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35029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姓名:李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蔡宁20031115摘 要经过“八五”与“九五”时期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取得卓著成绩的同时,其运行机制及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工程中心有效发挥其带动行业技术升级的外部性作用。本文基于利益博弈机制,从分析和界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想运行目标入手,探讨工程中心当前运行机制的形成及其对工程中心运行行为及其绩效的影响,进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国家工程中心行为及其绩效与理想目标体系之间差异的根源性原因,最终针对这一原因,提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

2、政策目标和原则,从建蹬流程和外部支撑环境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事实上,国家工程中心的理想运行目标是由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和对于行业发展的“正外部性”目标两大部分构成。国家工程中心在实现“内部运行”目标的同时应体现出在行业内的“正外部性”,而这一外部性的体现是与其技术特征和市场结构紧密相关的。本文就不同市场结构下,不同技术特征的国家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工程中心的运行模式和工程中心的目标实现程度等问题进行了赋值分析,综合市场结构和技术特征两项因素,本文认为,在由技术特征和市场结构组成的一二维影响区域内,影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实证

3、样本的比较分析表明,当前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是中心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博弈取得均衡后的路径选择,只有当国家工程中心所选择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与自身技术特征及所处市场结构取得协调时,j能有效实现其“内部运行”和“正外部性”目标。针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绩效的根源性影响因素,结合工程中心理想运行目标体系,本文提出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原则,并构建了围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政策框架。关键词: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益博弈运行机制市场结构技术特征ABSTRACTDuring the Eighth Fiveyear and Ninth Five-year period,China

4、 National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CNERC)has taken a great achievementMeanwhil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ppear in the oper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CNERC whichrestrict the externalities of CNERC to advance the industry innovationBased onGame Theory the aricle first defines the object systern of CNER

5、C and discusses howthe operation of CNERC comes into being and affects its performanceThen thearticle pursues the essential factor which cau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performance of CNERC and its object systemAiming at the factor,we ultimatelybring forward the goal and principle of CNERC developm

6、ent policy and make thesuggestionsActually the“inside operation”goal of interest associated group and thepositive externalities”goal compose the object system of CNERCHowever,theexternalities goal is links tO the technology character of the CNERC and marketstructure CNERC facedThe article evaluates

7、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modes ofCNERC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characters and market structures and concludes the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NERC are complicatedFrom the view ofinstitutional economics,the operation mode of CNERC is a sort of selected pathembodying the game equilibri

8、um of all the interest linked unitsOnly when theoperation mode is suitable to the technology character and market structure,CNERCCan achieve the“inside operation”goal and“positive externalities”goal completelyUltimately,combined with the object system,the article sets up the goal and principleof CNE

9、RC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ake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CNERCorganization flow and support environmentKeywords: CNERC interests game operation market structuretechnology character浙江人学埘l学位论义 同家1: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1引言经过“八五”与“九五”时期的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以迅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一th,已达120个,广泛分布于农业、能源与交通、制造、峨信息与通信、材料

10、、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遍及全国_:f多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在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高工程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工程技术带头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卓著的成绩。然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中心组建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界定;(2) 中心运行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3)中心的辐射功能与自身利益如何协调。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阻碍了中心运作效率的进一一步提高,使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运行有偏离其设立宗旨的可能。事实上,一方而,工程中心的投资主体包括国家(行业)、地方、依托单位等,由此而

11、形成复杂的利益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和中心本身又有不同的利益述求。这使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组织实体关系错综复杂:(1)国家是中心最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之一,它的目标是推动行业工程化技术创新与扩散,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提高和经济增长,因而组织应具有非赢利性质,发挥行业“辐射源”作用;(2)各工程中心所在地方政府的投入,涉及到土地划拨、税收减免等一系列问题,地方企业独占性地获取工程中心的外部经济性是其主要的利益所求;(3)工程中心所依托的单位具有独立的利益,其对工程中心科研和工程化能力的支撑是以获取相应利益回报为前提的:(4)工程中心作为组织也有自身的利益所在,在行业技术“辐射源”和技术垄

