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刘大春内容提要: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关键词:有效 教学 生成 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育教学是承担此项核心任务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立足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科学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生长点。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
2、相对于“预成”、“既定”的 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重
3、要的教学价值。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
4、生更大的思维空间。4、生成性资源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的促进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或教材的重点、难点形成不同的理解,即生成对问题理解的多种解读方式,而有些解读显然超出了老师预想的结果,从而迫使教师选择其中可以利用或不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判断,应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就能够生成非常有价值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这样,会促使教师在预设教学进程时更加有所准备,甚至会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二、对
5、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包含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个过程,在教学关系上是师生合作对话,在情感关系上是师生理解信任,在师生关系上是彼此平等互尊。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体验自身的生命价值。二要善于发现和利用
6、。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对亮点处、冷场处、迷茫处和错误处有所发现,有所引导,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从而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2、要把课前预设与课堂随机应变相结合,随时掌控学情。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使课堂的生成更加有效。课前,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学设计要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预留更大的空间。但
7、是,仅有课前预设是不够的,还必须与课堂随机应变相结合。由于学生的时代差异、人生阅历、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会千差万别,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偶发事件、突发情况等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既不能视为洪水猛兽而乱了方寸,又不能视为大逆不道而贸然否定,还不能熟视无睹而不了了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论是偶发事件还是突发情况、无论言行正确与否、无论是学生出现的差错,还是教师自己出现的差错,都可以作为难得的可加利用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对之要么幽默调侃,激活课堂;要么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要么将错就错,错中悟理;要么各抒己见,辩中求证等等。如果此时教师惊
8、慌失措、无从下手,或者处理不得当,可能导致课堂失控,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还会破坏教师形象,影响师生关系。3、提高综合素质,开启教学机智,化解课堂矛盾。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生成性课堂的成败。生成性课堂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智慧。所谓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性与机敏性相统一的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机智地发掘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一个成功的授课者的法宝。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
9、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机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并懂得运用教学机智化解课堂矛盾的艺术。4、第四、鼓励质疑,学会倾听,促进动态生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
10、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敢问;二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能问;三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四要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这样,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5、以“三维目标”为主轴,判断、选择、整合、提炼相结合,充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
11、。课堂上出现的所有现象和活动不一定都可以成为开发利用的资源。因此要求我们:一要善于判断选择。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但与教师预设目标相悖的因素;也可能出现一些与教学绝然无关的因素,如有的学生的毫无目的的东拉西扯,过度自由的随意活动;还有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等。如何判断其是否具有利用价值?教师必须围绕“三维目标”这个主轴,即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判断和选择,清除那些不适当的、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意见或建议,而选择和强调与此相关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并将它作为一种资源而有效开发。二要进行整合提炼。在课堂中,来自学生的
12、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从众多信息中优选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形成共识。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三、发掘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目标、方法与学生的成人成才上。我们都明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是关键。然而,在关注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仍然抱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重视生成资源的发掘和有效利用,一味固守告知的地盘,学
13、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传统教育不加“扬弃”地传承,从而呈现出“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境况。目前,在挖掘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借以提高教育质量问题上,存在着令人担忧状况:一是部分教师对生成资源缺乏认识,有的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课堂中形成“一言堂”、“独角戏”、“有教无学”的情境。二是不重视生成资源,要么对之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要么认为学生有意捣乱,目无纪律,叛逆表现,目无师长。三是有的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出人意料的回答、节外生枝的举止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生成资源”而进行漫无边际的随意开发,或者一味
14、欣赏,疏于辨析,缺乏必要的引导,甚至变为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教学。四是教学封闭,对生成资源只是进行主观性的预设。教师视自己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管理者、控制者和裁决者,而视学生为教学中的接受者,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一遇“出乎意料”之事,乱了神、慌了阵。五是回避堂上问题,课后“不了了之”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占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课堂中的生成资源随处可见,有的是能够预见的,有的不能预见,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筛选各种有用的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随时调控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生成教学,课堂会更加精彩!刘大春 贵州省铜仁一中副校长 政治特级教师 邮箱: 电话:13908560655