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电影文学性.doc

  • 上传人:scg750829
  • 文档编号:9333451
  • 上传时间:2019-08-02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电影文学性.doc
    资源描述:

    1、电影文学性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出处:电影文学 2011 年 17 期摘 要 在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电影圈内普遍流行着一个说法电影不属于文学。在对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坚持不懈的寻求的同时,重新认识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电影文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际应用两方面正在被人们忘却。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电影已经一步步走向景观化,中国的电影人对电影的规律认识和表现的技巧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电影文学性;技术主义电影;审美价值 一、关于电影文学性 电影文学性的意思就是说从电影和小说有着很大的相似的这个角度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下电影的特性。多年来

    2、,中国电影与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将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相提并论,这两者的关系也相当亲密。而事实上我们对于电影的本性了解并不是很深入,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去忽视中国电影的本质,人们常常将“影视文学”取代“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性对于衡量电影艺术质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电影的文学性应该表达在电影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节的张开上,从而表达人们对于命运的一种思考。不同类型的电影它的文学性品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每一部电影都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观众在审美角度上不会变更的东西。电影所体现的文学性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特点,要有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怀。电影文学性是电影生命

    3、力旺盛的重要表现的一个特征。在电影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很多的电影人就是将一些经典文学名著稍加改编,形成电影剧本,获得了很大的好评,从而慢慢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电影人把电影归于戏剧的范畴,虽说如此,他们也非常重视电影的文学性。在美国好莱坞,早期的很多经典电影都倾向于向观众展现一个感动人心的精彩故事。可见,世界电影史上的电影艺术家都对电影的文学性相当的重视。 二、电影文学性快被人忘却的原因 “电影的文学性”这个概念被提出主要是因为电影和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一直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相互促进的。电影虽然独立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之外,但是它仍与很多其

    4、他的艺术形式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紧密:拍摄电影需要文学剧本,有很多电影的题材都是由文学名著进行改编的。我们就拿电影和文学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详细论述来说:电影与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处,例如它们都在一个规定的时间中讲述一个故事,塑造多个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任务。 “电影的文学性”被一些电影人搬上舞台之后,得到了很多电影理论研究者的肯定,并将是否具有文学性作为评定电影优劣的标准之一。 电影除了文学性还具有绘画性。电影用其特殊的器 材镜头去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影像世界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明的视听效果已经成为现在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这也成了当时很多导演所认定的新规

    5、则。在中国的某一时期,电影曾被用作政治教育的工具,这也迫使我国的电影人去树立电影界的新规则,促使他们去寻求表达思想的新方式。一些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电影中的电影语法已经很快地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确立为电影语言规则。电影的画面造型被推到了电影舞台的中心,成为电影的本性就是电影的绘画性。电影甩掉了附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非电影因素。但遗憾的是,在整理清楚了电影需要什么的时候却逐步演变成了对电影同文学有机联系的抛弃甚至蔑视。随着电影业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电影形式化的语言模式得到了过多的重视,从而导致电影文学性却被掩盖。 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追求观众的眼球效应成为电影主要发展趋势,并且这种

    6、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的电影都已经开始追逐这个潮流,现代的电影的演变主要是以场面和视觉奇观为主,已不再是以故事为主要审美价值的文化形态。这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生活的一种怪诞的方式。在中国,很多观众都受到了好莱坞恢弘巨制的电影以及国外其他新奇的文化模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中国的观众肯定会将目光再次转向依然无法满足他们娱乐需求的电视剧,这可能就是处于电影行业发展不健全的中国的观众的一种必然的选择。生存艰难的中国电影还能走多远,这是我们大家拭目以待的。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电影与奇观的关系最为密切。追逐新奇的东西成为现在大多数人摆脱平淡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从电影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那一

    7、刻起,就注定了它与新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新奇的追求无疑一直是电影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梦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电影电视竞争的不断加剧,对新奇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顶峰的状态,这样的特性是电影艺术独有的。 对电影的文学性的误解是如今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学的片面理解所造成的,他们忽视了电影文学的真正所在,忽视了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观众追求新奇心态的影响下,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电影的正确审美观点被模糊化、误导化。 三、树立正确的电影文学观念 可以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来看,电影文学性对于电影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电影可谓是踩着文学的肩膀而不断发展的,从电影发展最初到现在,两者一直处于一种