12、断优势,组织在技术与市场中间环节中的定位等诸多问题上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状态。面对上述问题,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一直在探索,试图通过运作模式的转换给予解决,出现了合作制运行模式、有限公司制和股份公司制等运行模式。这些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有助于解决工程中心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中心问题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涉及工程中心组建、运行、评估、管理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并非是单一模式转换可以解决的。浙江人学硕11学位论文 国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国内对于我国工程中心的文献主要是各时期科技主管部门对于工程中心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以及我固科研体

13、制改革期fDj工程中心的对策建议,不涉及工程中心运行的本质问题研究,且带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并不适用于工程中心当前的发展态势:兵器工业研究院在2001年至2002年间对于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搜集了相关的数据资料,尚未形成成熟的政策建议。发达国家中其科研体系专门设立j二程技术研究中心,且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美国(丁学勇、曾晓萱、候世昌,1994),美国国家科学基会会(NSF)在6大领域设立了19个工程中心,其运作方式、监督管理可以作为我国工程技术中心的借鉴,但由于两国之间经济科技政治体制的差异,美国国家工程中心的运作方式并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的科技体制中来。可以说,当前对于我国国

14、家工程中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很不完善,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政策尚缺乏理论支撑和指导,急需依据我国国情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际发展历程来分析其运行中的本质性问题,从而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我国工程中心发展政策体系。本文作者实地走访了全国4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附录),并与科技部合作,以问卷形式对全国所有工程中心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所搜集资料和数据结果的初步分析判断,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工程中心现有问题的解决必须运用大系统观点,从各投资主体所形成的利益相关关系和利益博奕关系入手,立足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现状,总结现有工程中心运行模式和经验,在揭示问题基础上,寻求工程中心提高行为绩效的根源性阻碍因素,从

15、而针对这一因素,得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框架。本文的特征在于:(1)以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了全国所有工程中心的相关资料,全面掌握了工程中心当前的发展态势,总结提炼了工程中心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MR2),此时厂商B的均衡产出为Q20,获得的效用为u20,于是总效用为U=Ulo+U20,显然u浙江人学坝Ij学位论文 网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U,系统得到了Pareto改进。在这一系统中,厂商B没有投入任何成本,无偿使用了厂商A的成果,获得效用的增加值为u2,上IAU2=u20u2+。通过R&D成果的应用和

16、传播,系统获得的总的效用增加,即厂商B的免费搭车对整个系统来既是一个Pareto改进,但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的厂商却不能收回全部收益。骆品亮(2001)构造的J一商R&D投资决策博弈模型表明,尽管免费搭车对整个系统是一个Pareto改进,但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决策相互影响,加上市场占有率等其他市场条件的影响,即使厂商B愿意在厂商A研究成功后适当地补偿厂商A的投资费用,获得成果的合法使用权,对厂商A来说也不一定是合算,即使厂商2愿意补偿厂商1的全部利益损失,但这种利益损失的估算是困难的,或者是两厂商的估算结果很难获得一致,仍将存在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因此厂商A首先有对自己研究成果保密的激励

17、,一旦研究成果无法保密则任厂商都会失去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除非成果很难被模仿)。技术创新由此陷入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创新成果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另一方面,在竞争市场上,技术创新的成果(尤其是在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基础研究领域)又必须由研究企业独占,才能产生技术创新的激励。322 RD外部性的分类依据R&D行为的结果、可控性、利益性和市场结构,可以对R&D行为的外部性进行分类(1)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米德(1962)在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一文中,把外部性分两j种情况:其一是“无偿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即生产中的正外部性,其二是来自环境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沈满红、何灵巧(

