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游张俊的理想世界.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331853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张俊的理想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导游张俊的理想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导游张俊的理想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 第一旅游网: 发布时间:2011-12-21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张俊,2003 年,张俊成为上海中青旅的一名导游,主要担任外籍游客的地接和国内团的出境游工作。在 09 年的“迎世博上海市青年导游员大赛”上,张俊夺得英语组的第一名,在 2010 年的全国导游大塞上,获得“全国优秀导游”的称号。 夏克余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职场之路之优秀导游篇 对上海青旅导游张俊的采访,约在十里南京路上的某酒店大堂,酒店旁边的新世界商城是一栋建于上世纪初的百年建筑,外墙上一句标语立意巧妙、十分醒目“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 。 张俊,上海人, 1999 年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

2、。先在上海外文进出口公司工作,负责英文图书的进口初审和筛选。2003 年,张俊成为上海中青旅的一名导游,主要担任外籍游客的地接和国内团的出境游工作。在 09 年的“迎世博上海市青年导游员大赛”上,张俊夺得英语组的第一名,在 2010 年的全国导游大塞上,获得“全国优秀导游”的称号。 “周游世界一圈” 张俊进入导游行业,出乎他周围很多朋友的意料。1999 年,正值上海市政府决定申办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世纪之交的上海,建设更加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图正进展得如火如荼,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十分吃香。 毕业不久,张俊如愿在上海外文进出口公司谋得了一份职位。这是一份专业十分对口且没有太大压

3、力的工作,张俊的工作内容就是一本本读完拟进口的英文原版书,列出内容概要呈送给领导过目。读书显然是张俊的“老本行” ,做起来得心应手,但一成不变的平静生活却不是他理想中的人生路途,他也不甘再安于寂寞的书斋, “十年面壁图破壁”,这一个念头起来,就生了根。 两个月后,张俊提交了辞呈,此前他已经和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取得联系,很快,张俊跳槽了。事后证明,他颇带几分误打误撞意味的入行经历是个不错的决定,投靠的新东家正处于积蓄实力的阶段,更愿意接纳、培养新人。而在 2010 年,上海青旅在全国百强旅行社中业已排名第六。 “很多人都问我当时怎么不去做翻译等等,听起来光鲜体面,工作也比较自在。但我内心对成功有

4、自己的一套标准,不想再在一个环境里为了生活朝九晚五的去上班,不想耗费青春,有了钱却没有时间尝试其他事,我想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当时就想去周游世界”他举起食指说, “哪怕一圈。我做导游的动机倒很单纯,就想着天天在玩,还能赚钱” 。 这个八年前许下的“一圈”的理想,张俊还没有画圆满。进入中青旅后,作为英语业务能力突出的排头兵,他很快被委以重任,负责外国游客的入境地接和国内旅行团的出境游工作。除了南极和北极,他未到过的地方还有南美和北美,这被他引为憾事。 “当时因为政治大环境,美洲许多国家还没有开放国内旅行团的签证,后来有机会再去,又因为工作等原因错过了,这种事真要看机缘巧合。 ”

5、 2009 年,张俊作为“世博旅游金牌导游员” ,三次带领外国记者团进入世博园工地现场,并亲眼见证了中国馆从雏形到落成的全过程, “当时带领着外国记者进入中国馆,头戴着安全帽,周围全部是钢筋铁架。但出来了回头再看,整个外形看上去却非常宏伟壮观。真是应了那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而张俊从刚毕业时的云山雾罩,到回首入行心得时的侃侃闲谈,正好过去了十二年,一轮回。 为游客提供理解当地文化的眼睛 张俊喜欢思考,在聊天的时候显得深沉安静,这让他和人们印象中的导游看起来有点与众不同。 每个导游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张俊身上明显有几分书卷气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资深导游队伍里,人人都有

6、几分斤两,喜欢自称“学院派”的张俊,不像有的导游那么巧舌如簧,也不太擅长说学逗唱,他只能潜伏着前进,先厚积,再薄发。 千人千面,张俊接触的形形色色的游客,往往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千差万别的职业,如果说这样的工作环境给他带来的最大裨益之处,便是很快学会了书本上难以言传的技能“察言观色” 。这在道家算是看相算命的功夫,到了导游行业,却能关系到一次带团任务的成功或失败。 “有一次我带的团是台北市的副市长和很多政府的议员以及一些重量级的媒体评论员,他们来上海考察洽谈,这种情形下,导游说错一句话,或稍有一些不得体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了人家的新闻点了。带这种团的时候,就得中规中矩一些。但我也不太喜欢另一些相反

7、的带团经历,似乎导游的职责是胡吹海侃地去逗游客开心,开一些市井的玩笑,我认为导游的责任是根据游客的不同兴趣,为不同游客提供理解当地文化的一只眼睛。 ” 在张俊的眼里,导游不是一个喜剧演员或是跳梁小丑,而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者。虽然不能选择游客,但因为张俊的英语特长,他所带的团常以外宾居多。 “许多外国游客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做了一定的了解和调查,而不是来漫无目的拍拍照。甚至有的游客自己就会手捧着一本导游书,里面的内容我看过,都非常的专业深入。他们对一般的景点讲解不会感兴趣,宁愿自己低头看书。” 这对张俊而言反而有几分意气相投。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会像朋友聊天那样对游客说一些自己对景点的深入理解,很多游客