    8、紧密联系的状态中。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比较重视艺术的内容,关注电影的文学性更符合中国的审美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尽善尽美,相对于比较单纯、表面的感官上的享受,更强调思想内容上的提升。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审美虽与感官享受密不可分,但是不能仅仅沉溺于感官享受之中。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一部反对过于追求表达形式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强调写作内容的著作。他指出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就是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先确定内容,然后畅通的文辞才有可能产生。随后,他进一步指出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提出被今后国人所敬仰的艺术模式。他指出,文章中词汇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阐明作者意图,表达思想感

    9、情,过多词汇的堆砌,只会使文章的内容表达不清,造成词不达意的结果。语言华丽而内容平凡的文章只会让读者反感。这对中国人今后的文学创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人的审美风尚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将审美观放在电影上,中国人更关注电影通过形式呈现出来的内蕴。虽然如今的年轻人受西方电影的影响,追求电影表达形式的新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电影的思想感情方面没有自己的追求。 电影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这也注定了它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活力。纵观如今的电影,由于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在思想性上未免显得贫乏。近几年,有绝大多数观众对中国的电影都有着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他们都普遍认为中国大导演

    10、不会讲故事。影片场面无比的壮观,但是却看不到电影的故事,技术主义电影是指新世纪以来主要依靠各种商业手段来博取票房的商业大片。比如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无极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电影表明中国电影也在向技术主义靠拢。毋庸置疑,这些电影突出了电影的新奇性,代表了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但是他们仍无法与好莱坞等顶级的电影制作方相比。这些电影拥有的是雄伟壮观的电影画面,相对而言的是故事的情节却渺小可怜的,使花巨资精心打造的大片,被演绎成了搞笑故事。由此可见,电影里的文学因素,是中国电影能够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性有效地紧密相连,以镜头作为语言的表达方式

    11、,以各种技术手段组成的声画结合的艺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电影过多重视电影的思想性,忙着讲道理,说故事,却把电影的观赏性给完全忽略了。面对如今电影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努力提高影片的画面质量,通过各种高新技术使画面更加逼真、绚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将技术与电影的思想性进行完美结合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与研究,促使电影的健康发展。 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世纪的电影观众的要求更加高,对于中国电影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电影的文学性、思想性,这与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事实不符。因为现代中国人那些技术主义电影完全寄托在追求惊险画面的观众或者是那些根本就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技

    12、术主义不能与中国具有思想性的电影相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中国电影中放弃寻求思想感情的追求。中国电影需要寻找能够把思想性和技术性相融合的电影题材,促使电影形式与思想的完美结合。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亟待加强对电影文学性的重视和研究。虽然强调电影的相对独立性是对的,由于如今的众多电影人对于电影的文学性、思想性、画面性、技术性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过于的重视技术的发展、画面的华丽,而忽视了电影固有的文学性与思想性,造成电影发展的不平衡。技术的提高固然能提升电影的质量,满足观众在感官享受上的不断追求,但是缺乏思想性、文学性未免使很多电影华而不实,在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以后

    13、并不能让观众对亲情、爱情、友情、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思想性的电影未免显得有点怪诞,对观众形成正确的电影审美观点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也需要诗意的美,可以具有很高的文学性,电影需要思想上的升华,作为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人,我们总会习惯于在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后细细品味,慢慢思考,我们需要有思想性的电影来提高我们的思想,美化我们的生活,装饰我们的人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下,很多电影的文学性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技术,观众在观影之后可能更多的是一笑而过,走出电影院,我们只是娱乐了一下我们的生活,过多的重视技术必然导致电影作

    14、品在思想上的缺乏,对观众的审美观造成误导。 参考文献 1 张显翠,李梅英.论中国电影文学的流派写在中国电影文学发展的新纪元J.电影文学,2010(02). 2 谢兆树,褚春元.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J.中州学刊,2009(05). 3 傅明,琦华.电影艺术的“文学性”坚守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02). 4 阎景娟.影视剧的文学性与文学的电影性J.中国电视,2002(11). 5 陈华文,向东文.动画片剧本创作的思维方法及其规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3). 6 杜军,杜娟.电影的文学性与文学的关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7 彭熙,向怀林,侯平.电影和文学在交叉与分离中的互 动J.中州学刊,2004(04). 作者简介 马兰萍(1961 ) ,女,河南郑州人,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 (作者:马兰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影文学性.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33345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