18、2002)认为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或称F外部经济效应、F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或称负外部经济效应、负外部性),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在现实经济运行中,R&D行为的溢出效应并不一定产生正外部性,由于受到市场结构和产业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某一经济主体RD行为有可能会降低其余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率以及R&D积极性,从而阻碍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因而产生负外部性。浙江人学坝L学位论义 田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JOL伟II研究(2)稳定的外部性与不稳定的外部性稳定的外部性是指可以

19、掌握的外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协调方式,使这种外部性内部化。格林伍德与英吉纳(1978)在不稳定的外部影响、责任规则与资源配置中指出,如果一个厂商对另一个厂商的影响是任意的,由于考虑到风险的存在,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必须把外部性的分担和对自己的风险态度都估计在内,究竟采取协商方式还是采取合并方式来解决,取决于厂商对于风险的预期。R&D科技成果的彳i确定性使得其具有不稳定的外部性,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及其副作用的暴露需要一个潜伏期,人类很有可能被科学技术初期施用所带来的巨大威力所蒙骗,结果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沈满红,何灵巧,2002)。(3)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

20、性单向的外部性是指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大量外部性属于单向外部性;交互的外部性是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通常发生在公有财产权下的资源上(OECD, 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1996)。交互外部性的特例就是双向外部性,指两个经济主体彼此都存在外部性,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二是甲方和乙方楣互之佃j的外部不经济;三是甲方对乙方有外部经济效应而乙方对甲方有外部不经济效应,或者反之。企业的R&D-行为的一个特征便是在竞争性条件_F,并非是单一的单向外部性,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交互性,显然,当产业内的R&D行为体现出交互正外部性时,

21、企业将具有较强的R&D激励,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实现技术升级。(4)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与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绝大多数的外部性理论都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进行阐述的,然而鲍奠尔在考察了竞争条件下与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之后,认为两种条件下的外部经济问题是不一样的,竞争性部门中一个厂商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不一定就是垄断者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米德(1962)则在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中全面分析了在竞争条件下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企业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其R&D行为所体现的外部性同样存在差异。浙江人学倾Ij学位论文 固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33国家工程中心的“内部运行

22、”与“正外部性”目标对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说,其“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就是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和“F外部性”目标,因此,在明确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需要以“内部运行”和“正外部性”目标来重新界定利诠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宗旨,将工程中心运行的最终目标分为“内部运行”和“正外部性”两大部分来加以分析。调研及问卷分析发现,国家工程中心对于“国家目标与中心目标是否统一”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和模糊性。问卷结果中962的工程中心认为是统一的,且有577的中心认为可以实现国家目标,但在实地走访中,几乎所有的工程中心都表示,国家目标和中心目标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很

23、难做到完全兼麒,需要有更好的途径加以解决。导致这一差异的关键就在于未能对蕴涵在科技部各项要求和任务中的“内部运行”和“正外部性”两大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以F确区分,事实上,只要能够明确工程中心正外部性的形成途径,并设计合理的制度体系,促使国家工程中心在实现“内部运行”目标的同时体现出较强的“外部经济性”,两者之间便可以完全做到协调统一,互相促进。331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内部运行”目标作为市场体系中的经济运行主体,工程中心的运行必须首先满足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要求权,亦即实现其“内部经济性”,在此,本文统一将其称为各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有:代表国家

24、利益的科技部、代表地方利益的地方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以及筹资建设中心的依托单位或相关投资方。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于利益的诉求是存在差异的,冈此对于工程中心的“内部运行”目标也必须加以正确区分。(1)国家科技部的“内部运行”目标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丌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作为工程中心的投资主体(建设初期的项目肩动资会、优化支持经费以及“国家级”无形资产投入等),代表着国家利益,出于财政公平原则,国家投资必须获取国家利益回报,因而其利益诉求同样是工程中心的“内部运行”目标。如前所述,目前国家工程中心承担的主要国家任务