8、这才会合上书仔细聆听。有外国游客对他说:“你是我第一个遇见的用英语思考的中国人” ,虽然至今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张俊听来还是十分受用。很多游客对东方的中国怀着好奇或误解,常就一些敏感问题发问,张俊的立场是知道什么就讲什么,不评论,不臆测。这为他赢得了很多游客的信任,他们加了张俊的 MSN,每每上线都会习惯性的跟他打声招呼,闲聊几句,把他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当然,带团中也会有意料外的情况发生,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带团到土耳其,当时正是土耳其的旅游旺季,当地的旅行社忙得人仰马翻,错把地接导游的时间给安排在了第二天。没办法,只好赶紧截下他们公司另一辆来机场接客的大巴,免得游客滞留在了机场,然后一

9、个人带着他们,从圣索菲亚教堂到蓝色清真寺再到托卡皮皇宫博物馆逛了一整天。 ” 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张俊甚至将其总结出了一套理论, “一名合格的导游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对突发状况的预判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要理解、安抚游客的焦虑、责备等情绪,游客可以慌,但导游一定要冷静,再慌也不能让游客看出来。面临状况时要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比如在土耳其,主要矛盾就是尽快带游客离开机场,然后才是去追问问题出在哪里。 ”有了理论指导的张俊另一次带团到澳大利亚,有游客突发癫痫,全身蜷缩、口吐白沫,他赶紧将游客放平,并将手指塞入游客的牙齿间,以免游客窒息,然后才开始叫救护车。 在 2010 年

10、全国导游大赛的选手资料里, “学院派”的书生张俊,在性格那一栏只填了四个字:“坚毅、开朗”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导游做得久了,张俊积累了一些“职业病” ,和朋友聚会吃饭,他总会在临起座时脱口而出:“大家各自的包不要忘了啊!”而步入一家陌生的酒店,他总能第一个发现卫生间的位置。张俊坦言在旅途中常常要像保姆一样事无巨细地去照顾游客,他认为专业的导游,其职责更应该是帮助游客融入到景点的意境里,以一种敏感的心灵和悟性去捕捉美、感受美。 许多知名的学者、作家、翻译家都曾为寻找创作灵感、体会人间万象去游历各国,今年离世二十载的华文世界知名作家三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选择了离乡背井、流浪天涯。张俊

11、入行导游的初衷,便是为寻求一份不羁和随性。谈及以后的职业展望,他表示希望能成为一个“学者型”的导游。他认为,导游虽然不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但在路途中和不同游客的灵光交汇、自己对于世情风物的感知收获,日久天长,也能成一个杂家。 导游出书,已有先例,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旅行指导用书。比较知名的是曾接受过央视王志面对面采访的深圳导游邬敬民,他写了一本叫我如何不宰你 ,以自白的方式揭露了一些旅行行业中存在的黑幕。 “国内旅游业的快速私有化和恶性竞价等,的确导致了行业的无序竞争。房地产、金融行业的热钱也流入到旅游业,很多人花 30 万买下一个旅行社,再转手卖掉。而旅行社报价过低的话,为填补亏空,只好在旅行过

12、程中通过购物等把成本转嫁到游客身上。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只会把潜在的旅游市场提前预支光。 ” 对于旅游业饱受诟病的“顽疾” ,张俊总结出了“三个主要矛盾”“主要是游客和旅行社、导游和旅行社、游客和导游之间的矛盾,把责任归在任意一方的头上,都有失偏颇” 。而政府部门的眼光显然放得更加长远,被寄望从体制上规范行业体系的旅游法终于进入了起草、调研阶段,在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今年五月份的沪上之行中,张俊作为导游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并和主动走下讲坛的邵琪伟攀谈了几句。 张俊断言不会将全部重心移到学术道路上来, “导游是一门注重实践经验的学问,我肯定会继续在外面走下去,离开大世界,回到小课堂,等于闭门造车” 。 而张俊走过的千山万水中,有两个地方让他至今难以忘怀,这两个地方,他都叫不出名字。一次是在意大利,团里的游客还在听歌剧,他信步走进路边的一个空荡小教堂,下午五点的圣洁天光穿透教堂穹顶的彩色玻璃,一束束的明暗光线投射在四墙的宗教壁画上,光影绰约,连漂浮在空中的灰尘都纤毫可见,一切的欲念俗想在那片刻归于宁静。另一次是在希腊古城邦的一座小山丘上,细草微风、绿波万顷,远处是希腊古神殿遗址的断壁残柱,有微微的钟声随风飘逸,整个人只想静静坐着,浸染在和煦的日光中。 或许,张俊这些年跋山涉水、寻寻觅觅的,一直都是这样宁静致远、无波无澜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