主要的或性格突出的相对完整的旋律性段落或主导动机一般就是音乐主题。比如,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呈示部又包括主部、副部及结束部。展开部是由呈示部中音乐主题的发展变化而构成的,再现部是呈示部主要内容

34、的重复或变化再现。因此,呈示部中各部分的主要旋律即是奏鸣曲式的主题,同时,在引子或序奏中也有相对完整的旋律性段落(主题) 。(三)听辨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在器乐曲,特别是管弦乐和民族器乐合奏中,各种乐器的音色是丰富音响色彩、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对乐器音色的敏感性不仅有益于感知和记忆旋律,而且有助于体验主题的性格特征和情绪。一段主题旋律可能是一件乐器的独奏,如双簧管独奏、小提琴独奏,也可能是同一种乐器的齐奏,如二胡齐奏、小提琴齐奏;有时,由同类乐器齐奏旋律,如弦乐齐奏、铜管乐齐奏、弹拨乐齐奏;有时,由不同类乐器齐奏构成混合音色,如小提琴与长笛、二胡与竹笛,等等。不同音色的乐器在表现主题情绪或

35、性格特征上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双簧管常用于田园风格的抒情性旋律,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中间部分就是由双簧管奏出陕北秧歌主题,作者意在描写优美的民间舞蹈表演。表现柔美、甜蜜或爱情主题等,常用各类弦乐器,特别是独奏和同一种乐器的齐奏;表现辉煌、亢奋或显示某种力量时,常用管乐器,特别是铜管乐器,等等。如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序奏中,第一主题由三只长号与一只大号主奏,雄浑而阴沉,用以表现苏丹王沙哈赫里亚尔威严而冷酷的形象;第二主题在竖琴和弦的衬托下,小提琴高音区演奏的旋律柔美而婉转,以表现王后舍赫拉查达那聪慧而迷人的形象,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四、音乐风格的判断?音乐风格一般可

36、分为四种类型:民族的,时代的,乐派的,作曲家个人的。民族的音乐风格,指各民族在自己音乐文化传统中形成的音乐语言。时代的音乐风格,简单讲就是某一历史时期的音乐所具有的共性。乐派的风格,是根据特定的音乐美学追求,特定的音乐创作技术或音乐表演特征来划分的,如西方的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以及各种现代派音乐。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尽管可归属在上述某一类音乐风格中,但由于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调式在音乐风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中国民族音乐较多采用以宫、商、角、徵、羽(do.re.mi.sol.la)为主的五声性调式;在 18、19 世纪的西方音乐中

37、,大调式和小调式占统治地位。同时,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都是判断音乐风格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歌唱法,西洋乐器和意大利美声唱法,分别具有各自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当然,音乐风格的决定因素十分复杂,除了音乐语言特征外,还涉及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甚至科学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于音乐风格的判断,主要还是靠大量的聆听积累,逐步形成听觉感受和判断能力。如前所述,中国音乐艺术注重生动、多彩、富于韵味的旋律运动,具有鲜明的线性表征和微势飘渺的风格特点。中国音乐艺术的这种风格,以诗词曲的声韵和丰富的方言色彩为基础,与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相通。 “多变的线性,细微神奇,其透露出生命心

38、灵直觉把握的情感幅度,荡激着宇宙、自然、人生、人伦、人格、人性之万象,可谓宏观巨细,无所不包。 ”6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 年版,第 41 页。6例如,春江花月夜以富于个性和擅长表现旋律线条的多种民族乐器的交叉对比及叠置,隐喻着色调淡雅、情调浓郁的南方水乡月夜的深邃意境。琵琶的轻柔透明,古筝的波涟荡漾,二胡的委婉悠长,洞箫的幽雅飘逸这富于诗境画意的音乐线条的运动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艺术微势飘渺的神采意韵。西欧古典音乐注重形式结构(曲式和织体)的特征,与中国音乐的线性表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自的音乐风格。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是西方

39、哲学家和美学家常常重复的名言。 “音乐是流动的书法,书法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比喻更适于表现中国音乐的美学特质。例如,华彦均的二泉映月 ,贝多芬的月光 ,都与“月光”有关,但在风格和意境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 二泉映月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二胡独奏曲,似乎表现了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中,一位饱尝人间辛酸的盲艺人的沉思和倾诉、伤感和愤懑,偶尔流露出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这首乐曲中,二胡的音色和典型的中国五声调式旋律,时而婉转流畅,时而叠峦起伏,鲜明的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线性表征和微势飘渺的深邃意境。贝多芬的升 C 小调钢琴奏鸣曲 ,是由于第一乐章所表现的意境,被比喻为“湖畔夜色” ,进而得名为“月光” 。那富

40、有控制的音色和力度,带有柔和色彩的升 C 小调的琶音、和弦和那具有冥想、柔情式的主题旋律,在三部曲式的框架结构中形成了富有层次感的音响运动,似乎是“湖畔夜色”和作曲家心弦波动的立体写照。 第三节 音乐鉴赏示例?一、流水(古琴曲)?题解与鉴赏提示早在列子汤问一文中,就有关于战国时起伯牙弹琴、子期聆听高山流水的传说记载。 流水的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由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编于1425 年。据神奇秘谱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流传的多为天闻阁琴谱 ) (1870 年)所载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的流水 ,