25、是:一是科研成果进行系浙江人学坝1学位论文 固家T程技术研究巾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发,推动相关行业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二是承接工程技术研发任务并将成果辐射和推广:三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输送发展骨干队伍;四是丌展国际合作,引进、吸收与创新国外先进技术,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依托。事实上,jl:程中心的上述国家任务表明了科技部对于工程中心的利益诉求,办即其“内部运行”目标可以表述为: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为目标,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主导产品、主体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开发出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

26、新产品(技术),成为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结合,探索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新途径,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成为成果转化中心:为相关企业吸收国gl夕l“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技术依托,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交流渠道,成为信息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制定培训制度,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测试条件,并和其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积极丌展对相关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高水平、有实质内容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培训交流中心。(2)地方各级政府与科技主管部门的“内部运行”目标从地方科技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地方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对于“内部运行”目标是与科技部是一致的,然而地

27、方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更为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与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等投资主体具有利益一致性:一方面工程中心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产生良好的财政收益,促进地方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增长,建设地区形象,这一点与上述投资主体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地方各级科投主管部门也希望工程中心能够就自身的科技研发优势,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课题,带动当地科技发展,而这一点与科技部的利益目标是同一性质的。(3)依托单位等相关投资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对于筹资建设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和相关投资主体来说,中心如何通过自身运作条件的不断改善,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投资主体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又是中心运作中主要的“内部运

28、行”目标。综上所述,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拥qHP各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闭永T程披术埘f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不尽相同,因此各方博弈结果形成了当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内部运行”目标,这一目标集中体现在科技部对于国家工程中心的自身运作条件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中,可以用“四个一流”和“三大良性循环”给予表述:(1)恻家工程中心的“四个一流”目标流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试验条件;争创一流的现代管理水平。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化运作主体,“四个一流”目标也是企业自身运作条件不断改善的总体要求,是工程中心实现自身良性运行,从而实现各项设立宗旨,体

29、现出正外部性的基础保障。(2)国家工程中心的“三个良性循环”目标国家工程中心应实现人才、技术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即不断吸收上游先进的技术研发成果,在中心完成工程化中试,最终向下游企业辐射;鼓励中心内的技术骨干向企业流动,同时也鼓励中心不断吸收各层次的人才进行培养,成为该行业内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技术和人才的双重支撑下,工程中心在技术扩散中实现相应的经济利益,保障中心的持续发展。从“四个一流”和“三大良性循环”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科技部、中心依托单位、投资主体和地方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等各方利益诉求得到了综合体现,这构成了国家工程中心“内部运行”目标的总体表述。各利益主体的“内部运行”目标

30、如下表:表31工程中心各利益主体“内部运行”目标、制益主体 其余社会投资胁 科技部 依托单位 地方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主体r程中心的 工程中心在自 “四个一 出于地方科技经济发展、政绩 从工程中心的“内部运行” 身业务范围内 流”、“技术、 形象建设需要,内部运行目标 技术、经济循环目标 的“四个中心” 人才、经济三 多元化,与科技部、依托单何 中获取投资同建设目标 人良性循环 投资主体均有利益一致性 报332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的“正外部性”目标(1)国家工程中心运行的正外部性目标界定国家_:程中心在实现自身“内部运行”目标的同时,必然在产业内甚至于跨领域表现出其运行的外部性,从严格意

31、义上说,国家工程中心运行的正外部性应界定为工程中心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其他组织的行为,而工程中心又没有浙江人学坝1。学位论文 国家朋里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向这些组织索取补偿。然而,尽管这些组织的免费搭车对整个系统是个Pareto改进,但按此界定要求1。程中心将使中心无法实现其“内部运行”目标。本文认为,国家1程中心运行的F外部性应界定为工程中心福利函数的白变量中包含了其他组织的行为,而工程中心又从这些组织得到了合理的补偿或者没有向这些组织索取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程中心的“内部运行”目标和“正外部性”目标的统一。依据上述界定,本文在表32中列出了各项内容,以说明国家工程中一1

32、5,在运行过程rp追求自身“内部运行”目标同时可能产生的相应的讵外部性效果。从调研中发现,不同行业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中心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包含了基础研究、丌发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等各项内容,在此统称为工程中型的R&D行为。表格中的前三项为工程中心R&D行为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和收益的外部性。技术的外部性是指由于非创新者根据创新者的创新成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新产品实行反求工程,从而获得创新技术,或者进而进行模仿创新;市场的外部性是指由于创新者的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形成的市场信息的外部性,即由于创新者开发了市场,剩余市场需求容量的存在,使非创新者节省了市场开发成本,减

33、少了风险,缩短了市场实现周期;在技术外部性和市场外部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仓新的利益外部性。调研发现,在工程中心现实运作中,实现R&D行为外部性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如出版科技著作,发表科技论文,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建设中试生产线、中试基地、服务网点、示范基地、繁育基地,完成交钥匙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等。通过上述途径,工程中心便可以实现其R&D行为的“正外部性”目标。表格后四项为工程中心技术服务和技术平台建设的正外部性目标。从实证调研看,工程中心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主要有: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技术咨询服务,依据自身运作条件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建立行业内人才培养和交流中心以及收集国内外

34、行业技术前沿信息,通过举办行业内技术权威刊物、网站以及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加以发布或与企业共享。虽然形成正外部性的途径不尽相同,但就目标体系的制定而言,工程中心“内部运行”与“正外部性”目标两者之问并不矛盾。浙江人学倒Jj学位论文 同家T程技术州宄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表32国家工程中心“内部运行”目标及其相应正外部性目标外部性形“内部运行”目标 相应的“正外部性”目标成类型R&D成果转化肝肜成白身经济收益 促迸科拙成果产业化九集成、配套的T程化诚果向相父行业辅射、转移 促进新必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 R&D行2 Jjr散过程中形成收益 级改造为溢出满足田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开发出在行业内有

35、较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创新 效麻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主体技人影响力的新产品(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术中的核心技术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咨|白J和交流渠道,通过挫术咨潮。J挫术咨咖服务业务实现绛济收益成为信息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建设一流的r程化实验条件提高自身运作效率 技术服某地,提供开放式试验中台 务和技培养和嫩收优秀人才进于技术创新和交流,培育自 成为培讲l交流中心,为行业内企业的人 术平台身人才优辨,挺商竞争力 才培养服务 建设收集行业内技术前沿竹息掌挢披术竞争态势,制前沿信息的发布t降低行业内企业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的各项成奉,促进产业定技术发腱

36、战略发展(2)国家工程中心运行的外部性目标的特征国家工程中心R&D行为的外部性具有拥挤性困家在工程中心的财政投资存量一旦形成R&D能力并产生相应产品,即可视为一种公共供给品(包括公共服务也可视为特殊的公共品)。从供给品的竞争性、排他性等特性看,供给品的范围涉及纯公共品(无竞争性和排他性)和纯私人品(竞争性和排他性最强),即使无排他性。由于竞争性不同,供给品的享用者得到的福利效应是不同的。Barro和SalaIMartin(1995)提出,事实上所有的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都不是完全无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品,西方学者将这种偏离纯公共品特性因而导致享用者无法无竞争性或(和)无排他性使用的性质称为“拥挤的外

37、部性”。出国家财政投资所形成或提供的公共品(或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拥挤特性。国家工程中心R&D行为及其产品所体现出来的外部性同样具有拥挤性,R&D溢出效应的享用者不可能无偿地、无竞争性和排他性地得到相应的福利效应,工程中心在技术扩散中往往会按照技术市场的规律,收取相应的费用以弥补技术开发的成本以及由于丧失技术领先而带来的损失。问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工程中心均能在技术交易中实现自身的经济循环,维持自身的生存,50以上的工程中心浙江人学砸f学位论文 周家丁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在技术循环中,能够达到年度收支相抵仍有相当的积累。同时,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技术接受企业在技术交易中往往要求买断该