41、他充分发挥了滚、拂、绰、注的手法,使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所以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此谱包括九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起” (一至三段) ,第一段是全曲的引子,节拍较自由,旋律不明显,但潜伏着主题音调。第二、三段是主题的呈示和巩固,主题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既活泼清新,又深沉浑厚,表现了层峦叠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第二部分“承” (四至五段) ,用按音演奏的曲调,浑厚有力,与二、三段形成对比。那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漏漏的细流。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又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第三部分“转” (六至七段) ,正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

42、滚拂段落,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滚”是指七弦琴上依次由高音到低音的拨奏,反之,由低而高叫做“拂” 。第六段,开始旋律性较强,好像流水悠然自得地旋转嬉游。接下去大幅度的滑音,伴以由疏而密的滚、拂手法,如水石相掸,漩涡急转,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第七段是精彩的泛音滚拂段落,它虽然短小,但意境十分优美,仿佛流水在太阳下熠熠闪光。第四部分“合” (八至九段) ,运用承、转中的部分音调,造成呼应的效果,断断续续的滚拂旋律,泛起滔滔江水的余响,然后转入按音奏法。简短的尾声,以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暗示波涛过后宁静抒情的画面,余音袅袅地结束全曲。?【思考与练习】1请哼唱出你印象最深的音乐主题。2根据你个

43、人的音乐体验,尝试联系中国音乐微势飘渺的风格特征,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二、江河水(二胡独奏) (黄海怀)?题解与鉴赏提示江河水本是我国民间鼓吹乐的一个笙管曲曲牌。50 年代初期,原旅大市文工团的几名民间音乐工作者,将“辽宁鼓乐”中笙管曲牌江河水改编为同名双管独奏曲。60 年代初,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将双管独奏曲江河水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它以民族弓弦乐器特有的缠绵哀怨的艺术特色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从而使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流传得更为广泛。江河水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音乐特色。据说,当地还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在旧社会,对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被万恶的官府抓去服劳役,遭到百般折磨和虐待,不幸死于外

44、乡。妻子闻讯后来到曾经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回忆往事,号啕痛哭,倾诉了心中无比悲愤的感情。这一传说为乐曲的感情表现提供了合理的联想依据。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节奏自由的引子,是从乐曲第一段中提炼出来的一些特性音调组成,悲切、凄凉,它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情绪特征,并孕育了悲愤情感的倾诉与展开的因素。第一段,以十分简练的音乐素材表达了丰富、深沉的感情。那悲痛欲绝的哭诉音调,在音乐情绪的层层展开和深化中汇合成一股无比悲愤的感情在奔流激荡,有着撕心裂肺的艺术效果。第二段,在转调和调式色彩的变化的基础上,音乐进入了神志恍惚、如痴如呆、絮絮自语的意境。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

45、,但哭泣和哀怨的情绪更多地转为强烈控诉和反抗的情绪。开始的散板仿佛江河的闸门猛然打开,悲愤交集的情绪一泻而出。最后,逐渐下行的旋律和渐慢的速度,使音乐又回到思绪万千的悲痛之中,乐曲在余音袅袅的凄凉意境中结束。?【思考与练习】1这首乐曲是否唤起你的某种情感经验,愿意谈谈吗?2试联系中国音乐的方言风格、演唱风格、演奏风格,表述你对该曲的理解。?三、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 (柳尧章 郑觐文)?题解与鉴赏提示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原名夕阳萧鼓 (又名夕阳萧歌 、 浔阳琵琶 、 浔阳曲 ) 。大约在 1935 年,上海大同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根据对乐曲的理解,拟了 1

46、0 个小标题,以助于人们欣赏此曲时联想。解放后,这首民族管弦乐曲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第一段“江楼钟鼓” ,是节奏自由的散板,具有引子的性质,由琵琶的弹挑轮指等技法,由慢渐快地模拟鼓声,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好似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又好似远处钟声的回响。接下来是乐队齐奏的全曲的主要主题,优美如歌,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接下来的“月上东山” 、 “风回曲水”和“花影层台”三段,先是将主题旋律移高四、五度自由模进,象征美丽的夜色中月亮有徐徐升起,起伏波荡的旋律,犹如江风习习,水波潋滟。尔后,琵琶演奏密疏相间的华彩乐

47、句,好像碧波荡漾,水中花影摇曳、纷乱层叠的景象。第五段“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旋律醇厚深沉,忽而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弧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第六段“渔歌唱晚” ,在琵琶和木鱼的伴奏下,箫吹出一段如歌的旋律;转而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回澜拍岸” ,琵琶用扫轮弹奏出一连串由慢而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接着由整个乐队奏出气势宏伟的旋律,并伴以古筝的滑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澜拍岸的景象。第八段“棹鸣过濑”和第九段“矣乃归舟”都是描绘摇橹划桨的动态和声音。接下来进入尾声,节奏自由,速度

48、放慢,二胡和箫奏出悠扬的旋律,似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结尾处,轻柔飘渺的一声大锣,使音乐更具深远悠长的意境。?【思考与练习】1你是否记住了乐曲各段结尾相同或相似的音调,能根据这一音调听辨出不同的音乐段落吗?2你是在音乐中想象着春江月夜的画面,还是在体验着某种“心物合一”的意蕴?能用你的语言表述出来吗??四、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何占豪 陈钢)?题解与鉴赏提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于 1958 年 12 月至 1959 年4 月。何占豪、陈钢两位作者当时都是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这部作品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受到舆论界的广泛好评,数十年来,它长演不衰,保持着迷人的艺术

49、魅力,被看做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部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呈示部(相爱) ,展开部(抗婚) ,再现部(化蝶) 。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呈示部:相爱引子: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主部: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 ,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