38、项技术的收益权,或直接购买技术的所有权,排除其竞争对手获取技术的可能性,这-N益要求强化了工程中心的R&D外部性的拥挤特征。国家工程中心运行的外部性具有不确定性根掘前期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所获取的资料,国家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受到行、世技术特征和所处市场结构的双重影响,在不同的行业与市场结构中,国家工程中心运行的外部性并不定为正,如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产业进入壁垒较高(0N色,J新产品的模仿难度大,很难进行反溯工程,或是产业进入的资金壁垒很高等),国家工程中心R&D成果并未进行扩散而是在自身下设的企业中实现产业化,从而导致技术扩散得到抑制,竞争对手受到排挤,此时工程中心的运行对于产业内企业的发展

39、来说,体现出一定的负外部性效应;同样地,市场结构和产业内技术竞争态势的变化,会使得工程中心运行外部性的稳定性发生波动;此外,工程中心运行的外部性既具有交互性质,如技术交易中企业的技术需求被满足,技术在产业内得以扩散,同样地也有助于工程中心了解技术需求的动向;也具有单向的外部性,如技术人员培IJ|I、技术咨询服务等,产业内企业可以获得工程中心技术领先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因此在把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的外部性时,必须正视其拥挤特性,并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建构政策支撑,使得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和产业技术特征中体现出稳定的正外部性。同时,交互性韵正外部性有助于强化工程中心实现“正外部性”目标的激励。

40、(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F外部性”目标的分区界定工程中心“内部运行”目标的实现并不一定导致“正外部行性。从实证调研和走访的结果来看,市场结构和技术特征(包括技术的可模仿性、技术进入壁垒、技术通用性和技术生命周期等特征)是工程中心运行“正外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工程中心行为的“正外部性”在较大程度上由这两项因素决定。在此,本文以技术通用性和市场结构为两维因素,见下图,分区界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外部性”目标:浙汀人学顺f学位论文 国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技术通州性A:技术通用性高 B:技术通用性高竞争性市场结构 垄断性市场结构C:技术通用性适中市场结构由竞争趋向于垄断D:技

41、术通用性低 E:技术通用性低竞争性市场 垄断性市场市场结构:竞争趋向垄断图32工程中心“正外部性”目标界定分区图A区:由于处于此区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所能提供的技术具备较高的技术通用性,且处于竞争性市场结构中,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在没有jF外部性目标约束的情况下,该区的工程中心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激励,然而在技术创新产权不能得到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溢出效应会降低工程中心的创新积极性,因此对于A区内的工程中心的F外部性目标界定必须注重正外部性的交互性,在竞争性环境中,提供通用性较高的技术产品,单向的R&D外部性体现将伤害工程中心的创新积极性,甚至于威胁中心的生存,工程中心必须在交互式F

42、外部性中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因而A区工程中心的正外部性目标更多地可以体现在技术交易行为以及技术交流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由于工程中心技术具备较强的通用性,且处于竞争性环境中,溢出效应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心的收益和创新积极性,因此可以实行R&D成果工程化外包,在R&D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过程中形成收益,也可以为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丌发出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产品(技术),在客观上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为A区工程中心主要的外部性体现途径:通过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业务实现经济收益,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和交流,培育自身人才优势,收

43、集行业内技术前沿信息,掌握技术竞争态势,制定技术发展战略等。B区:工程中心捌有通用性较高的技术成果,且自身处于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浙江人学坝l学位论文 国家T程投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中,自身的R&D行为很难在产业中形成交互式的正外部性,主要通过单向的正外部性体现途径带动产业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B区的工程中心由于存在较强的单向正外部性,其成本与收益势必产生较大的偏差,而需要政府加以适当的补偿,从而激励工程中心的技术创新行为。相对于A区来说,B区工程中心的正外部性主要通过R&D行为体现,而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成为辅助手段。由于上程中心具备垄断性的行业地位,因此必然选择在中心内

44、部完成R&D成果转化,并形成自身经济收益,也可以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劓、转移与扩散过程中形成收益,或者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为目标,开发出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产品(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等,由于中心的技术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因此B区工程中心自身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溢出效应势必带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同时一;=|于工程中心自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中心的技术升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实现其正外部性目标。由于B区工程中心具备很高的行业地位和较强的技术优势,因此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是其体现诈外部性的另一途径:通过技术咨洵与技术服务业务实现经济收益;建

45、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提高自身运作效率,同时成为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基地: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和交流,培育自身人才优势,提高竞争力;收集行业内技术前沿信息,掌握技术竞争态势,运用自身的龙头地位制定行业技术发展战略,从而降低行业内企业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的各项成本,促进产业发展。C区:由于工程中心的技术通用性并不太高,且市场结构处于由竞争向垄断性过渡,行业内市场集中度并不如B区那样高,因此其R&D成果应视情况选择在竹0内部实行工程化和产业化或是选择行业内技术优势型企业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同时其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的F外部性体现途径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也具备差异性,事实上,处于这一区

46、的工程中心其正外部性目标的界定体现出相应的复杂性,科技部对于该区工程中心的绩效考核以及成本补偿也应依据各中心具体情况制定。RD行为的正外部性对于行业内大型企业来说,由于这些企业本身具备浙江人学坝l学位论义 国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c区工程中心可以通过技术交易将自身研发的先进R&D成果向这些具备较强产业化能力的大企业辐射,从而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在交互式lF外部性中获益;对于行业内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中心可以将自身的集成、配套工程化成果向其进行辐射、转移,并在扩散过程中形成收益;同时,由于中心自身往往也具备一定的成果产业化能力,对于真正具有市场前景和国际竞争力的技术

47、成果,在中心内部实现产业化,客观上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行业进步,办可定义为C区工程中心R&D行为的正外部性形成途径之一。c区内工程中心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其正外部性目标对于行业内大型企业来说,主要体现在能够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从而成为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为大企业的许多R&D成果提供专业的工程化中试环境;而对于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来说,则主要体现在能够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和各项服务,同时行业内技术前沿信息的发布、技术战略的制定等,也是工程中心正外部性目标的体现途径;另外人才培养和交流,亦可形成独特的技术扩散途径,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D区:该区的工程中心在竞

48、争市场中具备通用性较低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的扩散并不一定能带来全行业的技术扩散,且在竞争性环境中,工程中心自身的发展很难体现出相应的正外部性,其F外部性目标的体现途径主要在于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中,且出于国家工程中心的F外部性目标约束,D区工程中心并刁;能只关注于自身优势技术项目的发展念势,而必须关注全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竞争状况,制定应对国内、国际技术竞争的各项战略,其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性相对上述各区较小,应由政府具体考核后加以补偿。D区工程中心的R&D行为的F外部性并不明显,主要通过与上下游企业之问的技术联盟、技术合作等形式,实现自身优势技术领域内的扩散,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收益,由

49、于是竞争性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很高,工程中心自身良好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必须辅之以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的F外部性目标。该区工程中心技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行为的砸外部性体现途径主要是收集行业内技术前沿信息,掌握技术竞争态势,制定技术发展战略等,而不是仅限于自身的优势技术领域内,通过行业内技术前沿信息的发布,降低行业内浙江人学坝l学位论文 旧家1_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儿机制研究企业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的各项成本,形成产业内的信息支撑,促进产业发展。E区:原则上,刘于一般的民用行业,E区并不需要建立专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非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重大国防、航空航天等非民用产业,而对于该区已建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正外部性目标便完全在于体现出其在国际上的技术竞争力,体现出国家形象,这些工程中心自身发展便可以代表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其进行扶持资助的目标便在于争取国际产业技术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浙江人学i!Ij学位论义 国家T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4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行运行机制分析从工程中心现实运行看,技术、管理仅仅是形成工程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